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一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作业本 A本 P1 第 4题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 例如: 运动学: v t s 电学: R I U 单位: m/s s m 单位: A V 这些都是一 些符号 【新课】 一、常见的符号 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投影展示:常见的符号 如 :交通符号,安全符号等(作业本 A本 P1 第 1、2题) 二、符号的意义 主问: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 1、简单明了地表达事物 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 2、避免因语言文字的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 T来表示时间。 3、避免因事 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小结:符号的作用: 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 三、模型 主问:为什么要使用模型? 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 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2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 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 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很难观察很难认识清楚的对象时采用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四、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请问同学水有几种状态? (作业本 A本 P1 第 4题) 水用符号表示为“ H2O”也就是说它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从三态说明三种模型(略) 请同学在书上填空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的区分出水的三态,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水在三态中,分子没 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 需要强调一点,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图,一份表格,一条曲线,一条公式等。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对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如光合作用,我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的写成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一个模型,包括我们以后要学的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 五 总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使用符号和模型的思想,它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免去一些外因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号和模型就是中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建立了模型和符号的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科学, 研究科学是很有利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后经常去使用一些符号和模型,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符号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 板书设计 一、 符号 二、 模型 三、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型和符号在生活、学习中建立和作用,所以除了书本提到的例子以外,可以再举一些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材所要求的目的。 3 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 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知道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等特性。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子及其他一些微观粒子 板书: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课件显示: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实验装置 主问: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 有什么不同? 讲述:水的汽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 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 是物理变化 而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 2 :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提问 1:你能用直观的方法表示上面两种变化的区别吗 ? 课件显示:水分子电解模型 提问 2:从上述 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 (作业本 B本P1 第 3题) 讲述: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提问 3: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作业本 B本 P2 第 5题) 4 讲述: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地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 原子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读图:下面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讲述:一杯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的。 读图:各种各样的物质 填图:水由构成 金刚石由构成 铜由构成 二氧化碳由构成 食盐由构成 提问 4:这些信息告诉了你什么 ? 讲述: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也 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碳、硅。 二、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 由原子构成的有 A、铜 B、二氧化硫 C、液氧 D、硅 E、碘 F、冰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当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时,在化学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成的新分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的 分子和反应后 的 分子是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二氧化碳和氧气的 性质不同。 三、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2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难点: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项目 分子 原子 5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显示:水 二氧化碳 氢气 氧气 一氧化碳 主问:你能用 “ 球 ” 表示下列分子的模型吗? (作业本 A 本 P2 第 3/4/8/11题) 读图:问 1:你是否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读图:问 2: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你联想到什么了吗? 24个英文字母可以组成多少个单词? 出示:甲烷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 分子、二氧化硫分子模型 提问 3:上图表示了几种分子的模型? 提问 4:数一数上图中一共有几种原子?分别是什么原子? 提问 5:这些原子还能构成其它分子吗? 通过上述这么多物质的构成情况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讲述: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 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出示:石墨、二氧化碳、氧气模型 提问 6:上述三个模型又表示了什么呢? 填图:二氧化碳由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石墨由构成。 氧气由构成 ,氧分子由 构成。 小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原子不但能构成分子 ,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 主问:一种分子能构成多少种物质 ? 填图:水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甲烷分子构成 讲述: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 思考:一种原子是否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 提问 1:构成上述几种物质的原子分别是什么呢 ? 提问 2:碳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 讲述: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结构不同 . 思考:想一想金刚石与石墨在性质上有哪些不同 ?与结构有什么关系 ? 出示: 1、 一滴水的分子个数: 1021个水分子构成, 1ml水需要约 20滴水组成。 6 2、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3、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 1018个碳原子。 讲述: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实验:掂一掂硬币谈谈自己的感受? 讲述:硬币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提问 3:五角铜币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从实验结构和分析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讲述:原子虽然很小,但还是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 (作业本 B 本 P2 第 5题) 出示:一个氢原子质量: 1.674 10-27千克 一个 碳原子质量: 1.993 10-26 千克 一个氧原子质量: 2.657 10-26 千克 一个氢分子质量: 3.348 10-27 千克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 7.307 10-26千克 体验:感受 10-27 数量级 天平上称 1 克大米,算出一粒大米的质量,然后耐心的计算:如果等分这粒米,要分几次才能把它分到 10-27克。 