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学习目标】:1. 知道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2. 知道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方程的解.3. 会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83-84页的所有内容,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教材83页给出的方程的定义,你认为判断方程的标准是什么?思考:“元”表示什么?“次”表示什么?2.根据教材84页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自己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结合84页例题,谈谈如何检验某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1.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有 (填序号);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填序号). 学法指导:(1)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2)方程需先整理,再利用三个条件进行判断. 2仿照教材84页例题,检验(1),(2)时,是否是方程的解.学法指导:把所要求的量用字母表示,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一过程就叫做建立方程。3.教材83页中“动脑筋”中问题(1),若设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h,根据教材给出的等量惯关系,可以建立方程: ;教材85页“练习”3(2),若设排球场的宽为m,根据题意,可以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学法指导:方程的解分别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后,能使两边的值相等。先尝试独立解决,再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4.已知是方程的解,求的值.学法指导: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入手。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5.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整数 【知识应用】:1、 下列各式中:(1) ;(2);(3) ;(4) ;(5) 中,有 个方程,其中 (填序号)是一元一次方程.2、 方程 的解是 时, 3、 建立方程:某数与1的差的2倍为10: 4、 检验是否为方程的解.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关于“解方程”一词的由来康熙向西方人学习数学,在解方程过程中,由于对西方人语言不通,就把未知数用表示,把未知数叫做“元”,一个未知数叫“一元”,未知数的指数叫做“次”,把未知数得到的结果叫做“根”,把解方程的过程叫做“解”.这就是中国解方程名词的来历.【课后作业】:1.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 2.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3、一根铁丝用去后,还剩4米,若设铁丝原长米,可列方程为 .4、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5、 已知 是方程的解,求的值.3.2等式的性质【学习目标】:1. 猜想和验证等式的两条性质.2. 会正确运用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释等式变形.【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87页“动脑筋”,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动脑筋”(1)中,假设七年级(1)人,七年级(2)班有人,根据题意建立等式有 ;每班都增加2人后,得到的等式是 ;每班都减少3人后,得到的等式是 ;2. “动脑筋”(2)中,假设甲筐米的质量为千克,乙筐米的质量为千克,根据题意建立等式有 ;各筐都倒出一半后,得到的等式是 ;3. 结合87页的等式性质2,谈谈为何规定“ 除数或除式不能为0”?【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1. 填空,并说明理由.(请参照教材88页例1格式)(1) 如果,那么 (2) 如果,那么 (3) 如果,那么 2. 判断下列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请参照教材88页例2格式)(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3.下面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那么 B. 如果,那么小结:(1)运用等式性质1时,必须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不要漏掉等号的任何一边.(2) 运用等式性质2时,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式),这个乘数(式)可以是0,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式)时,这个除数不能是等于0的式子. C. 如果,那么 D. 若,得 【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先尝试独立解决,再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指导:观察各式子的变化,再利用等式性质来解释.4.(教材89页B组3题)已知,请利用等式性质求下列各式的值.(1) (2)学法指导:从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到发生了什么变化?5. (教材89页B组4题)已知请利用等式性质求的值.【知识运用】:1.(1)若;(2)若;2. 下面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若 ,则 B. ,则 C. 若,则 D. 若,则3. 判断下列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如果,那么(2)如果,那么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诸葛亮与臭皮匠古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若一个臭皮匠的智慧为,一个诸葛亮的智慧为,那么与的关系是什么?一个臭皮匠的智慧相当于多少个诸葛亮的智慧?【课后作业】:1.由等式得到 ,根据是 2.下面各式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两边同时除以,得 C. 若,则 D. 若,两边同时除以5,得3. 已知请利用等式性质求的值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学习目标】:1. 理解移项法则,明白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2.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学法指导:阅读教材90页“动脑筋”,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相同的吗?2. 教材90页中“”,变形为“”,这一过程中,等号两边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是什么?你知道移项为什么要变号吗?3. 教材91页例1中,为何等式右边的要移项到左边,要移项到等式右边,这样移项后有什么好处?【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1. 判断题(1)变形为是移项 ( )(2)由移项得 ( )(3)由移项得 ( )(4)由,移项得 ( )学法指导:在方程的同侧交换位置不叫移项,也不用变号.移项必须是从方程的一边到另外一边,移项必须变号.