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考点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 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2)社会经济条件2 农业布局的变化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 社会经济条件方法技巧对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分析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2013江苏地理)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 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2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答案1.d2.c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图例,结合四个选项很易得出答案。第2题,由题干“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从而使粮食产量持续上升。(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35题。3 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 b耐涝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4 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洪涝c台风 d冻害5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答案3.a4.d5.a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耐旱。第4题,结合四个选项,干旱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台风和洪涝对该地影响不大,可知冻害是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第5题,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而小枣品质优良。6 (2013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解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本题应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方面进行回答。该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分布广泛);宜农荒地多;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山地多,宜林地区广。(2)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场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效率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国家政策支持。考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原因农业生产粗放,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2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类型问题原因对策环境耕地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人口剧增,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持水土,黑土培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的湿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质量低、成本高,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产品和畜牧产品商品率低2 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3上海地理)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增加农作物熟制。( )解析影响农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开垦梯田主要改变的是地形坡度。(2)(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图中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洪水。(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该地在春季冻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而不是洪水。(3)(2011安徽文综)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解析由图中变化可以看出,湖泊在减少,同时辽宁西北部降水较少,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23题。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2.a3.d解析第2题,商品粮生产地位的高低,一方面与粮食总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粮食商品率有关。因此,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商品率降低,也可能是耕地不断被挤占导致粮食总产量降低。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耕地被占用,符合上述推理。第3题,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生产规模都很大,但黑龙江省比河南省人口少得多,这是其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4 (2013四川文综)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第(1)题,气温、降水的差异情况从总量上多还是少、高还是低,具体分布,极值出现地区等方面回答。第(2)题,涝灾严重的成因应从气候(气温、降水)、地形、水文等方面回答。第(3)题,仔细审清题设提示,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东北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气温低导致播种推后,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降水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5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读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明确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影响因素。(1)根据经纬度坐标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美洲西部,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和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燥。(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发展芦笋种植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及地下水。(3)图示地区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大力发展耗水量大的芦笋种植业,会加大该地区的生态压力。但发展芦笋种植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论据只要合理即可。措施对策型措施对策类设问在高考中最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应该如何防治某种污染”“请为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列举某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对该问题的治理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请指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常见的设问词有“措施”“对策”“建议”“治理方法”“发展方向”“出谋划策”“吸取经验”等。常见的设问有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区域农业、工业、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措施对策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如下:(1)瞄准设问,分析原因。对于该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根据原因,对症下药。侧重于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治理措施的全面性、综合性:解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如下: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利用政策充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的耕种面积。练出高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 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c甲地海拔低,1月气温高于丙地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2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答案1.a2.b解析第1题,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地区地处东北平原,由于该地地势低,温度比两侧同纬度地区高。受地形(山地)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甲地海拔低,但纬度高且位于冬季风迎风坡,1月气温低于丙地;丁地海拔低,7月气温高于丙地。第2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乙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丙、丁两地位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34题。3 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 bc d4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 bc d答案3.b4.d解析第3题,b地区(云贵高原)不以畜牧业为主,c地区(华北)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第4题,a地区(西北干旱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b地区(云南)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56题。5 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6 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a bc d答案5.d6.b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两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分别是土壤肥沃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第6题,养殖业和水稻种植业的结合,对机械化的要求不高,故说法错误;农业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并不是所有的农业类型都能在全国推广,故说法错误。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78题。7 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处适宜修建梯田bb处适宜种植喜阳植物cc处可以发展水产养殖db处适宜修建梯田8 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整修梯田d大力发展畜牧业答案7.a8.a解析该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背景及农业发展方向。第7题,根据经纬网及等高线可确定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形是山地;由比例尺及a处等高线稀疏,可判断a处坡度小,适宜修建梯田;b处于阴坡,坡度陡,适宜种植喜阴植物,不适宜修建梯田;c处为鞍部,没有大面积水面,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第8题,根据当地的地形可知,其垂直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911题。9 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水平较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 bc d10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1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答案9.d10.d11.b解析第9题,结合该地区的气温数据和土地利用构成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其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这与“北大荒”的开发(外来人口涌入)和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有关。第10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第11题,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据此回答1213题。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水面及建筑等用地1982年55%19.8%4.9%15.4%4.9%2012年40%44.1%6.2%1.3%8.4%12该地的地形()a以平原为主 b以低山丘陵为主c以高原为主 d以盆地为主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利用水面发展渔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a bc d答案12.b13.c解析第12题,从表中可知,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区多为低山丘陵地区。第13题,由上题可知,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简述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2)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根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三江平原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答案(1)水量丰富,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两河流均可能出现凌汛。(2)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3)有利自然条件: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出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疗机构委托管理合同
- 2025新款个人质押车借款合同模板
- 2025石油化工设备定制安装合同范本
- 《校园歌手大首届异域文化节策划书赛》
- 感染性休克误诊为脑血管病案例
- 生鲜电商商业计划书
- 《国际贸易实务课件》课件
- 《染料的着色原理》课件
- 《药物安全评估》课件
- 2025深圳购房合同范本2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RFJ 011-2021 人民防空工程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防护设备选用图集(试行)
- 《公务员法》专题讲座
- 软件工程介绍
- 船用起重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单招财经类职业技能测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挺膺担当主题团课
- 项目实施方法论课件
- 景区托管规划方案模板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 2022.06英语六级真题第1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