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审定2016版语文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识字第二课姓氏歌教学设计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 陈翠虹 2017年4月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文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是新版教材中新编写的课文,属于第一单元识字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篇幅不长,节奏感强,适合一年级孩子诵读,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 孩子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但识字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让然以书本为主。因此本册教材一开始安排识字单元,就是帮助孩子温故知新,同时进一步拓展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教学目标:1、课前了解百家姓的相关信息,读准容易误读的姓,认识常见的复姓;知道名字蕴含里的学问,能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2、对有关“姓名”知识产生兴趣,燃起探究欲望,选择自己感兴趣和不明白的问题为主题,准备做进一步的研究,养成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好习惯。3、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走”。通过本首儿歌,初步认识姓氏多为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合体字的特点。4、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通过课后练习,学习借助姓氏来识字的方法,并主动在生活中经常运用。6、通过诵读姓氏歌,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设计说明: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学生:1.查找百家姓的有关资料,了解百家姓。2.调查统计本班共有多少个姓。3.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以及蕴涵的意义。教师:制作ppt。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这些字中你们发现自己的姓氏了吗?(课件出示各种姓)2.我们中国古称华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中国姓氏起源历史久远,姓氏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堪称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世界之最,是古今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无可比拟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家姓,认识我们有趣的姓氏故事吧。(出示百家姓课件。)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百家姓片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二、了解百家姓,初读课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回家搜集来了百家姓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你的收获。1.介绍“姓”的来历。(课件出示“姓”)这是“姓”字,它是由“女”与“生”合成的字。5000多年前,我们人类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里人们只认识母亲不认识父亲,姓的出现代表了以母亲为首领的氏族文化。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父系制度逐渐代替了母系制度,社会上又出现了“氏”。氏是人类父系制社会的产物,在秦代以前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别的,直到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才把姓与氏统一起来称为“姓氏”,统一后的姓氏就一直延用到现在。写字女字变为部首时,在哪些笔画上发生变化呢?我们一起比一比:横变提、撇点写短,撇长点短,不超竖中线。同样,生字变为偏旁,也要横写短,竖突出,不超竖中线。但左右两部分要往中点靠。老师范写,孩子跟着书空。学生在书本上练写1遍。投影评讲后再写1遍。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如:我的妈妈姓什么、我的好朋友姓什么3.同桌合作,利用书本生字表检查生字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再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圈出“姓”。老师巡视指导。4.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吴、胡、徐、许氏、赵、周孙)。相机正音。 (2)小组开火车读新词,认识3个新部首,再归类。(弓:张、强、引、弘。走:赵、起、赶、越、趣。钅:钱、铁、钢、钻、针)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姓()氏() 李()张() 古()吴() 赵()钱() 孙()周() 王()官() (3)齐读词语(姓名、什么、中国、双手、国王、东方)。 (4) 结合课后问答游戏,指导学生同桌互相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通过韵文第一、二行,学习分解部件的方法。举例: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学习用组词的方法识字)再利用新方法,小组合作识记本课生字: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完成学习纸,给下面的字注音。 姓()氏() 李()张() 古()吴() 赵()钱() 孙()周() 王()官()订正。在班中的同学里找找谁的名字里藏有这个姓氏。再请两组同学展示。5.写字(双、国)。双字,左右结构,左右部分相同,对比找变化:左收右放,左捺变点。左右同高。范写、组词,学生练习、评价、修改。国字,全包围,方框方正,上下同宽。横竖压线,珍宝内藏(点画)。注意笔顺,示范书空。组词、练习、评价、修改。 利用写“国”字里的王字部件特点,自学写字“王”。投影点评,再修改。再读韵文,巩固识字。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 (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质疑。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姓都是一个字的吗?认识复姓。我们常见的复姓有“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等。 指导学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我们书上不再一一列举。让我们自己在课后读读百家姓就知道了。完成学习纸检测:1.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曹操诸葛亮 东方朔姚明 毛泽东 2.按照要求写一写。 我还知道这些单姓:_ 我还知道这些复姓:_图腾文明(课件)中华姓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姓氏图腾更是显示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古老、深奥、玄妙。当代有人把图腾形象化地比喻为商标或品牌,而古代先民则是用此作为识别血统远近及郡望住地的标志。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龙”便是56个民族的图腾,因此至今仍保留着“龙的传人”之说。海内外华人逢年过节,则有舞龙灯、赛龙舟等系列活动,有关龙的故事在全国更是不胜枚举。(图片图腾、画片)“赵”姓起源为什么“赵”在百家姓中居首?因为赵是指赵宋,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姓赵,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而且赵姓人口在当时也是为数最多的。当今百家姓 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38个,复姓66个。如今中国人的姓氏已逾7000个之多,排列前10位的是:“张、李、王、刘、陈、杨、黄、赵、周、吴。原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的赵氏早已被我们张氏置换,有关资料表明,张氏人口有1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最少的姓氏据说是“莽”姓。全国只有几个。趣说姓氏在历史上,有的人以官职为姓,如姓候、帅、司马等。有的人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有的人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日本人有很多姓也是向中国学的。现在,中国人的姓氏还出现了江河湖海、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东南西北、大小多少等词类,甚至有外国人的称谓。我们知道的“北京奥运会”五个在在百家姓中也能找到。考考大家万俟音为mq(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寿”。区,音为u(欧)常有人读为“区”(q)黑,音为h (贺),常有人误读为“黑”(hi)。三、诵读姓氏歌1.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这么多姓氏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姓氏歌。2.学生个人背,男女生轮背、开火车背等形式考查学生背诵情况。四、 激发爱国情,总结全课1.学生介绍自己姓氏中的名人。2.我们每个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说的就是对姓氏和名字的尊重。姓氏是每个人的传统标记符号,我们的名字也寄予了家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谁能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3.我们追寻着历史和先人的足迹,在古代先辈们忠孝仁义的思想长河中,品味和汲取先贤之典故精华,并继承优秀的中华姓氏文化且将其发扬光大。普天下华人无不心系祖国,无论是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都是中华同一家。4.小结: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五、布置作业(1)制作姓氏卡。 (2)读一读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3-4个)。 板书设计: 2、姓氏歌国双姓 你姓什么? 你姓什么? 我姓李。 我姓方。 什么李? 什么方? 木子李。 方向的方。教后反思:姓氏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格林童话精读课件
- 冷链物流设施租赁合同
- 阳光小区幼儿园户外游乐设施改造施工合同
- 社会责任教育
- 缓解压力和情绪管理
- 金属热处理模拟考试题+答案
-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 某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劳务分包合同
- 工程承包双方合同管理与执行指南
- 市政道路照明工程劳务合同
- 检验科标本运送培训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秋 轻合金 铝合金相图及合金相课件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 232425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