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详细解答).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详细解答).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详细解答).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详细解答).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详细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原 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陂陁(p tu):不平的样子。褰(qin):卷起裤脚。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c、子瞻杖策载酒 杖:手杖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5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往往留宿于山上d、一旦大风雷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蟹六跪而二鳌b、往往留宿于山上 而相泣于中庭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王语暴以好乐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其如是,孰能御之7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倘佯”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文言文阅读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 “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颖川。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见仓海君 东:到东方 b、良因怪之 怪:认为奇怪c、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衣:衣服d、父曰:“履我!” 履:动词,穿鞋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笑而去 因人之力而敝之 b、父以足受 敢以烦执事c、故遂从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d、良为他人言 且君尝为晋君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b、老人故意把鞋甩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中句子。(10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5分)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5分)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小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12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13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课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除臣洗马 除:革除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15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16 翻译下列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_(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_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辞序1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侯以惠爱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 足以为酒a.相同 不同 b.不同 相同c.相同 不同 d.相同 相同1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遂邑令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1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1)献遂邑之地以和 (2)曹沫三战所亡地(3)欲倍其约 (4)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3分)(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4分)(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1下列各句中释词错误的一项(3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b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2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焉用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子犯请击之2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2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国分兵驻扎,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d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新修滕王阁记韩 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2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壮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2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27下列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2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译文:_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译文:_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译文: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赌 符蒲松龄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父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jing门),则韩已坐室中。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父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澹,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族人曰:“倘得珠还合浦,花骨头(注:赌具)当铁杵碎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呵之,皆成卢雉:计前所输,顷刻尽覆。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 节选自 聊斋志异注:枭色卢雉(旧时博戏的胜彩名,最上彩,卢雉次之,中下彩)2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适城,辄造之 造:造访,拜访b.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 罄:用尽c.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 阴:暗中,暗地里d.既而鬻子质田 质:对质3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乃复博,则色渐劣 / 则与一生彘肩3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韩道士身怀奇幻之术的一项是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 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 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明明袅色,呵之,皆成卢雉 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 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a. b. c. d.3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4分)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4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参考答案1a2a【小题1】c【解析】1根据文意,a项中“鄙”应解释为:鄙陋,见识短浅2句是说国家长久没有战事,士兵衣食无忧,将导致骄纵怠惰。