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超高热危象超高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4lOC 。超高热危象(extreme pyrexic crisis , EPO 是指高热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心脏、呼吸和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态。体温的升高可引起新陈代谢增强,使物质分解代谢加强,产热更多,体温再次升高,造成恶性循环。体温超过41 时,可造成全身实质性器官的细胞,特别是脑细胞变性,引起惊厥、抽搐、昏迷,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若抢救不力,常于数小时内死亡。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应向病人及其家属或相关人员详细询问病人既往健康状况,有无原发疾病,发病前的环境情况,是否去过流行病区,居住环境有无传染病的存在,有无注射疫苗。(二)身体状况1 症状评估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及其相关人员,了解病人出现高热之前有无先兆或感染的征象,如寒战、大汗、剧烈头痛、呕吐、肢体瘫痪、食欲亢进,以及起病急缓、持续多长时间、治疗情况、所用药物及其疗效和其他伴随症状等。2 护理体检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人的面容、皮肤赫膜有无皮疹、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有无肿大、有无压痛;检查神志、瞳孔情况;重视具有定位意义的局部体征,以便确定主要病变在哪个系统。3 辅助检查( 1 )功能性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检查,根据情况做B 超、CT 检查等。( 2 )实验室检查: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针对性地选择,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脑脊液常规,病原体显微镜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的检查,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等。4 心理社会状况病人由于超高热,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加之退热不佳、意识不清,可引起病人、家属的焦虑甚至恐惧,担心病情恶化、危及生命。二、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与感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环境改变、脱水或出汗能力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2 潜在并发症抽搐、惊厥甚至休克,与高热有关。3 焦虑与体温过高有关。三、护理目标1 病人的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2 病人无并发症发生。3 病人情绪稳定。四、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 降温迅速而有效地将体温降至38 . 5 是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及时降低体温,防止体温过高导致病人机体严重受损,甚至死亡或遗留后遗症。( l )物理降温1 )方法: 冷敷、冰敷:体温超过39 ,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用冷毛巾或冰袋敷。 酒精拭浴:体温超过39 . 5 ,可用30 一50 、27 一37 的酒精拭浴。 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9 ,病人有寒战、四肢厥冷,可用32 一35 温水擦浴。 冰水擦浴:体温超过39 . 5 ,病人烦躁、四肢末梢灼热,可用冰水擦浴降温。2 )注意事项: 酒精拭浴以拍拭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病人皮肤微红,不用摩擦方式,因摩擦方式易产热。在腋窝、胭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拭浴时间,以利于散热;禁拭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 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防虚脱。 伴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 降温效果不佳者,可适当配合通风或服药等措施。 遵循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 2 )药物降温: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根据医嘱选择药物降温。常用的降温药物有阿司匹林、叫噪美辛(消炎痛)、激素等。药物降温后30min 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一般体温应逐步下降,不宜骤降至37 以下,以防虚脱。如病人用药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口唇发给、四肢厥冷,应注意保暖,可给予热水袋或热饮料,以防体温继续下降。( 3 )冬眠降温:使用以上措施后体温仍高,尤其是烦躁、惊厥的病人,可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静滴冬眠药物,达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组织器官的代谢和耗氧量的目的,防止产热过多。应将病人安置于安静的病房,专人护理;要密切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注意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和各种反射,以了解冬眠的深度,每隔30min 评估一次;体温应以测量肛温为观察指标;若病人的血压下降过快、呼吸低于12 / min ,提示用药过量所致,应立即减慢冬眠药物的进人速度或停用;若血压降至90mmHg 以下,应加用升压药或采取其他升压措施;若病人有寒战或烦躁不安,则提示冬眠药物量不足;在体温降至38 时,应停止滴入冬眠药。2 严密观察病情( 1 )注意病人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应注意体温的变化,一般每4 小时测一次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应在30min 后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在护理病历上。( 2 )注意病人伴随症状的变化,如面色、神志、寒战、大汗等,及时提供给医生,以协助诊断、配合抢救。( 3 )记录出人量,特别是大汗的病人,要留意尿量、尿色,建立静脉通路,注意补足液体。3 对因治疗及护理遵医嘱应用药物,针对病因治疗。( 1 )感染者应及时、足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后应注意疗效的观察,2 一3d 后疗效不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 2 )甲亢危象者应迅速使用抗甲状腺药物。( 3 )对高度怀疑的疾病可行诊断性治疗。诊断性治疗的用药要有目的、有步骤、按计划地进行,做到“用药有指针,停药有依据”,切忌盲目滥用。( 4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进一步观察检查。若病人情况良好,热度不过高,可暂不作退热处理而给予支持疗法,以便仔细观察热型并进一步行其他检查,待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二)饮食护理由于过高热病人消耗大,补充营养、水分有利于机体抵抗力的恢复。