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看看的东西.doc_第1页
运营管理看看的东西.doc_第2页
运营管理看看的东西.doc_第3页
运营管理看看的东西.doc_第4页
运营管理看看的东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程:一种或一组活动他选择某些投入 并向这些投入中转移或增加价值 进而向客户提供一种或多种产出。嵌套流程 流程可以被划分成多个子流程,而子流程有可以被细分成更小的子流程。我们把这种流程中包含有六成的概念成为嵌套流程。投入包括人力资源 爱本购买的材料和服务入地能源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些服务战略联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未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拆去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协作努力合资企业技术许可证运营战略重点 低成本战略 高性能设计 始终如一的质量 快速交货时间 按时交货 开发速度 客户定制 数量柔性高性能设计 包括 优越特性耐久性服务性的优质帮助ubianlixing安全性顶到到完成订单的全部时间三种服务战略 标准化服务战略服务量大 变化少 始终如一的质量和按时交货低成本订货装配性服务战略满足特俗客户要求客户定制快速交货时间客户定制服务战略 高性能设计客户定制三中制造战略 备货型生产战略 交货时间最小化 精确预测 量大订货装配性策略 用来生产客户定制产品 客户定制快速交货时间订货型生产战略 产量少 定制大规模定制订货装配型战略极端 虚拟公司 信息技术是供应商聚在一起短期合作 对市场机会作出反应外奥极端是网络公司网络公司 壁垒低 供应商前向或后向一体化 失去客户关键路径 位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活动先后次序耗时最长的路径EF=ES+TES 所有紧前工序最迟那个Ls=ls-tLf所有今后工序最迟开始的时间最早的那个顾客驱动的质量定义质量具有多个维度 符合规格要求 价值适于使用 售后支持 心理印象地裂质量的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如何进行质量改进员工参与TQM定义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下并考虑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 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发质量维持质量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体系处于采购方面的考虑关注成本 交货速度 和质量产品的服务与设计保证稳定的产品与服务设计有足浴减少内部质量问题流程设计并行工程运营经理与设计人员在产品或服务设计的促使阶段就密切合作确保生产要求与工序能力得以同步进行是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加开发时间更短什么是qdf 质量功能展开 可为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与服务开发与生产中每一阶段的相应技术要求此方法试图回答 顾客的声音技术对比竞争分析权衡工程师的声音相关性产品可靠性 样本标准差 6=跟好(xi-xav)2/n-1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计量值变化的控制图 r xav p c图R图极差图 控制界限 uclr=D4Rav LCLr=D3RavRav 以往以平均R D3D4规定一个给定要被容量的要本处于36界限的常数Xav图 流程变异的可控原因被找到流程编译出率统计控制之中后 可构建来控制流程均值UCLxav=Xav+A2RavLCLxav=Xav-A2Rav使用RX图的不走 收集数据 计算每个样本极差R Rav确定uclr lclr对极差指点 所有值都处于控制中心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 区域 社区制造业选址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依次列出劳动力环境靠近市场基本生活靠近供应商与资源靠近母公司设施公共事业费税收不动产成本服务业选址靠近顾客运输费用与靠近市场竞争对手选址场所特有因素什么是布置规划设计设施内部一些经济活动中心的实际安排的决策 制定这些实际安排决策之前必须解决一下问题设施布置的类型工艺流程原则低产量定制化产品原则 加工速度快库存水平低 单个产品混合布局定位原则产品原则布置据算节拍 每天工作时间、日产量各工序之间之和 z最少需要员工数 z/t生产线平衡 有五千道工序 后续工序多者优先权重高者优先周期时间 在每个工作站商家公益单位产品所用的最长时间 c=1/r目标周期时间 每小时预期产出率的倒数工作站树木的理论最小值 z/c停机时间 nv-z效率 z/nc平衡延续 1-效率库存成本持有成本 利息或机会成本 储存与处理成本 税金保险及损耗订购成本 企业每次下单订购成本发生一次 缺货成本 延期交货或失销 库存类型 周期库存 平均周期库存 Q/2安全库存 保护企业免受提前几供给的不确定的影响预期库存 用于吸收企业必须面对的需求或供给不均衡的库存渠道库存 提前期的平均需求 Dav=dlABC法A 10-20 50-70B 30-40 C 40-50经济订购批量eoq 基于以下几个假设产品需求量是常数不纯在订购规模限制唯一两种相关成本是库存持有成本和每次订购成本不同产品间决策相互独立不存在提前期货共给的不确定性提前期是常数且已知EOQ=根号2ds/h总成本=年库存持有成本+年订购成本C=Q/2(H)+D/Q(S)两次订单之间的时间 TBO EOQ/D连续盘存系统反应型方案 为了对应需求采取的一种行动运营管理者将预测需求当做给定的条件接受然后通过调整员工水平 运营管理第一章运营管理概论一、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投入的是土地,劳动,资本,信息;通过制造,运输,医疗,咨询;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产出。二、运营管理的目标:在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顾客满意是前提,经济效益是最终目的。三、运营管理的实质:(1)对有增值转换过程的有效管理;(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3)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特定的需求。第二章运营战略、竞争力与生产率一、运营战略的制定:常用SWOT分析法,还有波特五力模型和BCG矩阵。在使用SWOT分析法时,外部环境分析是关键:首先,以营销部门为主导分析企业所处的运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可能给本企业带来的机会和造成的威胁;然后,以运营部门为主导对内部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哪些是自身的优势,哪些是自身的劣势,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最后,根据内外环境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运营战略。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质量、柔性、速度。柔性是指对需求量的增减、商品或服务特性等的变化的反应能力;速度(交货期)是指企业在承诺交货的当日或之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竞争力=绩效/成本=质量+柔性+速度/成本三、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1)订单资格要素: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值得购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2)订单赢得要素: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优于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所需具备的因素。