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一年八 月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目 录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1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大力发展政法类高职教育 . 1 (二)首都北京独特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需要大力培养政 法类高素质 高级 技能型人才 . 2 (三)政法类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探索一条教育 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 3 (四) 推进学院的内涵发展,有必要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提高综合办学水平 . 4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4 (一)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 . 4 (二)项目建设的良好基础 . 5 (三)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 . 9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 13 (一)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 13 (二)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化,重点专业形成明显优势 . 14 (三)师资队伍专兼比例合理,“双师”素质全面提升 . 14 (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 14 五、保障措施 . 15 (一)政策保障 . 15 (二)组织保障 . 15 (三)资金保障 . 16 (四)运行保障 . 17 六、主要结论 . 18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项目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 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和北京市教委双重领导的 高等职业院校, 其前身为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于 1982 建 校 , 2000 年试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2003 年与 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 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 2008 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 占地面积 450 亩,校舍建筑总面积 10.7 万平方米 ; 固定资产 1.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5000 余 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40 万册;校内实训室 43 个,校外实训基地 85 个。 专任 教师 208 人,设有 20 个高职 专业 ,全日制 在校生 4300 人。 近年来 , 特别是市级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现有市级教改试点专业 1 个、示范专业 3 个;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 1 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 2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 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 5 门,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市级应用法律类专业优秀 教学团队 3 个。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大力发展政法类高职教育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基层法律工作人员、法律辅助性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法治,法治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政法类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法学教育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同属高等教育,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等法学教育是以培养系统地、完整地掌握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律知识的学术研究型、科学决策型法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政法类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能够适应基层司法实践需要的高素 质高级技能型法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法官法、律师法等规定,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准入门槛,一般均要求本科学历以上人员。但 是,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尤其是中央政法委 2009 年部署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建设工作,伴随着社会矛盾多元调节体系、劳动争议调解体系、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体系、社区乡镇基层组织服务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社会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新举措相继出台,我国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已深化延伸到社会方方面面,初步形成政法部门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相互联 系、相互统一、相互依托的新的紧密型工作格局。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选拔不 同层次、不同类型法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基层法律工作人才、法律辅助 人才是调整法律人才教育 结构的当务之急。政法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到这些领域 ,所培养的 毕业生将走向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在县市区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从事 书记员、司法秘书、法官助理、律师助理、基层人民调解员等法律辅助工作 ,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及各类经济组织中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等。因此,我国政法类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法律职业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首都北京独特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需要大力培养政法类高素质 高级 技能型人才 首都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 和国际交往 中心 ,是特大型城市,其 特殊地位和面临的复杂形势,决定了 北京 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 。深化平安北京建设, 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是北京将长期面临的艰巨 政治任务。 北京常住人口已 近 2000 万人,流动人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口 近 1000 万人 ,现社会各类矛盾仍处于上升时期 , 如 北京 市 的 民事类警情、信访量、法院受案量及劳动仲裁案等年达 157.9 万件次。从性质上看,矛盾 的聚合性、 敏感性、关联性、复杂性趋势还在增加,矛盾主体日趋多元化,矛盾成因涉及领域宽, 矛盾的初期性和基层一线化解任务艰巨。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北京建设,需要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体系、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无疑将使大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从政法专门机构延伸至社区乡镇、 基层社会经济组织单位。因此,一方面尚需大批的中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的基层法律辅助人 才、基层法律 工作人才、中高级安保人才。例如,目前北京有 30 余万保安队伍,其中中 高级安保紧缺人才尚有 4 万余人缺口,且极缺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法院法官人均办案达 247 件,急需大量法官助理及书记员,规划数 4000 余人,现缺口近 2/3,且需滚动培养;有公益法律服务室 5479 个、基层司法所 315 个,社区矫正、解教对象等 3.3 万人;有乡镇街道 317 个、社区 25642个、行政村 3987 个,需要专职人民调解员 30263 人;同时还有非公经济单位 217761 个,这均迫切需要懂业务懂法律的基层法律工作和服务人才, 预计需 求 10 万余人。