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分析课件_第1页
劳动供给分析课件_第2页
劳动供给分析课件_第3页
劳动供给分析课件_第4页
劳动供给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力的经济行为 2 本章讨论劳动供给量问题 一个经济中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 劳动人口 数量与劳动时间两个因素 本章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有关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 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第四节家庭生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第五节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3 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范畴分类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 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 与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关 4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5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美国 劳动力 16岁以上或者在工作 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人 非劳动力 notinthelaborforce 又称非经济活动人口 指既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的人口 即处于劳动力队伍之外的人口 8 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 关于失业的界定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 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 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 年龄界限 寻找工作的准则 以及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等情况的处理 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 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 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 并清楚地表示希望 现在 就有一份工作 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 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围 涉及求职问题 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 积极的 求职方式 如向雇主提出申请 访问中介机构 被列为失业者 有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 另一些国家则认为 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 9 劳动力范畴分类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资源总数 从业人员 职工 城镇失业人员等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10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中国 劳动力资源总数 指在劳动年龄内 具有劳动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 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 在劳动年龄内 16周岁以上 有劳动能力 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不包括在押犯人 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 16岁以上 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11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中国 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 1 职工 2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 私营业主 4 个体户主 5 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6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 农村从业人员 8 其他从业人员 包括军人 职工 FormalEmployees 指在国有经济 城镇集体经济 联营经济 股份制经济 外商和港 澳 台投资经济 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 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 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一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二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 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 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要点 1 个体决策 2 个体意愿 3 时间要素 二 劳动力供给假设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市场环境假设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16 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 劳动年龄人口 100 作用 衡量了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17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 18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OECD LaborforceStatistics Selectedissue OECD EmploymentOutlook 1994 TablesIandJ 19 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的自然属性方面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经济因素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反应经济周期波动社会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 20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 长期影响因素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 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21 经济因素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假说的前提条件 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 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与失业者角色的变化 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的变化 上述劳动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级劳动力 与之相对的是二级劳动力 主要由中年妇女组成 两种假说1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2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24 社会制度劳动制度各国工作时间 doc工资制度 25 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劳动和闲暇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工资 收入和预算线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26 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 效用最大化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即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27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 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 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 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 社会经济地位 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 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28 无差异曲线 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29 工资 收入和预算线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当工资率变化时 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 工资率 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预算约束 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 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30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 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31 工资变动与工作时数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保持工资不变 W 的条件下 收入变动 Y 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 H 的比例 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 H Y0注意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 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32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3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向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在低工资率下 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 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 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 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WW1W2W3 h1h2h3H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35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 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6 工作和闲暇 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一百年间 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和闲暇时间的比较 37 第四节家庭生产 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由于劳动供给是由丈夫和妻子共同做出的 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 本节将深入到家庭内部 研究夫妻之间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 G S Becker 1930 38 家庭生产 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 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 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 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 新家庭经济学认为 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39 家庭生产家庭成员 夫妻之间 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 把劳动者放在家庭的背景下去分析他们的劳动力供给决策 它倾向于将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看成是一种联合决策 40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其可以利用的时间总和可以被花费在三个方面 即除了市场工作和闲暇 还可以把时间用在家务劳动上 家庭生产理论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41 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出来 也可以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 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就要做出这样一种决定 即如何在市场工作 家庭产品的生产以及闲暇之间进行分配 42 分配的原则 采取比较优势的原理即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当选择能够使他们个人的相对效率最高的那种时间利用方式 43 生理差异和社会角色差异 女性主要在提高家庭生产效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男性更多地在有利于提高市场生产率的人力资本上进行投资 企业希望寻求工作能力强 就业稳定性强的劳动力 女性必然有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 即退出劳动力队伍 雇用男性有利 男女就业 工资的差别对于家庭来说 丈夫更多地从事市场活动 妻子更多地从事家庭活动 家庭效用最大化 44 可以将家庭分工看成夫妻双方通过谈判分享分工的收益的过程 女性选择分工并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 在市场上就业的能力就越来越弱 谈判能力就减少了 女性劳动力就可能更加倾向于就业当离婚率提高时 女性更多地就业 家庭分工程度下降 45 上海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关于沪市婚姻的演化有一组数据 1980年结婚人数为18万对 1990年是12万对 1997年是10万对 递减趋势从某个侧面说明 无论男女 晚婚都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广东 北京 上海和武汉等地 同步卷起第四次单身潮 北京和上海单身男女都已冲破100万 中国香港有逾85多万 三高 的单身女性 中国台湾有近280万人未婚或不婚女性 46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内 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 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 对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 的分析 47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角度一 1 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 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 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 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 2 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 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 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48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角度二 1 由于一个人年轻 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2 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 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 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 49 第五节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50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举例 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补偿计划假定 受工伤之后 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 如果工人找到工作 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 从而不能享受津贴图示 51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续 分析 AC段这个 钉子 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 原因有两点 第一 处于C点 不工作点 的人重新工作时 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 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 造成负 净工资 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 工人在C点比在f点 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 境况更好 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 这样 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 产生了收入效应 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结论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 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52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也影响平均税率 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果税收增加 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 闲暇比较便宜些 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 因为比以前相对更穷了 减税时的两个效应恰好相反 减 增 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对平均税率的影响越大 就越可能增加 减少 劳动供给 53 案例2鸽子的劳动供给 第一阶段 实验人员减掉了工资率 每配克报酬 但增加了足够的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替代效应 几乎每一次这些鸽子都减少了它们的劳动供给而增加了闲暇时间 第二阶段 实验人员拿走了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收入效应 他们发现当鸽子的收入被减时每只鸽子都增加了叼拾的数目 减少了闲暇 结论 鸽子的收入 闲暇交易在很多方面和人类是相似的 54 案例3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一个阶段 迅猛起步阶段 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 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传统行业向商业 服务业 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328万人比重 7 5 13 4 第二个阶段 主观激增阶段 195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