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参照91页例1的格式完成)(1) (2)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检验得: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全部移到等号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全部移到等号的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 :左右两边同时合并同类项,又叫“化简”; 系数化为1 :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使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 :把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看这个值是否是原方程的解,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写出来。 【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3. 解方程并检验:(1) (2)4. 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解,求的值学法指导: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后,一定可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知识运用】:1. 下列移项对吗?若不对,请改正(1)从,得到 ( ) (2)从,得到 ( ) 2.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 (2)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解方程”与“方程的解”“解方程”与“方程的解”从表面上看相差无几,但其实质完全不同,前者是指求方程解的过程;后者指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是求得的结果.虽是同一个“解”字,前者是动词,后者为名词. 【课后作业】:1. 方程 的解是( )A. 9 B. C. D. 2. 解方程并检验:(1) (2) 3.下列解法正确的是( )A. 从 ,得B. 从 ,得 ,得 C. 从 ,得 ,得 ,得 D. 从 ,得 ,得 ,得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学习目标】:1. 能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规范解题的格式. 2. 通过解方程训练,提高运算能力.3. 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92页“动脑筋”,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 忆一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 若设轮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根据轮船顺水的航行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则轮船顺水航行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根据轮船逆水的航行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则轮船逆水航行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根据等量关系,可建立方程: 3.“动脑筋”中,解方程的过程中,包含哪些步骤?【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1. 解方程:去括号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2. 方程去括号后得到方程式 3. 解下列方程(参照93页例2的格式完成)(1) (2)归纳: 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有系数,要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系数与括号内的 都相乘.不要“漏乘”. 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有“”号,括号内的的每一项都要 (改变或不改变)符号. 总结解含括号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 、移项、 、系数化为1.【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4. 解方程:学法指导:(1)从第一个方程中求出方程的解.再根据“解相同”把该解代入第2个方程.(2)如何计算?可以把看成,再与后面的相减。5. 已知方程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的解相同,求m的值.【知识运用】:1. 与方程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A. B. C. D.2. 解方程:(1) (2)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巧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含有多重括号的方程时,可以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也可以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应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如本题中,与互为倒数,可以先去中括号比较方便.解方程:解:去中括号,得去小括号,得 移项,得系数化为1,得【课后作业】:1.方程的解是( )A. B. C. D.无解2.若式子与式子的值相等,则 3. 解方程(1) (2)(3) (4) 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学习目标】:1. 能准确的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 能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形式,灵活安排解方程的步骤.3. 初步领会将“复杂”化“简单”的转化思想.【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93页“动脑筋”,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设甲乙合作时间为天,则甲的工作时间为 天,甲完成的工作量为 ;乙的工作时间为 天,乙完成的工作量为 ;3.根据94页提供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为 4.上面建立的方程与上节课所解的方程有何不同?两边同时乘以60的目的是什么?5.教材94页例3中,第一步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其目的是什么?同时乘以20能实现这个目的吗?【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1. 数学小诊所:小马虎解方程时去分母的这一步对吗?如果不对,应怎么改正?(1) ,去分母得(2),去分母得(3)=1-,去分母得 2.解方程:(1) (2)【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3.解方程: 归纳: 去分母时,方程 都同时乘以各分母的 . 注意常数项不要“漏乘”. 总结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 、 、移项、 、系数化为1.【知识运用】:1.填空: (1) 2,3,4的最小公倍数是 (2)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 2. 解方程:(1) (2)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含绝对值的方程解方程:解:当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是:;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是:;所以原方程的解是:,【课后作业】:1.数学小诊所:小马虎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应怎么改正?(1) ,去分母得(2),去分母得2. 