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设计者:韩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设计者:韩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设计者:韩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设计者:韩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育方面:1、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2、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情感方面: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三、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老先生 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叶老先生对文章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之前壁纸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两位作家。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那片绿绿额爬山虎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有关图片,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叶老給肖复兴修改的作文放出来,让学生直观体会,红色的圈、钩、直线和曲线。体会也老的一丝不苟。 四、 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的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借景抒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作者两次写道爬山虎,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做到借景抒情,必须情由景生,有感而发,荆楚心悬、情动于衷,不严不快,才能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境界。在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是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的“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作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哪俩件事?(根据汇报,板书:修改 做客) 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据汇报,板书:人品作品楷模)(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2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5看资料袋出示课件:一张画像的修改稿。【百度搜索】/view/b568c6e19b89680203d825f2.html#(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非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出示课件【百度视频】/view/69849bd149649b6648d74707.html“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10朗读全文。三、总结、扩展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五、板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用词不当长句改短 一丝不苟批改作文 调整顺序 平易近人重复啰嗦错别字、标点教学反思:文中为什么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绿”,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教师小结: 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表达自己的思念。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百度搜索】(出示补充资料)http:/wenku.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