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三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三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单元复习资料古诗二首: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诗意: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如千丈的塔,听说鸡起鸣叫的时候,在塔上可以见到旭日东升,不怕天空漂浮的云遮拦远望的视线,只因为身在此塔的顶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后问题:1、 诗人“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分别领悟到了什么? 答:“身在最高层”写诗人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从而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身在此山中”说明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它表明了这样一个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客观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牛和鹅:作者简介: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课后问题:1、怕鹅和不怕鹅,结果有什么不同? 答:怕鹅的结果是助长鹅的威风,只有被鹅欺负;而不怕鹅,它便不敢再欺负你了,最多吭吭几声,扇几扇翅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