句是说遇到灾荒年,州郡官吏挑选健壮者当兵。这两句均与题旨无关,运用排除法,因此选a。【小题1】根据文意,背军粮的任务请他人来做并非因为士卒老迈,而是健壮的士卒骄纵怠惰造成的。【参考译文】 原弊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古代治国者不敢忽视,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说谈论农业方面的事,就互相取笑说:真是见识短浅,只知道征收赋税是紧要公务,不懂得把务农之事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处理政事的本末轻重啊。懂得务农之道却不了解通过节俭来爱惜农力,这也是没能完全懂得务农的方略啊。古代施政,上上下下讲求互相帮扶互相补充。下面的民众劳作得非常勤苦,上面的统治者使用财物非常节俭。民众不遗余力,国家也不过度浪费。上面爱惜下面的民力,下面的民众供给上面的统治者,双方都不使对方陷于困境。一个农夫的力量,加以督责必定都能竭尽;一天的用度,必定量入而出地节俭安排。一年的耕作,交公或自用,都可从田地中产出并常有结余。因此三年里经常有一年的结余来备用。如今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种仅够充公,可农民自己够吃的粮食不超过几个月。更有甚者,庄稼刚打完场,用簸箕去除糠皮麦麸,吃不饱满的秕谷稗子,有的还采集橡子果、贮存菜根来准备度过冬春两季。一旦不幸赶上水灾旱灾,就会有许多饿死的人,尸体横七竖八地枕藉在一起,这真是令人哀叹啊!国家休战以来,有三十三年了。那些历经战阵的精兵已老死殆尽,可后来的兵士不曾听到过战鼓声不识战阵。生在太平无事之时而且衣食无忧,就势必养成骄纵怠惰的习惯。如今派卫兵入内拱守,自己不拿兵器却让别人拿;给禁军分派粮草,自己不运送却让别人来背负。骄纵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能冒着艰辛来战斗吗?假使士兵吃苦耐劳而且能征惯战,即使耗费一些民力,也不是不可以的。没法办的是他们有当兵的虚名,却都是些骄纵怠惰的无用之人。过去凡是身体强健的农夫都在南亩耕种,农闲时就进行军事训练,如今却完全不同,一遇到灾年,州郡的官吏就用尺衡量百姓的身高,找出其中高大健壮者,招集起来让他们去做禁军;身高不够稍微体弱胆怯者,就登记下把他们偏为厢军。朝廷对招人多的官吏有赏赐,而民众此时正陷入穷困之境,争着当军。所以留在南亩种地的只有老弱病残之人。可官吏还说:“不把他们收为士兵,恐怕会沦为盗贼。”唉!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过去身强力壮的人负责耕作,可老弱之人闲游怠惰;现在身强力壮的人闲散怠惰,老弱之人却留下来耕作。这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然而努力在南亩中耕种的民众,有时还免不了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去当和尚、士兵,却终身安逸并享有丰足的财食,因此在南亩耕作的农民就必然一天天地减少了。所以说有诱民怠惰的流弊,就是指以上所述的情况啊!4c5d6d7b【小题1】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这所以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了吧。【解析】4杖:拄手杖,在此处应用为动词。5“所以”在此表原因,译作“的原因”。6d其中的/助词;a均为连词;b均为介词,可译为“在”;c均为介词,可译作“拿”或“用”。7是劝慰自己的话,“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也不完全对,作者主张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虽不无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消极因素,但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这种在失意挫折中以达观自处,在贬官谪居中“以适意为悦”的思想,不只在当时,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惟、寓、所以、是各一分,整理语意使之表达顺畅。【参考译文】苏轼贬谪到齐安,在江上建造屋舍。齐安没有名山,只有大江南岸的武昌的诸座山峰,逶迤蔓延,有清涧深谷。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东边的叫寒溪,它靠大山对沟壑,隐藏于松树枥树之中,寂静得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很少有人到这儿来。每当风停日出,江水流动缓慢的时候,苏轼就拄杖带着酒,乘小舟横江南渡。山中有两三个人,喜欢结交朋友和游玩。(他们)听到苏轼来了,就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携着手缓步上山,一直走入大山深处,力尽了才停止。(他们)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举酒相互问候,心意舒适得会忘记了回去,常常就在山上留宿了。因此(苏轼)在齐安住了三年,还不知道那里的具体情况。然而到西山去时,在苍松翠柏之间行走,山路狭窄弯曲而没有稍微平坦的地方,游人到这儿一定会停下来。倚靠着奇怪的石头和茂盛的树木,俯看大江,仰视山陵,旁观溪谷,风云气候多变,树林和山脚或相对或背离,(所有这些)都呈现在左边或右边。在那里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地方很是狭窄,不能够坐许多客人。亭子旁有数十株古木,都是非常高大,不能够用斧子砍伐。苏轼每到树下,就整天盯着看。一天,狂风暴雨拔去了其中的一棵,就空出了那棵树所占据的地方,亭子的面积就得以扩大。苏轼和客人进山看到了,笑着说:“这是想成全我修建亭子吗?”于是就共同营建这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是完备,苏轼由此很是快乐。 我年青时,曾经跟着苏轼游览,(如果)有青山可以攀登,有碧水可以趟过,他没有不是提起衣服走在前面的。(如果)有无法到达的地方,(他就会)因此整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翩然独自前往,逍遥于清泉石壁之中,采摘树林中的花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实,酌取泉水来饮用,见到的人都以为是神仙下凡。大约天下的欢乐本就无穷无尽,而以适合自己心意为其中之最。当自己快意之时,(会觉得)任何事物都无法来代替;而等到自己厌倦之时,却没有不惊异地嘲笑自己的了。就好像饮食之事,很多东西陈列在面前,总之是为了裹腹而已,最终同样都是归之于腐朽。又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这所以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了吧。 8c/d9b【小题1】d10张良多次拿太公兵法来劝说沛公,沛公认为他说得好,常采用他的计策。在东边把郑作为边境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邑。如果不减损秦的土地要到哪儿去获取他想的土地呢?【解析】8c衣:穿着。d给穿鞋。9b介词用。【小题1】a张良这个大力士错。 b为其老,强忍。c“一心事二主”的人错。10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数、说、善、其、句意各一分。东、肆、阙、焉各一分。12b【小题1】两个选段都体现了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解析】12“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错误,是委婉的说法。【小题1】两个选段都提到了为政者应重视为民,如果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不应该的,所以孟子的理论就是仁,仁政,仁义。【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14b15d【小题1】(1)(我)以亲戚们(乡里人)谈的知心话为喜悦,以弹琴读书为快乐来消除愁闷。(2)(我)想要暂时迁就(或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向朝廷申诉又不被允许。(3)(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解析】“14除”应解释为“授给官职”15“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这一理解为无中生有。【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评分点:悦 乐(2)评分点:苟 告诉(3)评分点乞、养。17c【小题1】c【解析】17用来 连词 把 介词 因 介词 用来 连词【小题1】“犹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