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洒爱的甘露 绽放生命之花.doc_第1页
倾洒爱的甘露 绽放生命之花.doc_第2页
倾洒爱的甘露 绽放生命之花.doc_第3页
倾洒爱的甘露 绽放生命之花.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洒爱的甘露 绽放生命之花-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摘 要: 在人生旅途中,家是驿站,是港湾,它供我们休息,给我们温暖。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家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发展之端。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关系不再是固若金汤,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而近十年由于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花垣县有为严重。各种调查数据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更容易出现极端化行为。2002年轰动全国的“伤熊事件”主人公刘海洋和“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两个学生主犯均出自单亲家庭。2003年黑龙江绥化市警方端掉一个少年犯罪团伙,三十五名成员都是辍学的学生,其中三十人来自单亲家庭。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帮助,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关键词:父母离异;教育;家长;班主任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今年所带的班级,有十几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两学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根据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实地调查,经过分析,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产生的体验叫自卑感。自卑感就是一个人总感到某些方面不如人,或者甚至感到各个方面都不如人。它是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一种的情绪体验。2、逆反心理。对对方的言行不加分地反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交往难以健康发展,先前的情境、环境作用于人的心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故而,新的情境、环境作用于人,强度受到削弱,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理。如刘洪亮为那些自己认为不合情理的事而瞪眼睛扭脖子嘟嚷嚷。3、怀旧心理。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通过实验证实人际关系中存在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离异家庭,学生受“首因效应”的定势作用的影响,难以忘怀旧家庭成员相处的时光、友谊、亲情。在家庭新成员相处过程中,虽然,“近因效应”也发生作用,但其清晰程度,深刻程度受到冲击,那种试图改变原有图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4、敌视心理。表现为仇视他人,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往往产生报复和攻击行为。5、害羞心理。在交往中过多地束缚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6、闭心心理。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7、孤僻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8、嫉妒心理。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报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不道德行为。9、自恋心理。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怨别人不重视他。如钟倩为穿着那些不适合场合的衣物而如痴如迷,她迷恋牛仔裤,不分时间地点地照镜子;张杰特意展示自己走路的姿势。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正确心理引导。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更应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施以滋润的精神雨露,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心理苦恼,使单亲家庭孩子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为此,通过以上的心理我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一、倾洒爱的甘露 滋润孩子心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爱,很难得到健全的爱,并因之使其人格成长受到严重影响。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要倾注无限的爱心,使他们能获得来自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和关心,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行为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效应即是其作用的具体体现。我曾经问过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希望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希望能与同学平等相处,并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可见,教师对学生尤其是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爱、尊重和信任,是学生所希望得到的,同时也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做到的。曾看过一则报道,大连民生小学给全校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工作:每周对班里的每一名学生抚摸一两次。对于单亲家庭或性格孤僻的孩子,还要多抚摸几次(因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孤僻)。结果是许多孩子由此感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关爱,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与老师说话了,学习的劲头也足了。但这样做的学校在我们国家毕竟是少数。二、发挥集体资源优势 以孩子教育孩子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生活离不开与人的交往,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却关系着他的生活是否幸福、心理是否健康。假如一个人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无疑他是幸福的。相反,假如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那么伴随他的必然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可见,良好的人际氛围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前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心理环境,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集体会使人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反之则会使人产生紧张、人人自危的感觉。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建立团结、和谐、健康的班级气氛,使学生能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感受到集体和他人的温暖。