四、生产率的计算:生产率=产出/投入。(1)单要素生产率=产出/工时=产出/机时=产出/资本=产出/能源(2)多要素生产率=产出/(工时+机时)=产出/(工时+资本+能源)(3)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投入五、决策遵循的原则: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六、决策准则:(1)乐观准则:大中取大,也称“沃尔德准则”(2)悲观准则:小中取大,也称“赫维斯准则”(3)折中主义准则:也称“霍尔威兹准则”(4)等概率准则:即平均主义准则,也称“拉普拉斯准则”(5)后悔值准则:即最大最小后悔值准则,也称“萨维奇准则”七、完全信息价值及其应用:企业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分析处理信息之前,要对占有信息的渠道、难度及代价做出预测,如果占有完全信息的代价不高,低于完全信息的价值,就付诸行动,把未来的情况调查清楚;反之,不如选择维持现有状态,按照风险型决策环境下的最大期望值准则选择方案。第三章 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一、 工艺流程的分类:(1) 单件生产: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很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少数几件的生产组织过程。(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柔性大,单位产品成本大)(2) 批量生产: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多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有限的生产组织过程。(3) 大量生产:指一定时期内只生产一种或品种极少的产品,每种产品大量重复生产的生产组织过程。(4) 流程型生产:指一定时期内不间歇地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组织过程。(自动化最大)二、 自动化的优点:减少产品的差异性,克服因人工劳动疲劳、走神甚至情绪不满所造成的产品误差,减少成本,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三、 服务的特点:(1) 服务是无形的;(2)服务需求更具不确定型;(3)服务不能储存;(4)服务过程的可视性。四、 服务设计的一般方法:(1) 服务流水线;(2)把顾客作为服务主体;(3)预约与预定。五、 计算题:(1)设X、Y;(2)列方程;(3)画图;(4)分析后得出结论。第四章 运营能力规划一、 运营能力的定义与度量:(1) 定义:组织接收、持有、容纳或给付的能力。(2) 度量:可以从设计能力和有效能力的角度来度量。制造业用产量来度量;服务业用营业收入来度量。(3) 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4) 有效能力: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的能力。(5) 设计能力有效能力实际产出(6) 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能力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二、 有效能力的决定因素:(1)厂址与设施;(2)产品和服务;(3)工艺水平和质量;(4)人力因素。运营管理、供应链因素、外部因素三、盈亏平衡分析:通过分析产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确定盈利时的最小产量,即盈亏平衡点。(BEP)盈亏平衡点即损益分界点,指当产量达到盈亏平衡点时,正好持平,不亏不盈;当产量小于盈亏平衡点时,只亏不盈;当产量大于盈亏平衡点时,才有盈利。关键:确定各项成本。第五章 选址规划一、 影响选址规划的因素:(1)劳动力;(2)原材料;(3)基础设施;(4)自然环境;(5)生活设施;(6)科技条件;(7)环境约束;(8)优惠政策;(9)当地居民的态度;(10)客流量;(11)竞争对手的位置;(12)文化差异、习俗、法律、汇率、政治局势。二、 1、影响选址规划的因素:成本因素非成本因素1、运输成本1、社区情况2、原料供应2、气候和地理环境3、动力、能源的供应量和成本3、环境保护4、水力供应4、政治稳定5、劳动力成本5、文化习俗6、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6、当地政府政策7、税率、保险和利率2、选址规划的一般程序:a) 确定选址总体目标b) 收集与选址有关的信息c) 识别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d) 依选址总体目标和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候选区域e) 收集各候选区域的信息,确定可供选择的具体地址f)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备选地址进行评价g) 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佳地址三、 选址方案的评价方法:(1) 因素评分法:是对影响决策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其影响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决策方案。(2) 重心法:就是根据重心在物理上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的含义,借助重心来辅助选择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使从该经济中心到各个配送目的地的总的配送成本最低。第六章 设施布置一、柔性和U型布置优点:1)空间布置紧凑;2)减少操作人员;3)增进了工人的交流和协同作业不适宜: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上一般不需要协同作业、医药行业、噪音或污染因素二、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仓库布置、零售店布置、办公室布置第七章 工作系统研究一、 工作研究:(1) 概念: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现有工作的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过程、操作或动作,排除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求更简捷、更经济有效的作业方法,建立工作标准,确定标准作业时间。(2) 目标:1)减少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2)提高工作效率。(3) 遵循的原则:以内涵方式提高效率:即只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作业过程、改进操作方法、整顿现场秩序等方法,消除各种浪费,节约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4) 工作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1)方法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现行的过程操作或动作,从中发现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改善;2)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作业测定和工作标准设定,进而确定标准作业时间;3)方法研究是基础和前提,时间研究是目的。