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屯留路公传[明]申时行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辐凑。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公叹曰:“嗟夫!贼乃蜂起乌合,操耰耝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谢百姓。令壮而许之。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③正德中,巨璫何庆恃瑾骄恣①,大为奸利。当过屯留,公受令指,逆诸境。从容进曰:“侧闻公义甚高,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庆欣然为之敛戢。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县令张鹏坐事斥,贫不能自还。公为倡邑人共治槖中装,直数百金。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⑤路之先不显,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以新天子恩泽,诏赠公官如其孙,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注释】①巨璫:有权势的宦官;瑾:指明代权擅天下的宦官刘瑾。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
)
(2)令德公入骨髓(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愿破贼,谢百姓(
)A.告诫
B.告别
C.告慰
D.避开(2)公受令指,逆诸境(
)A.拒绝
B.预测
C.考察
D.迎接17.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18.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19.
请结合第③段中路琼说的话,分析何庆欣然接受的原因。20.
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琼的孙子路王道的作用。【答案】15.
①.
监督
②.
感激
16.
①.
C
②.
D
17.
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18.
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办好,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能在节省花费的基础上办好。县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对他表扬、奖赏。
19.
路公先称赞何庆有高义,再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诚意,然后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以及将诉求限定于约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庆乐于接受。
20.
第⑤段提到路王道做了光禄卿,路琼因为孙子的缘故也被追赠为光禄卿,引出文末路氏世德皆本于路公的论断,体现路琼德泽显著,荫及后世。【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1)句意:有时还让他负责监督城墙和学校的建设。(2)句意:张鹏对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1)谢:告慰。句意:以此来告慰百姓。故选C。(2)逆:迎接、拦截。句意: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拦截他。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村里有一个儒生,因为贫穷无法结婚,路公捐献了几十两银子帮助他,为他娶了妻子。“里有儒生”主谓结构,在其后断开;“贫不能婚”意思是“因为贫穷无法结婚”,意思完整,在其后断开;“之”作“助”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故应断为: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所督治”,所字结构,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费省”,节省花费;“数”,多次;“旌”,表扬;“赉”,奖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巧妙性,再分析原因。结合“侧闻公义甚高”可知,路公先称赞何庆有高义,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这是心理战术,对方听到对他这么高的评价,心里会很舒服,这样容易打动他;结合“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可知,他说屯留的县令每天拿着扫把和席子劳碌不堪,下面的官员都只听您的命令,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诚意,这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也能给对方希望,很有吸引力;结合“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可知,他说赋税全部用来缴纳口粮都不够,希望何庆的随从不要惊扰这里的百姓,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明确现实,一心为民,诚意恳切,易于打动对方,故最后何庆欣然接受。然后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以及将诉求限定于约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庆乐于接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此题理解文意,再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可知,此句写路琼的孙子王道考中进士,历任官职有显著的政绩,如今是光禄卿,成为有声望的官员,证明路氏人才辈出,再结合全文的主旨——赞扬路琼的才德,可知是为了引出下文;结合“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可知,文末路氏世德皆本于路公的论断,体现路琼德泽显著,荫及后世,这是从侧面赞扬路琼,高度赞扬他的深远影响。参考译文:路公,名琼,是潞州屯留县的人。他身材魁梧,智谋出众。在人群中,他的议论总是迅速且独到,就像箭离弦、刀断丝,纷乱中立刻能够决断。听到他的话的人,无论多么倔强,都会立刻折服,因此他在乡里中是有名的严肃人物。成化末年,大盗王弘在燕赵地区起义,势力迅速壮大。他到达屯留后,杀害官吏和百姓,使得当地民众惶恐不安。路公叹息道:“唉!盗贼如同蜂群般突然聚集,他们挥舞锄头和铁锹,在千里之外无人能敌,他们难道认为秦国没有人才吗?”于是他主动去找县令请求授予他盔甲,愿意去击败盗贼,以此来向百姓道歉。县令觉得他很勇敢,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路公招募了几百个敢死的士兵,用正义的言辞激励他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路公制定了策略,率领军队尾随盗贼到达了余吾。盗贼正在吃饭,路公从后面突然袭击,大败他们。县令上奏朝廷称赞了他的功绩,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物,但路公却拒绝接受。于是县令任命他为阴阳训术官,逐渐增加了他的职责。县里有疑难的事情,人们总是到路公的亭子里去咨询,有时还让他负责监督城墙和学校的建设。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办好,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能在节省花费的基础上办好。县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对他表扬、奖赏。正德年间,有一个叫何庆的大富豪,仗着自己有权势而骄横跋扈,大肆谋取私利。他路过屯留时,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拦截他。路公从容地走上前去说:“听说您的公正无私非常高尚,屯留的县令每天拿着扫把和席子劳碌不堪,下面的官员都只听您的命令。虽然屯留只是一个小地方,我们从未见过天子的贵人。我们的赋税全部用来缴纳口粮都不够,希望您的随从不要惊扰这里的百姓。”何庆听后非常高兴,立刻收敛了自己的行为。路公非常同情别人的困难,甚至超过了自己。前任县令张鹏因为犯事被贬职,贫穷得无法自己回来。路公发起组织县里的人共同筹集资金装入钱袋中价值好几百两银子。张鹏对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告诫他的子孙说道:“不要忘记路某啊,是路某救了我!”村里有一个儒生,因为贫穷无法结婚,路公捐献了几十两银子帮助他,为他娶了妻子。路公的祖先并不显赫,他的孙子王道考中进士,历任官职有显著的政绩,如今是光禄卿。由于新皇帝的恩泽,朝廷下诏追封路公为官并且按照他孙子的官职来追封,而路氏家族从此变得显赫起来。然而士大夫们称赞路氏家族世代以来的德行,都是源于路公的缘故。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自幼书史过目成诵。宣德初授监察御史,三杨①欲识其面,令人要之,先生辞曰:“职司弹事,岂敢私谒公卿?”三杨嗟叹焉。②时中官王振用事,问三杨:“吾乡谁可大用者?”皆以先生对。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又令李文达②传语。先生曰:“德远亦为是言乎?拜爵公朝,谢恩私室,某所不能为也。”已遇振於东阁,百官皆跪,先生长揖不拜,振大恨之。都御史王文承振意,劾为故出。先生廷折文,文言囚不服讯;系狱论死,先生读《易》不辍。覆奏将决,振有老仆者,山西人也,泣於灶下,振怪问之,曰:“闻薛夫子将刑,故泣耳。”振问:“若何以知有薛夫子?”曰:“乡人也。”具言其平生状。振惘然,立传旨戍边,寻放还家。③景泰初,起大理寺卿。苏、松饥民贷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庐。王文坐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文谓人曰:“此老崛强犹昔。”中官金英奉使,道出南京,公卿饯於江上,先生独不往。英至京言於众曰:“好官惟薛卿耳。”④正统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言:“比者提学薛瑄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廪米。