解方程:(1) (2)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及步骤.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98页的“动脑筋”,思考下列问题:1.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2.本题中,可得出的等量关系是什么?3.任选一个量设为未知数,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量,并列出方程.4.解出上面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写出解题过程,并作答.学法指导:参照教材99页的“议一议”.5.阅读例1,小结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参照教材98页例1的解题过程和格式,完成下列题目:1. 列方程解应用题:某房间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5个,如果椅子腿数与凳子腿数的和为55条,有几张椅子和几条凳子?原来的人数调配后的人数甲乙2. 列方程解应用题:甲地有43人,乙地有20人,现从甲地调若干人到乙地,使甲地的人数是乙地的,应从甲地调出多少人到乙地?【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4.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两位数十位数个位数两位数表示原来新数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某车间有660名工人,生产某种由一个螺栓两个螺母构成的配套产品,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4个或螺母20个,应安排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生产出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知识运用】: 1.某工程队,甲队人数为54人,乙队的人数为50人,要使甲队的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设从乙队调往甲队人数为人,可列方程是( )A. B.C. D.2.列方程解应用题:苹果的单价是每筐60元,香蕉单价是每筐40元,初一某班搞元旦晚会,共买了12筐,合计付款620元,问苹果和香蕉各多少筐?3.列方程解应用题:现有39名工人生产螺栓、螺母,已知每人每天可生产螺栓7个或螺母12个,问如何分配任务,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螺栓、螺母刚好配套(提示: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套).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在此类问题中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量关系,提出的问题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含有各个量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因此如何设未知数,如何选择适当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成为解题的关键. 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设出问题中的两个未知量中任一个为,利用与未知量密切相关的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出另外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外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另外,列表法也是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较为清晰地列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后作业】:(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1.某数与1的差的2倍比某数与1的和大3,求此数?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0,且长是宽的4倍多5,求长方形的长、宽.3.甲车队有15辆汽车,乙车队有28辆汽车,现调来10辆汽车分给两个车队,使甲车队车数比乙车队车数的一半多2辆,应分配到甲乙两车队各多少辆车?4.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如果原数加45得到的数和原数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新两位数恰好相等,求原两位数.3.4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2)【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记“利润、利息”的相关公式.2.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利润、利息”等实际问题.3.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而用于实际,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1.阅读教材99页的“动脑筋”,探究下列问题:(1)请写出所有与利润有关的公式.(2)本题中已知哪些条件?求什么?(3)题目中需要运用到上面哪一个公式?(4)根据上面的公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独立解答该方程.2.阅读教材100页中的“例2”,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所有与利息有关的公式.(2)本题中已知哪些条件?求什么?(3)题目中需要运用到上面哪一个公式?(4)根据上面的公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参照教材99页-100页例题的方法及格式,解答下列应用题:1.某商品标价为800元,现按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则这种商品的进价为 元.进价标价折扣售价利润28 元2. 一件夹克衫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3. 阳春在2010年6月份将一笔钱存入银行,年利率是5% .在2013年6月份,他获得的本息和为2300元,求阳春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先尝试独立解决,再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同一商品标价折扣5折8折售价成本4.某种衣服因换季打折销售,每件衣服如果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60元;而如果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赚120元.问这件衣服的标价和成本各是多少元?【知识运用】:1.某商品的进价为120元,售价为150元,则此商品的利润为_元,商品的利润率为_.2.王华把2000元钱作为教育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88%,到期时,王华得到的利息是345.6元(不扣利息税),他一共存了( )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3.一件毛衣按成本价提高80%标价,再以8折出售,结果获利44元,求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丢番图的寿命丢番图(二世纪时希腊数学家)的基碑上的墓志铭记载:“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十二分之一是少年;又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娶了新娘;五年后生了个儿郎;不幸儿子只活了父亲寿命的一半;儿子死后,他悲痛地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解:设丢番图寿命为岁,则他的童年时期为岁,他的少年时期为岁,又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即岁,儿子年岁为 ,丢番图寿命等于各阶段年数之和,得,解得:根据以上信息,算出丢番图的寿命是 84 岁【课后作业】:1.