四、 动作研究:(1) 概念:动作研究是过程研究和操作研究的细化,其目的是探讨动作的反复效能、作业姿势、工作地布置及工具的陈列,以寻求操作的高效率和省力化。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2) 经济动作原则:1)双手的动作应该是同时的和对称的;2)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近处和操作者面前,以便使它处在双手容易拿到的位置。手的移动距离应该越短越好,移动次数越少越好;3)所有的工具和物料必须有明确的和固定的存放地点;4)为了将物料送到靠近使用的地点,应该利用重力式的送料盒或容器;5)只要条件允许,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预选定好的位置;6)尽可能采用“下坠式传送”方式;7)所有的工作,只要用脚来做更为有利,就应该避免用手来做;只要经济合算就应采用动力驱动的工具和设备;只要可能,就应该采用虎钳或夹具来固定工作物以便腾出双手来进行其他操作;8)物料和工具摆放应能使操作流畅和有节奏;9)避免骤然改变方向的动作的发生,采用流畅而连续的手动动作;10)工作地和座椅的高度最好能布置得在工作时可以替换着坐和站,同时应该具备适宜的光线,使工作者尽可能地舒适。五、 时间研究:(1) 概念:又叫作业测定,即对实际完成工作所需时间进行测量和预测,是工作研究的一项基本技术。(2) 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工作标准。还包括:把实际作业时间与标准作业时间对比,寻找改进的方向;减少工人空闲和等待物料的时间。(3) 实施步骤:1)工作分解;2)测时;3)确定样本大小;4)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第八章 现代质量管理一、 克劳斯比“零缺陷”的主要观点:(1) 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2) 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3) 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4) 第一次就做对是最经济的;(5) 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二、IS0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任务: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及其有关活动,以利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交流,以及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展国际间的相互合作。三、6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管理理念: 6追求的是最完美的质量水准:百万分3点4,即3.4DPMO 6是一种回报丰厚的投资,依照6配置资源,企业将获得如下成就:质量水准每提高1,产量提高12%18%、资产增加10%36%,利润提高20%左右 6管理通过“以顾客为中心,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使商家与顾客利益达到高度统一第九章 库存管理一、 库存:(1) 概念:就是存货,即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与储藏)(2) 需注意的几点:1)具有经济价值;2)与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无关;3)与是否存放在仓库无关。(3) 库存的分类: 按投入转换产出过程中的状态: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成品库存 按作用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 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单周期库存、多周期库存 按对库存的需求特征:独立需求库存、相关需求库存二、 库存管理的目标:给定服务水平下,使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达到最低。三、 适当的库存盘存系统:(1) 定期盘存系统(定期订货法):指每隔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就发出一次订货,每次的订货量是预设的目标库存与实际库存差额的库存盘存系统。(适用于A类物品)(2) 定量盘存系统(定量订货法):指每次以相同的订货点和订货量发出订货,订货间隔不固定的库存盘存系统。(适用于C类物品):1) 订货点Qk:在定量订货法中,当仓库里该品种的实际库存量为Qk就要订货,即Qk是预定的最低库存量。2) 提前期L:订单发出与物资到达之间的时间间隔。3) 经济订货批量ECQ:使库存有关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次订货的数量。(一)订货点的确定: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都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可直接求出订货点: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每个订货提前期的需求量 =每天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天) =(全年需求量/360)订货提前期(天)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安全库存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安全库存=(单位时间的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安全库存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出,公式如下:安全库存=安全系数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二)订货批量的确定: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公式:式中:Q*经济订货批量 D商品年需求量 S每次订货成本 Ci单位商品年保管费四、ABC分类法: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2-8规律A类物品(库存管理的关键):占用70%80%流动资金的10%20%的物品,贵重物品,品种少,占用资金多 B类物品:占用15%20%流动资金的30%40%的物品 C类物品:占用5%15%流动资金的40%50%的物品,廉价物品,品种多,占用资金小ABC分类法的管理策略:对A类物品:精准化管理方式 小批量订货,严格控制存储数量; 与出货对象合作,减少安全库存; 定期检查盘点,提高库存精确度; 采购须经高层主管理核准。 对C类物品:粗放式管理方式 大量采购,以争取更多折扣优惠; 加大安全库存,以免发生缺货; 简化管理手段; 采购仅须基层主管理核准。试题:1. 制造业与服务业选址要考虑的因素?答:(1)制造业更多地考虑选址对其运营成本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接近于市场、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运输条件、与供应商的相对位置、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条件、政策和法规条件。(2)服务业更多的考虑选址对其营业收入的影响,主要有:与顾客接近程度、与对手相对位置、收入水平、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人群密度等。2.