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ppt_第1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ppt_第2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ppt_第3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ppt_第4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静脉系统解剖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 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 一 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特点 动静脉多不伴行无静脉瓣变异多吻合支丰富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直窦在MRI的位置 横窦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 横窦起于窦汇 向外 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直下延续为乙状窦 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 约63 所以右侧横窦较粗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 横窦在MRI的位置 乙状窦 是两侧横窦的延续 也是颅内成对的静脉窦 位于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侧的乙状沟内 上接横窦 下经颈静脉孔延续为颈内静脉 接受诸多导静脉和小脑静脉的引流 乙状窦在MRI的位置 主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8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62 直窦血栓形成18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17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12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1 StamJ Thrombosisofthecerebralveinsandsinuses NEnglJMed 2005 352 17 1791 1798 二 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感染性 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 非感染性 多见于上矢状窦 约20 原因不明 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 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 多继发于眼眶 面部 乳突 鼻窦 颅内感染或败血症 中耳乳突部的感染 非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 1 血液成份的改变 高凝状态 高脂血症 口服避孕药 血液病 2 血液动力学改变 全身衰竭 脱水 心力衰竭 高热等 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 3 机械因素 外伤 开颅后 肿瘤或血肿压迫等 4 近年来 遗传因素受到重视 约占15 20 5 活性蛋白 抵抗的个体患本病的危险度较正常人增大2 7倍 三 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多见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神经系统症状因受累静脉窦的部位 范围 血栓形成的速度 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不同而异 一般有以下症状 1 颅内压增高2 静脉窦阻塞引起循环障碍的局灶症状 颜面肿胀 静脉怒张 球结膜水肿 突眼等 3 继发的脑梗塞 出血所致的限局性症状 四 静脉窦血栓的影像 1 MRI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 且脑静脉窦中血栓有特异信号表现 并对显示血栓后继发性病变的敏感性较强 但MRI在显示直窦 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敏感 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3 MRV对直窦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显示 而且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4 MRI和MRV结合可提高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MRI和MRV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5 DSA检出率高 但有创伤性 MRI诊断急性期 1周 亚急性期 1 2周 慢性期 2周 MRI MRV DSA CT X线平片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MRI表现 急性期 2DTOFMRV DWI 血栓高信号 40 FLAIR 血栓低 高信号 左侧乙状窦血栓 3daysT1等高信号 T2低信号 M 27Yheadache5days MRI表现 亚急性期 1 2周 T1WI T2WI上均呈高信号慢性期 2周 血栓软化吸收血流再通 呈流空信号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永久闭塞机化血栓T1WI T2WI上呈低信号 可强化30 的再复发率 MR静脉造影 MRV 诊断的直接征象 脑静脉窦血流高信号缺失 或静脉窦的边缘模糊 诊断的间接征象病变以外有静脉侧枝形成 出现其他途径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 MRV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除显示大静脉窦外 对MRI显示欠佳的直窦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显示 临床实用价值很大 五 鉴别诊断 静脉窦解剖变异的判断 在诊断静脉窦血栓时 应排除先天性静脉窦变异可能 以下解剖变异可能会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 五 鉴别诊断 1 窦闭塞 闭锁或发育不良 多见于横窦 非对称性引流 枕窦 双窦 2 正常窦充盈缺损 蛛网膜颗粒 窦内分隔 要小心静脉窦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 假阳性 脑静脉和静脉窦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如常见于横窦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 延续为乙状窦 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 约63 所以右侧横窦较粗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 解剖变异 五 鉴别诊断 不要发现缺乏血流就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 还要看MR平扫像上是否存在信号改变 增强后是否存在充盈缺损 该段静脉窦相关的回流静脉是否通畅在真正的一侧横窦发育不全者 至少Labb 静脉能正常回流 该侧乙状窦通常也是存在的 而一侧横窦静脉血栓时 乙状窦和颈静脉球 颈内静脉上段均可能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 蛛网膜颗粒压迹 蛛网膜颗粒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 突入硬脑膜窦内 称蛛网膜颗粒 作用 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 回流入静脉 蛛网膜颗粒压迹是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 蛛网膜颗粒临床上是无症状的 有的表现为溶骨性时 则需开颅手术 数目 大小及深度 常随着年龄和性别而不同 儿童很少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 同年的男性较女性较为多见 蛛网膜颗粒的X线 CT表现 变异较大 边缘锐利而不整齐的颗粒状透亮影 直径约0 5 1 0cm左右 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旁 很少超过中线4 0cm意外的地方 通常较对称 CT半圆形 或浅弧形 少数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改变 深度可达板障甚至达外板 边界清晰 周边可见硬化环 MR表现 1 好发于上矢状窦近段外侧陷窝内的蛛网膜颗粒表现为顶前区 中线旁的局限性骨质缺损 2 缺损区与脑脊液信号相同 长T1 T2信号 3 边界清楚 边缘光滑 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4 颅内板常见缺损口 常不穿过板障及外板 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影及占位效应 5 增强扫描无强化 以往解剖学研究发现蛛网膜颗粒最多见于上矢状窦 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大都位于横窦 这是因为上矢状窦前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陷窝而并非上矢状窦腔内 CT和MRI显示此处的蛛网膜颗粒有较大局限性所致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巨大蛛网膜粒压迹呈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埙 鉴别诊断 MRI静脉窦高信号鉴别诊断 血栓流动相关增强偶数回波重聚舒张期假门控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