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於廪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难矣。父兄不能保子弟之无疾,今惩偿纳之苦,孰肯令其就学!”上是之。⑤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五年,诏从祀孔庙,称先儒薛子。(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③,有删改)【注】①三杨:明代内阁重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因为同姓,并称“三杨”。②李文达,即李贤,明朝首辅,谥文达。③《明儒学案》是学术史著作,列出17个学案,记载210位学者,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参考译文: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小时候阅读经史典籍即可背诵。宣德初年,被授于监察御史,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想要认识他,派人去邀请他,先生推辞说:“上级主管谈论弹勍之事,我怎敢私下里拜谒公卿呢?”三杨对此很感叹。当时宦官王振执掌政权,问三杨:“我们这儿谁是可以重用的人?”都回答是先生。先生被征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想让先生拜谒王振表示感谢,先生不同意。又让李文达传话,先生说:“德远你也是来说这样的话的吗?朝廷拜官授爵,却去向私家谢恩,这样的事我不干。”不久,在东阁遇到王振,百官都下跪,先生却只是拱手作揖不肯跪拜,王振很痛恨他。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捏造了故意纵容他人脱罪的罪名弹劾先生。先生当庭指责王文,王文说这个囚犯不肯接受审讯,把先生囚禁在狱中,并定为死罪,先生在狱中不停地读《易经》。将定为死的判决向皇帝禀报,将要处决,王振有一个老仆,是山西人,流下眼泪。王振很奇怪,就问他,他说:“我听说薛夫子将要被处决,所以哭泣。”王振问:“你怎么知道有薛夫子呢?”老仆回答:“我们是同乡。”就把先生平时的情形详细地告诉王振,王振怅然失意,立刻传旨让他充军边疆,不久就把他放回家了。景泰初年,先生被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卿。苏州、松江的饥民无处借粮,就说火烧了有粮食的人家的房屋。王文定苏州饥民以谋逆反叛罪,先生向皇帝上书直言,为饥民辩护。王文对别人说:“这个老头还是像住日一样倔强。”宦官金英奉命出使,从南京离开,公卿在江上为他饯行,只有先生没去。金英回到京城对众人说:“南京的好官只有薛瑄。”正统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说:“近来,提携薛瑄因为生员有疾病被罢退,追偿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我认为,不幸染有疾病,罢退他们是可以的。至于膳食津贴,几年的消耗却要在一时归还,本来已经很难了。父兄不能保佑年轻后辈不生病,如今罚他们受偿还归还之苦,谁还会让他们的子女来上学呢?”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成化初年,赠谥号文清。隆庆五年,下诏于孔庙附祭,称先儒薛子。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先生廷折文(
)
(2)系狱论死(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振惘然(
)A.疑惑不解的样子
B.怅然若失的样子C.不知所措的样子
D.空无所有的样子(2)诏从祀孔庙(
)A.遵从
B.祭祀
C.配享
D.陪祭17.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苏、松饥民贷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庐。王文坐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18.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至
於
廪
给
糜
费
於
累
岁
而
追
索
於
一
朝
固
已
难
矣19.
联系全文,概括薛瑄的事迹,分析中官金英称其为“好官”的原因。20.
第②段画线句内容和《明史·薛瑄传》中的记载相似,请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差异。时中官王振用事,问三杨:“吾乡谁可大用者?”皆以先生对。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又令李文达传语。——《明儒学案》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李贤语之。——《明史·薛瑄传》【答案】15.
①.
指责
②.
判决、判处
16.
①.
B
②.
C
17.
苏州、松江的饥民无处借粮,放火烧了有粮食的人家的房屋。王文以谋逆反叛罪给饥民定罪,先生向皇帝上书直言,为饥民辩护。
18.
至於廪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难矣
19.
薛瑄忠于职责,拒绝私下拜谒公卿(为官清正);他极力拒绝王杨让自己拜谢王振(不附权贵);为官期间他上书为苏州饥民辩护(爱民为民);还替因病退需退还膳食经费的生员说情(替人着想)。这些事迹体现出薛瑄为官清正、不附权贵、爱民为民、替人着想的品质,因此称他为“好官”。
20.
根据《明儒学案》的结构,下列语段体现了传记的特征,叙事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传神,借王振的语言描写反衬薛瑄即使受提携依旧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品质。同时作者以“先生”相称,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表达黄宗羲对薛瑄卓然独立、不附权贵的赞赏。对于同样的史实,《明史》的记载简洁,叙事纯粹,冷静客观,又直称“瑄”名,不带叙述者主观情感,符合正史的特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折:指责。句意:先生当庭指责王文。(2)论:判决、判处。句意:把先生囚禁在狱中,并定为死罪。【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惘然:怅然若失的样子。句意:王振怅然失意。(2)从祀:配享。句意:下诏配享孔庙。【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贷”,借;“火”,名词作动词,放火烧;“坐”,定罪;“辩”,为……辩护;“王文坐以谋叛”,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王文以谋叛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至于膳食津贴,几年的消耗却要在一时(一下子)归还,确实已经很难了。“至於”是介词,与“廪给”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所以在“给”后断开。“糜费于累岁”和“追索于一朝”,句式一致,所以在“岁”和“朝”后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根据“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又令李文达传语。先生曰:‘德远亦为是言乎?拜爵公朝,谢恩私室,某所不能为也。’”,可知他为官清正,不愿私下里见王公大臣。根据原文“已遇振於东阁,百官皆跪,先生长揖不拜,振大恨之”,可知他不附权贵,拒绝王杨让自己拜谢王振。根据原文“苏、松饥民贷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庐。王文坐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可知他爱民为民,为官期间他上书为苏州饥民辩护。根据原文“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於廪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难矣。父兄不能保子弟之无疾,今惩偿纳之苦,孰肯令其就学!”,可知他替人着想,为因病退需退还膳食经费的生员说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时中官王振用事,问三杨:‘吾乡谁可大用者?’皆以先生对。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又令李文达传语”,意思是当时宦官王振执掌政权,问三杨:“我们这儿谁是可以重用的人?都回答是先生。先生被征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想让先生拜谒王振表示感谢,先生不同意。“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李贤语之”意思是三杨明白用瑄是王振的意思,欲要瑄去见王振,由李贤把这意图告诉薛瑄。两句话意思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具体记叙了薛瑄被提拔的原因,薛瑄深为三杨所欣赏,受到宦官王振重用,但他不愿趋附因私而提举自己的王振,表现了薛瑄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品质。句中“先生”代指薛瑄,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表达对薛瑄卓然独立、不附权贵的赞赏。而第二句出自《明史》,记载简洁,叙事纯粹,冷静客观,又直称“瑄”名,不带叙述者主观情感,符合正史的特征。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圬者①王承福传【唐】韩愈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②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③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再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④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⑤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注】①圬者:“圬”同“枋”,抹墙的工具馒子。圬者,指泥瓦匠人。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
(2)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A.还给
B.支付
C.赠送
D.算计(2)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A.贪求
B.承受
C.侵犯
D.冒充16.
