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拗救 1、什么是拗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拗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定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 3,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种写法已经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 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要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4,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5,什么叫尾三仄? 尾三仄就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平平仄仄仄”,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如: 依法修行可入道 仄仄平平仄仄仄 修改一下: 依法修行能入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6,什么叫做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平声字以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叫做“犯孤平”。 此慨念针对七言诗,五言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但可以拗救。稍后讲解。 现在诗界里关于五言句式孤平的问题众说纷纭,如下请看例句: 野店正分泊 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野火烧不尽 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 高阁客竟去 平仄仄仄仄:不是孤平!(阁入声字,仄) 到家日已曛 仄平仄仄平:孤平! 只应伴月归 仄平仄仄平:孤平!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尾字平声外,前四个字里面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定为孤平,其它的就不是孤平了。其它的句式是不是孤平?我想有待研究。 现在网页里、论坛里对五言格式的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讲的五花八门,不知道听谁的好,有一些人凭个人意识在讲,找了一些古诗做例句。古诗本身就有很多不讲究格式的,怎么能够做例句?我个人认为,只有句子中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的句子最好,读起来最有韵味。大家请注意正格,如下: 格式是这样规定的: 五言: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大家就按照格式写吧,这样不会引起纷争。 不过“平平仄仄平”可以一拗三救,救了以后,也有两个平声字在一起了。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七言句式的孤平问题:原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把第三字变动了,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故称孤平。一般来说可以“救”,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的比例恢复大体上的平衡。还有一个句式是:原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把第五字变动了,就成了“中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六七就成了两仄夹一平,也意味着孤平。如: 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 凡是“仄平仄”的句子,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须有个平声。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7,孤仄,同孤平一样的道理。 但是,孤仄在格律诗里面还算不上大忌,放的宽一些。 8,四连平和四连仄,即连续四个发平音的字,或者连续四个发仄音的字。持续高音和持续低音,对声韵有妨害,不可。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怎么解释?这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不是说所有句式中一、三、五的地方都不要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几处第一、三、五字的地方还是要论的,不然,就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以及“孤平”现象。下面我会讲到的。 “二、四、六分明”是一种很严谨的说法,即句中的第二、四、六字不得随意出格。 关于第二个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四个字,只有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三字补救;七言的第四字,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六字,七言有两种变动的例子,如特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子中的五六字调换了位置,称为五拗六救,还有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出格了,必须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如何补救,下面我会详细讲解。10,分句式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 a,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一字不可以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中平仄仄平,是孤平,如果第一字变动了,要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三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 b,仄仄平平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平平仄;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三字随意了,第四个字没有随意,就算了,也不补救;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有押仄韵的,下面同,即使是白脚,也不可以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万一第四个字变动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三个字补救。 c,平平平仄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平仄仄;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尾;万一第三字变动了,第四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一字就不准再随意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第四字变动,除特拗句外) d,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仄平平;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尾;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 七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孤平;如果第三字变动了,要在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五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b)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中仄平平仄; 第五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五字随意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万一第六个字变动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但是,不允许五、六两个字同时变动; (c)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中平平仄仄; 第五个字不准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尾,万一第五字变动了,就在第六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三字就不准再随意了;但是,第一字还可以随意。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第六字变动,除特拗句外) (d)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五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尾;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11,格式(指的正格)可平可仄的地方是怎样规定的: 五言: 平平仄仄平 中仄平平仄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七言: (a)中仄平平仄仄平 (b)中平中仄平平仄 (c)中仄中平平仄仄 (d)中平中仄仄平平12,律诗中出现了拗句,一般要补救,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a、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但是,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怎么办? 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五言(简称一拗三救),七言(简称三拗五救)。也叫本句自救,如: 五言 恐惊天上人(李白)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七言 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 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仄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b、特拗必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仄声,那么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必须改为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本句自救。如: 五言 仍邻故乡水,(李白) 平平平仄仄,(正格) 平平仄平仄,(自救格) 七言 千载琵琶作胡语,(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仄,(自救)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它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 c,大拗必救。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声(或五言的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偿。看举例: 原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一种是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 还有一种与这种基本相同: 原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式: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一种是出句的第三、四字都拗了,也是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 如果“仄仄平平仄”,只有第三个字变动了,不要救, 我们再来看七言的大拗如何补救: 原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补救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果“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出格,也用同样的方法补救(即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最好不出格,补救太麻烦。 请看对句相救。如: 野火烧不尽,(出句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原格式) 仄仄平仄仄,(拗格式) 春风吹又生。(对句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原格式) 平平平仄平。(对句三字救) d,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如下: 紫竹夜宿雨,出句三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变格 媚娘红绣妆。对句救出句又自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媚娘红绣妆,是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红”字即救了出句的“夜、宿”又救了本句的“媚”字,这个实在太复杂,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模仿。衣服上的补巴打多了,总是不好看。一首诗里面的拗救最好不要超过两处。13、半拗可救可不救。 a,这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写成了平声,是小拗,可以不救。 b,还有一种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个字出格了,过去也叫小拗,现在很多论文加以了评论,不可出格,出格了要在对句的第五个字补救,(目前成了两派意见)。 c,“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字出格了,是小拗,可以不救。 d,另外,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个字没有出格, 只有第三个字出格了,可以不救。 我们写诗,尽量不要用拗句。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格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律绝诗里可以有拗句,包括新韵和古韵,但填词不允许有不合词谱的拗句。14,目前,有两种不需要争议的句子,少数人有异议,现在解释如下: 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写成“中平中仄平平仄”,但有人说:根据孤平的道理,一个句子除了韵脚平声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了,就是孤平。依据此理推断“中平中仄平平仄”就是孤仄。其实是错误的,格律诗中重平不重仄,少一个仄声可以,少一个平声不行。 再就是五言的“仄仄仄平平”,有人拿孤平的依据推断,可以算孤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句子中只要有连续的两个平声,就可以发出雅韵,对声韵不仅没有影响,而且还有帮助。 所谓有影响,就是句子中一个平声被几个仄声所夹,这个平声字难以发挥其声韵。现在两个平声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了。孤平的理论最先是王力先生提出来的,只不过是他当时没有把五言的特殊情况分开来说而已。15,关于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讨论, 目前,很多人写文章评论,说过去有很多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诗句,而且是名篇,谁敢否认它不是名篇?其原因是唐宋时期是古体诗过渡到格律诗的阶段,古体诗是不讲究格式的,那个时期的确有一部分诗有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自此以后,在元、明、清各时期,这种情况就不多了,毕竟遵照格式的诗是大部分。三平尾和三仄尾用在句末,显得持续高音和持续低音,对音韵有影响,用在句子中间可以,因为后面有不同的节奏起作用,仍可起伏跌宕,达到声韵美的效果,古人对声韵的研究是十分精深的。 16,最后讲一下七言的四种句式,对于一、三、五字的定论,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照明及安全用电概念考核试卷
- 全科医生临床思维培训大纲
- 培训机构学科课件
- 水产品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考核试卷
- 公司员工工作述职报告(6篇)
- 幼师保育老师述职报告【7篇】
- 2025教师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30篇)
-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 粤教版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案
- 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 2024-2030年中国3D IC和2.5D IC封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Python编程案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手阳明大肠经(经络腧穴课件)
- IATF16949-COP-内部审核检查表+填写记录
- 2024新《公司法》亮点全面解读课件
-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2023年校园招聘60名人才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
-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 特种设备检验申请单
- 马渭丽《月光下的中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