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安溪一中高二(上)期中考文科历史试题(范围:必修三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2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d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粉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威力巨大 d火药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7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发明并运用于航海始于a战国 b西汉 c北宋 d南宋8.“(北宋中期)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福建多以柔者(松软木质板)为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材料表明a.各地私营雕版印刷业竞争发展 b.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已经普及c.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和教育 d.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9南宋胡寅曾评一词作者“一洗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该词作者应是 a李白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1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有竹也。”他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造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c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11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出现了哪 些相应的成就: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 b c d12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13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最好评价a b c d1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152010年11月16日,经由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c京剧有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来概括它16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17 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康德 d卢梭18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他们的先驱和战友,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19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历史时期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d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启蒙运动20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21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22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23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说a b c d24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c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d赞同教会建造教堂25下列研究成果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的是a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 b牛顿的经典力学c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d瓦特改良的蒸汽机26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b伏尔泰彻底否定了君主制c卢梭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d启蒙运动直接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27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出示了一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b乙: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c丙: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d丁: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28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b 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c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d科学家曾经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29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吧这一页撕掉,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的标题:“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30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了:“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a启蒙运动的学术 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c现实主义的文化风格 d浪漫主义的文艺31“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b“光是画中的主角”c“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d“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32下列有关“默片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1927年前的电影均为默片感情色彩浓厚,喜剧为主声与画保持了高度的和谐默片因其“诗情画意”仍有回味价值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其中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33(16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2)根据材料指出市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2分)?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34(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他(马丁路德)写取:“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此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罪或全部免罪。”在加尔文看来,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摘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和文化背景。(4分)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宗教的讨论已经完全停息,所有的人同时成为孔子,老子和佛陀的徒众。摘编自法古俾察中华帝国(2)结合宋明儒学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三 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民间乎寻常的高度,那些以耶酥会士的报告作为自己观点基础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这方面堪称独步。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他们对据说在中国存在的宗教宽容推崇备致。这种崇拜在英国也引起了回应和共鸣,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1719年,英国出版了长篇长说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就把中国人描写成是一个“可恶的民族”。摘编自英罗伯茨编著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3)材料三中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赞誉和宗教政策的推崇客观吗?为什么?(4分)(4)从上述材料所提示的近代东西方对宗教文化的态度,你可以看出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存在什么的关系?(2分)请你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性质有何共同之处(2分)35.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下表是对中西科技发明做比较后列出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年874450%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452862%公元401年公元1000年453271%(1)你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4分)材料二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2)“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结合在近代生物学、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表现说明这一评论。(4分)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材料中提及的 “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工业应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分)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4分)2015届安溪一中高二(上)期中考文科历史试题参与答案一、选择题(32题共48分)1-5:acbdb 6-10:dcabd 11-15:bbaab 16-20:ccdca21-25:bdccb 26-30:accad 31-32:cc 二、非选择题(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33.(1)答案: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宋朝: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 分)(2)答案: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 分)细弱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