第①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17.
把第④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18.
王承福的言行有哪几点值得作者“自鉴”?请结合文意作概括。19.
第⑤段中作者对王承福的评议你是否认同?结合文意加以评析。【答案】14.
①.
征调
②.
尽
15.
(1)B(2)A16.
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17.
功劳大的人,那用来供养自己的物资就丰富。妻子和儿女都是要由我供养的人,我能力微薄而功劳小,没有他们也是可以的。
18.
①人选择职业要尽己所能;②人应当自食其力;③为人做事要安守本分,做到问心无愧。
19.
答案示例一:作者批评王承福不愿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肯为别人做事这一观点有失偏颇:王承福凭泥匠技艺自食其力,有结余还资助病弱者,既能自立还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不该批评。答案示例二:王承福不肯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愿为别人做事,作者站在“齐家治天下”的立场来批评他有一定道理,一个人不仅要自食其力,还应该承担起养家、助人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1)句意: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2)句意: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1)句意: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归:支付。故选B。(2)句意: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冒:贪求。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有官勋”,“勋”动词,授予勋级,作“官”的谓语,主谓结构,独立成句;“弃之来归”,省略主语,其前断开;“弃”“来归”连动,其后断开;“丧其土田”,省略主语,其前断开;“丧”谓语,“其土田”宾语,其后断开。故应断为: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自奉”,“奉”,供养;“自奉”,宾语前置,“奉自”;“博”,丰富。【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②③段。“任有大小,惟其所能”意思是: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可以得出:人选择职业要尽己所能。“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意思是: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可以得出:人应当自食其力。“虽劳无愧,吾心安焉”意思是: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可以得出:为人做事要安守本分,做到问心无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对王承福的评议,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可。答案一:由“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可知,作者批评王承福不愿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肯为别人做事。这一观点有失偏颇:结合文中“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等处来看,王承福凭泥匠技艺自食其力,有结余还资助病弱者,既能自立还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不该批评。答案二:韩愈是站在“齐家治天下”的立场来批评他的,“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不赞同王承福不肯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愿为别人做事的观点。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一个人不仅要自食其力,还应该承担起养家、助人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参考译文:①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三十年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②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③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④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⑤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就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认为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薛端传①端字仁直,本名沙陀。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②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周文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③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进爵为伯。后改封交城县伯,累迁吏部郎中。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周文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周文深然之。④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僣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六)【注】①周文:即宇文泰,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去世后谥号为文公,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后追尊为文王,后又追尊为文皇帝。下文“文帝”同为一人。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据杨氏壁(
)
(2)遂拔还河东(
)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并招喻村人(
)A.开导
B.说明
C.比喻
D.欢愉(2)本康时务(
)A.安宁
B.治理
C.褒扬
D.除去16.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僣伪17.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18.
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文中周文帝对薛端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周文帝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要求:(1)200字左右;(2)用白话。【答案】14.
①.
占据
②.
回转;调转(退兵)
15.
①.
A
②.
B
16.
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僣伪
17.
(薛端)自从担任选拔官吏的职务,首先竭力选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使王公贵族子弟,如果才能低下、品行卑鄙,也不曾提拔晋升。
18.
