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doc_第1页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doc_第2页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doc_第3页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复习题第一章 1.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 2.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4.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6.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说明当一块空气的温度比同高度上周围空气温度高或低时,这块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7. 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第二章 1.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2.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3. 设灰体的吸收率为a,试推导其总辐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提示:将Kirchhoff定律与StefanBoltzmann定律结合起来考虑)。 4.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地球表面温度平均约为300K,假定太阳表面为绝对黑体,地球表面为吸收率为0.9的灰体,试分别计算太阳和地球表面的总放射能力。 5.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6.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8. 当太阳赤纬为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 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 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 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 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太阳直径为1.392106 公里,太阳常数为 1367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13. 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14. 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析直接辐射的影响因素。 15. 计算武汉(30N)和北京(40N)冬至和夏至日晴天真太阳时10、12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6. 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 Rsb坡=Rscam sin(其中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试分别计算武汉冬至和夏至正午时,在坡度为30的南坡和北坡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7. 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800瓦米-2 ,设这一天天空晴朗,透明系数不变,试计算透明系数和下午16时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18.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各受哪些因素影响? 19. 晴天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根据分子散射规律解释)。 20.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21.地面辐射通量密度如何计算?它受什么因素影响? 22.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温室效应”是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不考虑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物的影响)? 23. 何谓地面有效辐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4. 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5. 何谓地面辐射差额?其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如何? 26. 解释名词:辐射、绝对黑体、灰体、太阳赤纬、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可照时间、光照时间、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大气质量数、总辐射、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辐射差额。第三章 1. 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2. 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3. 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4. 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5. 土壤导温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6. 表示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量有哪些?如何计算? 7. 一天中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各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何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 8. 土中温度的变化特征是什么?为何年温不变层深度大于日温不变层深度? 9. 已知某地温度日较差为32,而10cm深处日较差为10.1,求日温不变层(日较差0.1)的深度。如该地的地面温度年较差为40,求年温不变层深度。 10. 水体的热交换特性有哪些?这些特性对水温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11. 纬度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2. 何谓绝热变化?大气中在什么情况下的状态变化可看作绝热变化? 13. 为何气块作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为何饱和湿空气上升时降温比干空气慢? 14. 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15. 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逆温在农业上有什么意义? 16. 何谓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大气的稳定度? 17. 试分析晴天条件下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情况,由分析结果解释夏天雷阵雨常出现在午后的原因。 18. 已知500m、1000m和2000m高处的气温分别为12.0,8.0和2.0,试判断500m1000m和1000m2000m这两层空气的稳定度。 19. 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间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如果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 20. 为什么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发育期,积温也存在不稳定性? 21. 解释名词: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活动层、活动面、年较差、逆温、乱流、活动温度、有效积温、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第四章 1. 试推导用水汽压计算露点温度的公式。 2. 简述各种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 3. 总结归纳各种湿度特征量的换算方法。 4. 水分子数一定的空气块作绝热上升运动时,各湿度特征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5. 