正确的舆论是良好班级的条件之一,作为班主任来说,要引导班级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更不要讽刺、挖苦他们;要尽量减少其他孩子在他们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与父母,以免引起他们的感伤;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往,为他们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方便,使他们得到大家给予的帮助,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单亲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爱,对同学、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当这些孩子有病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补课,并带领全班同学看望他,给他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感受到朋友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当这些孩子过生日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给他祝贺,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份小小的礼物,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班的女学生张某,原本是一位性格活泼的小姑娘,初二时父母离异,随父,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很少和同学在一起交流玩耍,学习成绩持续下降。为此,我刻意安排我班学习好、乐于助人、性格活泼开朗的学习委员和她做同桌,同时作班内其他女生的工作,主动去和她接近,关心她、帮助她、亲近她。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张某变得善言谈了、上课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下也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做游戏,久违了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三、注重心理疏导 维护心理健康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敏感,脆弱,常常以不恭的举动,不敬的言词来掩饰自己的内心,这是大多数学生身上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常见的社会心理。而他们的许多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同学们因他们不好相处而远离,而他们却又因不能融入这个集体而苦恼。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应对策略-封闭自我。而这些,作为老师,如果不及时发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曾经教过一个女孩C,父母在她小时离异,童年的她经常在父母的吵骂声中恐慌的度过,她本人又因为学习不好感觉非常自卑,从表面上看,她很安静,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学习非常刻苦,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乖乖女”,但是,如果老师细心,会发现C上课时眼睛从来不正视老师,老师和她交谈,她也不注视老师,课下,如果再仔细观察,其他同学都谈笑风生,而她从来没有主动和别人交谈,即使说到大家哈哈大笑的事,她也是很勉强的笑,对男生从来都是目不斜视,敬而远之,再看她的日记或作文,感觉她的心理非常丰富,文笔很好,但从文章中看不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说,C把自己的心隐藏、封闭得很深。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冒昧的去和她谈心,很可能会让她很尴尬,更躲避老师,因此我联系了她的母亲,了解到她的心结:“她一直为不可能再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而耿耿于怀,即使现在离异的父母对她再好,她也不快乐。”他母亲还说,孩子经常情绪不稳定。我决定利用对她进行个别学习辅导的机会,与她交谈,谈话也要讲究火候,不能太快切入主题,因为她太敏感,很容易一下子把自己封闭得更严,也不要太绕,她会觉得你不安全,我从聊天中,很自然谈到她的母亲、父亲,说他们都非常爱她,但是他们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渐渐的,她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我从她的交谈中,发现她已经有抑郁的倾向,太危险了。每一次谈话后,与她的家长交流,她的情绪会好一些,但是,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有反复,她需要教师长期的关注,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出一些建议,这样才能使孩子摆脱抑郁的阴影。四、借助榜样示范 激励孩子奋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模仿期,少年期是幻想和英雄崇拜期,青年期则是理想追求期。榜样对儿童和青少年有巨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虽然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的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但也不乏优秀的孩子,自古至今单亲家庭的孩子成材的亦不在少数。班主任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典型启迪这些身处逆境的学生,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我在和我校的离异单亲孩子座谈的时候就经常举一些逆境中成才的单亲家庭的名人故事,如: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希思、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戏剧大师卓别林、著名演员周星驰、史泰龙、香港大亨李嘉诚、还有他们喜爱的歌星周杰伦.这些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的名人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他们用自身的经历证明: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完全能在逆境中获得动力,走向成功。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得当教育下,自己也不懈地努力适应突变的家庭环境,从而摆脱了阴影,过着属于自己的健康人生。如我校 2010年毕业的离异单亲学生王X,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她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灿烂的笑容经常挂在脸上。她学习刻苦、奋发向上,初中没毕业钢琴就过了十级;她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孩子们听完后,在写给我的心里感言中都纷纷表示:要以上述名人为榜样,克服自卑心理和不利因素,坚韧顽强地生活和学习,立志成才,将来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通过努力,不少离异单亲孩子走出了自卑颓废的低谷,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享受着快乐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五、采用多种途径 倾听孩子心声许多离异家庭的孩子不愿意和老师当面交流自己的内心苦闷和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老师就要采取多种渠道,实行迂回战术,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困。我从六年前就开始实行学生给班主任老师写生活周记,每周一篇,周一交上来后我认真地阅读并作回复。生活周记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周我的表现、我的烦恼、我对老师的期望、班级大事记等。通过生活周记,我们班主任不仅可以了解到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听到离异单亲孩子鲜为人知的烦恼和忧虑,而且通过我们的回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离异单亲的孩子沟通和交流,避免出现工作上的偏差和失误。上学期我们班有位女孩子田某,父母离异后随母,该生平常少言寡语,只和几个要好的女孩子交流和玩耍。后来我发现她经常丢三落四,课本、作业忘带是家常便饭,为此我还批评过她。后来在生活周记中她告诉我,父母离异后,母亲的精神受到了刺激,很少说话,整天闷在家里,神情恍惚。她为了怕母亲想不开就每天晚饭后陪母亲说话聊天,有时为了逗母亲开心,还要挖口心思的讲笑话(小孩子哪来那么多的笑话呀),她每天既要照顾母亲,又要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就经常丢三落四了。看到这里,我深深地为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所感动,这么小的年级就懂得照顾因离异而神情恍惚的母亲,还要想方设法开导劝解母亲,多难得啊,而我过去竟然不知道,还批评她。于是我在回复中给她道了歉,请她原谅我的工作疏忽和失误,顺便我也给她出了宽慰母亲的几个好主意。从此以后,她丢三落四的毛病基本上没有了,而且还经常主动地找我沟通交流。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坐到学生的身边,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既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