应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及清淡、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三)对症护理1 病人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物理降温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敷布、冰袋,经常拭浴降温。2 皮肤护理降温过程中大汗的病人应及时更换衣服、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卧床的病人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3 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每日1 一2 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及茹膜破溃。4 烦躁、惊厥的病人,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注意安全,必要时使用保护具、约束具,防止坠床或自伤。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叨)心理护理病人体温过高、体力消耗大,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应安慰病人,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稳定病人情绪,使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第二节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过程中,由于某种诱因(寒冷刺激、精神创伤、外界不良刺激、情绪波动和过度疲劳等)使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使血压急剧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一血管加压性危象、某些器官性危象及体液性反应,这种临床综合征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其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1 一5 。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价和治疗的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 次报告( JNC7 )对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和高血压次急症(hyperten - sive 盯gencies )的定义作了明确阐述,高血压急症指血压急性快速和显著持续升高同时伴有急性靶器官损害;如果仅有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新近或急性功能损害,则定义为高血压次急症。广义的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次急症,狭义的高血压危象等同于高血压急症。其发生的机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高血压病人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血液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11 、去甲基肾上腺素和精胺酸加压素等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突然急骤升高,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尤其引起肾脏出、人球小动脉收缩或扩张。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应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病史和(或)高血压病的家族史,有无寒冷、过冷、精神刺激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否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其他药物,详细了解服药I 清况。(二)身体状况1 症状评估( 1 )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多汗、视力模糊、耳鸣、眩晕或头晕、手足震颤、抽搐、昏迷等。( 2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 3 )心脏受损症状: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 4 )肾脏受损症状:尿频、少尿、无尿、排尿困难或血尿。2 护理体检( l )突发性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20ommHg ,舒张压)120mmHg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2 )心率加快( 110 次min ) ,心电图可表现为左室肥厚或缺血性改变。( 3 )眼底视网膜渗出、出血和视乳头水肿。(三)捕助检查1 尿常规是否有尿蛋白、红细胞或管型尿,以了解有无肾脏的损害。2 肾功能检查当合并肾功能衰竭时,尿素氮、肌醉升高。3 . VMA (香草基杏仁酸)对疑为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应进行尿VMA 检查。4 脑脊液的检查脑脊液压力经常增高。5 . X 线胸片观察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征象。6 肾上腺CT 怀疑为嗜铬细胞瘤者,可行肾上腺CT 检查。7 动态血压(ABPM )监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病人24h 血压变化。伴有明显靶器官损害者或严重高血压时,昼夜血压节律可消失。(田)心理社会状况因病情严重,病人常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担心疾病的预后而影响日后的生活、工作,这些心理负担又会使血压产生波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二、护理问题1 舒适的改变与血压急剧升高、颅内压升高有关。2 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压升高导致头晕、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有关。3 焦虑、恐惧与血压升高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4 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相关的检查、药物治疗、饮食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关三、护理目标1 病人血压稳定,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消失。2 病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接受并能配合治疗及护理。3 病人情绪稳定。4 病人初步了解高血压危象发生的诱因,能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避免诱因。四、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 休息和体位病人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刺激。需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 ,使颅内压降低,以达到所需的体位性降压的作用。抽搐者应防坠床。2 吸氧、吸痰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以减轻缺氧、呼吸困难的症状。