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答:(1)概念:指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2)核心:“顾客满意,持续改进”,(3)特点:“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4)内涵:1)持续改进;2)树立榜样;3)授权给职员;4)发扬团队精神;5)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3简述设施布置的类型?答: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有工艺专业化布置,产品专业化布置。(1) 工艺专业化布置:是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其特点有:1)对产品品种变换的适应性强,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2)产品的物流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3)在制品库存量较高;4)生产周期较长。(2) 产品专业化布置:是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即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安排生产或设备。优点:标准化高、连续的加工运营其特点有:1)对品种变换的适应能力差,仅适合于大量、连续生产;2)物流连贯性强,节约了生产面积,缩短了运输距离;3)在制品少;4)按节拍组织生产,易于管理。(3) 二者的区别:1)看企业按什么方式划分生产单位,若按功能划分,则为工艺专业化布置(也作功能布置);若按产品种类划分,则为产品专业化布置(也作流水线布置);2)看一个生产单位是否可单独生产一种产品,若可以则为产品布置,反之,则为工艺布置。4.简述新产品的发展方向?答:(1)高效、多能化;(2)复合化;(3)小型化、轻便化;(4)智能化、知识化;(5)艺术化、品味化。5. DfM、DfC、DfE:(1) DFM即可制造型设计:主要研究产品本身的物理设计与制造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用于产品设计中,以便将整个制造系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总体优化。可以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使之能更顺利地投入生产。(2) DFC即面向成本的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对原设计方案中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项目进行修改,以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3) DFE即绿色设计:也称“面向环境的设计”,是在设计产品时,在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的前提下,考虑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使产品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到最小。6.简述库存的作用?答:(1)满足不确定的顾客需求;(2)平滑对生产能力的要求;(3)缓解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4)降低单位订购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5)利用数量折扣;(6)避免价格上涨。7.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区别: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细化和具体化的结果。 前者的计划对象是产品系列,是个生产计划;后者的计划对象是最终产品,是个产品计划,是个详细的进度计划。 仅有前者无法组织生产,只有制定了主生产计划才能进行生产组织。8.简述波特五力模型?答:波特五力模型是对企业所面临的五个方面,即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买方(来自买方的讨价还价),替代品生产者(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来自供方的讨价还价)和行业竞争对手(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的压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分析结果在企业的选址规划、能力规划、新品开发等很多方面都能得到应用。9.简述MRP的输入与输出要素?答:输入信息:1)主生产计划(MPS) ;2)物料清单(BOM)(产品结构树);3)现有库存记录主生产计划是根据需求预测或顾客订单确定的,具有独立的特征。它说明了企业最终要生产哪些产品、何时生产以及生产多少。物料清单又称为产品结构文件,是包含了生产每单位产成品所需要的全部零部件、组件与原材料等清单。它表示了产品的组成及结构信息,反映了产品项目的结构层次以及制成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库存记录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信息、供应或生产提前期、订货批量、预测到货量、预期库存量、因入库和出库引起的库存变动、盘存记录等。输出信息:1)采购指令单(采购件);2)生产指令单(自制件);3)外协加工计划(外包)6、对于A类物料,库存管理的特点有(BDE) A 采用一般性管理方式 B 要保证供应,不允许缺货 C 不需控制供货数量和库存时间 D 要控制库存数量,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E 要控制库存时间,以尽量减少库存保管费用8、关于订货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订货点为预定的最低库存量B 订货点说明了何时订货C 在实际市场环境中,订货点就是提前期的需求量D 在实际市场环境中,订货点不是提前期的需求量7、以下关于定量订货法,不正确的是(B) A 每次订货的数量是固定的 B 每次订货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C 该法的控制参数为订货点和订货批量 D 订货批量通常取经济订货批量EOQ4、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A 品种指标 B 产量指标 C 质量指标 D 产值指标1、以下不是MRP制定依据的是(B) A 主生产计划 B 综合计划 C 库存记录 D 物料清单2、MRP的计算依据的原理是(B) A 顺序生产原理 B 反工艺路线原理 C 动态模拟原理 D 计划调整原理3、在MRP的输入信息中,计划需求每种产品的数量和时间的是(C) A 物料清单 B 综合计划 C 主生产计划 D 库存4、汽车制造厂对汽车轮胎的需求量取决于汽车的产量,属于(C) A 确定需求 B 随机需求 C 独立需求 D 相关需求5、以下不是MRP目标的是(B) A 计划生产活动、交货进度与采购活动 B 提高产品质量 C 及时取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零部件 D 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以预先选定的专家作为征询意见的对象,预测小组以匿名的方式给各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函询专家的意见,然后汇总整理收集到的专家意见。在参考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预测小组重新设计调查问卷,在对每个专家进行调查。专家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判断。如此反复多次,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即得出预测结果。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总结第一章1. 