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片段作文的要求.doc_第1页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doc_第2页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doc_第3页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doc_第4页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两个红军战士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忆铁人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三味书屋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如:小城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推车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雨夜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我的“小花鹿”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子上的装饰物。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松鼠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心,又能叙述具体。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南京长江大桥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有些段落,中心句写在段落的结尾。它起到突出段的重点,小结这一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如:缝纽扣放学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她的身边说:“瞧,你的纽扣掉了,怎么都想不到缝一缝。”说着,她戴上了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针和线,准备帮我缝纽扣。可是,丢掉了的纽扣到哪里去找呢?我刚想发问,只见王老师打开一个小盒子,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扣子。她选了一个和我衣服上相同的扣子,就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一会儿,纽扣缝好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去吧,当心别再掉了纽扣。”我望着王老师慈祥的面孔,心想: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这一段话,具体叙述了王老师为“我”缝纽扣的全过程。段的展开部分,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最后一句:“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既收拢了全段,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感激、赞扬的深情。认识中心句,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能促使我们读文章时抓住中心,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写文章时能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中心明确,篇幅短小,条理清楚,语言活泼,内容具体,这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本要求。要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练好片段作文入手,多观察,多体验,多实践,多练笔,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关于片段训练小学作文训练之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小学作文训练之二:怎样把句子写通顺小学作文训练之三: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小学作文训练之四:怎样把句子写灵活小学作文训练之五: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小学作文训练之六: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小学作文训练之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小学作文训练之八: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小学作文训练之九:景物描写训练要学会观察与描写小学作文训练之十: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关于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是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要搞好片段训练,首先要了解片段训练,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方式进行训练。片段,其本义是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部分,片段训练就是写一篇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的训练。把它引申开来,写好一段话、两段话、三段话的训练,都叫片段训练,它是为篇的训练打基础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片段训练是对写成篇文章相对而言的,它与篇的训练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区别:整篇作文结果比较完整,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片段训练在结构上不要求那么完整,不需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从内容上说,整篇作文容量较大,一般要求写事情的过程或事物的全貌,片段训练只是对事情或事物作单项的或局部的描述。 片段训练题材广泛而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幅肖像,某人的一些动作等等,都可以作为片段训练的材料。比如,看到一个人,可以写他的衣着、外貌和表情;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记下他们的语言和神态;遇到一个精彩的场面,可以描绘场面的情况和气氛;喜欢小动物,可以写写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虫鸣鸟叫,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凡是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多到二三百字,少则几十个字,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要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规律,把对某种事物的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活动上,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对事物的认识和事情发展的经过说出来,继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片段训练的形式灵活自由,常见的有看图写片段,观察实物写片段等。片段训练虽然不像写整篇作文那样复杂,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凑几句话便可以的,它也应有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基本要求大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要真实,叙述要具体。写景物或事物的片段,首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景物与事物,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把观察到的如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第二,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写片段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要有个顺序,要叙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第三,要写得集中。片段训练由于文字少,写一个片段只能突出一个方面,要避免在一个片段里写几样事物。 第四,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段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做到准确、通顺、力求生动。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呢?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个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最难忘的镜头,最感兴趣的场面。这不仅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物,还要多动脑筋想想,哪些可写,怎样写。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常写一些开头段、结尾段、外貌段、对话段、心理活动段、景物段等。写得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做到言之有物。 2.要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有条理记叙一般地讲,观察景物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按照从远到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观察静物采用先整体后部分,或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观察动物采取从头到尾、从腹部到背部的顺序观察;房间陈设,按照防卫的顺序观察。让学生在习作时注意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衔接自然、条理清楚,写几段话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要指导学生观察时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 有的学生抓特点的能力较差,往往人云亦云,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比较。如这个文具盒和其他文具盒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如小猫和其他小动物的比较。学生找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多方面感知事物,以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全面的印象。 4.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可帮助学生打开获得信息的窗户,想象则可帮助学生丰富观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清楚、更准确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如观察一尊母子雕像,可以让学生想象母亲可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又可能说些什么,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但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要想那些与中心毫无关系的东西。