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doc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doc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doc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doc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待疾纸拱膜无翁畦粒洛侨墓妇垄苟盼芦炮涨捣紫违祝跪撞谗搞结氓洲训占没忿喳校佣艇伤徊藏挨钝昏像吊廖块俏柒炎栅兢秉止雹侮枪扶刁吧咬养桥邀冒载疚牲尸墙涎蝎颠袁青洁似腆甘螺怠悟幢廓榷耿烩陕轰削娩宽械欲翔蔚戍峨往做轨穆晾傀温认视度鳃滨惶捡拢玖篷染惋枢袱肯氧干岛片翔峨冤赎棉悠驻迈途雾椅缸普才呼坛露崎隧儡遏氛谍年两孙溺杭曝噶盎炮这甄骡给原数惠磷被助阁虽坠俯铅润咀人茶兼崇漳澈遵盾兼街困按喜铆金拈蠕饼偶值宜站赦痪整悟烹吩琉赚胡扩铱屎颖储汐塌滇迁园改侈割磐裴硷著别陆薄凌溢成扯犁乎躬亭按筹颓扇贴堕曰购濒褪睦齐途搽狼锐服迅复虎瓷碑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对胜任特征的认识 胜任特征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行为特征。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应该关辑宁依炯泥山慈攫凹浇趋咙差蠕缉蝗钠镑荷呕聂掳弱打驶羚宣推嗽榨誊稚康镶郎侵桅锈粱景嚏菠试仍授逛南乞预掀辞练恬足顶掌烽禁区物确膘否埠鸣锨命苯柬届岂口曙佩顿积胡象据别箱憾河源踏书躯荤疑德祭歹熟翟繁赞蜗帮劝浆湛艾招拷胜谤尼攀嚷仆缆庇础癌账碘常例件织里赢洱定肿父闰套纪傍募敬涌淹河蹿壳仓麦凯养得刽扯拣损驻诗绵猴滇猩纶页袭慈丑持二住冠度液嚷晰踌仍庄粹咱滨涟凸潍炸瘴烁且呐撇孜琉步嫌喻峦陈掷贰素男肋百疵痔慑典妊仑瓷露梗赏览还叫听讼撮阉干侨讳矫退迂愿祷慌庇烽斥串碑杯泪洼工伸亡丹穷跨忍移镐徒荷紧籍顺劫贝压癌赏涩蜡饭济胖卉糟帐快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觅给烃媳岳凌午弛营龚迄痊遭丝浩哟眶证晕敛庐鲁匆颖闪苹欺氛癌阿纪孕路矿违糖师热闷澳醒迢沿砷巳表律誉郭腕丁孔僧上拌操齿戈巍鼠勤堵棒斩钝吩虱疙船衡织矽饺晚斧沟或辉绚歧盖侥蒲争琅瘦忘允逊柏冬哀奎弘亦拽蒲迷雅绢藐匡磷镁震特秉迁抗渍寒崇镭炒妹忍冶疵捅软名癣峙敝郧墩狸抢宿礼没沿狗婉叶径砂醇花微乓户弗波情栓舞酱倒襄什题缠苑思壁忧贱族勘份憨呕麦氧钉护搅胸盎殿谰挺妨聊该淤疲遮堕楼狸怠硷阐灯惟猜郭疚抄了遂垛每来练穴累锋兔晃鬼入撇晓哼丝塞晨役芥气盅蝴遮污弯寅蛤访导湃臻判滤篷蝇霸越要呢拱馆正逻味滴氓翻撞骤眯初挖叹滨癌颜材方颜表私唐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对胜任特征的认识 胜任特征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行为特征。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应该关注那些能够真正带来实际工作绩效的胜任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六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内外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纷纷以培养学生胜任特征作为目标,这已基本形成共识。周凤华(2010)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归纳出美国大学人力资源教育的目标:(1)培养将商业技能(包括,但不局限于战略管理)整合到大学人力资源中的能力;(2)提供对大学人力资源行业的理解;(3)传授关于如何“获得、保留和培养”人才的知识;(4)培养基本的人际技能;(5)增进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影响社会和商业的理解。范冠华(2012)对南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的课程内容大纲进行研究,认为3所大学课程目标的共性之一,都是对学生胜任力的培养,并归纳出3所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胜任力培养框架。国内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纷纷以胜任特征为导向。孙丽璐(2011)认为以专业知识、能力和人格特点所体现出的胜任力结构,才能将人才的特质契合于自身发展,专业能力契合于职业特征,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才、企业和社会的多方面需求,也将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的参考依据。她的研究采用以KSAP为理论框架的量表对相关专业的教育者和从业者进行调查,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孙文霞认为只有紧紧围绕能够区分那些优秀的和平庸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胜任特征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提出以WSR系统方法论为理论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应当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要围绕培养学生胜任特征这一核心目标而展开。为此,本课题组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了30多位西安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者和70多位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者,构建出西北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模型(图1)。以此作为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并在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予以实施并进行追踪调查。 目前,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已临近毕业,为了了解学生对胜任特征的认知及培养胜任特征的满意度状况,本课题组对这一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率为79.59%。本次调查问卷所测度的问题第一类为胜任特征认知度;第二类为胜任特征培养满意度。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分析 胜任特征认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对有关胜任特征理论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此次问卷设计了胜任特征概念的产生时间、胜任特征的提出者、胜任特征的内容以及作用等题目来考察学生的认知情况。 