在气温为15.0时,测得水汽压为13.4hPa,气压为1010.0 hPa,试求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 6. 开水杯上和夏天冰块周围均可出现水汽凝结成的水雾,试分析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比较其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7. 简述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和原因。 8. 某日气温为20.0,水温为18.0,相对湿度为70%,水面蒸发速率为2.1mm/日,如果次日水温升为20.0,其它条件不变,则水面蒸发速率变为多少? 9. 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 10.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形成露和霜?为什么? 11. 某日晨最低气温tm 10,露点td 9,据预报次日晨tm 8,td 不变,试估计次日晨是否有雾?如有的话可能是什么雾?为什么? 12. 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13. 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 14. 降水变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易发生旱涝? 15. 一团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块,从海平面处开始翻越一座2000米高的山脉,忽略饱和前水汽压的变化,求迎风坡的云高和山顶处的水汽压。 16. 解释名词:水汽压、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农田蒸散、平流雾、降水量、降水距平、降水相对变率、干燥度、水分利用率、蒸腾系数。第五章 1. 试计算一个表面积为1.7m2 的成人在海平面(气压为1013hPa)所受到的大气压力,这个压力为何不会把人压垮? 2. 在某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13hPa,气温为19,山顶处气压为880hPa,气温为12,求山的高度。 3. 空气主要受哪些力的影响?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什么决定? 4. 设在45N附近700hPa高度上气温为0,等压线为东西向的平行直线,气压南高北低,梯度为0.01hPa/km,若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试求风向风速。 5. 风与等压线的交角是陆上大还是海上大?为什么?试由结论解释为何高气压和低气压在海上生存的时间比陆上长。 6.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唯一能源? 7. 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8. 为什么会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有哪些大气活动中心? 9. 季风是如何形成的?为何我国东部为典型的季风区? 10. 试比较季风、海陆风和山谷风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11. 某时刻在武汉(30N)高空500hPa的高度上气温为-23.0,气压从南向北每100km降低1hPa,若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试求风向风速(已知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为287JK-1 kg-1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110-5 s-1 )。 12*. 某时刻在武汉(30N)地面上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27.0,气压从南向北每100km降低1.2hPa,空气与地面之间外摩擦力的摩擦系数k=610-5N/(ms-1),试求风向风速(已知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为287JK-1 kg-1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110-5 s-1 )。 13. 一团气温为30,露点温度为25的气块从海平面开始翻越一座3000m的高山,凝结产生的水滴都降落在迎风坡,试计算翻山后气块到达海平面时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忽略未饱和空气作垂直运动时水汽压的变化)。 14. 形成焚风的条件是什么?形成焚风时气温升高所需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15. 解释名词: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地转风、风压定律、季风、山谷风、海陆风、焚风。 *注:题号带*的题目仅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第六章 1. 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各季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2. 锋面附近为何常为大风,阴雨天气? 3. 锋如何分类?各类锋的天气有什么异同点? 4. 气旋和反气旋中的气流有何不同?为何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气? 5. 太平洋副高内部和周围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 试解释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7. 如何划分槽(脊)的前后?槽(脊)前后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8. 何谓切变线?其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9. 简述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10. 何谓寒潮?它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1. 霜冻如何分类?如何防御? 12. 中国东部大雨带是如何形成的?其活动有什么规律? 13. 简述春季连阴雨的形成原因。 14. 何谓梅雨?它是如何形成的?梅雨锋和一般天气学上的锋有何异同点? 15. 干旱是如何形成的?长江流域的伏旱和秋旱的成因是什么? 16. 产生暴雨的条件是什么? 17. 台风内的气流是什么样的?从台风中心向外围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18. 解释名词: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槽脊切变线西南涡天气天气系统寒潮霜冻梅雨第七章 1. 何谓“气候”?它与“天气”一词有什么不同? 2.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决定一地的气候的? 3. 中国气候在下垫面因素方面有哪些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4. 气候带如何划分?各气候带有什么特征? 5. 从海陆热特性的差异分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 6. 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对农业有何利弊? 7. 气候相似”学说与“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有何不同?在农业上如何应用“农业气象相似”原则? 8.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根据中国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的成因。 10. 简述中国温度的分布特征。 11. 为何中国冬季南北温差远大于夏季? 12. 简述中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13. 季节的划分有哪些方法?简述各方法的优缺点。 14.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第八章 1. 什么叫小气候?小气候与大气候有哪些显著差异? 2.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时,为什么要选择天气型? 3. 农田作物层中,短波和长波的辐射交换是怎样进行的?在作物层中,净辐射的铅直分布在白天与夜间是怎样转变的? 4. 表征农田乱流运动的乱流交换系数,具体受到哪些因子的影响?农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最适合喷洒农药与化学制剂?为什么? 5. 分别阐述作物层中光、风速、温度、绝对湿度、CO2 浓度铅直分布的基本特征。 6. 农田中CO2 浓度随时间和高度如何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