生产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功能为转换,即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都执行将系统输入(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转换为预定性系统输出(产品或服务)。而且,系统转换处于不断地循环之中。2.生产与运营活动在生产系统中,把资源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产出)的行动过程。3.生产与运营管理 顾名思义,是对生产与运营活动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4.实施生产运营管理的目的?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率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顾客满意的产品)。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三要素。企业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后,开发研制的产品必须在三要素上有优势,否则,谈不上竞争力,也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企业产品竞争力三要素的优势聚合与提升,主要取决于生产运营管理,而不是其他的职能管理。第二章1、战略(strategy)单讲战略,泛指重点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特点:长期性;全局性;计划性;复杂性;对抗性;领先性2、战略管理 (1)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 (2)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设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3、何谓竞争力?竞争力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创造效益、聚拢资源的能力。第三章1、何谓研究与开发(RD)? 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对知识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即针对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产品革新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2、研究与开发(RD)的分类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如探索新的自然规律、创造一门学科的新知识。一般在大学、公共研究所和大企业中进行,研究成果公开。应用研究为应用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原理性)方法或途径。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产业或工业而进行的研究亦称为工业化研究。研究成果以专利形式出现。开发研究又称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上述两项研究或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为产生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产生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亦称为企业化研究。研究成果以新产品的形式出现。3、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内容:发现能够发挥企业资本收益的事业领域,确定探索新技术的方法和途径。4、企业研发方式的选择o 独立研究开发研发活动独立管理,取得研发的全部利益,能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但需承担研发投资的全部风险。o 技术引进研发的替代方式,风险小,见效快,但有限制企业自由经营的可能。o 共同研究和开发利用本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研究基础共同开发,有纵向的垂直合作与水平的横向合作,可以达到与合作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关键是做好资源、责任和利润的分配。o 委托研究和开发利用外部资源进行研发,委托者提供研发经费,获取研发成果;被委托者获取研发经费,提高研发能力,提高自身形象。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也是深度技术研发的普遍方式。5、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是从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制新产品、新系统、新工程的创造性活动6、新产品开发的意义1.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2.开发新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3.开发新产品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4.开发新产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7、新产品开发方式独立研制开发科技协作开发技术引进式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式8、新产品开发程序创意-筛选-产品概念形成和研讨-经营分析-实体样品开发-试销-商业性投产第四章1、生产系统选址的重要性、难度和原则重要性 1.投资 2.成本 3.职工 4.作用深远事业开始或扩大的第一步;设施位置对日后的生产运作成本、服务质量有极大影响;选址不当的后果难以通过日后的加强管理来弥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国内外众多企业都面临着重新选址的问题。难度 1. 选址因素相互矛盾 2. 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3. 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4. 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原则 1.费用原则 2.集聚人才原则 3.接近原则 4.长远发展原则2、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一般步骤影响因素、接近原材料供应地、接近市场、供应商、劳动力资源、东道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法规条件、环境保护、运输条件选址的一般步骤选择某一地区 (1)城市设厂 (2)农村设厂 (3)城郊设厂选择适当地点(1)考虑厂区平面布置,留有适当扩充余地;(2)整理场地环境的费用;(3)职工生活方便 。选址的方法(定量)分级加权评分法、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方法 在实际选址决策中,往往是定性的方法比定量的更有价值,采取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为辅的态度是比较妥当的。3、生产单位的类型基本生产单位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部门(车间)。辅助生产单位为基本生产单位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的生产单位。