学院作为首都唯一一所政法类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基层法律辅助人才、基层法律实务 工作人才、中高级安保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有可为。 (三)政法类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探索一条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全国有独立设置的政法类高职院校 25 所。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高职院校仅开设法律类专业的就有 300 多所,法律大类专业数 19 个,专业点 480 多个,形成了较 大的专业规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 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但 是,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 司法改革的 逐步 深化, “三项重点工作”的 深入开展, 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 的需求已从法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院、检察 院 等传统的就业领域向 社会基层、乡镇社区等 非传统 就业领域转移。 如何主动适应 社会发展 对法律职业人才需求 的新变化 , 特别是定位 于培养大批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非公安司法干警类) 的 法律辅助 人才、法律工作 与服务 人才 , 是当前 乃至今后 政法类高 职业教育 面临 的一大难题 。亟需 有部分院校率先创新改革,在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法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这在全国整体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和有效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推 进学院的内涵发展,有必要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高综合办学水平 学院是在首都政法事业发展进程中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一所高等院校,已有 28 年的办学历史。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坚持立足北京、服务政法、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学院在加强内涵、提高质量、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等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将使学院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与发展平台,推进学院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 快科学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在首都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独特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 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的指导与支持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北京高等 学院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于实施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 等文件,对学院举办好政法类高等职业教育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而且 , 北京市教委对学院的发展 也 非常重视 ,教委领导多次到 学院 考察指导工作,鼓励 学院 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 中共 北京市 委 政法委 员会 的 领导与 支持 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 对学院的 建设和发展 一直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监狱局、市劳教局等单位领导组成 的学院管理委员会 , 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结合得到了政法系统各单位的普遍重视和支持 。市委政法委领导经常关心学院的建设,多次到 学院 考察指导工作, 结合政法类高职 教育特点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 院领导 共同商定 学院发展思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发展战略, 在基本 建设、行业合作、学生 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并支持 学院 创建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 (二)项目 建设 的良好 基础 1、领导能力 学院 领导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 形成了 “ 就业导向谋改革,开放合作创机制,德法能技育人才,服务政法促发展 ” 的办学理念。 领导班子 善于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制定了各阶段发展规划,建立有效机制,推进全面改革,使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勤政廉洁、爱岗敬业,对学院的发展思路高度认同,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2、综合水平 学院办学定位 准确,办学思路清晰。 举办高职 教育以来,学院 秉承 “团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结、诚正、笃实、创新”的校训精神,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 的 人才培养特色,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 大力培养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 扎实法律实务基础 、 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 高级 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按照科学规划、结构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 聘用、 提高等措施, 基本形成了一支 专兼结合、双师 结构的师资队伍。 在 208 名专任教师中, 高级职称占 32%,双师素质教师占 79%。 有政府 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教育部全 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司法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 4 人, 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3 个, 北京市优秀教师 2 人,北京市高校德育先进工作者 4 人, 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8 人 ,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 培养 工程 13 人。 加大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 市级示范校建设以来, 学院 投入专项建设资金 1600 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15 个,实训室总数由28 个增加到 43 个,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增加 到 5000 多万元。 这些实训场所除满足硬件条件外,重点加大应用虚拟技术,模拟工作岗位一线,形成仿真 的职业环境和氛围,融 “ 教、学、做 ” 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中法律文秘、信息安全实训基地为市级示范基地。 2009 年法律文秘实训基地列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 项目。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逐步形成了院领导 职能部门 系 专业教研室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的教学、学生管理和 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教学管理程序,重视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 保证 了 教学的稳定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注重人才质量,社会声 誉良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高素质 高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级 技能型人 才为目标,以提高 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和丰富 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在全国法律类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逐年扩大。近三年,新生平均报到率为 97%,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为 99.27%,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及工作称职率大于 90%。 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二中级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等 用人单位均对学院毕业生给予了很高评价。 