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烛之武退秦师——玩味琢磨见真“义”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笔法”,用批注法体会本文写人记事的精妙。2.赏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时代背景思考“义与利”的关系。3.思考烛之武成功的深层原因,探究作者的创作立场与思想。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人物形象,学习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探究隐含在历史事件中的思想与观念。教学过程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巩固字词知识。2.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化常识。提供要点:“春秋三传”、孔子作《春秋》、“春秋笔法”①《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旧传为\t"/item/%E5%B7%A6%E4%BC%A0/_blank"春秋时期\t"/item/%E5%B7%A6%E4%BC%A0/_blank"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t"/item/%E5%B7%A6%E4%BC%A0/_blank"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t"/item/%E5%B7%A6%E4%BC%A0/_blank"《公羊传》\t"/item/%E5%B7%A6%E4%BC%A0/_blank"《谷梁传》合称“\t"/item/%E5%B7%A6%E4%BC%A0/_blank"春秋三传”。②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55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以期向各诸侯推广“仁政”,一路走来“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68岁回到鲁国之后,退而著《春秋》,亚圣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课堂总任务作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是否也渗透了孔子的“仁义礼信”的思想?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圈画出和“仁义礼信”有关的内容,思考其中蕴含的立场和价值观,及时把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感想写在课文旁。课上将批注内容进行交流。任务一火眼金睛看清“利”文章以“无礼”一事起,以“不仁”之理收。请从“仁义礼信”的角度点评首尾两端。(1)首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书上注释也好,后世之人常称呼的是“晋文公”“秦穆公”,这里为何是“晋侯、秦伯”?“无礼”为什么就要上升到发动战争?“无礼于晋”为什么秦国要参与战争?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时代特点?讨论:①“晋侯、秦伯”是周天子时的封号,表明欲借《春秋》以正名、恢复周礼的意图。②作为一国之君的郑文公在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流亡郑国期间未以礼相待这位同姓公子在先,在晋楚争霸时首鼠两端依附楚国在后,这些确实可以说对晋国“无礼”,更重要的是,攻打郑国是一雪晋文公个人耻辱的需要,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扩张的需要。③秦国追随晋国而来。一是秦晋的盟友关系,于情于理“于礼”,秦师都是要来的;二者是继续城濮之战后对秦有利的形势,就是在秦晋结盟的路趟续走下去,有扩张国家势力、争霸天下的机会秦国一定会抓住。④可见,当时各国表面说“礼”,实则为“利”。(2)尾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晋侯对秦伯的称呼“夫人”有“礼”吗?如何评价晋文公最后的“去之”?讨论:①“夫人”即“此人”,指的就是秦伯。晋侯没有称其名,也没有呼其国,而是用了一个“夫人”,可以看出晋侯对秦伯的冷漠,而晋侯却念及过往恩情不予进兵,又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②晋文公退兵前的理由看似满口仁义道德,与出兵讨伐“无礼”、不忠的合理理由一样,其实不过是掩饰自己想扩张称霸的野心。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公从之”一句大有文章。郑伯为什么这么轻易就听从了对一个陌生人的推荐?“许之。”一句又让人疑惑,烛之武为什么在拒绝之后又同意了?孔子说:“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试从这个角度分析原因。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公从之。”郑伯面对一个自己不知道底细的人,就把国家存亡的大事交给他,这需要的不仅是一份宽广的胸襟,还需要有对佚之狐的信任。郑伯在听到烛之武的抱怨后,仍能为自己的错误诚恳地道歉,以“礼”相待老者,接着以家国利害之“理”劝说烛之武,不仅安抚了对方情绪,也用国家之“利”最终让烛之武答应前往。任务二蛛丝马迹深挖“因”佚之狐只有一句台词,“师必退”语气非常笃定,请体味这一“必”字。提示:国家危急,作为国家重臣他并不忌讳自己无计可施的才智不足,只要为国家好,就要敢于举荐。斩钉截铁的一个“必”字是对烛之武的信任和了解,也是在国家危难面前对君主的忠诚。体会“夜缒而出”四个字背后的局势。提示:烛之武接下的艰难重任该如何应对?两军对峙,虽未围城,仍“夜缒而出”,可见形势紧张,也可见烛之武考虑周全。从“夜缒而出”到“见秦伯”,可以想见这当中有多少艰险,凭着自身的胆识只身去见秦穆公,体现了其以郑国及其子民的安全为己任的责任感及为国捐躯、为国奉献的担当精神。烛之武的游说字字珠玑,由“若”“且”“夫”三字连贯起来四层意思,请简要概括,并尝试补充出烛之武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概括:灭郑于秦无“利”(“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舍郑于秦有“利”(“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晋人一向无“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提防晋国有“利”(“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潜台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我们郑国这么弱小,对您没威胁,您没必要兴师动众地来攻打我们。“邻之厚,君之薄也。”:我是帮秦国考虑啊,真心为您称霸事业考虑呀。“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国退兵,我郑国才能成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若说秦国退兵无名的话,这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吗?4.