示例:他,少年时即有志节,因天下动乱而毅然辞官回乡,以待时机;他,胆识智谋出众,面对薛修义、乙干贵的追杀、招降,不为所动,沉着机敏,最终化险为夷;他,带兵作战有方略,功勋卓著,捉窦泰,收弘农,攻沙苑,不可胜计。他,刚强正直,不避权贵,主持吏部,选贤任能,唯才是举,虽贵族公卿子弟,才劣行薄者亦不用。他,战略眼光高远,洞察天下大势,劝君践极不可急。他是薛端,他是国家之柱石、君王之臂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占据杨氏壁。(2)句意:就率军退兵回到黄河以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1)“喻”,告诉,使人知道、明白,可译为“开导”。句意:又招集、开导村民。故选A。(2)“康”,使动用法,“使……安宁”,可译为“治理”。句意:本来就是用来治理重大事情的。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号,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攻克翦灭了割据一方的政权。“端以为三方未一”,有完整的主谓宾成分,是独立的句子,所以“未一”后要断开;“示天下以不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不广示天下”,应该单独成句,所以“名号”后要断开;“请待龛翦僣伪”,是薛端提出的具体建议,也应该单独成句,所以“不广”后要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补充主语“薛端”;“居选曹”,担任选拔官员的职务;“贤能”,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虽”,即使;“升擢”,提拔晋升。【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先要准确、简洁、有条理地概述薛端事迹,并针对其具体的事迹作简单点评,以符合“叙议结合”的特点;再对薛端进行总评。不论是对具体事迹的点评,还是总评,都要注意符合周文帝视角。薛端的主要事迹有:少年时因天下动乱而毅然辞官回乡;面对薛修义、乙干贵的追杀、招降,不为所动,沉着应对;历次作战立功,捉窦泰,收弘农,攻沙苑等;主持吏部,选贤任能,唯才是举,虽贵族公卿子弟,才劣行薄者亦不用;战略眼光高远,洞察天下大势,劝君不可急于践极。对这些具体事迹点评时,要注意评价与事实相符。如年少时的选择,可说其“有志节”;面对敌人的追杀、招降不动摇、沉着应对,可说其“胆识智谋出众”;历次作战立功,可说其“作战有方略,功勋卓著”;选贤任能,可说其“刚强正直,不避权贵”;劝君王不可基于登基,可说其“战略眼光高远”。最后,要有总评(也可以放在最开头),体现薛端在君主心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薛端的事迹及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倚重来看,可以说是“国家之柱石,君王之臂膀”。参考译文:薛端传①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本名沙陀。十七岁时,司空高乾任命他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薛端认为天下动乱,弃官回归故乡。②魏孝武帝西迁时,太祖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引荐薛端同行。薛崇礼随即失守,投降东魏。东魏派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军数千人向西推进,占据杨氏壁。薛端与族人、家仆等原在杨氏壁,薛修义命令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行。准备渡过黄河时,天色已晚,薛端与族人、家仆等悄悄逃跑。薛修义派骑兵追赶,薛端等人骑着马边战边逃,进入石城栅栏,得以逃脱。栅中原先就有百户人家,薛端与他们合力固守。乙干贵等人多次前来招抚,知道薛端不愿投降,就率军返回黄河以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据守杨氏壁。薛端率领部下,又招集、开导村民,在杨氏壁附近设下多处奇兵。贺兰懿等人怀疑大军已至,立即向东逃跑,争船淹死的有数千人。薛端尽收其兵器军械,又返回杨氏壁。太祖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前去镇守。致信慰问,调薛端入京,授大丞相府户曹参军。③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都立有战功,晋封伯爵。后来改封文城县伯,多次升迁,任吏部郎中。薛端刚强正直,每有奏议,不避权贵。太祖嘉许他,因此赐名为端,想使他名实相符。薛端自从担任选拔官吏的职务,首先竭力选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使王公贵族子弟,如果才能低下、品行卑鄙,也不曾提拔晋升。常常对太祖说:“设置官员划分职责,本来是为了治理重大事情的,如果没有合适人选,还不如暂时空着。”太祖对此十分同意。④魏帝被废,周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劝周文帝登基,周文帝召来薛端告诉他这一情况。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号,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攻克翦灭了割据一方的政权,然后才能使大家都俯首归顺,心悦诚服地拥戴。周文帝拍着薛端的背说:“成就我大业的人是你呀。你的看法既然与我的一样,行动难道会跟我不同?”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裤一并赏赐给了薛端。提拔薛端当吏部尚书,并赐姓宇文。薛端长期担任铨选官吏的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卷(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鹿园记清·黎光地①鹿园,昔人驯鹿地也,或曰古隐者居焉,取“鹿豕与游”之义。背崇冈,枕连麓,开平原之远势,汇双溪之碧流,茂树周映,遥峰对峙,洵幽人之逸景也。□以僻在村隅,虽好游者未暇过而问焉。是其所遭之犹有不幸也。②岁己未,余始得而宅之。俯曲凭夷,为屋数椽而已。其中藻井荷池,药圃疏畦之属,皆位置有所。于是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图书几席之间,盎然增润。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四时之胜无尽。往往与幽怀相触,则奇趣勃发,心目之际,信有会焉,而未易言也。当夫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炊烟分缕从树间出,瞩览无厌,亦悠然有悟。③初,斯园之隐没于荒烟草莽也,其佳胜自若世无知者,不以为恨也,迨余相度而居,景物毕露,蔚然光目,始稍稍有为余贺者。顾亦窃自喜,若矜独获焉,而不欲为人宣也。是园之秘而有待,不使非分者据焉,抑其所遭之果有幸耶。④嗟夫,境之取舍由人,显晦有时,乃竟若此,则亦安知昔之隐于斯者,其始得之也,不与余今日同?况又何知后世有余之复处于此,而仍享其胜也?慨彼逝人,风迹莫存,又已感斯园所遭之如是。故为之记,以贻来者。21.
第①段方框中可填的虚词是(
)A.
夫
B.
且
C.
顾
D.
则22.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以“古隐者”居之和“好游者”不至两相对照,突出了鹿园之幽与隐。B.
第②段描绘了鹿园的景致,重在其能触动幽怀,使人有所感悟,而畅所欲言。C.
第③段写自己与鹿园相契深切,自己是鹿园的选择,鹿园也是其独享的天地。D.
第四段转入议论,与《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写法相似。23.
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写。24.
作者是如何理解“不幸”与“幸”的,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答案】21.C22.B
23.
示例:写景的顺序,本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四季变换之景。“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分别描绘了鹿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时节的美景。(可选角度:写景的顺序、动静明暗、多种感官综合、整句等;景物特色:清幽、充满生机等)
24.
答案示例:①作者认为鹿园虽然美好,然而隐没于世,无人理会,是其不幸。②但是能为古隐者与自己所赏,是其幸运。③可是鹿园的幸与不幸都不由自己,而是由人决定,这又是极大的不幸。④作者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自古才能之士的遭际往往取舍由人而不由己。(或:贤士虽有才华,而往往难以获得赏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顾,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上文写这里景色优美,下文写这里位置偏僻,上下文之间形成转折的关系。句意:只是因为这里位置偏僻在乡村野外。夫、且、则均不表示转折之意,“夫”放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且”放在句首,一般表示“况且”,“则”一般表示“那么,就”。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而畅所欲言”错误。根据文中“心目之际,信有会焉,而未易言也”可知,心里展望的图画和眼前看到的风光往往能在远处交接、重叠,的确能够让人对自然人生有所领会,却不能够轻易地表达出来。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写景的顺序。“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意思是这里的春天,百花掩映着小径,鸟儿们交相歌唱;夏天,微雨过后的林中清新而生凉意,那或短或疏的蝉叫,让人误以为那是秋后的蝉鸣;秋天,仰望皎洁的月亮在高天漫步,梧桐树影正好投射在台阶之上;冬天,残雪还贪恋在树梢,梅花的香气早已透过幔幕。