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 0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 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2020- 01 - 06发布2020 - 01-30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 3714-202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扬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子华、杜予州、龚伟荣、胡婕、常亚文、张景飞、陈景芸、谢洪芳、姜春义。I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分级等。本标准适用江苏地区蔬菜上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和预测预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392.32009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菜蛾GB/T 280762011 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系统调查 systemic investigation 为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调查。引用GB/T 23392.320093.2大田普查 field investigation为了解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引用GB/T 23392.320093.3百叶虫量 number of leafminer flies per 100 leaves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三叶斑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的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量。3.4百叶虫道数 number of feeding tunnels per 100 leaves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的虫道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道数。4 调查内容与方法4.1 调查作物规模种植的豇豆、番茄等蔬菜作物。4.2 系统调查4.2.1 成虫发生量调查4.2.1.1 调查时间大田见虫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保护地蔬菜为整个生长期)调查,每7 d查一次,三叶斑潜蝇主害代(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3d调查一次。 4.2.1.2 调查方法选择不同作物田块定点调查,在作物垄间挂上涂有粘蝇胶的黄板(规格30 cm20cm),高度在植株中上部,每亩015块,调查黄板所粘成虫数(三叶斑潜蝇形态特征见附录A,三叶斑潜蝇鉴定参照GB/T 280762011)。计算每块黄板平均成虫数,结果记入附录B表B.1。每次检查后及时去除黄板上所粘成虫。黄板一般15 d更换,虫量大时缩短更换时间。4.2.2 蛹量调查4.2.2.14.2.2.1 调查时间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选择成株期的豇豆、番茄等作物,每5 d查一次。4.2.2.2 调查方法在作物田块地垄间放置塑料盘(20 cm30 cm5 cm),每亩10盘,每盘距离4 m,调查盘内蛹量并及时清除,结果记入附录B表B.2。三叶斑潜蝇蛹分级标准见附录C。4.3 大田普查4.3.1 田间虫量调查4.3.1.1 调查时间4月初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每10 d普查一次。4.3.1.2 调查方法在豇豆、番茄等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随机选择5块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每株随机从上、中、下部各选取2张叶片,调查危害株数、危害叶数及危害程度,计算株害率、叶害率、百叶虫量、百叶虫道数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表B.3。4.3.2 叶片危害程度表1 叶片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指 标危害程度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叶片被害面积占叶片表面积比例(%)无虫害010102020303040404.3.3 被害指数被害指数=(各被害级别叶片数相应级别值)调查总叶片数51005 预测预报5.1 发生期预报利用系统调查观察三叶斑潜蝇成虫、蛹发生高峰期,采用历期法推算成虫产卵高峰期、卵孵初盛期、卵孵高峰期、下代低龄幼虫高峰期以及下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三叶斑潜蝇蛹、卵历期见附录D。5.2 发生程度预报根据田间虫情调查、危害程度、蔬菜品种布局及栽培生长情况,结合气象资料,参考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6 发生程度分级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叶害率和被害指数作为参数,将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划分指标见表2。表2三叶斑潜蝇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参数发生程度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叶害率%55 1010 2020 4040被害指数1010 2525 3535 5050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三叶斑潜蝇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习性A.1 分类地位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属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Liriomyza),属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A.2 形态特征卵:椭圆形,米白色,半透明。大小为0.20.3mm0.10.15mm。幼虫:蛆形,初孵半透明,随着虫体长大渐变为黄色至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3mm左右,后气门突末端3分叉,其中两个分叉较长,各具一气孔开口。蛹:围蛹,椭圆形,大小为1.12.1mm0.150.17mm,腹面扁平,有突出的前、后气门,后气门有3个指状突。随着化蛹时间的推移,其颜色由浅橙黄色逐渐变为褐色或暗褐色。成虫:体长雌虫2.3mm;雄虫1.6mm。头顶和额区黄色,眼眶全部黄色,额宽为眼宽的2/3倍。头鬃褐色,头顶内、外鬃着生处黄色,具2根等长的上眶鬃及2根较短小的下眶鬃,眼眶毛稀疏且向后倾。触角3节,均黄色。中胸背板黑色,无光泽,中背鬃3+1根,第3、4根稍短小,小中毛不规则排成4列,向后减少至2列。小盾片黄色,具缘鬃4根。中胸侧板下缘黑色腹侧片大部分黑色仅上缘黄色。前翅翅长1.11.5mm,前缘脉加粗达中脉M1+2脉的末端,亚前缘脉末端成一皱褶并止于前缘脉折断处,中室小,M3+4脉后段为中室长度的34倍。平衡棒黄色,各足基节和股节黄色,胫节及跗节呈黑色。腹部可见7节,各节背板黑褐色,第2节背前缘及中央常呈黄色,34背板中央亦常为黄色,形成背板中央不连续的黄色中带纹。腹节腹板黄色,各节中央略呈褐色。雌虫产卵鞘锥形,黑色;雄虫第7腹节短钝,黑色;外生殖器端阳体中间部位缢缩,明显收窄。a b c d图A.2.1 三叶斑潜蝇各虫态特征(a:卵;b:幼虫;c:蛹;d:成虫)。图A.2.2 三叶斑潜蝇头部内外顶鬃着生部位图A.2.3 三叶斑潜蝇翅特征A.3 生物学特性三叶斑潜蝇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地区,全年可发生12代左右,夏季完成1代需15天左右;冬季完成1代需60天左右。在扬州地区全年有3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8月上中旬的种群数量最大,危害最为重。无锡地区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或10月上旬各有一个发生危害高峰。三叶斑潜蝇在露地作物上不能安全越冬,但蛹可以在日光温室(大棚)内的寄主上或土表越冬。A.4 危害习性三叶斑潜蝇能危害豇豆、番茄、菊花、旱芹、菜豆、黄瓜、甘蓝、青菜等作物。雌虫用产卵管刺破叶片表皮,取食渗出的汁液,并将卵产入其中。卵孵化后,幼虫潜食叶肉,形成蛇形潜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物,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作物减产。危害观赏植物使叶片形成各种各样的虫道,大大降低其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同时,害虫造成植物叶片机械伤口使细菌和真菌易于侵入。附 录 B(规范性附录)三叶斑潜蝇调查记录表 表B.1 三叶斑潜蝇黄板调查记录表式样调查日期作物品种生育期成虫数(头)备注 表B.2 三叶斑潜蝇蛹盘调查记录表式样调查日期作物生育期各级蛹数及比例备注1级2级3级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表B.3 三叶斑潜蝇大田普查记录表式样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寄主植物生育期株被害叶被害危害程度百叶虫量(头)百叶虫道数(条)虫情指数总株数危害株数株害率(%)总叶数危害叶数叶害率(%)0级1级2级3级4级5级附 录 C(资料性附录)三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