学生的 突出表现在对工作岗位适 应快 ,综合素质高,实际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勤奋钻研,便于管理,易于合作,遵纪守法等方面。 2010 年 3 月, 学 院学生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服务,人大办公厅发专函至市委政法委给予通报表扬,并作为今后全国两会服务指定单位。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北京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对学院的办学情况、成效及人才培养特色先后予以报道。 3、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以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 理 念为先导,从破解 “ 如何办好政法类高职教育 ” 难题 入手,结合自身特点, 明确 办学融入行业、 专业面向职业、课程针对工作、教育贴近学生 的改革要求 ,围 绕构建 “德为先、法为实、能为本、技为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院通过与行业 企业合作 建立 紧密型 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0 多 个, 现建有市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培养基地、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安局批准的保安培训机构。成立了伟之杰高级安保培训学院、蓝盾世安职业培训学校、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家乐福(中国)有限公司等培训基地, 各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高职办学机制。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学院以 培养学生 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走出去、 请进来,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政法类专业特点,校内加大以模拟、仿真型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加大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模拟庭审、信息安全的预防处置等项目任务形式融 “ 教、学、做 ” 一体,有效推进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大幅度增加认知实习、体验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力度,学生参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率达到 10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各专业逐步展开。其中法律基本知识司法秘书实务庭审速录技能的“三合一”书记员培养模式,实训、实境、实战的“三实”安保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显特色。 学院 加大课程改革建设力度, 如法律文秘专业根据书记员“庭前、庭中、庭后”的工作过程 探索开发课程体系;安保专业根据人防、技防等工作任务,将职业标准融入 教学内容, 探索开发 课程体系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根据网络安全的预防、响应等工作任务 要求,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模块,力求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 各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也先后组建团队,深入行业企业调研, 制订课改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和特色教材建设。目前,有国家 级精品课程 1 门,市、部级精品课程 5门,院级精品课程 34 门,北京市精品教材 建设 立项 6 个 。 4、专业 建设 学院紧密结合平安北京建设和法律辅助人才、 中高级 安保人才等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盯着市场办专业,形成了以应用法律类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走出逆境,办出特色。其中,法律文秘专业为市级教改试点 专业,法律文秘、安全保卫、司法信息安全为市级示范专业。近年来,学 院法律文秘、安全保卫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市法院系统 70%以上的书记员为学 院毕业生,初步形成了品牌与特色。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5、社会服务 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多层次、多渠道服务政法行业及社会。积极面向首都政法系统 及社会基层开展 司法干警、基层 法律服务人才等各类培训,年均培训近 3000 人次。开展社区矫正、司法体制改革、法律语言应用、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政法部门的重视,取得了较好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大会、中网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安保服务,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治八达岭”等法制宣传活动以及人民陪审和社区矫正活动,承办首都政法网、综治网、法制宣传教育网,开展政法舆情监控,为平安北京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智力和信息服务。 (三)项目建设方案 切实可行 该 院 制定 的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以 提升教育理念为先导 ,以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 质量为根本任务,以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强化办 学特色为主要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 以 双师 结构 教 学团队 建设、实践条件建设、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抓住了 学院 当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把握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学院 制定的 建设方案 指导思想正确, 充分贯彻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精神,重点专业布局符合首都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设内容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思路明确,目 标具体,措施切实可行。 学院制定的 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科学合理, 重点突出, 各项建设内容可监测性强, 进度和资金安排得当, 项目单位具备组织实施能力,组织实施条件充分。实施此方案,可达到预期目标。 方案包括安全保卫专业、法律文秘专业、司法信息安全专业 等 6 个重点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是: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校企 合作启动 机制 、 运行机制与模式、 评价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 推动学 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 大力拓展办学功能,探索政府买单、 学院实施面向退役士兵开展高职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推进办学体制和高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学院及用人单位等多方资源优势, 与民政、人事劳动部门合作,构建北京首家退役士兵高职教育培训基地,撬动政策创新和退役士兵接受高职教育 管理 服务机制创新。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报名参加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籍。专业设置由市民政局商市教委及学院确定。通过“技能 +学历 +就业”的 退役士兵 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政治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基层法律辅助人才。市财政、市民政局提供学员在校期间学费、住宿等经费。不断深化由政府主导、“政府主管部 门 +学院 +行业企业”三联动办学机制建设。 二是 以融进、融合 为突破点,把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具化 到专业建设中。各专业根据各自的特点,建设并形成稳定、有效、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成为区域内校企合作的示范。每个专业(专业群)与 2 个以上实力较强的企业或相应行业部门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建有 2 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重点专业要与行业企业共建 1 个高水平、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专任教师 3 年内必须保证 3 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时间,每位专任教师至少要有 1 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 所有 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要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开发,企 业参与的开发人员 不少于课程开发总人数的50%。