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汇编.doc_第1页
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汇编.doc_第2页
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汇编.doc_第3页
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汇编.doc_第4页
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全册汇编目 录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根据第2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教师指出: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探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通过的会议: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主要内容: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3.作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2)内容: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三)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西藏和平解放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3、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教师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课下预习。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C. 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指导学生观看第11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根据第10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1. 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2. 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播放记录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教法与学法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前导学1.查找相关资料,如1947年的土地政策,1950年的土地政策等内容。2.查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名著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了解土地改革时相关的土地政策和内容。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农村三农问题献计献策。教学过程 导入语: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解决的好坏是蘅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为什么?请同学带着问题看一组图片和一段影像资料。生:解放前旧中国农民受地主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新课:土地改革。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几大要素。请根据提示看书,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生: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师: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具体情况如何?请看图示。生:人教版教材P12第一段。师: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如果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请简单说一说具体的做法?生:进行土地改革师:那么在土改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生1: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生2: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家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在材料中,同学们注意到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保存富农经济的相关内容。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政治形势分析原因是什么?学生议论回答的内容整理如下:为了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不受战争的影响缩小打击面。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在建国前,人民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胜负未确定。一方面富农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因此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正如当时的一支歌唱到: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呀送到了部队上。建国后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成定局,农民出兵、出义务劳动、出公粮的任务相对减少了,虽然还有打台湾的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全国各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比以前有了改变,保存富农政策,能够争取富农中立并且能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所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生:什么时候才废除富农经济?师: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才消灭。师:大家思考: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呢?生:P13最后一段。师: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经过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土地归农民所有,这叫农民土地所有制,请同学们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答略。课堂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认识到“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在政治方面,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8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A.先在课本第20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不知道。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生: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小节: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通过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脊梁,值得我们学习。教学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6 根据25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7 根据26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8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9 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 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2)、(3)两小题。(其中“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A.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B.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2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 “接龙回答”:)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雷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教学目标了解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重点 “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和“共产”风。)动乱和灾难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 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2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3其结局怎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4“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周恩来、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5 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腾飞的情况,能由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演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应用采访记录,联系自身生活,以体验的方式总结对外开放的作用和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地位。理解实行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教学难点: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然性,及由此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教学过程:一、时空连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面貌(衣、食、住、行、城市、农村面貌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变化,并思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师点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积极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三十三年前的历史性转折吧。二、感悟历史:改革开放的春雷1.出示邓小平像,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对他的了解。并指出: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没有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2. 提出思考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2)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播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录像片断。(学生带问题看录像)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一种表达方式,归纳出全会的主要内容,并在全班展示,看哪一种表达方式最简洁明了,归纳最准确。随后请学生对这次全会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所犯的错误,理解实事求是的必要性,说明这是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要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之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哪里了?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文革”所犯的错误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前抓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点明这是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教师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结束了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在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在希望的田野上1.设疑:经济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为什么?2.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想一想上世纪我国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哪些弯路?活动一:(材料展示)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 “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慢慢晃”想一想: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为什么这样慢条斯理?大跃进,吃大锅饭,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于不干一个样,所以人们吃大锅饭是越吃越穷,越吃越懒,俗话说“穷则思变”,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饥饿地无法活下去的时候,村中的一群人开始行动起来了活动二:录像:小岗村农民签定“大包干”契约。多媒体出示契约的图片和内容: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社员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据此,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中作好讨论记录。从这份生死契约中你能感受到当时小岗村农民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契约中要说“犯法坐牢”这样的话?既然可能“犯法坐牢”,小岗村农民为什么又要冒着风险“分田到户”?活动三: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岗村包干前后对比表格,提问:“大包干”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师点拨:引导学生从农民的歌谣中来分析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他们的责、权、利到底有哪些?师:概括家庭联产承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