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件.ppt_第1页
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件.ppt_第2页
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件.ppt_第3页
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件.ppt_第4页
江苏省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史上 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第8 9课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 左 的指导思想 提出 两个凡是 方针 实质 左 的错误的继续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19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想基础 1 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经济上 抛弃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的错误方针 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3 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 完成了党在思想 组织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2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4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内改革 农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2 政企分开 3 按劳分配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海南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窗口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1 扩大对外贸易 引进外资 技术和管理方法 推动改革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经验 2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 3 促进特区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经济特区 5个 海南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窗口 广州 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浦东开发区 长江三角 珠江三角 厦漳泉 环渤海地区 1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前提下被迫开放 今天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主动融入世界 2 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3 近代开放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今天开放引进了外资 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近现代的开放有何不同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对内改革 解放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 引进外资 技术 管理经验 促进了对外贸易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 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立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增设海南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内容 意义 1 1954年 一届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 十年文革期间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1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 2 80年代 颁布了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义务教育法 环境保护法 刑法 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课堂检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首先在农村推行 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 先试点后推广 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革改地土 社公民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破坏了农业生产 解放生产力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对 中国 来说 是一个屈辱的时代 但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大量反思 思考中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生存下去的时代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 屈辱的缩影和见证 这一屈辱发生于哪一战争期间 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近代史的两条基本线索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线索 列强的侵略或屈辱史 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或探索史 关系 材料一是对材料二的解释说明 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概括表述 材料三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 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 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80年代 90年代 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 3 简述材料四中 会议 的内容 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解答 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不屈不挠 中共的正确领导 道路曲折 如果让你给1979 2010年这段历史明确一个主题 你觉得在 民族独立 曲折发展 和平崛起 三个词语中 哪一个最贴切 和平崛起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民族独立和解放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任务 国家富强成就 进行了土地改革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 完成了三大改造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特点 改革开放 根本原因 实施改革开放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 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 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有何创新举措 政策 20世纪50年代 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 建设成就 完成了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使苏联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斯大林模式 创新举措 赎卖政策 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颁布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新中国成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了怎样的基本条件 民族解放 国家独立 人民当家作主 结束了百年屈辱史 2 有学者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 它 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里所说的 新的革命 是指什么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又被称作什么 改革 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读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图二开国大典图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 据图一 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指出中外关系的变化是什么 在此期间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中国从被列强任意宰割到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2 据图二 图三说明 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取得了哪两次划时代的巨大进步 提示 从社会制度 国家政策角度考虑 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 3 从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那么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还有哪些突出成就 请举出一例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关系 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写出你的一点建议 承办apec会议等 建议如加强对外开放 深化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等 某中学正在筹办 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 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 1 请从小亮准备的图片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布置展览 完成下列表格 2 请你为这次展览会设计一个会标 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2 紧扣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主题 文字或图画形式均可 设计意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历史巨变 腾飞的巨龙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l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内地 a 1982年 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 三农 问题的 一号文件 明确指出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该 一号文件 着眼于 a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b 城市支持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c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d 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 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 深圳 上海浦东b 珠海 香港c 汕头 澳门d 深圳 厦门 a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进行的农村改革措施中 最能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实行乡镇管理体制c 多种经济成份并举d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 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 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 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 窗 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 第一扇 窗 是指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 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a 它曾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又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 它是a 南京b 上海c 深圳d 厦门 d 1993年底 工厂要和港商合资成立股份公司 这一事件是a 资本主义公私合营b 国有企业的破坏c 外资独资商业的改革d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1984年3月24日 55位厂长 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 松绑 就是迫切要求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扩大企业自主权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设立经济特区 b 1993年后 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 股份制改革 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 实行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 b 右图是某省企业的变化情况 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工业化b 三大改造c 对外开放d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种转折主要是指a 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 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 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a 新中国成之后 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石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带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 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从中获得的最深刻的启示是 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 就必须a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坚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d 坚持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 b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中 不正确的是a 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b 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c 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d 两次会议的路线 方针 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b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c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 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c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c 废除人民公社d 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a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迈出的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 发展民营经济c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 设立经济特区 c 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a 土地改革时期b 三大改造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 如上表 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进行b 农业合作化的开展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 大跃进的进行 d c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c 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d 内地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a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分别是a 南昌起义和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展b 秋收起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井冈山会师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下列事件与其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 实现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d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 分田 指的是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正确的是a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上的自主权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 打破了人民公社制度下的 大锅饭 d 适应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者的共同点有a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b 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d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崭新的词语属于崭新的时代 下岗与再就业是一对新词语 它们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