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 学 预 案南通市实验小学 佘树丽【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对照课文,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15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过节吗? 和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过哪些节日?说说为什么?2.老师也想再介绍一些节日,你们想了解吗?3.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节日名称。你了解茱萸吗?(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还有个有趣的名字“辟邪翁”。)2.你们知道这些节其实都是说的哪一个节日吗?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重阳节有关。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中的两个生字“佳”、“倍”,你有什么发现或提醒吗?都是单人旁都是左窄右宽齐读课题。你能给“逢”换个字,意思不变吗?4.课题中的“佳节”就是指(重阳节),这是个家人团聚的好日子,所以称它“佳节”。知道具体是哪一天吗?(出示: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把“九”,(九变红)称为阳数,数一数有几个九?双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称为“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5.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为什么每到佳节的时候就加倍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同座两人一起读读课文。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读错了,请你帮助他。二、学习词语。课文里藏着一些生字新词,你们都能读正确吗?“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开火车读词语。这些生字新词是什么意思呢?请小小组合作,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可以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可以找个近义词或反义词说说意思,也可以做做动作说说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展示汇报。“扶老携幼”这个词谁理解了?我来客串一下老人,你来当幼孩,谁来扶老携幼一下?看明白了?这里的携就是拉着。“挽着”你们也来表演一下。“登高远眺”登得有多高?看得有多远?剩下的词语请一组小朋友来汇报。简笔画帮助理解“天各一方”。华山,王维的家乡蒲州在华山的东面,长安在华山的西面。两地相距几百公里,山重水复,所以用“天各一方”来形容。词语学完了,这两个句段能读正确吗?同座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从这两段话中,大家发现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交流)老师这里有一则关于重阳节的小故事,想不想听?仔细听哦,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播放故事录音)你们听懂了重阳节为什么有这些习俗了吗?重阳节的习俗,古人这样记载:出示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大家读一读。蓬饵就是重阳糕。这里是说: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人们身上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说是可以让人长寿。同学们,这就是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2.这篇课文很特别,不仅有文还有诗。谁来读读这首诗?3.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正音:逢、插,再读。5.指导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感。九月九日是时间,可以稍作停顿,再往后读。这样就能听清楚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事情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四三逗,同学们可以再练读一下,读出七言绝句特有的节奏感。指名读。6.这首诗写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是诗人王维17岁的作品。读完他的诗,你有什么想问问他的吗?7.同学们有很多的疑问,苏教版教材的编辑叔叔为了帮助我们解开这些疑问,更好地学习古诗,所以就编写了前面的文章。这样的课文,我们给它一个有趣的名称,叫“文包诗”。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读读课文,再读读古诗,借助课文来理解古诗,借助课文来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诗文比读,初步理解诗意。1.请你读读古诗,再找找与每一行诗句相对应的课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2.交流。独在异乡为异客“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找对了,点赞;读对了,再点赞)3. 反复地朗读了课文,再来读读古诗,你现在解开了哪些疑问?(交流) 题目的意思。老师想考考大家:异乡是指什么?文中是指哪里?异客呢?家乡蒲州以外的长安,被称为“异乡”。不是长安的主人,只是一个旅居长安访友求学的过客,自称“异客”。独自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异乡长安,只是一个访友求学的异乡之客。出示古诗。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下一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四、写字教学。1.接下来,我们来写写生字。(出示生字:佳、倍、重、扶、幼、采、念、兄、忆、独)2.先给这些生字分分类,你会怎么分?3.看看左右结构的字,对这四个字你有什么提醒吗?(出示:扶、忆、独、幼)4.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你有哪些提醒呢?5.重点指导书写“重”。6.抄写词语兄弟 异乡 重阳 天各一方情景 佳节 登高 一年一度出示:指名点评,如果打“*”,你会给他几颗星?为什么?(大小如一、距离匀称、词与词之间有间隔。)附重阳节的故事:传说东汉时期,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人们深受其苦。这一年,青年桓景的父母也得瘟疫死了。 桓景来到东南山,向一位名叫费长房的大仙拜师学艺。桓景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练习武艺。转眼又是一年,桓景回到家乡除害。九月九那天,他遵从师命,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他把师父给的茱萸叶子分给每个人,说随身带上,瘟魔不敢靠近。又倒出师父给的菊花酒,让每人喝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会染上瘟疫。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又独自回到家里,等着瘟魔。 不大一会儿,瘟魔走上岸来,走千家串万户却见不到一个人,忽然抬头看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登山,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