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鹿园的四季之美,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四时不同,景色也各有各的美丽。动静明暗。“幽杉荫檐,密竹霭窗”“丛花掩径”“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村原庐舍”是静止的景色,“蒸雾流烟”“时鸟交声”“凉蝉疏引”“朝霁辨色,归云敛空”“炊烟分缕”是动态的景色,动静结合,自有一番妙处。“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是明亮之景物,“幽杉荫檐,密竹霭窗”“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是幽深之景物,明暗相间。多种感官综合。有听觉描写,如“时鸟交声”“凉蝉疏引”;有视觉描写,如“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炊烟分缕从树间出”;有嗅觉描写,如“寒香绕帏”,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鹿园景致,引人神往。整句。文中多用四字短句,如“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整齐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景物特色:清幽,充满生机。文中通过对幽杉、密竹、蒸雾、流烟、丛花、时鸟、微雨、凉蝉、素月、梧影、残雪、寒香、归云、村原、庐舍、炊烟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鹿园中各种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生气,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第一段“背崇冈,枕连麓,开平原之远势,汇双溪之碧流,茂树周映,遥峰对峙,洵幽人之逸景也。顾以僻在村隅,虽好游者未暇过而问焉。是其所遭之犹有不幸也”可知,鹿园背靠高冈,头枕群峰,视野广阔,清溪环绕,茂树掩映,山峦耸立,确优美宜人的好环境。只是位置偏僻,无人问寻,鹿园这样的遭遇,让人感到不幸。根据文中第一段“古隐者居焉”,第二段“瞩览无厌,亦悠然有悟”,第三段“顾亦窃自喜,若矜独获焉”可知,无论是古代的隐士,还是作者自己,都喜爱这里的美景,喜欢这里的意境,发现了这里的妙处,懂得了这里的与众不同,这样看来,又是幸运的。根据文中第四段“嗟夫,境之取舍由人,显晦有时,乃竟若此”可知,这里的一切美好能不能被知道,被欣赏,被喜爱,被传扬,都不是由这里的情况所决定的,而是由来到这里的人决定的,不由得让感慨鹿园的不幸。作者通过本文中对鹿园兴废沉浮的描写,实则借园喻人,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知遇境况的感慨,鹿园的取舍由不得自己,在于他人的评判。作为有才能的士人,他们的遇合也不是由自己的决定,而取决于他人对自己是否具有的知遇之能。参考译文:鹿园,前人驯鹿的地方,有的人说古代隐士曾在这里居住,应该是取自孟子“鹿豕与游(与鹿猪相处)”的意思而得名。这里背靠高高的山冈,头枕连绵不绝的群峰,豁然开阔的是接向远方的广阔田野,两条碧绿的清溪交汇于此,茂树掩映四周遮天蔽日,远处的山峦相对耸立,的确是幽隐之人打发光阴的好环境。只是因为这里位置偏僻在乡村野外,即使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没有时间前来问寻,这样看来,鹿园的遭遇,还是有些不幸令人同情的。己未这一年,我终于买下鹿园这块地,并在这里安家居住。依照弯曲的山势,凭借平坦的土地,勉强修建了几间房屋罢了。其中建筑天井的天花板的装饰、修筑的种植荷花的池子、种植草药的田地、稀疏的菜地这一类,各自有各自合适的处所。在这里,幽深的杉树遮蔽着屋檐,浓密的竹枝像云气一样包裹着窗子,雾气蒸蒸,云烟流沔,浓浓的翠绿仿佛一碰就会掉下来。坐在几和席上读几本书籍,闲适的气氛趣味浓厚,增加了许多光彩。这里的春天,百花掩映着小径,鸟儿们交相歌唱;夏天,微雨过后的林中清新而生凉意,那或短或疏的蝉叫,让人误以为那是秋后的蝉鸣;秋天,仰望皎洁的月亮在高天漫步,梧桐树影正好投射在台阶之上;冬天,残雪还贪恋在树梢,梅花的香气早已透过幔幕。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不胜枚举。这些往往和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相碰触,一种奇妙的情趣陡然产生,心里展望的图画和眼前看到的风光往往能在远处交接、重叠,的确能够对自然人生有所领会,却不能够轻易地表达出来。每当雨过天晴的黎明,云消雾散,看远处的村庄和农舍鳞次可数,家家户户的炊烟从树间袅袅升腾,尽力观赏也不会满足,还会在悠然间似有所悟。当初,这个园子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其美丽的风景不被世人知晓,也不感到遗憾和后悔,等到自己通过考察估量,选择在这里居住,景和物都全面开发显露出来,而且美丽亮眼,才渐渐有人来对我表示祝贺。回过头来想这件事,我也内心偷笑,好像夸耀自己独独得到这个地方,又不想被别人散布出去,那么,这里的秘密风景会成为一个永待解开的奥秘,没有让有非分之想的人得到这个园子,抑或它曾经遭受的结果还是很幸运的。哎,对于境况的取舍决定于人,显耀和隐藏都有一定的时机,竟然像这样啊,那么我也知道从前隐居这里的人,他们最初得到这个地方,不和我今天的境况相同吗?况且又怎么知道后世有我又来到这里居住,却仍旧能够享受到这里的美景叫呢?感慨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他们的风节、踪迹没有保存下来,又已经感慨这座园子遭遇像这样的经历。所以写了这一篇文章,来赠送给后来的人。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王君静安将刊其所为《人间词》,诒书告余①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余与君处十年矣,比年以来,君颇以词自娱。余虽不能词,然喜读词。每夜漏始下,一灯荧然,玩古人之作,未尝不与君共,君成一阕,易一字,未尝不以讯余。既而暌离,苟有所作,未尝不邮以示余也。然则余于君之词,又乌可以无言乎?②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之词,非不谐美也,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盖鲜,尤痛诋梦窗、玉田②。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其持论如此。及读君自所为词,则诚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殆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君始为词时,亦不自意其至此,而卒至此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③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求之古代作者,罕有伦比。呜呼,不胜古人,不足以与古人并,君其知之矣。世有疑余言者乎?则何不取古人之词,于君词比类而观之也。光绪丙午三月,山阴樊志厚叙。(选自王国维《人间词》甲稿序)材料二:①去岁夏,王君静安集其所为词,得六十余阕,名曰《人间词甲稿》,余既叙而行之矣。今冬复汇所作词为《乙稿》,丐余为之叙,余□敢辞,乃称曰:②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③余与静安,均夙持此论。静安之为词,真能以意境胜。(选自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有删改)【注释】①《人间词甲稿序》与《人间词乙稿序》,署名均为樊志厚,然据学者考证,实际上,皆是王国维自作。《人间词甲稿序》写于1906年,《人间词乙稿序》写于1907年。②材料一第②段中的冯正中,为五代词人冯延巳,美成,为北宋词人周邦彦,白石,为南宋词人姜夔,梦窗,为南宋词人吴文英,玉田,为宋末元初词人张炎。21.
请选择最合适的虚词填入材料二的方框中(
)A.
之
B.
其
C.
而
D.
则22.
下列语句均摘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请选出对词的分析视角与上面两则材料不同的一项(
)A.
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大似袁简斋(袁枚)之论诗,其失也纤小而轻薄。竹垞(朱彝尊)以降之论词者,大似沈归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B.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C.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D.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23.
材料一中称赞王国维所作的词“往往度越前人”,请联系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分析其理由。24.
材料二指出王国维所作词的特色是“能以意境胜”,这也是王国维拿来衡量前代词人水平高下的标准。请结合材料二第②段的内容,选择高中学习过的一首词作,运用“意境”标准对此加以评析。【答案】21.B22.C
23.
六百年来,词风不振,原因在于用词堆砌雕琢却失之于浅薄。而王国维则深情感人,写物细腻,寄托深远;从欧阳修以来,王国维作词言近旨远,最为工巧。
24.