生产服务单位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服务的单位。生产技术准备部门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4、生产单位的布置形式按工艺专业化组成(工艺原则)按加工产品组成(对象原则)混合原则布置第五章1、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过程是指从制造产品所需的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至将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2、生产过程的构成根据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对产品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以下四大组成部分: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指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材料与劳动定额的制定、劳动组织的调整等等。基本生产过程指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而制成产品的过程。如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零件加工、部件和整机的装配;纺织企业的纺纱、织布、印染;钢铁企业的炼铁、炼钢、轧钢等等。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过程。如供电供气、工具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等。生产服务过程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的各种生产性服务活动。如物资的供应、保管和运输,各种试验和检验等过程。上述生产过程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基本生产过程占主导地位,其它过程都是围绕着它进行的。我们研究生产过程的组织,主要就是研究基本生产过程的组织。3、何谓工序?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设备)上,一位工人(或一组工人)对劳动对象(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实施的加工作业活动,即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一个工序的主要特点是不改变加工对象、设备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内容是连续完成的。4、工作地指工人工作的场地,通常配备一名或几名工人,占有一定的面积,拥有机器设备、工位器具及劳动对象。5、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连续性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连续进行,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现象。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设计时采用并行工程的工作方式,加工中工件的移动尽量采用平行移动,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比例性也称协调性。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即各生产环节的工人数、机器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等,都必须互相协调和适应。节奏性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所出产的产品量大致相等或均匀递增,不至于出现时松时紧和经常突击赶工,保证均衡、有节奏地完成生产任务。适应性 指生产过程要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特点,具有灵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订货需求的能力。流水生产线的分类6、流水线的分类。7、组织流水生产的必要条件(1)产量足够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也比较大。以保证任务分解、生产稳定、采用高效专用设备。(2)制造的工艺过程能划分成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工序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序适当地合并与分解,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基本相等或成整数倍。(3)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稳定。(4)必要的厂房条件。厂房和生产面积适合安装流水线的传送装置和设备。(5)原材料和协作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且供应及时。8、流水线节拍所谓节拍,是指流水线上出产相邻两件制品的时间间隔。节拍是流水线重要的参数,它表明了流水线的生产速度,同时也规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9、成组技术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是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或相似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生产组织技术。 10、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 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组成:加工系统由各类机床组成,该系统能加工的零件越多,系统柔性越高。物料储运系统负责物料的存取、运输和装卸,由立体仓库、托盘交换台、机械手、传送带、自动运货小车等组成。(物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工夹具、刀具、切屑等)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这是FMS的“大脑”,负责指挥整个系统的一切活动。其核心部分是系统控制软件和数据库。第六章 1、生产总体计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生产计划是企业整体计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总体计划属于企业一级管理层的业务活动,计划期长度一般为一年,其主要内容包括总产量和生产进度计划,是编制物料需求、人员设备使用和资金计划等的主要依据。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合理组织生产活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生产计划工作的原则以销定产,以产促销 以销定产就是按照顾客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来安排生产任务。以销定产并不否定生产对销售的促进作用,生产为销售提供物质,并以新的产品唤起新的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指导销售行为,扩大销售量。合理利用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的产品产量必须同企业生产设备能力相一致;生产计划出产进度安排均匀,使设备负荷均衡;生产计划必须与销售、人员、物资供应、设备、资金等计划相互衔接并协调一致。