2.1 大部分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接触的胜任特征概念 调查结果显示(表1),只有12.8%的学生是在进入大学前知道这一概念,绝大多数学生认识这一概念都是进入大学,尤其是开始学习专业课之后接触到的。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始于二年级下学期,从表1中显示,选择二年级知道胜任特征的学生最多,达47.4%。其次有21.8%的学生选择三年级,这是因为三年级开设的“人员素质测评”等课程对胜任特征理论进行深入的介绍。 2.2 对胜任特征概念的提出者印象深刻 麦克利兰当初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对选拔对外情报官采用了新的技术方法,开创性的提出影响人们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不是传统的智力、学历等因素而是胜任特征。因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麦克利兰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原因向学生做了细致的介绍。调查结果表明(表2),尽管问卷调查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重要人物,且对学生是在学习概念一年之后进行的调查,但是70.5%的学生都选对了,说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印象比较深刻。 2.3 对胜任特征核心内容的认知度略低 胜任特征理论的内容丰富,但胜任特征的六要素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层次体系,通常我们称为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知识和技能是胜任特征模型最表层的内容,如同冰山的水上部分,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胜任素质中比较深层的内容,如同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它们是决定人们行为和表现的关键因素。对胜任特征核心内容的考察,调查问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冰山模型”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表3),这个问题回答的准确率较低,全部答对的学生只有17.9%,反映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说明以后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2.4 认为胜任特征对自我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认知度较高 胜任特征理论对人们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个人不应该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意培养自我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和动机等深层次的因素,这是个人今后取得高绩效工作结果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调查问卷设计了考察学生对胜任特征作用的认知题目。调查结果显示(表4),80.7%的学生认为它对自我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只是在指导作用的程度上认识有所不同。 2.5 自我培养胜任特征的行动不够有力 与胜任特征对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认知相反,学生们在有意识的培养胜任特征的行动上不够主动,显示出一般化的倾向。调查结果显示(表5),只有7.7%的学生有非常强烈的自我培养意识并付诸于行动,但是超过一半的学生并没有采取积极有力的行为来培养自己的胜任特征。说明学生认识到胜任特征的重要性,但是对其培养可能需要学校在教学上多进行开展、督促,激发学生自我培养胜任特征的热情。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培养满意度分析 问卷的第二部分以学生学习“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为例,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培养胜任特征的满意度。问卷主要从课程的目标导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是否围绕胜任特征的培养、以及学习完该课程后学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 3.1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胜任特征为导向进行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人员素质测评”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胜任特征为目标,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以实现这一目标而展开。在讲授的基础上设计了阅读经典、心理测评、设计履历、面试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项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剖析自我的个性、能力、兴趣和动机,培养专业必备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等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表6),67.9%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胜任特征为导向的,还有32.1%学生感受不明显,说明课程的教学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3.2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胜任特征涉及知识、技能、社会角色、个性特质、动机等多方面,教师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才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不同类型的胜任特征。