二、课堂练习: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别很大,石墨很软,而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导电而金刚石不导电。你推断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 ) A.结构不同 B.组成不同 C.用途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2、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相同的 ( ) A、氧原子个数 B、碳原子个数 C、原子总数 D、以上都不对 三、作业 板书设计 一、 分子 1、 分子由原子构成。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二、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分 2课时。第 1课时上到 P7不同种类的物质。第 2课时包括不同种类的物质和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所以用球棒模型来帮助理解。 因为作业本及课后的练习有较多是书本上没有讲到的,所以在课堂上略作补充。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 1 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 数量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 1、练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复习:物质的构成 【新授】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作业本 A本 P3 第 1题)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作业本 A本 P3 第 4题) 【介绍】实验: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结构:(作业本 A本 P3 第 2 题) 1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8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读表】主问: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作业本 A 本 P3 第 8题) (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作业本 A本 P3 第 3题) 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作业本 B本 P4 第 2/4题)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 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 会发生变化。 【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内都有 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 8个、 9个、 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思考】氧的 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几个? 8个。 如:氢有 3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 汞有 7种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等。 【阅读】利用碳 14 同位素测定年代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作业本 A本 P4 第 3/5/6题)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通过 flash动画演示) 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 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生实验】估计高锰酸钾离子的大小 说明:这是一个思想实验。 目的:让显示感受到离子的存在,利用简易可行的实验估计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基本操作技能:固体药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体体积的测量 ;振荡。 9 主要科学方法:估计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对比方法。 实验设计思路:已知经过多次按 1/10 稀释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每 100毫升大约存在 1000个高锰酸钾离子。根据稀释的次数克推算出高锰酸钾晶体中含有的高锰酸钾离子数为 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出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 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教后反思 关于同位素原子的应用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课外安排了一个探究作业:上网查找同位素原子的应 用,再在课上交流。在课上对于阅读材料的讲解,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科学真奇妙。 本节内容安排 4 课时。第 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重点介绍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模型建立的历程,体验科学家提出假设、建立模型、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第 2课时:揭开原子核的秘密;第 3课时: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第 4 课时:带电的原子离子和本节内容的简单小结和复习、练习。 一下子在本节内容中出现很多概念,学生很难接受,所以安排半节课左右的时间来温习。 第 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 质由 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10 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 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 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作业本 B本 P5 第 4/8/9/11题)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并学会判断金属与非金属 二、元素的分布(作业本 B本 P5 第 2/3 题)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 85.5%,氢 10.7%,氯 2.0%,钠、镁等 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板书设计 一、 元素的种类 氧、硅、铝、铁 二、元素的分布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课后反思 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或分类能力较差。需要反复 练习常见的一些物质。建议下次上该课时能及时的给予当堂练,且加以强调。 第五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教学目标 11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 H、 0、 C、 S、 Si、 Na、 Fe、 Cu、 Cl、 Ca、 Ag、 Al、 I、 K、P),会查阅元素符号。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复习】元素的种类、分布以及与物质、原子、分子间的关系 【新授】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作业本 A本 P6 第 1/3/4 题 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与其它元素重复时,克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作业本 A 本 P6 第 5/7题) 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 1个原子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 【练习】“ 2N”等的意义;与“ N2”的区别 二、元素周期表 【介绍】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作业本 B本 P7 第 2/3/4题) 7个周 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 16个族( 7个主族、 7个副族、 0族、第 8族); 112种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作业本 B本 P7 第 6题)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量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子数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中子数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发现史上; 3、设计方案: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 4、记录考察结构 5、验证假设 6、交流 【小结】 课 后反思 本节内容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元素符号;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及探究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的,在上第二节课时,就先教学生背前 20号元素口诀,后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书写要求,在上该课时在课堂上进行过关默写。 第六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12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难点: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 化学式。