对出现昏迷的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降压药物的顺利输人,迅速、安全、有效地降压。( 1 )降压药物的选择:遵医嘱给予正确、有效、作用迅速的降压药物。选用的药物应既适用于高血压急症,又适合慢性高血压的长期维持治疗,所选药物应对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并对心肌收缩、窦房结和房室结无明显抑制作用。硝普钠是快速降低血压的最有效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动脉和静脉。其他还有降压嚓、利血平、腆苯哒嗦、安血定、压宁定等,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既可提高疗效、减少药量及不良反应,又能延长作用时间。( 2 )降压速度:降压速度宜快,迅速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否则预后较差;待血压降至安全的范围后,应放慢滴速,老年人尤其应注意。( 3 )降压幅度:降压幅度应因人而异。如肾功能正常,无脑血管或冠状动脉疾病史,亦非急性主动脉瘤或嗜铬细胞瘤伴急性血压增高的病人,血压可降至正常水平。否则因降压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的功能进一步恶化。一般认为将血压控制在160 一180 / 100 一11ommHg ( 21 . 3 一23 . 9 / 13 , 3 一14 . 6kPa )较安全。4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及心肾功能的变化。对于持续抽搐或神志改变的病人应严格监视,取出义齿并安放牙垫,以防舌咬伤或误吸;头晕、意识障碍者,应加用床栏以防坠床。(二)一般护理1 饮食护理意识不清、抽搐者暂禁食以防窒息、吸入性肺炎,待病情稳定后昏迷者可鼻饲。饮食可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钾、镁的饮食。2 对症治疗和护理( 1 )高血压脑病:迅速静滴甘露醇、山梨醇(25OmIJ 应在半小时内滴完,以保证高渗性脱水作用)或快速注射利尿剂(吠唆米等),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 )制止抽搐:躁动、抽搐者,遵医嘱给地西伴、巴比妥钠等肌肉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3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3 心理护理焦虑、恐惧不利于血压的稳定甚至加重病情,注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加强心理支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并发症。第三节高血糖危象高血糖危象(hyperglycemic crisis )指的是糖尿病昏迷,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失衡。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包括高血糖、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发展到严重时酮症中毒昏迷和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 DKA )是糖尿病人在某些诱因(感染、劳累、精神刺激、应激状态、饮食失调或胃肠疾患等)下,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糖尿病住院病人的15 左右,多见于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病人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任何引起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的因素,均可成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一)护理评话1 健康史应询问病人近期有无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等感染现象,询问降糖药服用情况,有无饮食不当、精神刺激、创伤、手术等诱因。2 身体状况( 1 )症状: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极度软弱无力、烦渴、多饮、多尿、饮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 )体征: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球下陷、眼压低等失水征;呼吸深而快( Kussmaul 呼吸),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酮味);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3 )护理体检: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意识、皮肤情况。3 辅助检查血糖明显升高,常高至16 . 7 一33 . 3mmol / L ;血酮体升高,多在4 . smmol / L 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13 . 47mmol / L 以下;血pH 值7 . 25 ,呈代谢性酸中毒;血钾早期可正常或偏低,少尿时可升高,治疗后如补钾不足可下降。尿糖、尿酮体呈阳性。血白细胞数增高可达200 x 106 / L ,血红蛋白升高。4 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近期有无精神压力过重,如工作、学习、家庭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等。(二)护垃问题1 缺乏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2 有感染的危险。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护合作性间题)。(三)护理目标1 病人血糖、血酮体、尿糖、尿酮体下降或接近正常。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改善。3 病人对糖尿病的危害性有明确认识。( )护理措施1 急救护理(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低血钾的病人应做心电图监测,为病情的转归、疗效的判断提供依据。及时准确地采集血、尿标本,以便观察血糖、血酮体、尿糖、尿酮体及血电解质、血气的指标。准确记录24h 出人量。( 2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治疗DKA 的根本措施是迅速补充胰岛素,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和由此而继发的高酮血症和酸中毒。首次剂量为普通胰岛素20U 静脉推注,以后普通胰岛素按。IIU / ( kg h )加人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中持续静脉给药。但当血糖降至13 . gmmol / L ( 250mg / dl )时,可改用5 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治疗(即每2 一49 葡萄糖加IIU 胰岛素),按4IU / h 胰岛素的速度静脉滴注;当病人血浆碳酸氢盐恢复至高于18 一20mmol / L 、尿酮体消失并能进饮食时,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但应在停止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 小时给予,防止血糖回跳。DKA 临床纠正的标准为:血糖n . 1 ? l / L ( 20omg / dI ) ,血HCO 至)18mmol / L ,静脉血pH 值7 . 3 。( 3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1 )补液:DKA 时严重脱水可达体重10 以上。