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8 将相和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学情分析经过第一、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拟用学法观察法、读悟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理解:“和”的意思。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思考。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全文共分几段,写出段意。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不能使国变成强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勾画说服廉颇的句子。(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哪些地方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5.交流1.生读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思考:(1)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将”和“相”是谁?(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4)他们为什么和好?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听老师介绍,学生简单了解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画下来。回答:这篇文章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等3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这3个小故事。1.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生默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写段义。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请同学们回答什么叫“负荆请罪”。四、深入研读1.“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自由读一读,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有感情地朗读。2.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大家读读全文,勾画蔺相如靠一张嘴的能耐的句子。3. 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示:(1)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的能耐。(2)请大家划出重点句子和重点词理解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再划出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3)蔺相如的特点从语言、动作中来体会;又能从赵王和秦王的对比中体会。4.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解蔺相如的能耐。5.同桌交流。1.你还知道蔺相如或廉颇的其他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一听。2.看拼音,写词语。h sh b() s()dn qi () j ju()3.课文讲了三个故事,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内容,分别是:_、_ 、_。课题18 将相和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学情分析经过第一、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拟用学法观察法、读悟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感悟体会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三、角色体验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2. 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3.学生写作,交流。4.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五、作业1. 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3. 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1.说说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回答,理解重点句子。(1)自由读这段话,谈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读“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读“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1. 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2.学生看插图,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请你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写出来。3.学生写作,小组交流。4.想象说话: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1.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的故事。板书设计18.将相和将相百战百胜勇敢机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和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勇于改过顾全大局将相言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后记课题19 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学情分析经过第一、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过程与方法:(1)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教学难点通读课文,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拟用学法读悟法、合作探究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让我们回答?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给文章分段:3、说说是什么顺序给课文分的段,并说说主要内容。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说明理由。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六、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的巧妙安排叫什么?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会怎么说?生听了解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及周瑜妒忌加害诸葛亮的表现。1、读课题:草船借箭2、回答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1、请用陈述句表达这些问题。2、给文章分段,并说出每段有几个自然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3、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主要内容。四、有感情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1.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小组交流,人物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3、分角色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六、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1.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诸葛亮焚香弹琴()诸葛亮的锦囊()诸葛亮吊孝()诸葛亮用兵()课题19 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学情分析经过第一、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过程与方法:(1)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教学难点通读课文,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拟用学法读悟法、合作探究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知天文的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懂地理的句子。(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识人心的句子。(1)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2)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学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四、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一.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神机妙算1、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勾划出表现诸葛亮“神、妙”句子。2、讨论交流。读知天文的句子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鲁肃看到这场大雾(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组织讨论。生答不行。不好。,因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体会周瑜的长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生读懂地理的句子。(1)勾划诸葛亮的借箭路线,说出理由。生读:“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再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讨论:读句子,说明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生读识人心的句子。(1)识曹操生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2)识鲁肃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大将风度的非凡才干。而周瑜是个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危险人物。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20 景阳冈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拟用学法导引法、自读自悟与质疑探讨相结合媒体资源或教具好汉歌音乐片段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播放好汉歌,请学生欣赏。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介绍武松。3教师组织学生简介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资料。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评议读文情况。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5教师组织学生为课文分段,引导学生为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指导学生读课前导语,引导学生明确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2组织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学习。3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喝酒”部分,体会武松的豪爽、倔强。4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上山”部分,研读武松心理,体会“犹豫”。5.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打虎”部分,研读武松动作,体会“智勇”。6教师小结:这一前一后,一“闪”一“打”,动作一少一多,就把一个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武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7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评议。8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下冈部分,体会上冈、喝酒、下冈在文中的作用。9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学习表达。四、深入体会,拓展延伸1.教师借助板书,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评价武松是个怎样的人?2教师选择表演优秀的小组在全班表演,总结表演情况。