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3《星星变奏曲》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星星变奏曲》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星星变奏曲》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星星变奏曲》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星星变奏曲》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星星变奏曲 江河 作者介绍 江河 原名于友泽 1949年声 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 上海文学 发表处女作 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 从这里开始 太阳和它的反光 等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 纪念碑 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 太阳和它的反光 赢得社会瞩目 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 内容含蓄 它往往借助象征 比喻等手法 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 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 北岛 顾城 江河等 第一节 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 谁还会 谁不愿意 谁不愿意 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第二节 对现实的否定 谁还需要 谁还会 谁愿意 谁愿意 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1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 星星变奏曲 1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 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 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 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 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 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 意味发生了变化 如用 谁不愿意 和 谁愿意 就不同了 句式 词语 这种情形如同音乐 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1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用暗喻的手法 表明 苦难的诗 所受到的束缚 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星星是不会颤抖的 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 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一 二两节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 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 温暖和自由的愿望 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 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2 一 二两节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3 寂寞地燃烧 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 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 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 燃烧代表了牺牲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 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 被象征的本体都是抽象的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2 象征着眼于全文构思 至少也是文章的层次 是一种表现手法 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 是修辞手法 文中出现了六次 星星 的形象 每一次的出现都不尽相同 第一次的 星星 是没有光明时的一种希望 第二次的 星星 就是点缀夜空的星辰 第三个 星星 是比喻光明和温暖 第四个同第一个的含意 第五个指的是艰苦的历程中存留下来的一点点自由和温暖 第六个指在挣扎中保留下来的温暖的火种 第七个指自然界中的星辰 总而言之 星星 在这里象征光明 诗意 春天 温暖和希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4 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 星星 这一形象 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4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 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5 诗歌的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