各系部每年至少有一项校企合作的研发项目,为行业企业培训年均不少于 2 期,培训量不低于各系在校生人数的 30%。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学院作为北京唯一政法类高职院校,主动适应首都北京特大城市和谐稳定、平安建设新任务新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面向首都社会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面安保一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定位于为社会基层组织、经济社会组织等单位培养法律辅助人才、基层法律工作人才和中高级安保人才,重点建设安全保卫、法律文秘、司法信息安全、法律事务 4 个专业及专业群。继续保持法律 文秘、安全保卫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 ,根据 安全保卫、法律文秘、司法信息安全等 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工学结合特点,深化“实训、实境、实战递进,双结合” ;“三合一” ;“双融合、四驱动”等多样化 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得到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满意度达 95以上。 课程建设与改革。 坚持校企合作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和研究,引进参照法律辅助等相关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双证书” 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改革。 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构建突出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紧密衔接的全新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 19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 19 种特色教材,并带动其它主干课程或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按照开放性、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 优化“双师”教师结构 , 提升“双师”教师素质。通过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聘用与重点培养 , 提升专业教学团队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聘用一批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设期内,聘用或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 10 名,骨干教师 30 名,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到 90%;新聘兼职教师 130 名,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对原有校内基地的改建、扩建的基础上,新建 15 个具有仿真性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流程的实训室或实训中心,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达到 80% 。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0 个,使毕业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改革创新实训、实习管理体制,完善和实施实训、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为提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 习比例提供制度保障。 应用法律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为破解政法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共同难题,按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依据政法类人才培养特点,深化拓展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引入行业企业资源进校,共同开发建设:以加强校内仿真模拟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应用法律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仿真实境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为核心,以司法实践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支撑,以自主开发为主体,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整体打造“真实庭审模拟化、工作流程仿真化、工作情境再现 化 、工作项目虚拟 化 ”的校内实践教学环 境。 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法律服务建设。继续传承发挥行业办学优势,重点围绕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急需的法律职业、法律辅助等人才培训,面向司法执法实践应用法律研究与基层法 律服务等工作,拓宽服务内容,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期间, 开展政法系统法律职业人才、基层法律工作人才等培训 10000 人次。组织完成司法执法实践类应用法律研究课题研究 300 项;政法网络信息服务与法制宣传等累计发稿 10 万条信息,网站点击总量 2000 万次,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4000人次。 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建设。坚 持“立德明法、重能强技”的 人才培养特色,探索准军事化教育管理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相结合,实施学法懂法用法、知识素养技能、学业行业职业三模块递进式学生教育培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养管理新模式;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一课堂、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育人平台;招教管就联动的育人机制;整体目标、纵向分级、横向责任、专项流程、创新项目、行业企业参与评价的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学院、政府、行 业企业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和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在现有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的基础上,探索“知识 +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职业指向测试”等多样化生源选拔录取机制。 加强领导能力建设。不断提 高 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战略规划、科学决策与资源整合能力 , 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 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项目完成后,学院办学理念更加科学、先进,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资源更加优化,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合作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将跃上新的台阶,办学特色将更加突出,取得一批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在区域的 影响力 大 大加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8%以上,学生就业质量逐年上升,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10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95%以上,学院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二) 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化,重点专业形成明显优势 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群建设、工学结 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学结合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思路,制定改革措施,带动高职院校特色创新。使学院牢固树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意识,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思维与方法的根本转变,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教学督导机制,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运行的管理,使整个教育教学始终保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良好运行常态。