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故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是抢救DKA 的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立即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对失水较重者,可在人院第一小时内滴入1 o00mL ,以后6 小时内每1 一2 小时滴人500 一1 o00mL ,第一天总量4 000 一5 000mIJ ,严重者可达6 000 一8 ooomIJ 。但要注意心功能情况,并根据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中心静脉压等情况调整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治疗过程中要避免血糖下降过快、过低,以免发生脑水肿,尤其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保证胰岛素单独静脉通路,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免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价。2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轻症病人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可逐渐得到纠正,不必补碱。重症酸中毒,pH 值7 . 1 或HC (万10mmol / L ,二氧化碳结合力8 . 92mmol / I , ,应根据血pH 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给予适量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人,但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每千克体重给5 碳酸氢钠lmL 。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可下降,故应用胰岛素及补液的同时应补钾,可用10 氯化钾10 一15mIJ 加入500mIJ 溶液内静脉滴注,一般每日可给3 一9g ,最好在心电监护下,结合尿量和血钾水平,调整补钾量和速度。2 一般护理( 1 )饮食护理:应根据病人的体重、血糖计算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摄人量,辛卜充水分和维生素。( 2 )对症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定时清理口腔及皮肤,避免感染和压疮的发生。昏迷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按昏迷常规护理。( 3 )药物治疗观察:严密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意识状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胰岛素用量要准确,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防止局部硬化;局部消毒要严格,防止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 4 )心理护理:病人可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对血糖的控制不利,应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高血糖的状况,使病人病情趋于稳定。二、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 HHS )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特点是血糖高,没有明显酮症酸中毒,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多为感染和应激因素、药物、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大面积烧伤等。多见于老年病人,部分病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虽然近年来诊治水平提高,但死亡率仍高达15 一20 。(一)护理评括1 健康史应询问病人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近期有无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等感染现象;有无手术、外伤、脑血管意外等,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是否有糖摄人过多如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静脉高营养;有无合并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2 身体状况前驱期多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尿和倦怠、乏力等症状的加重,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典型期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和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唇舌干裂、脉搏快而弱,卧位时颈静脉充盈不好,立位时血压下降。神经系统方面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意识模糊、嗜睡直至昏迷。3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征性改变为高血糖、高血酮、高血浆渗透压,多数伴有高血钠和氮质血症。血糖常)33 . 3mmol / IJ ,一般为33 . 3 一66 . 6mmol / IJ ( 600 一1 ZOOmg / dL ) ,血钠可)155mmol / IJ ,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多超过350mosm / I 一。无或有轻度的酮症,血尿素氮、肌醉可升高。4 心理社会状况有无过重的精神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家庭负担的突然变化。(二)护理问题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有关。2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认识有关。3 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医护合作性问题)。(三)护理目标1 病人血糖、血酮体、水、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接近正常。2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症状改善。3 病人对糖尿病的危害性有明确认识。(叫护理措施1 急救护理其治疗原则是立即补液,使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防治并发症,与DKA 基本相同。(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除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的观察类似外,需注意以下情况:迅速大量输液和补充大量低渗溶液不当时,有发生肺水肿、溶血、脑水肿及低血容量休克的危险。故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神志变化,注意尿色和尿量。如发现病人咳嗽、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脉搏加快,特别是在昏迷好转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则提示有输液过量的可能,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并及时报告医师。