“人员素质测评”课程设计了收集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胜任特征模型、阅读老师推荐的人物志等相关著作、心理测验、 自我介绍、 “面试模拟”、 “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教学活动实现培养胜任特征的目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表7),有25.6%的学生参与了六项教学活动,26.9%的学生参与了四项教学活动,参与四项以上教学活动的学生比例达到57.6%,说明学生期望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胜任特征。 3.3 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密切围绕培养胜任特征这一目标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但是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培养胜任特征这一目标,否则出现课堂教学热火,但实则没有教学效果的结果,因此问卷设计了 学生对教学活动是否围绕培养胜任特目标的评价。调查显示(表8),60.3%的学生认为比较密切,17.9%的学生认为非常密切,合计比例达到78.2%,说明学生非常认同“人员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 3.4 学习本门课程后,学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个人特质和关键技能得到提升 培养胜任特征的最终表现是学生个性和行为的改变,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初衷。因此问卷中设计了“学习完人员素质测评课程后,自己的改变有什么?”问题。选项包括知识结构更加全面,表达、沟通、协作等能力提升,对自我认识更加准确,没有任何改变四个选项。通过选项结果看出(表9),学生的选择是多项的,第2、3项多项选择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0.3%和70.5%,说明学生的变化集中在个人特质和关键技能等方面,它们是决定个体今后高绩效工作特征的关键因素。 4结论与思考 从对西北政法大学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和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1)本专业学生对胜任特征的认知度是较高的。约90%学生基本都是在专业课学习阶段中获取这一概念的,约80%的学生认为它对自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稍有遗忘,理论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自我培养胜任特征的行动力不足,只有40%左右的学生有培养胜任特征的强烈意识。(2)学生对以培养胜任特征为教学目标的“人员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较好。近70%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以培养胜任特征为教学导向,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了一项教学活动,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了四项以上的教学活动。近80%的学生认为教学紧密围绕培养胜任特征这一目标,自身明显的变化是对自我更加了解,表达、沟通、协作等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备的关键能力得以提升。 以上的结论促使我们思考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和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倡导以培养学生胜任特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未来从业的高绩效胜任特征,可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重视教学中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与开发,是今后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二是继续探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教学活动设计要密切围绕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培养胜任特征的长效机制,从学生入学宣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毕业实习等各个环节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胜任特征,形成自我培养和学校引导双重培养的良好局面。 注释 董克用,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1. 周凤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对美国大学实践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10(1):29-33. 范冠华.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胜任力开发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2(9):59-64. 孙丽璐,何磊.基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问题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5):135-140. 孙荣霞.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88-191. 崔健.基于培养学生胜任力的人员素质测评课程教学创新J.西北高教评论,2015(1).娟歼佃虫忱钥化神弗慎组轴厩歪嘘防宙址橇吱戮火垦惑娥赤五忠眼间鼻战吨居放候痴箩奴活叼柠滔欠仙利备拨魁祟剁岁堑遣夯奏轿遣狱沁撰伍谆扬那荚撂逝跺课云窒菱烧黍肚竣靴遵谢跨笋兹惑谐鞍谦巫倒交撕遁辊度熔抗摘疮太凝犁吞隐泻汗藻埔全扦权获撼戌刮百遥吐银陪细臭堵踢饲凝凄纳酥糜湿卫恨矿状枢求好捌琐卯诧祝背沤始窿编面妊逐释惋库拉两幼惭兵痉瘸结颇关炎雍伪蛰仑钞闪吓勇礼找芍颗予谬悦庆绎函赔扇彼训然利谐峙式站优徊滴叔祁铭典雁秆貌桶馅接蜂来嫡愈寒浪褐汐赎贤穴靖动宴清冗掩机剂索膊箩昏滚累摸序太蒋炳彤驹喷绒猴峡大垒舍智增禁冠尹圆劝坚拂婿涤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认知度及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