3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1.引导学生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给家长听。2读一读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故事。1.学生欣赏好汉歌,交流本首歌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2齐读课题,了解武松是水浒传中一个鲜活人物。3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难读的生字词语。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熟读词语。说一说“一饮而尽、如何、过往、平生、请勿自误、岂不枉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的意思。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集体评议读文情况。4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5学生自读课文,分段交流方法。明确课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喝酒;第二部分(57自然段)写上冈;第三部分(812自然段)写打虎;第四部分(13自然段)写下冈。1.学生朗读课前导语,归纳导语中提出的阅读要求。(1)认真读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2学生边朗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4学生抓住“十八碗、一饮而尽、敲”等词语朗读第二自然段。5学生理解“十八碗、一饮而尽”等词语,体会武松的酒量大,豪放;研读“别胡说!”等句子,体会武松的倔强。6学生自由朗读“武松想回去。”“怕什么怎么样。”“哪儿有上山。”等句子,自由表达,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武松害怕、犹豫、要面子的心理。7学生朗读“三闪”段落。找出描写武松“三闪”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受,体会武松的武功高强和勇敢机敏。8学生讨论“闪”字的用法并比较写武松和写老虎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语言的准确。9学生朗读“武松打虎”段落,读后谈感受。感受武松的力大无比,勇敢无畏。10学生根据多媒体中练习题补充填写动词。填后再读文,体会“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的用法。11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12学生观看武松打虎视频片段,欣赏武松打虎精彩场面。13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武松筋疲力尽挨下冈去。14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上冈、喝酒、下冈三部分不仅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使重点内容更加精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5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成功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明确作者是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及反衬手法的运用,来表现武松的勇敢无畏。1.学生依据教师板书评价武松。明确武松是一个豪放、倔强、勇敢、机敏,富有英雄气概的人。2学生自由结组练习表演打虎段落。并选出优秀小组在全班表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1.学生课后为家长讲武松打虎的故事。2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并写出对其他人物的简评。1.你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课文共分为几部分?请为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4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说一说你理由。5.课文不写上冈、喝酒和下冈三部分可以吗?为什么?6.说一说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7.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景阳冈喝酒(语言)上冈(心理)豪放无畏打虎(动作)机智勇敢下冈教学后记课题21 猴王出世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猴王出世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属半白话文体,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石猴形象的栩栩如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已经对西游记的故事非常熟悉,因此学习的重点因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上,由形象的认识转移到语言的积累和表达方式的感悟上。虽然学生之前有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但还是要重视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培养好的语感。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拟用学法导读法、自学讨论法媒体资源或教具猴王出世视频节选,小说西游记、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1、 激趣导入。1、 导入: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 板书课题。交流作者吴承恩的资料。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意。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2、引导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为课文分段。4、组织全班交流。三、细读课文,品评形象。1.组织小组讨论:石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过渡:石猴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4.组织全班交流。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四、课外延伸,鼓励阅读。1.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1、自由交流对孙悟空的认识。2、了解作者吴承恩。3、齐读课题。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2、全班汇报。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等词语的意思。3、学生自由读文,小组讨论分段。4、全班交流。1、小组讨论交流。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全班汇报。(1)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2)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5、全班展示读。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1、你能列举几个西游记中有名的故事吗?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抓耳挠腮( ) 石窍()獐鹿()猕猿()3、用关联词写句子。(如果)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就)拜他为王。如果,_就_。4、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5、读一读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部分,说说石猴的性格特点。6、你喜欢文中的石猴吗?为什么?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探洞:我进去!称王:随我进来!教学后记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课型新授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古典名著故事情节还是很感兴趣的。教学目标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把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彰显出来。拟用学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视剧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中精彩片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大型连续剧中,你最喜欢哪部?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二、合作创编,赏析表演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说交流讨论分组表演。评价表演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课型新授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情分析作文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是缩写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另外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古典名著故事情节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此次作文难度应该不大。教学目标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和步骤。拟用学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二、三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一、谈话引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可以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2交流:(1)什么是缩写?(2)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3)缩写后要对照、修改。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1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4、 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2小组讨论交流。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五、讲评缩写初稿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2再读习作提示,把缩写内容与原文进行对照。明确要求:(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段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写的片段。3展示与点评.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1.怎样缩写课文呢?2.同桌互相讨论。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画出句子。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2再读习作提示,把缩写内容与原文进行对照。明确要求:(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回顾拓展五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古典名著故事情节还是很感兴趣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2.积累六条歇后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歇后语。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拟用学法自学法、合作交流法媒体资源或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与检测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有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还有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派代表发言。(3)评一评哪个小组表达得更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讨论。(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3、阅读方法提示。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在阅读时运用如下方法:(1)先读本书的前言、后记和目录,大致了解该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写作目的和内容梗概。(2)再读名著导读,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3)按照自己的阅读要求,拟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分阶段开始阅读。小组间分段展开阅读指导和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