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煤矿采区上组煤地质说明书1概况1.1 目的1.2 本地质说明书编制依据(1).矿井地质规程(试行) (1984) (2).煤矿防治水规定 (2009) (3).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 (1983) (4).煤矿安全规程 (2011) 1.3 编制本报告的资料来源(1)(2)1.4 编制本说明书的任务 (1).系统整理采区地质资料,编制主要地质图件、附表,使之适应和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2).进一步研究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和煤质变化规律,研究矿井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为解决采掘工作中出现的地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3).预计采区涌水量,明确矿井防治水的整体思路。1.5 采区位置、范围、位置及地表情况1.5.1位置与地表1.5.2本说明书表述范围采区上组煤2、4煤,上下限为-220米到-530米。1.5.3周边矿井的开采情况。2 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2.1.以往地质工作本区共进行三次地质勘探工作:2.1.1找煤阶段2.1.2普查、详查阶段2.1.3生产补充勘探阶段表1 小港煤矿各阶段地质勘探工程量一览表2.2 生产时期的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采区自生产以来,为进一步查明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开拓设计、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工程师们补做了较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采掘生产的进行,及时开展了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编录、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及动态分析。现将矿井生产阶段所开展的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情况分述如下。通过矿井地质编录工作,取得了较多的第一手现场资料,从而给矿井采掘设计和正常生产以正确的指导,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按矿井地质规程要求,对煤系地层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及编录。凡是穿层巷道均进行了逐层观测,对采掘工程中煤层的零星揭露点及煤巷作了系统的观测、编录。地质工程师们对煤岩层厚度、结构、构造,尤其是构造进行了全面观测,对于煤巷,观测点间距一般控制在1025m左右,主要观测煤层厚度、产状要素、顶底板特征、结构和裂隙发育情况。遇地质构造时作了必要的加密观测。对于断层主要观测断层面特征、两盘煤岩层产状及厚度变化、派生地质现象、断层面产状及落差,控制断层位置。编录煤巷时,通过布置平行巷顶(底)的测量基线,控制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的空间位置。部分岩巷做了一帮素描或局部素描图,一部分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做了靠工作面一侧的素描图。始终坚持“一设计、一规程、一说明书”的原则,为矿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保障。及时将井下收集的各种地质资料填绘在有关地质图件上,编绘了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但还有许多资料没有得到及时整理、分析。资料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较低,需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地质档案、台帐、卡片、报表。对井下涌水点坚持每月定期观测2次;对于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之前,坚持每天观测1次;对流量已达稳定的出水点则坚持每月观测12次。3 采区地质3.1地层3.2 采区构造3.2.1单斜3.2.2断层3.2.3煤层风化3.2.4成因分析红层明显存在着二元结构,即存在两套红层。老红层可能为印支运动产物,新红层可能为燕山期产物。老红层覆于新红层之下,新红层对老红层进行二次改造,当这种改造贯穿老红层时,便对煤系地系地层进行侵蚀,构成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均匀的、不规则的,无论在深度及广度都会因地而异,类似于“构造沙窗”的效果。老红层下有无煤系存在,取决于第一期剥蚀,第一期剥蚀对石炭-二叠纪破坏不大。新汶煤田内大部可见,凡有老红层覆盖,石炭二叠纪煤系都保存完好,其下都残留含煤地层和可采煤层。新红层最深可剥蚀到本溪组,因此,老红层护煤作用、新红层剥蚀作用极明显。3.3煤层与煤质3.3.1区内煤层特征 3.3.2可采煤层分述 3.3.3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3.3.3.1煤的物理性质 1、颜色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呈黑色、深黑色,条痕为褐色。 2、光泽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呈弱玻璃光泽至玻璃光泽。 3、力学性质常见的断口类型为参差状、阶梯状和贝壳状。 4、煤的结构 煤层多为线理状、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特征明显。3.3.3.2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组分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以镜煤、亮煤为主,暗煤、丝炭次之。 2、宏观煤岩类型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为半暗、半亮至光亮型煤层。 3.3.3.3主要煤质指标及其变化 灰份产率(A,d)(%)原煤灰份产率:3.3.3.4全硫含量(St,d)(%)3.3.3.5原煤磷含量(P,daf)(%)钻孔煤芯煤样分析成果表明:煤2、煤4、为低磷煤层,洗选后可成为特低磷煤。3.3.3.6可选性4 采区水文地质条件4.1采区充水条件4.1.1大气降水历年最大年降水量 mm( ), 最小年降水量 mm( );历年年均降水量 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 月份。井田内煤系大部分被第 粉砂岩隔水层所覆盖,地表又为丘陵山坡地带,迳流条件好,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变化无关。4.1.2地表水4. 1.3含水层及隔水层含水层4.1.4隔水层4.1.5断层的导水性4.1.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4.1.8封孔质量4.1.9相邻矿井的开采及其对本矿井的影响5 涌水量预计5.1矿井涌水量概况观测方法:坚持每月一次到三次对各涌水点观测,一般用容积法测量,有时用堰测法测量,探水初期采用流速仪测量。 5.2采区涌水量预计5.3排水系统。6 开采技术条件6.1开采方法、通风及供电方式 6.2主采煤层顶底板特征6. 3主采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6.4矿井瓦斯6.5煤尘爆炸性6.6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6.7 地温 7.储量计算7.1计算方法7.1.1、采区井田境界7.1.2、储量1、储量计算方法(1) 储量计算采用等高线地质块段法,分区、分煤层计算;(2) 各块段煤层厚度:根据块段内各钻孔综合确定的各可采见煤点的真厚进行算术平均,若块段内见煤点较少时,则利用相邻块段的见煤点或采掘工程见煤点进行算术平均;(3) 块段面积的计算,利用CAD自动查询功能求块段水平面积,至少计算3次,再取平均值,然后利用块段内煤层底板等高线求煤层倾角,再利用公式SS平/cos求得斜面积;(4) 各煤层的容重利用原羊村翟镇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煤层容重值,即2、4、6、11、13、15煤层分别为1.34、1.36、1.32、1.41、1.29、1.40t/m3;(5) 储量计算公式:式中:Q块段储量,万t;M块段内平均纯煤真厚度,m;S块段斜面积,m2;D煤层容重,t/m3;(6) 根据规定,最低开采厚度为0.7m,厚度为0.600.69m的煤层列为暂不能利用储量范围,最高灰分不大于40%;(7)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按照有关规定留设为30m;(8) 参考本矿和临近矿井的开采经验,对于断层落差达到30m以上的断层,要在断层两侧分别留设30m的保护煤柱;而对于落差小于30m的断层不留煤柱。这样,分析断层F21和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 加强校园餐饮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题目试题及答案
- 代租商铺拍卖合同样本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 低空经济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引擎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4章 第1节 有机物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苏科版
- app售后服务合同样本
- 三倍样品合同样本
- 俄罗斯短期租房合同样本
- 2022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制造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题组14 化学用语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化学试题
- 压力机说明书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2023年10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招考2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2022年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课件
- 疾病预测模型
- 九三学社 入 社 申 请 表
- 吊篮施工日常检查表
- 工业废弃物在水泥中的应用
- 《线性代数》 课件 2.5初等变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