所谓“意境”指的是以外在的意象境界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构造意境水平的高下,决定了词水平的高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将梦中老去十年的诗人与停留在去世时样貌的亡妻悲欣交集的相会场景,与现实中明月短松构造的亡妻埋葬地凄凉场景,虚实对照,映衬烘托,构造了沉重悲戚的意境,真实而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可见苏轼不愧为王国维所推崇喜爱的词家高手。【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原文“余□敢辞”,其语境意为:面对静安的邀请,我难道敢推辞吗?“其”可以用作语气词,表示反问,填入方框最合适。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从“篇”与“句”的角度评论唐五代之词,两则材料都没涉及“篇”与“句”这个角度。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等内容,可知在作者看来,六百年来,词风不振,原因在于用词堆砌雕琢却失之于浅薄。而王国维则不同,“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意即写物细腻,寄托深远。并且“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认为从欧阳修以来,王国维作词言近旨远,最为工巧。【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依据“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等内容,可知:所谓“意境”指的是以外在的意象境界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构造意境水平的高下,决定了词水平的高下。以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例,就营造了沉重悲戚的意境,“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虚实对照,映衬烘托,词人把对亡妻的怀念同个人的仕途坎坷与生活困顿结合起来,深挚、凄迷,情调幽冷感伤,景物描写与人物内心感受融汇贯通,笔园墨净,情韵兼胜。足可见王国维对苏轼的推崇。参考译文:材料一①王君静安将刊发他所写的《人间词》,送来书信告诉我说:“懂我词的人没有比得上你的,作序页没有人比你合适。”我与他相处十年了,去年以来,他很喜欢以词来自娱。我虽不能作词,但是喜读词。每夜沙漏开始计时后,点着一盏灯明晃晃的,玩赏古人的作品,何尝不是与他一样呢,他写完一首词,改动一个字,不曾不拿来找我咨询商量。不久之后闻名分开了,如果有所创作,未尝不邮寄展示给我看。既然这样,我与他的词,又怎么可以不说一下呢?②自从南宋以后,作词的风尚不能振兴已经很久了。元明及清朝初年的各位前辈,并不是没有无警句,然而不免于狭隘拘束,气韵困宥雕琢华丽;嘉庆道光以后的词作,并非不和谐优美,不免于浅薄,意境模仿前人不免枯竭。他对于词,在五代词人中喜欢李后主、冯正中,在北宋词人喜中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在南宋中除了辛弃疾、姜夔外,所喜欢的很少,尤其厌恶吴文英、张炎。认为吴文英堆砌文字,张炎堆积句子,一个雕琢,一个敷衍。其弊端不同,但可以一同属于浅薄类,六百年来词不能振兴,实际从这时就开始了。他坚持的论断就是这样。等读到了他自己写的词,则确实反复幽咽,动摇人心,轻快而又深沉,直接而又婉转,不屑于玩弄言词技巧,也能名句不时冒出,大概往往还能超越前人。至于他的言近而旨远,意思果决而又言辞委婉,自欧阳修以后,大概没有工巧如他的。他开始创作词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到这个境界,但是最后达到了,这是上天的安排,不时人力能强求的。③至于观察事物的细微,寄托兴致的深刻,那么又是他诗词的特色,探求古代的作者,也很少有人可以和他相比。哎!如果不能胜过古人,就不足以与古人并列、相比,他大概是知道的吧。世上有怀疑我这个说法的人吗?那么为何不找古人的词,和他的词比较观赏呢。光绪丙午三月,山阴樊志厚作序。材料二①去年夏天,王君静安将他所作词汇为一篇,共六十馀首,名为《人间词甲稿》。我为他作了序并已刊行。今年冬天,静安君又将他所作汇集为《乙稿》,请我为他作序,我难道能推辞吗?我认为:②所谓文学作品,对于作者来说,应当能够充分地抒发情志;对于读者来说,应当有强大的感染力,关键就在意和境两个方面。第一流的作品意和境融为一体,其次是以境取胜,或者以意取胜。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方面,那就说不上文学。文学作品的工与不工(即优与劣),应当看它有意境或无意境,以及意境的深浅厚薄如何,才能判定。③我和静安,都一直持有这种看法。王静安作的词,真是能以意境取胜。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借阁记【明】金之俊①借松风鸟语以为吾耳,借江山云树以为吾目,借翕张吐纳以为吾口,借花馨草馥以为吾鼻,借三坟五典以为吾腹,借古今人物成败得失一切可悲可舞可法可戒者,以为吾之心思智虑。人生天壤间,无一而非借也。②借则灵,否则块然而已矣。张旭善借而能书,米颠善借而能画,坡仙善借而能文,庄周善借而能为逍遥游,无之乎弗借也。无之弗借则无之弗灵也,此吾友姜开先之所以有借阁也。③开先缃帙①满胸,云烟满楮②,四方贤豪满座,千秋气谊满眉宇,其□得于借者深乎。若夫野月来眠,邻花恣闯,此仅可以摹借阁之景,而借之之义则浩浩乎、落落乎,吾不得而涯际之矣。倘有能明乎其义,则愚公之山不必徙;娲氏之天不必补;鹤之巢,鸠不必夺;蜂之膳,人不必烹;不必城市,不必丘壑。登斯阁也,盖有快焉至足而无憾于天地间者也。④开先唯唯,遂借余言记之。【注释】①缃帙:泛指书籍。②楮:指纸张、作品。
21.
第③段方框□处的文字有污损(如图),该字应是(
)A.
绐
B.
骀
C.
诒
D.
殆22.
以下对本文分析错误一项是(
)A.
第①段所借之物多为可以尽情享用但不会消耗的东西。B.
第②段所借之物多为艺术创作的技法、素材、灵感等。C.
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这不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D.
懂得“借”的要义的人,在城市或者山野都可以安身。23.
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说理上的效果与不足。24.
第④段收束全文的方式很巧妙,请加以赏析。【答案】21.D22.C
23.
运用排比,有雄辩之风,能增强说理的气势,举张旭、米芾等著名人物的事例,能增强说服力,但仅凭4个例子,就得出普遍的结论,逻辑上不严密。
24.