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复习】 1、默写元素符号 2、说明符号的意义 【新课】 一、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作业本 A本 P7 第 2/4/5/6题)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同上):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 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口诀: “ 氢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 ”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例】见课件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氯化氢 (分子都由两个原子构成 ) 2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 (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 3 氯化钠、硫化锌 (各组成离子的比例均为 1)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作业本 A本 P7 第 7/11题) 用元素符号 13 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例】 CO2 【练习】 P2O5 【补充】 1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 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 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 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 NaCl 这个化学式表示在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 1 1。 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式量。如水的化学式是 H2O, H2O 的式量 =1 2 16=18 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32: 16 2=1 1 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离子的符号 【引入】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时,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 ?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离子符号的意义:(作业本 B本 P9 第 5/7题) 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作业本 B 本 P9 第 4题) 详见课本 P24 离子的符号 三、化合价 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 2、常见化合价: (作业本 A本 P9 第 1 题)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钾钠银氢 1价 钙镁钡锌 2价 氟氯溴碘 1价(末尾时) 铝 3,氧 2 亚铜 1,铜 2 亚铁 2,铁 3 假如氯,硫来结尾, 1, 2 不能忘; 莫忘单质是 0价 常见原子团 (根)的化合价。 见课本 P25 原子团的化合价 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作业本 B 本 P9 第14 3/5/7/8/12题) 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作业本 B本 P9 第 2题) 5、注意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的区别。 (作业本 B本 P9 第 3题) 6、应用: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作业本 B 本 P9 第 3题)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见课件 板书设计 一、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 3、化学式 的书写原则 4、化学式的读法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二、离子的符号 三、化合价 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 2、常见化合价: 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5、注意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的区别。 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课后反思 在学习中,学生碰到了很大的难题,学生不能了解化合价为什么显示这样的价态。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如在 A 班可以介绍电子排布结构,以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另外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学生也感到难度很大。本节内容 4 课时。第 1 课时:化学式( 包括化学式的定义、确定、书写原则及书写、读法);第 2课时:化学式的意义及离子的符号;第 3课时:化合价的确定、表示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第 4课时:综合练习及讲解。 第七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教学目标 15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C”表示的意思 表示碳元素 C 表示一个碳原子 表示碳元素的质量 关于前面两层意思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第三层含义 【新授】 我们知道“ 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 C: 1.993 10-26千克 H: 1.674 10-27千克 O: 2.657 10-26千克 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 C-12(提问: 12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 12, 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 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 C-12 M=1.993 10-26千克 1/12C-12 M=1/2 1.993 10-26千克 =1.661 10-27千克 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 1/12C-12作为标准? 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 O: 2.657 10-26千克 /1.661 10-27千克 一、相对原子质量(作业本 B本 P10 第 1题) 以 C 12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 所得的比值,16 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作业本 B本 P10 第 2/4/9/11 题) 【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 H2SO4、 3CO2、 CuS04.5H2O等 2、化学式的意义: 5点 (作业本 B 本 P10 第 6/10题) ( 1)表示一种物质; (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及【练习】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作业本 A本 P11 第 3.2 题) 【例题】 H2O、 NH4NO3 【练习】 Fe2O3、 CO2、 H2SO4、 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作业本 A本 P11 第 3.3 题) 【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 NH4NO3 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7 1 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 2 4 3。 计算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 【练习】 【补充】计算 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作业本 A本 P11 第 3/4题) 解 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Fe2O3 氧化铁的式量是 56 2+16 3=160 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 5 70%=3.5(t) 17 答: 5t氧化铁中含铁 3.5t。 板书设计 一、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化学式的意义: ( 1)表示一种物质; (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 3)表示各 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课后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也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过关。而且,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很多学生能提早完成作业,效果很好。 本节内容 3课时。第 1课时上至化学式;第 2课时上完;第 3课时综合及例题。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第 1节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18 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用实验证明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关系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 地球上空气和水等物质一起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行星。 空气是怎样的物质?空气与生命,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来保护空气免受污染? 【问题】先来谈谈你对空气的了解。 一、 空气里有什么 空气里有水蒸气降雨和降雪现 象证实了这点。 (作业本 A 本 P12 第 7题) 空气里还有什么? 【实验】 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见课本 P34活动 3); 【实验】 1、在呼出的气体和洁净的空气中比较燃着的木条的燃烧现象(见课本P34活动 2); 2、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出的气体(见课本 P34活动 1) (作业本 A本 P12 第 7 题) 现象: 1、线香在洁净的空气中可燃烧较长时间。 2、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结论: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课本 P35活动) (作业本 A本 P13 第 9题) 1、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瓶内水位上升,约有 1/5体积的水进入瓶内。 结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 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 Scheele),从碳酸银、硝石、二氧化锰跟砷酸等物质里制出了氧气。但他的实验结果没有及时发表。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 Priestley),用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出了氧气,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以后,经过拉瓦锡( Lavoisier)的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在世界化学史上,一般 认为氧气是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分别发现的。 