尿色变粉红提示发生溶血,也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停止输人低渗溶液。( 2 )补液:迅速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高渗和脱水是抢救成败的关键。病人脱水比DKA 严重,失水量多在发病前体液的l / 4 或体重的1 / 8 以上。一般在最初2h 可补液1 000 一2 o00ml 才,前12h 内补人总量的1 / 2 加尿量,其余在以后24h 内补足。目前一般主张,在治疗开始、化验结果尚未回报时,在血压低而且血钠(150mmol / lJ 时,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血浆渗透压降至33ommol / lJ 以下时,均应使用等渗盐水(308mmol / L ) ;在无明显的低血压而血钠15ommol / IJ 时,应使用低渗液,如0 . 45 氯化钠溶液(154mrnol / IJ )或2 . 5 葡萄糖溶液(139mmol / I 才)。当血糖13 . gmmol / I 一(25omg / dl 孑)、尿量somIJ / h 、血浆渗透压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病人能饮食时,可停止补液。( 3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使用原则和方法与DKA 大致相同,即在输液开始时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经过输液和用胰岛素后,血糖降至13 . gmmol / L 时停止注射胰岛素,将液体改为5 葡萄糖液,使血糖每小时以2 . 75 一3 . gmmol / IJ ( 50 一7omg / dL )的速度下降,尿糖保持在“+ ”一“+ + ”为宜,防止因血糖下降太快、太低而发生脑水肿。( 4 )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补充钾盐。若有低血钙、低血镁或低血磷,可酌情给予葡萄糖酸钙、硫酸镁或磷酸钾缓冲液。( 5 )积极治疗诱因及伴随症状:包括控制感染、纠正休克,防止心力衰竭、I 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的发生等。2 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三、血糖检测技术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全面检测的要求是:三餐前各1 次,临睡前1 次,必要时凌晨3 点加测1 次,同时化验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2 一3 个月的血糖水平。血糖检测的方法有快速血糖检测和实验室血糖检测,其中快速血糖仪有多种品牌,但都由“C ,代码按钮、显示区、试纸支撑区、主开关、测试区、电池等部分组成。其操作方法大致相同。通常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均选择采指血,部位应选择指腹两侧,避免直接从指腹或指尖采血,减少这些高敏感、常用部位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并减轻痛觉。随着血糖仪的研发进展,单一采指血测定血糖的模式已有改变,每次需血量也减少很多,最少的一次测定需血量只有0 . 3ulJ 。还有一些款式的血糖仪也可非手指采血,选择血糖仪时注意看清说明书。采血部位的皮肤消毒,最好用75 的酒精,用消毒棉球或棉签蘸敷,由拟采血点中心向外扩展涂于局部皮肤即可,需要直径1 一ZCm 的区域。消毒后稍等数秒,待皮肤自然干燥即可采血。不宜用带颜色的消毒液,因其容易干扰血糖测定值。无消毒液时,可用清洁液或肥皂清洗采血部位,并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也行。消毒湿纸巾不可靠,一是消毒作用不够强,二是不能像清水一样把局部的污垢冲走。使用血糖仪测试得出的血糖值与医院实验室内所测试的值不同,其最普遍的原因是实验室所采用的测试“整体”血液样本所得的结果会比血清、血浆的测试结果低10 一20 。如果要将血糖仪与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对比,只要把实验室所得的结果除以1 . 12 即可。第四节低血糖危象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通过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神经、体液和细胞调节系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3 . 3 一8 . 3mmol / L )。当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导致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 . smmol / lJ ( 50mg / d1 )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甚至意识障碍的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危象。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按其发生与进食的关系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其临床表现多样,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即血糖值愈低、发展愈快、持续时间愈长,则症状愈明显和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依靠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章 第1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四单元唱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 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技术培训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设计 中图版
-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实数6.2 立方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2011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下:6.2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的起源和发展教案配套
-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享受学习教案设计
- 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操作规范培训
- 2024年中远海运招聘1189人(含社招)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新疆财经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真题
- 2025年山东交运怡亚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自主招生常考试题及答案
- 私人水源转让协议合同
- 2025年中国坡莫合金磁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教育培训公司的成本控制
-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5-2024)
- 北京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24年下半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全自动洗鞋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期货交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