第④段写开先同意我的说法,并用“借阁”为自己楼阁命名,点明本文的写作缘由,表达了对开先善于借的赞扬,再次印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由原文“开先缃帙满胸,云烟满楮,四方贤豪满座,千秋气谊满眉宇”可知,开先器宇轩昂,其应该(恐怕)是得之于善于借鉴,故选“殆”。A.绐:欺骗、哄骗B.骀:本义指劣马,后引申为庸才。C.诒:给、遗留、赠送。D.殆:近于、几乎、大概、恐怕。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不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错误。原文“倘有能明乎其义,则愚公之山不必徙;娲氏之天不必补;鹤之巢,鸠不必夺;蜂之膳,人不必烹”可知,“明乎其义”的“义”是学会借鉴他人他物的长处,就不会“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故“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原文“张旭善借而能书,米颠善借而能画,坡仙善借而能文,庄周善借而能为逍遥游”,由四个“善借”构成排比句,使用排比句来说理,句式有雄辩之风,气势更为强烈,能增强说理的力度。举张旭、米芾等著名人物的事例,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由历史名人证明更加让人信服。不足之处:仅有四个例子,都是文化领域的人物,没有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就得出“无之弗借则无之弗灵也”普遍的结论,缺乏论证过程和更多论据的支撑,逻辑上不严密。【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原文“开先唯唯,遂借余言记之”,姜开先恭顺谨慎的应答,于是借我的文章记录了它。先表明阁楼的主人同意我的观点,进而用我的观点“借”来命名自己的阁楼,与题目《借阁记》相呼应,点出了文章论点的普遍性,点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即通过本文为姜开先的阁楼命名,深层意图是表达作者的观点。也由开先赞同我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也有对友人明智的赞赏之情,故而志同道合。并且通过友人的附和和命名行为,从侧面印证了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读者接受观点进行铺垫。参考译文:借阁记【明】金之俊①借松树林间的风和鸟语为了我的耳朵,借大江大河和云彩树木为了我的眼睛,借嘴巴的一张一合为了我的口,借花草的馨香为了我的鼻子,借上古时代的书籍为了我的腹中的学问,借古今人物的成功与失败,一切可悲可喜可效法可警戒的,为了我的思想和智慧。人生之间非常的不同,就像天地之间的距离,没有一个不是借用而来。②借用(借鉴)就灵活有生气,不借鉴就木然无知。张旭善于借鉴就能写出书法,米芾善于借鉴就能绘画,苏东坡善于借鉴就能做出文章,庄周善于借鉴就能逍遥游,无不是善于借鉴啊!没有借鉴就没有灵魂和生气,这就是我的朋友姜开先之所以有借阁。③姜开先学识渊博,有很多挥洒自如的墨迹,四方的贤者和豪杰都与他有交往,眉宇间重情重义,就是因为他深谙借鉴的道理。至于月亮映照,邻舍的花伸进来,才可能描摹借阁的景色,而借鉴的含义是深刻的、宏大的,我对其了解的却很少。如果有能明白其中道理的,那么愚公就不必移山;女娲就不用补天;鹤的巢穴,鸠就不必夺取;人就不需要吃蜂蜜;不需要有城市,不需要有山丘。登临这个阁楼,感到最大的满足,在天地之间也没有了遗憾。④姜开先恭顺谨慎的应答,于是借我的文章记录了它。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坦轩记[明]祝允明①赐佥苏州卫指挥使司事隆亭华君世宏,以“坦”名其轩,乞记于予。坦,安也,平也。尝得其义于孔子之书,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君子以之。又得其义于周公之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_______________,幽人以之。又求其义于天地万物,皆然也。惟人也可不坦乎?《书》曰:“王道平平。”《诗》曰:“周道如砥。”_______________,有可以不坦者乎?②彼不然者,秦政、汉彻,以求仙并夷,病天子之坦;七雄刘濞之徒,以逆纪兼类,病诸侯之坦;仪、秦、鞅、睢、莽、卓之属,以攘位窃国,病公卿大夫之坦;王衍、宋齐丘之辈,以矫名窃利,病士之坦;以至乎蚩蚩之氓,干纪厉众越分以自恣者,病庶人之坦。皆以坦为不足而抗之张之,以极其私欲者也。然卒之有不贾祸而并亡其坦者乎?故坦不可不由也。③今华君之才,豪敏而果利,行之必达。其世以孝义传袭甚华,其身受国家三品爵,冠弁金紫,昻然荣其家。广第宅,连阡陌,厚生用,无欲而弗遂。自他人视之,高远阔大,不可易得而兼有也,而皆君之常□。君乃不然,唯执一坦以自居,此其尽道迪吉,度越于人远甚。④以是日用,而自然其心;宁其行,达其志;申其言,从其家;肥其乡邦,重而尊之。一身泰康,百福应集,盖坦之效大而远也本如是,而君独能获之,君殆知天地万物之道,而周公之所谓幽人,孔子之所谓君子者乎?述之,以赞于久。(选自《祝允明文集》)21.
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A.
矣
B.
耳
C.
也
D.
焉22.
以下句子按顺序分别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居中安下,履道而正者也②循天理而无外虑,无往而不平也③由天子以至于庶人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23.
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的作用。24.
结合全文,分析第④段作者对坦轩的命名“以赞于久”的原因。【答案】21.B22.B
23.
示例:运用排比,罗列天子求仙、诸侯逆纪、公卿大夫窃国、士人矫名窃利、庶人放纵自己等祸患强调“不坦”的危害性,富有论辩气势。呼应了第一段从天子到庶人都不能不坦的道理,也自然引出下文遵循“坦”的重要性使结构更加谨严。
24.