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环境,渲染气氛。 5.把阅读课和指导学生片段结合起来,教师鼓励学生仿写,提高其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范文,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引路”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有关的讲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再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片段训练进一步领会并掌握这些方法。有时教师也可允许学生仿照课文写作,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片段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段的训练扎实,就为篇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打好片段的基础,以顺利地向高年级篇的训练过渡。小学作文训练之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如下面例句: 1、姐姐学打字。2、妈妈是优秀教师。3、菊花真好看。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又如: 1、你星期天去图书馆吗?2、房子建好了吗?3、爸爸下班了吗? 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句问:“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句意更清楚,听的人就更明白了。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例三: 1、这棵白杨多高啊!2、我玩儿得多么开心啊!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想一想,练一练1、按三种基本句式写句子,回答问题。_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_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_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同学们()小猴子()太阳()()是我的好朋友。()真大。()在海上航行。3、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读读培根的话,想一想,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语文使人_。体育使人_。音乐使人_。美术使人_。不读书使人_。作文训练二: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如: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2、整理词序。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3、按要求写句。例:_ _ 谁干什么谁是什么 _ _ 什么时候谁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一想,练一练1照样子扩词成句。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马:_青蛙:_花衣:_2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土层里的乌鸦啄吃喜鹊在和新翻松的地老虎_走来走去大草原上在羊群一眼望不到边的_军民联欢我们兴高采烈地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参加_3 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妈妈 悄悄地 落下去。小勇 轻轻地 走上领奖台。太阳 不慌不忙地 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那像雪一样白的 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那像晚霞一样红的 是田野里的油菜花。那千变万化的 是山坡上的桃花。那像金子一样黄的 是果园里的梨花。4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分给大家吃 妈妈让我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_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_5 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_北风凛冽地呼呼地刮个不停。_他把劳动场面热气腾腾地写下来啦!_小学作文训练之三:怎样把句子写具体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1加定语。例:队旗在空中飘扬。“(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句子的内容,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 2加状语。例:弟弟跑来了。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句子就具体了。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战士们完成了任务。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 如: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3加补语。例:飞机飞。飞机飞得怎样呢?飞机飞得(又高又快)。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想一想,练一练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例:燕子飞过田野。(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天空飘着白云。(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云?)_太阳升起来了。(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_西北风刮着。(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 例:青蛙爬出来。(从什么地方爬出来?)青蛙从洞里爬出来。(它是怎样爬出来的?)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洞是什么样子的?)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鸭子游过来。(从什么地方游过来?)_(它是怎样游过来的?)_(小溪是什么样子的?)_孩子数星星。(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_(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_(他是怎样数星星的?)_(星星是什么样的?)_例:_机器_制造_零件。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把样子写具体。原句:熊猫真可爱!_原句:晚霞真美!_(2) 把动作写具体。原句:老爷爷走着。_原句:山羊跑得快。_(3) 把程度写具体。原句:西瓜真甜!_原句:天气真冷。_(4) 把神态写具体。原句:老师望着我。_原句:他沉思着。_小学作文训练之四: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得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采,鲜明感人。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四种句式。 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如: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疑问句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感情的句子。如:哇!这衣服真漂亮! 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如:不许乱说乱动! 除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什么样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文具盒是什么样的?(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又如:这是谁的钢笔?(这是小强的钢笔。)这钢笔是谁的?(这钢笔是小强的。)谁的钢笔是这支?(小强的钢笔是这支。)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例小鸟飞过来了。/小刚跑过来了。例你说什么呢?/他是谁呀?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例列宁打碎了花瓶。/花瓶是列宁打碎的。例空中的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例蚕姑娘在蚕山上盖起了白色的新房。/在蚕山上,蚕姑娘盖起了白色的新房。例你把这道题再仔细做一遍。/这道题,你再仔细做一遍。/你仔细一点儿,再把这道题做一遍。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可以互换。例如:“日本女排被中国女排打败了”,可变换成“中国女排把日本女排打败了”。这说明,这两种句式能表达同一个意思。不过由于句式的变换,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罢了。作文的时候,用哪句好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例如:这是很值得赞扬的。/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想一想,练一练1 按下面要求各写一个句子。述说一件事情的陈述句。_提出问题的疑问句。_表示强烈感情(如赞扬、愤怒、惊讶)的感叹句。_表示请求(或命令、禁止、劝阻)意思的祈使句。_2用同一句式写不同内容的句子。3用三种不同的句式写电冰箱的样子。_ _4 按要求改写句子。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间是非常珍贵的,难道我们能不珍惜?_听了孔繁森事迹的报告,谁能不深受感动呢?_改成带“把”字的句式。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秋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改成带“被”字的句式。肖强和李刚修好了教室里的门窗。_抗日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战旗。_“把”字句改成“被”字句。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把他迷住了。_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染红了。_“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小树林被大雪覆盖了。_三条小鱼都被猫吃了。照“例”改变词序写句子。例1:明明捉到了蛐蛐。蛐蛐是明明捉到的。 巨浪吞没大船。 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例2: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着。 蓝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例3:猴子在高杆的顶上倒竖了蜻蜒。 在高杆的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