银行教育储蓄二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56%,小张存入元二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小张共取出利息是 元.2. 某种商品的标价为120元,若以九折降价出售,相对于进货价仍获利20%,该商品的进货价为 元.3. 某种商品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率为5%,则应打 折出售.4. 李叔叔存入银行5000元,定期三年,年利率是3.24%到期后可得利息 元,缴纳20%利息税后,李叔叔实际得到利息 元.5.一件毛衣按成本价提高50%标价,再以7折出售,结果获利80元,求这件夹克衫的成本. 3.4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行程、工程的实际问题.3.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阅读教材101-102页的“动脑筋和例3”,自主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动脑筋中,小斌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去纪念馆,所用时间差是多少?2.设他俩到纪念馆的路程为,小斌家到纪念馆的时间=,小强家到纪念馆的时间=.根据教材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3.在例题3中,如果小明和小红可以相遇,那么相遇需要什么条件呢?【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1.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画出线段分析图分析下列问题)(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2)甲列车先行2两小时,问乙车要走多少小时才能与甲车相遇?2.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行65千米.(1)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小时后,两车相距620千米,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 学法指导:1. 同向而行时,慢车去追快车追得上吗?2. 感受相背而行与同向而行的区别.(2)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 . 3. 有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3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合作1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9天后,所余工程由甲队单独做,甲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 4.一条环形跑道长400m,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分钟跑350m,乙每分钟跑250m,(1)若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则经过几分钟他们首次相遇?(2)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则经过几分钟他们首次相遇?【知识运用】:1. 甲、乙二人相距60千米,二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乙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余的部分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要合作几小时完成?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_【知识迁移】: 相遇问题两条小狗在一直线上的A、B两地同时相向(异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后,都仍然继续前行,待到达对方的起点后又返回继续沿直线行驶,出现第二次相遇;如果照样继续行驶下去,会出现第三次、第四次相遇.现在我们来研究的问题是,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从A地出发的物体行驶的路程为a,那么,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相遇时,这个物体行驶的路程分别是多少?请读者细心观察下面的示意图.有规律吗?那么,在第n次相遇时,从A地出发的物体行驶的路程是多少?规律:从A地出发的物体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相遇时行驶的路程依次是.【课后作业】1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2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48千米;慢车行驶了1小时后,另有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70千米快车行驶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3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小明忘了带语文书, 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小明.(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3.甲18天可以修完一条路的,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3倍.甲单独工作3天后,那么乙还单独需工作几天可以修完这条路的一半? 3.4建立一次一方程模型的应用(4)【学习目标】:1. 会列方程解决水电费、通信费、的士费等生活中常见问题.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产生】:一、新知探究1.阅读教材103页的“动脑筋”,完成下列问题:(1)所交水费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分别如何计费?(2)如何判断27.44元是否含有超标部分?(3)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来.2.阅读教材103页例题4,回答下列问题:(1)间隔数与应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2)间隔数、应植树棵数与路长有什么数量关系?(3)设原有树苗棵,完成下列表格:方案间隔长间隔数路长一二(4)等量关系是: (5)建立方程: 【知识发展】:二、基础演练1.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如下的计费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按每度0.6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1元计算.若某用户2012年7月份交电费72元,那么(1)该用户用电超过100度吗?你是如何判断的.(2)该用户7月份用电多少度? 2. 株洲市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间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根据上述方案,请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树和这段公路的长度.方案间隔长间隔数路长一二【知识形成】:三、综合提升3.为了鼓励居民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如下的计费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按每度0.5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0.4元计算.若某用户8月平均每度电费0.45元,那么(1)该用户8月份用电多少度?(2)应交电费多少元? 【知识运用】:1. 某道路一侧原有路灯106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