示例:首先,从义理而言,作者认为“坦”是圣贤书中所认可的天地万物运行之道;从国家而言,若视“坦”为不足并与之相抗来满足私欲,会导致天子到庶人招致祸患;从华君而言,他家世显赫,却以“坦”自居,超越一般人的境界,有幽人、君子之风,作者对其表示赞;从社会而言,坦也有助于君子修身,并使家乡富裕受人尊敬,能够长久地让后世学习效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矣”侧重陈述;B.“耳”意思是“罢了”,在句末表感叹语气,与前文“而”照应,符合语境;C.“也”在句末,表判断或陈述语气;D.“焉”,可在句末表陈述语气或在句首表反问语气。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处,由前文提到的“君子坦荡荡。”可知,后文强调君子的没有外虑,心怀坦荡,故选②;第二处,由前文提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可知,语境强调遵守正道的作用,与①句中“履道而正”紧密相连,故选①;第三处,由后文“有可以不坦者乎?”的反问可知,语境强调人人都要做到“坦”,故选③。②①③正确。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此题可从内容、结构、艺术特色等角度鉴赏分析。此段运用“……,以……,病……”的五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组成一组排比,罗列天子求仙、诸侯逆纪、公卿大夫窃国、士人矫名窃利、庶人放纵自己等祸患强调“不坦”的危害性,富有论辩气势,更加严密和详尽全面,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结构上,与“由天子以至于庶人,有可以不坦者乎?”相呼应,阐述从天子到庶人都不能不坦的道理;再结合下文“君乃不然,唯执一坦以自居,此其尽道迪吉,度越于人远甚”和“以是日用,而自然其心;宁其行,达其志;申其言,从其家……”可知,此段自然引出下文遵循“坦”的重要性,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使结构完整紧凑,谨严清晰。【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再分条加以概括归纳。结合“尝得其义于孔子之书,曰:‘君子坦荡荡。’……,君子以之。又得其义于周公之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幽人以之。又求其义于天地万物,皆然也。……”可知,作者引用孔子之书、周公之书等从义理而言,作者认为“坦”是圣贤书中所认可的天地万物运行之道;结合“……皆以坦为不足而抗之张之,以极其私欲者也。然卒之有不贾祸而并亡其坦者乎?故坦不可不由也。”可知,作者列举五组事例,论证若视“坦”为不足并与之相抗来满足私欲,会导致天子到庶人招致祸患;结合“今华君之才,豪敏而果利,行之必达。其世以孝义传袭甚华,其身受国家三品爵,冠弁金紫,昻然荣其家。广第宅,连阡陌,厚生用,无欲而弗遂。自他人视之,高远阔大,不可易得而兼有也,……唯执一坦以自居,此其尽道迪吉,度越于人远甚。”可知,从华君而言,他家世显赫,却以“坦”自居,超越一般人的境界,有幽人、君子之风,作者对其大加赞扬,情感真挚;结合“……肥其乡邦,重而尊之。一身泰康,百福应集,盖坦之效大而远也本如是,而君独能获之,君殆知天地万物之道,而周公之所谓幽人,孔子之所谓君子者乎?述之,以赞于久”可知,从社会而言,坦也有助于君子修身,受人尊敬,周公所谓的幽人、孔子所谓的君子,记下了,来长久地赞扬于后世。参考译文:苏州卫指挥使司事隆亭华世宏,命名书斋为“坦”,向我求记。坦有心安宽舒之意。从孔子得其义,道:“君子坦荡荡。”遵循天理没有外虑,到哪儿都是坦途,君子如此。又从周公得其义,言:“独守恬淡的人固守本分就能吉祥。”君子居中正平易近人,安守本分执正道而行,幽人如此。又从天地万物得其义,都是如此。只有人能不坦吗?《书》:“国家治理有序。”《诗》:“周朝的政治清明。”从天子到庶人,有可以不坦的人吗?不这样的话,如像秦始皇、汉武帝刘彻求仙吞并四夷,是天子之坦有缺损;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举兵发动“七国之乱”,违背纲纪,是诸侯之坦有缺损;张仪、苏秦、商鞅、范雎、王莽、董卓这类,令国君让位窃国,是公卿大夫有缺损;王衍、宋齐丘之辈,违背名节窃取利益,是士之坦有缺损;以至乎无知百姓,影响法度逾越本分放纵自己的,是庶人之坦有缺损。这些视坦为不足,就抵制反对他人来尽自己的私欲的。然而到最后有失去坦却不招来祸患的吗?所以坦不能不遵循。华君有才华豪迈聪敏,办事果断利落,身体力行。身世以孝义传袭,受国家三品爵位,着华贵服饰,器宇轩昂是家族荣耀。家中有宽广的宅邸,连绵的田地,家世富裕,虽然他没有欲望却不随愿。他人来看不容易皆有之物,而华君却视为平常。华君却对此不以为然,一以贯之地秉持坦自居,这也都被世人称赞吉祥安好,远远地超越了别人。因此日日用坦让心自然澄明;行为安定,实现志向;表达言说,依从家训行事;让乡邦富庶,乡民尊重。一身康泰、百福应集,大概坦的效用之大之远本就如此吧,而独有华君能获得,大概你也知道天地万物的规律,周公所谓的幽人、孔子所谓的君子吧?记下了,来长久地赞扬于后世。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录田父语【宋】宋祁①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溱溱①,厥声载路。□□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汁者满篝,稆者如茨,饁者弗仇饷,锄者无德色,籴不闭邻,输不争承,欣欣然以尽四肢之敏。②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而百,大则万箱。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③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曰:“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跨跂竭作,扬芟掉中,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亟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强勉以希帝力也。”遂去不顾。④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先生曰:“不可。浅丈夫悼悻然,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奚独父之诛焉?”【注】①宋祁:宋仁宗时工部尚书,文中“先生”乃自称。②漆漆繁盛的样子。③位者:送酒食到田间的人。④扬芟掉中:除去各种杂草。⑤表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税。20.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
然而
B.
且夫
C.
已而
D.
于是21.
下列对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户安居故土,人丁兴旺。
B.
粮草堆积如山,五谷丰熟。C.
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
D.
人人开心劳作,各司其职。22.
田父认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驳,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加以分析。23.
第④段画线句仅仅是批评田父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答案】20.D21.C
22.
田父认为作者“丰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赐”的看法是浅陋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丰收之“获”是自己懂得并能顺时辛勤耕种与收藏,丰收之“乐”是自己能按时纳税,官吏不能剥夺我劳作的权利和成果。
23.
答案示例一:作者记下田父这番话,批评田父仅凭勤劳不能享受丰收之乐,也委婉地讽刺一些自以为是的执政者,将天时地利及百姓创造的功业都归为自己,同时也警醒自己不能做贪功之人。答案示例二:作者借此话批评田父的刚愎自负,田父把丰收仅归为一己之力,孰不知丰收除了辛勤劳作还要天时地利,享丰收之乐还要公平税赋制度的支持。【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语境中,“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是在“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溱溱,厥声载路”这一前提条件下,故可用“于是”。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错误。“籴不闭邻,输不争承”指农民们不禁止邻近的人来买粮食,也不斤斤计较承担官租的多少,故“无需互通”错误。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作者看到京郊丰收、百姓安乐的景象,认为“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对此,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大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招聘笔试真题2023
- 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2023
- 2024至2030年镭射烫印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强振加速度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智能环保监测网络布线合同
- 城市环保工程土方施工合同范本
- 教育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合同
- 矿山开采临时用电施工合同
- 2024至2030年电信系统集装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天津市旅游景点租赁合同范例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 轮转到急诊科护士出科小结
- (常州专版)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情调研检测卷一(苏教版)
- 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护理科研》
- 中石化《炼油工艺防腐蚀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二版)
- 江西玉山红岭矿区饰面用花岗岩详查
- 隔离基本知识
- 中兽医-诊法课件
- 中建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施工方案
- 小学校长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