进行综合平衡综合平衡是编制计划的原则,也是编制计划的方法。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即涉及人、财、物,又涉及产、供、销,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平衡。生产计划的优化排序 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优化生产排序,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各品种产量的最优配合;二是计划安排的动态优化调整。生产总体计划的特点对企业一年内的生产总量和进度作计划,故谓总体计划。总体计划往往以抽象的产品概念或某类产品作为计划的单位。总体计划是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的纲领或指南。3、何谓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加工处理原材料的数量。4、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能力 是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查定能力 是指没有设计能力或虽有设计能力,但由于企业产品方案和技术组织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原设计能力已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水平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计划能力 是企业在计划年度内规定要达到的生产能力。5、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能力核定是对企业、车间、工段(班组)或生产线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生产能力的核定,应从最基层的生产环节,自下而上地进行。即首先确定工作地的生产能力,而后确定工段、车间、企业的生产能力。第七章1、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是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车间、工段、班组等)在每个具体时间(月、旬、班、小时等)内的生产任务作出详细规定,使年度计划得到落实。2、期量标准也叫作业计划标准。是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移动的时间和数量标准。“期”指期限、时间,如投入期、加工周期、出产期等;“量”指数量,即产品的投入产出的数量。3、在制品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入库前,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件、组件部件、产品的总称。4、流水线5、生产控制生产计划一经实施,生产制造过程就开始了。这时,生产系统每时每刻的运行状态都需要纳入生产控制的系统范围内6、生产控制方式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前控制第八章 1、库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物资储备。包括四大类: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一般消耗品。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就是对企业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管理的总称,包括:采购、运输、用料控制、仓储等环节。3、库存管理ABC法ABC分析法又称巴累托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有关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ABC分析法起源于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雷多巴累托对人口和社会问题的研究(1879年)。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定名ABC分析,使巴累托法则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描述发展成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4、供应链管理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规划、运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简称6R,并使总成本最小。 教材定义:P450第九章1、什么是 ERP ? 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O的企业都在用ERP软件作为其决策的工具和管理日常工作流程,其功效可见一斑。 2、MRP的发展历程:1、20世纪4060年代MRP的思想开始萌芽提出根据最终产品的需求量推算出零部件的需求量和投产时间;2、20世纪60年代初计算机在美国广泛应用创建了开环MRP,提出了相关需求与独立需求的概念;3、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闭环MRP并在美国、日本、欧洲应用;4、1977年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怀特提出第二代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5、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CIMS,MRPII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6、20世纪90年代ERP(企业资源计划)产生;7、预计本世纪正在向DEM(动态企业建模)和IRP(智能资源计划)方向发展。第十章1、何谓精益生产 1960年代开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通过实施JIT生产模式,以低成本、高质量的突出优势迅速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引发了美日之间长达十年的汽车贸易战。 JIT因其经营效率极限化被美国学者赞誉为“精益生产”,并对人类的生产革命产生了长远影响。 2、精益生产方式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诞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为了寻找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1950年春,丰田公司前往福特公司的鲁奇厂进行了3个月“朝圣”般的考察。回国后研讨的结论是:大量生产方式不适于日本。因为战后虚弱的日本不可能投资建造如此庞大的厂房和购置众多的设备,必须结合日本的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从这一设想开始,经过20年的努力,产生了丰田体制并最终发展成为精益生产方式。3、精益生产方式的特征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后工序(市场需求)拉动式的准时生产,杜绝一切超前、超量制造。采用快换工装模具新技术,把单一品种生产线改造成多品种混流生产线,把小批次大批量轮番生产改变为多批次小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制品储备,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在劳动力使用上强调一专多能,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