在烛之武的大段论说后,秦穆公一个“说”,也就是“悦”字,足见烛之武的游说的成功。思考一下,烛之武成功的实质是什么。提示:“阙秦以利晋”关键词“利”,结果就是损秦有“利”于晋,秦也别无选择。这一下说到关键,秦伯毫不犹豫地与郑国结盟。烛之武的说理能充分抓住一个关键词——“益”,换位思考,转移论题,以于对方有益为前提,以利为核心,易于形成思维共同体,加速形成利益共同体,巧妙实现郑国的利益诉求。任务三纵横捭阖探真“义”1.阅读以下文字,思考问题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选自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讨论:文中不断闪现“礼”“仁”“利”“益”等词,总结在“义”和“利”之间,烛之武、秦穆公、晋文公做出了怎样的博弈,结合以上文字思考其中呈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是什么样的社会立场与价值取向。提示: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临危受命,最终瓦解了秦晋同盟,救国于水火之中,他是大义大智的爱国主义者。秦伯伐郑,为利而来,在烛之武晓之以大利之后,他弃晋亲郑,两年后寻得独吞郑国的机会,他又翻然破坏秦郑盟约,劳师袭远,他是精于算计、背信弃义的功利主义者。晋侯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理智地放下盟友背叛自己的恩怨,既不忘竖起“仁义”之旗,更不愿打破当下的平衡,将国家推入险境,他是清醒冷静、以大局为重的现实主义者。春秋这个战乱纷纷、动乱的年代,各诸侯国为了获得自己最大利益,为了称霸中原,倚强凌弱,攻伐兼并。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正如孟子所说“春秋无义战”。在《左传》中,“君子”们经常讨论“礼也”“非礼”“知礼”“有礼”的界限,其论“礼”之处多达462处。在这四场政治博弈中,左丘明显然是通过塑造烛之武与晋文公的形象,来呈现自己儒家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诉求——讲求“礼义”,否定不合“礼义”的“利益”,并且对符合“礼义”品格士人进行礼赞。这恰恰契合了春秋时期的社会伦理追求。2.阅读司马迁《史记》中对郑国退秦晋的记载,请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出发与本文进行比较,探究差异的原因。。三十年,穆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归。晋亦罢。——《史记·秦本纪》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史记·郑世家》提示:司马迁记史更多是为了表达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人物刻画也是为展现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鲜明的个性,而不是为了褒贬人物。《左传》为《春秋》作注,塑造烛之武这一人物,作者是有所寄托,危言以存国之智,杀身以成仁之勇,这样一位集“仁义礼智”于一身的士人形象,寄予了作者对儒家义士理想人格的赞美和褒扬,呈现了其儒家思想立场,对人性复归“仁义”的呼唤。其次,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是社会价值观的最高诉求。《左传》记史只是手段,代圣人立言是其目的,借《左传》充分表达作者对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追求。【课后作业】阅读《人生的境界》,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青少年应如何看待“义与利的权衡”?【学习资源】1.司马迁:《史记》2.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义”烛之武:年老体弱,不受重用深明大义“义”思虑周全,热爱祖国,智勇双全“礼“礼”“利”晋文公:攻打郑,理由是无礼于晋,且而贰于楚。不攻秦:“不仁”、“不知”、“不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学习除了实词、虚词以及重点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外,更有价值的是可以带领学生读懂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在一瞬间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引导学生建立将历史与当下贯通的思维模式,而这些方向往往容易在文言文学习中被忽视。我们要让学生调整认识,把经典的文言文当作精妙的文章去玩味琢磨,用写作技法打开文章深意的大门。【教材解析】在部编版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被划分为四个自然段,分别对应郑国受秦晋围攻的战争背景、烛之武游说秦师的理由、劝说秦君退师的过程、秦师退去的最终结果这四个部分。简约的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的细节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琢磨玩味,读出时代的风云际会、读出人物的各色内心、读出英雄的大义情怀。而烛之武不计前嫌,为了国家毅然奔赴敌营,利用自己的智慧劝退了秦师,这份舍小我、为大我的责任与担当直至今日仍是值得铭记的。【设计思想】第一,研读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导语,再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相关的单元教学提示,可以发现《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方向符合以下几条:(1)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2)了解儒家思想特征,了解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实意义。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就是教语言,不仅要准确理解语言的语义,也要理清语言组合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1月)
- 《木雕工艺品的保养》课件
- 2022年安徽省巢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河北省承德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整合市场攻击策略》课件
- 2025年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ps经典课程-海报设计(第六讲)
-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MOOC】工程制图解读-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考核试卷
- 内镜中心年终总结和计划
- 周五学习制度
- 运维或技术支持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2022年新高考I卷读后续写David's run公开课课件-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