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更加合理,一批重点建设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法律文秘、安全保卫等特色专业将在国内形成有较 大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各专业基本形成适合高职教育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基本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 (三) 师资队伍专兼比例合理,“双师”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形成 以校内校外专业带头人为领衔的 “精干高效、分工配合、优势互补”的专业建设团队;以校内校外骨干教师为核心的 “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课程建设团队,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建成由企业专家、技 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 外聘教师 人才库 , 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 的 机制。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获得新进展,职务聘任制、岗位聘任制、用人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完善,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 (四)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基本形成,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办学功能进一步拓展,“政府买单,学院实施面向退役士兵开展高职教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育培训”、构建北京退役士兵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撬动政策创新、招录退役士兵和退役士兵再教育再培训等机制制度创新,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政府主管部门 +学院 +行业企业”三联动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探索经验,创新特色。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实习等多方面的加强交流合作,在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 高级 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更强,为政法系统和社会提供各类培训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社会法律服务能力明显扩大和提高,面向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法律服务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保障措施 根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 求,为保障该 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北京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关于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北京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等文件, 并 在教学基本建设、社 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措施,使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有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 ) 组织保障 为保证国 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既定建设目标,学院成立如下组织机构: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1、 项目建设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由政府、行业、企业和教育界专家组成,对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指导建设实施。 2、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领导建设的全面工作;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建设的日常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建设工作,对项目建设进行日常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3、 专项建设工作组。按照学院现有的管理运行模式 及建设任务,成立教学建设工作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组、条件保障与建设工作组、组织保障与宣传工作组等 5 个专项建设工作组,专项建设工作组在分管院领导的领导下,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合作的原则,主要履行以下职责:贯彻执行、组织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决定;负责制订并布置落实所管建设项目的阶段实施计划和工作任务;负责审核所管项目的承办部门的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所管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负责协调、解决或向领导小组反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项目建设监督小组。根据国家 政策法规和学院相关规定,监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监督实验实训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监督方案实施进度和质量,加强防范,堵塞漏洞,提高财产、资金使用效益。 (三) 资金保障 学 院 “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 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下, 北京市配套资金均能及时足额到位。 该 院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院校,北京市财政每年 均能给该院拨付足额经费。该 院还通过行业支持及社会培训服务、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四) 运行保障 1、 健全机制。构建与行业企业“互促、互动、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形成密不可分的 办学利益相关体,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持续发展。学院紧密依托行业办学,专业设置和调整面向行业发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听取行业意见,在组织教学、兼职教师管理聘用、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与行业全面合作,并使行业学院共享教学资源,降低行业的运行成本,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2、 建立制度。制定相应的项目建设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要创新和改革学院相关的教育教学制度。进一步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人事分配、教师评聘、教师实践锻炼、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等管理 制度,保证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 严格管理。建设内容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各建设项目确定具体责任人,落实到具体建设单位,由学院与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对项目建设进程、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动态监控,重点考核项目实现的功能目标和建设效果。规范程序管理,在明确建设项目监测指标的同时,制定建设标准。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原始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便于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监督小组检查,督促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责、权、利统一,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各项目建设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实现建设项目实用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确保各项目建设效果,并能够如期建成。 4、 加强监控。对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分季度、年度进行检查和中期推动,对方案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完成。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及师生员工公开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在建设过程中实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严格执行建设方案的同时,从实际出发作相应调整,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