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地理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小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小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小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小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 一、选择题1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 ()。a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交界处b半湿润地区c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交界处d热带季风区答案c2下列关于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盛产亚热带水果b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c北方房屋屋顶坡度较大,南方较小d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婉转;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直率解析北方地区处于我国的温带季风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棉花,盛产温带水果;南方热量、水分较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屋顶坡度小;南方由于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答案b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12年)”。读图,完成35题。3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对外开放程度a b c d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5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3题,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第4题,东部经济地带的矿产资源比中、西部少;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最小。第5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地带中,均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答案3.c4.d5.b二、综合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材料二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和2012年中国“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2012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地带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数值(万km2)比重(%)数值(万人)比重(%)数值(亿元)比重(%)各省区合计960100.0126050.0100.0135539.1100.010753东北及东部沿海17017.754113442.986236063.615936中部及近西部31232.566915953.144700433.06680远西部47849.8502074.0460273.49167(1)分析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2)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土壤类型红壤、黄壤、黑土等荒漠土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大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及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西部地带的区域特点从面积、人口经济状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分析,即可以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描述,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要结合区域地理来分析。答案(1)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49.8%)(或面积广);人口只有全国的4.0%(或人口少);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地广人稀);2003年,该地带生产总值比重占全国的3.4%,经济较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9 167元,远低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但略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或人均生产总值较低)。(2)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丘陵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