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节新文化运动2. 在上面图示所示刊物(新青年)上提出过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 3.(1990年上海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C与君主立宪派论战 D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 (D) 4.(2001年全国文综卷)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A) 5.(2001江浙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B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6.(1997年全国卷)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D) 7.(2001年天津文综卷)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B) 8.(2000年全国卷)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C) 9.(2005上海历史)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an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Science指: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10.(2005全国文综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15.(2000年江苏、山西、浙江文综卷)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分别什么?(2)上述观点有何不同?(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参考答案(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新文化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道路传播。 16.(1996年上海卷)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参考答案(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或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或奕忻、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自强”和“求富”。(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干提出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或康有为、严复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或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17.(2001年上海卷)(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3分)参考答案(5)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8.(2004年江苏卷)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要点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无产阶级地位的壮大。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材料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宣言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共10分)(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2分)(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变法?(2分)(3)材料三提出的同盟会政治纲领可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又简称为什么主义?它表明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4分)(4)材料四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答案:(共10分)(1)魏源(2分)(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资产阶级变法)(2分)(3)三民主义(2分)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或资产阶级政党)(2分)(4)民主与科学(2分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1.(2004年江苏卷)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B) 2.(1997年上海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B) 3.(2001年上海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D) 4.(1999年广东卷)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A B C D(C) 5.(2003年全国卷)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 (B) 6.(2005春季文综)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B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7.(1993年上海卷)列举“五四”爱国运动在领导者、参加者和斗争性质方面发展了新文化运动的三个显著特点。答案: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中国无产阶级(或爱国学生)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或只提反帝) 8.(1998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均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应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湾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约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宗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君回忆录第一分册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参考答案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9.(2003年江苏卷)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参考答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10.(2004年全国文综卷4)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1)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中国人民掀起发帝爱国的五四运动。(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004年广东卷)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D) 2.(2000年广东卷)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领导工人运动 打倒封建军阀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A B C D (C) 3.(1999年上海卷)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B) 4.(1996年上海卷)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作出先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再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目标这一决议的时间在 A 1921年 B 1922年 C 1923年 D 1924年(B) 5.(2001年上海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校将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感到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其内容、影响和该地举行宣誓仪式的实现意义)。参考答案纪念地名称;重要活动及其内容;影响;现实意义。例: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通过了党纲。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在此宣誓,有助于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念。(如答其它纪念地,也可参照以上细则给分。注意:现实意义应当与纪念地有较合理的联系,如答“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地”,其现实意义就应当含“艰苦卓绝斗争”或“献身精神”的意思,大而失当不给分) 6.(1991年上海卷)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参考答案(1)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经壮大。联系“一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无产阶级已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I'm in Class One Grade Three Lesson 7教学设计 人教精通版(三起)
- 薪酬管理教学
- 4 安全标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 Unit5 The colorful world(教学设计)三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PEP版·2024秋)
- 7 《我在这里长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下学期第3周 模块1 课文语言知识点教学设计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It's Show Time Lesson 12 A Blog about the Silk Road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Unit 2 第五课时:integration 英文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Unit2 Reading plu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4年一年级品生下册《奇妙的作品》教学设计 辽师大版
- 2023年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真题答案无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旅游项目融投资概述
- 全旅馆业前台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
- 十二经络及腧穴课件
- 立式圆筒形储罐罐底真空试验记录
- 公司新员工入职登记表(模板)
- 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论文(董连慧)2017最新整理
- 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总结12篇)
- 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证明(参考样本)
- BD 420008-201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导航电子地图应用开发中间件接口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