氧气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许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而且,拉瓦锡在这基础上,利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了呼吸和燃烧的现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彻底否定了风行一时的曾经在化学理论上占支配地位的“燃素学说”,使化学前进了一大步。 氧气,过去常叫“养气”。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19 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气体元素边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从“养”字演变而来的“氧”字。 空气里有氧气、氮气。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 。还含有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杂质。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 78,氧气 21,其它气体 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 0.03) (作业本 A本 P12 第 1/2/3/6/10 题) 二、空气的利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 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B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A.灯泡中充 氮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可防腐、保鲜。 B.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用作制冷剂 3、二氧化碳的用途: A.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是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用于人工降雨 (作业本 A本 P12 第 5 题) B.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 C.用于灭火 4、稀有气体用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作业本 A 本 P12 第 4题) A.在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 B.充入灯泡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C.用于激 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等。 【小结】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用途 板书设计 一、 空气里有什么 二、空气的利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 2、氮气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用途 4、稀有气体用途 课后反思:在磷燃烧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碳做实验,从理论上了解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第 2节 氧气和氧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 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20 分。 2、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了解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4、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5、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及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 3、燃烧 作业布置: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列举生活中的氧化现象,并设问。 一、氧气的性质 【复习】 1、“ O2”的含义复习 2、什么叫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包括哪些内容?什么叫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一例说明。 【实验】观察氧气的颜色和状态及验证氧气的助燃的性质 (作业本 B本 P16第1/2/9题) 结论: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 【介绍】:观察气体的方法和闻气味的方法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思考】氧气能溶解在水中吗?能。 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得以生存的。 3、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 1升水中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气。 4、密度: 1.429 克 /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5、较易液化和凝固: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的蓝色液体。 【问题】归纳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1.429g/L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液态 1.013 105Pa时, -183,淡蓝色; 固态 1.013 105Pa时, -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作业本 B本 P16第 6 题)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 (1)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2)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叫二氧化硫。教师可举出生活中实例,如烟煤燃烧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作业本 B本 P16第 3/10题) 21 实验注意点:在集气瓶铺细砂或装少量水;细铁丝绕在火柴梗上,待将要烧完时,立刻伸入;铁丝悬在瓶内中央处勿触及瓶壁。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 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二、呼吸作用与氧化 【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之间由什么区别? 【实验】用吸管向瓶内澄清石灰水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是鉴定二氧化碳的方法。) 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问题】为什么人通过呼吸作用会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呢? 这是因为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 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 + O2 CO2 + H2O 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它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植物和微生物等其它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来说很重要。 【讨论】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差异。 食物燃烧不属于生命活动,是一种简单的氧化 过程。呼吸作用属于生命活动,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需要酶的参加。 三、氧化反应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有些进行得非常剧烈,如硫的燃烧,铁在纯氧中的燃烧。有些进行得缓慢,如呼吸作用、生锈过程、塑料和橡胶制品得老化。 氧化性:在氧化反 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阅读】氧气的发现 四、氧气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水氧气 A、关于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以 10 15为宜,以免反应剧烈而引起事故。 B、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度。 【介绍】 22 ( 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仪器:烧瓶、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不相溶的液体;装配气体发生器等反应装置,用于不断向烧瓶中添加液体试剂。 装配气体发生器,用活塞控制添加剂,加液后关闭活塞,可 防止气体冲出漏斗。) 装置:发生装置 (左边 ):常温下进行,注意检查气密性(夹住导管,在分液漏斗中注水,看液面是否下降);装入液体和固体试剂(用漏斗和药匙或纸槽)。(作业本 B本 P18 第 1/2/9/10题) 收集装置 (右边):收集方法的确定(用排水集气法凡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适于此法)。(作业本 B本 P18 第 3/4/5题) ( 2)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叫触媒。特点就是:一变二不变,即改变 (不只是加快 )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 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作业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度民间正规个人借款合同范本(古董抵押贷款)2篇
- 2025版智能制造居间代理合同6篇
- 2024年施工地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协议版B版
- 2024版班主任安全监护职责合同一
- 2024版桩基合同分包合同范本
- 2024版车辆租赁协议规范格式一
- 网络组网课课程设计
- 订报系统课程设计
- 10.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2030年中国天然靛蓝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DB37T 4548-2022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 《公路养护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 干法读书会分享
- 进阶练12 材料作文(满分范文20篇)(解析版)-【挑战中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浙江专用)
- 骨质疏松的中医中药治疗
- 卫浴销售部门年终总结
- 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