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第1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第2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第3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第4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2分)1.下列属于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火山爆发强烈地壳活动强烈暴雨集中外力作用强烈 A.B.C.D.2.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3.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山体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水库决堤 A.B.C.D.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台风B.暴雨C.冻害D.沙尘5.读下图,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6.读下图,回答: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流量季节变化大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B.C.D.7.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冬季多暴雨破坏植被 A.B.C.D.8.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B.C.D.(2)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9.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C.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10.有关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季节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B.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C.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D.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几乎没有影响11.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防止地质灾害发生B.人类无法对地质灾害作出预测和预报C.人类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D.防灾、减灾主要是政府和学者的工作,不宜在公众中大肆宣传12.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振动。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地震前兆有的可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有的可从自然界觉察到。材料中反映自然灾害具有() 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B.联系和分异双重性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13.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援晃D.上下颠簸14.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15.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B.唐家山堰塞湖C.暴雨D.泥石流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年3月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渤海海域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材料二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预报图。(1)本次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什么? (2)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3)试分析本次风暴潮可能产生的危害。 17.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如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18.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图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_盆地和_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_走廊、内蒙古高原、_高原和华北平原。 (2)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_、_和_。 (3)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_或_,其主要原因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坏,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2.【答案】C 【解析】【分析】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图分析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由图可以看出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形成比例关系。图中看出地震次数的变化,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可能与抗震能力的提高有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3.【答案】B 【解析】【分析】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库决堤。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灾害的关联性。4.【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若是台风灾害,则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多,A错。暴雨灾害,应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山地东南迎风坡应严重,B错。冻害是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中、北部没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可以到达南部,受P地山脉阻挡,所以P地频次最多,而山脉以南灾害频次却迅速减少。西部山地较多,受灾较少。东部由于山地阻挡,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影响较小,C对。南方植被条件好,沙尘天气少,D错。5.【答案】A 【解析】【分析】仔细读图,该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选A。【点评】地震相关知识。6.【答案】C 【解析】【分析】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7.【答案】A 【解析】【分析】注意“自然原因”,破坏植被属于人为原因,由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故岩石破碎,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形崎岖,起伏大,是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而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多暴雨,而不是冬季,故错误。【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并注意审题要求和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8.【答案】(1)B(2)A 【解析】【分析】(1)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围湖造田,抵制洪水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可以防洪。(2)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 实行防洪保险 、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是非工程措施。故答案为:(1)B;(2)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结合实际寻找切实可行的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注意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差别。9.【答案】B 【解析】【分析】寒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冬初和春初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往往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是一种综合性的气象灾害,影响区域广阔。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寒潮活动特点(发生时间、灾害构成)的认知能力。10.【答案】D 【解析】【分析】季节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易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洪涝灾害;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易形成洪水;河道弯曲,泥沙沉积,流水不畅,易形成洪水;而人类活动会加大或减小洪涝灾害。故选D。11.【答案】C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的,人类活动不可以防止其发生;人类可以对某些地质灾害作出预测和预报,减轻损失;防灾、减灾需要人类共同行动,应进行宣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防御,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地质灾害防御措施。1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特征。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振动,说明自然灾害具有难免性,但是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地震前兆有的可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有的可从自然界觉察到,说明可防。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3.【答案】D 【解析】【分析】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纵波能在固、液体中传播,而横波则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而船上的游客只感觉上下颠簸。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只要明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就可轻松作答。【知识拓展】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1)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2)在地下(陆地部分)约33km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3)在地下2 900km处,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4)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将地球内部划分出两个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同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5)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知:地壳、地幔和内核由固态物质组成,而外核则为液态。14.【答案】D 【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1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震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灾害。暴雨属于气象灾害,与地震关系不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二、综合题16.【答案】(1)大风、天体引潮力(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2)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原因: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3)对沿海地区的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水养殖破坏严重。 【解析】【分析】笫(1)题,考查风暴潮的形成原因,结合材料一(农历正月十四)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在图中找到两省的位置,再由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可得出两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从位置与风向上分析这次风暴潮产生差异的原因(产生风暴潮的动力是风)。第(3)题,可从陆域与水域两方面组织回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17.【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和积雪快速融化。 【解析】【分析】图中西部,公路北侧,山高且等高线密集,坡陡;材料中说“林下土层深厚”“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平原平均气温约4,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北部,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气温更低,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和积雪快速融化。故答案为:(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和积雪快速融化。【点评】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中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等高线图的判读,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需对材料,图形进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高。18.【答案】(1)塔里木;柴达木;河西;黄土(2)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3)冬春季节;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本题紧扣时代脉搏,考查了近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沙尘暴问题,考查内容为学科主干知识。题(1),由图可知,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