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论语·孝悌和仁的关系_第1页
智慧论语·孝悌和仁的关系_第2页
智慧论语·孝悌和仁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悌和仁的关系【学而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为人处世做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反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那是很少发生的事。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反而喜欢造反作乱,那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不是仁的根本呢?”有子(前518?),鲁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姓有,名若。比孔子小三十岁,又说小十三岁。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冒犯在上的人。“上”不能只翻译为“上级”,包括长辈等在上的人。鲜,少。作乱,悖逆争斗的事。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与,同欤,表示反问的语气。“仁”从孝悌开始“仁”是从孝悌开始的,在蒙学教材中就有“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所谓“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孝为家庭之伦,“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所以,“千经万典,孝悌为先。”三字经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而二十四孝是专门列举事例教育行孝道的,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常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起始点就是“孝”道。自从“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就批判“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实际上孔子强调的孝道,与后来的“三纲五常”是有区别的,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家要有明君才有贤臣,孔子作春秋就写了暴君和乱臣贼子。同样,家庭关系的伦常是双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弟友爱才能组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孝悌,家庭就会乱。没有孝悌,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人类就会倒退,与动物等同。人终究不是动物,人是理智的,决不象母鸡带大了小鸡,小鸡就会离开母鸡,再也不会相顾了。所以,作为儿子来说,一定要记得养育之恩,怎么能够不孝呢?作为兄长,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怎么能够不悌呢?孔子从伦常出发,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为国家、为整个全人类而奉献。历史上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很难做到爱国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所以孝悌也是治国的根本策略。“仁”就是“孝悌”吗?“道”在孔子那里是一种思想境界,也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是指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善性,相当于佛教所说人人具有的佛性。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并非说孝悌就是仁,仁是事物的本质,孝悌是事物的表象。用古人的话来说,仁是体,孝悌是用。通过实践孝悌,可以走向仁的境界。人之初,性本善。通过孝悌,只是恢复人本来面目的方法之一,而且是走向仁的境界的最根本的方法。所以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做到了孝悌,那么他就能够站稳脚跟了,终究会大彻大悟,发现大道的本源。“道”在这里,我们一般都理解为思想体系。但是,“道”在孔子那里就是“仁”,就是大道的境界。而“仁”与“道”是宇宙万物中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本立而道生”的“生”不能翻译为“产生”,应该翻译为“发现”或者“出现”。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仁”并非高不可攀,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做人的责任,“仁”就每天都在与我们相伴。孔子的“大学问”如果一个人一生追求仁义,并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使不识一个字,在孔子那里也是大学问家。正好像佛教里面有个禅宗六祖惠能,原来是一个砍柴人,不识一个字,但是五祖弘忍却把衣钵传给他。因为他比五祖的弟子神秀更快地悟透了禅的本质。所以一个一字不识的惠能,反而成为中国禅宗的祖师。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在实践中去认识真理,在实践中去追求仁的境界。所以,他提出了下手之处,就是从身边做起,从脚下做起。那就是首先在家里做到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友好相处。所以,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慧能(638713)唐代僧。又作惠能。我国禅宗第六祖。号六祖大师、大鉴禅师。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记载,其父早亡,家贫,依靠砍柴担水来奉养寡母。有一天,担柴至市,听到一人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当时禅宗五祖弘忍在蕲州黄梅的东禅院,法门很盛。惠能前往拜谒。五祖试问他的来路和想要得到什么,惠能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惊异其禀性非凡,就派他入碓房舂米,经历八月。一天,五祖叫大家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就在壁廊书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到后,说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