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动用规定和新区新建原油生产能力计算方法(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明确申报新区新增动用储量和计算新建原油生产能力,完善统一中油股份公司内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动用标准和新区新建原油生产能力计算方法,根据油勘字200276号、(95)开字第71号、油勘字200469号等有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规定了不同类型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动用的原则和计算方法,适用于新投入开发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申报;第三条 规定了平均单井日产油和区块原油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新区新建原油生产能力的确定。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各级开发部门。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研究工作。第二章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动用标准第五条 新增动用储量是指在现有的技术经济和注采井网条件下,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投入开采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第六条 新增动用储量申报的依据是油田开发方案。第七条 新增动用储量计算按GBn 269-88石油储量规范规定的容积法计算。新增动用储量计算公式:Nd=0.01*Ad*h*f?*Soi*r/Boi第八条 一般地,若70%以上的开发方案部署井已完钻并投产,其钻遇油层、采油速度以及预期的采收率均能够达到开发方案设计要求,则相应的开发单元的探明储量可以申报动用。动用储量含油面积为申报探明储量时圈定的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按动用含油面积内开发井有效厚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平均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始原油体积系数等其他参数按新录取的资料确定,如未录取新资料取申报探明储量时的参数值。例一:区块A方案部署开发井25口,已完钻并投产18口,动用含油面积的圈定如图1所示。第九条 对于整装油藏,在整体开发部署的基础上,分年分批分步实施。申报储量动用时,根据完钻开发井所控制的含油面积计算动用储量,可以考虑在开发井集中区域集中申报。动用含油面积按图2确定。油层有效厚度按动用含油面积内开发井有效厚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平均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始原油体积系数等其它参数按新录取的资料确定,如未录取新资料时取申报探明储量时的参数值。例二:区块B为整装油藏,2003年实施53口井,由于受油藏地质条件、油井产能高低、地面条件及采油厂管辖区域等条件限制,实施井位并不集中,其中西部39口,东部14口。动用含油面积的圈定如图2所示。第十条 对于边水体积大于原油体积十倍以上的边水油藏、气顶边(底)水油藏,或开发方式上采取边部注水开发的油藏投入开发后课题整体申报储量动用。动用储量为相应开发单元的探明储量,动用含油面积的圈定如图3、4所示。第十一条 多油层的层状油藏,采用一套开发层系开发,开发程序采油逐层上返式开采,主力油层已经投产并达到开发方案设计的生产能力要求,则该层系内所有油层的储量咳整体申报动用储量。动用储量为相应开发单元的探明储量。例三:区块C为多油层层状油藏,图5中红色斜线面积为S4层位的地质储量,红色阴影面积为S3层位的地质储量。该块采用一套层系开发,如果主力油层全部射开并投入开发,如图6所示,则动用储量为S3、S4层位地质储量之和。第十二条 生产一年以上且具有一定生产能力(采出程度大于3%,采油速度大于0.5%)的小断块、小含油气构造和零散生产井控制面积内的探明储量即可申报储量动用。动用储量为相应开发单元的探明储量。第三章 新区新建原油生产能力计算方法第十三条 新建原油生产能力是指油田全面投产后第二年全年的产油量。新建原油生产能力计算方法是油井总数、平均单井日产油与油田配产天数的乘积。第十四条 平均单井日产油是指油田全面投产后第二年的全年产油量与油井总井数和生产天数的比值。第十五条 试采产量是指第一年的平均单井日产油。第十六条 油井采油指数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在直角坐标下绘出试井指示曲线即工作制度与产量、气油比、含水、压力的关系曲线,确定出合理的工作制度下的采油指数Jo(单位压差下的日产油量)和合理的压差DP。qo=Jo(DP)适用于天然能量和注水开发油藏(稀油、高凝油和普通油I-1油藏)。第十七条 试采产量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根据SY/T 6219-1996油田开发水平分级,将油区现存油藏分成中高深有渗透层状砂岩油藏、砾岩油藏、复杂断块油藏、热采油藏和天然能量开发油藏七大类,分类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将油井产量划分为n个区间,计算出已开发油田(区块)在不同区间内平均单井日产油与试采产量的比值。绘制出比值与试采产量的散点图,回归成关系式。由拟建产能区块试采产量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方法二:绘制出已开发油田(区块)在不同区间内平均单井日产油与试采产量的比值。绘制出比值与试采产量的散点图,回归成关系式。由拟建产能区块试采产量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方法三:绘制出已开发油田(区块)试采产量与平均单井日产油散点图,回归成关系式,由拟建产能区块试采产量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平均单井日产油为上述两种方法的平均值。第十八条 物性参数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方法一:应用已开发油田的静、动态资料,回归出平均单井日产油与地层系数(kh)关系式、平均单井日产油与有效厚度(h)关系式、平均单井日产油与渗透率(k)关系式、平均单井日产油与流度(k/m)关系式。将拟建产能区块的地层系数、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流度代入相应的关系式,求得平均单井日产油,再求平均值确定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适用于各类油藏。方法二:应用已开发油田的静、动态资料,回归出采油强度(q/h)与地层系数(kh)关系式、采油强度(Q/h)与有效厚度(h)关系式、采油强度(Q/h)与渗透率(k)关系式、采油强度(Q/h)与流度(k/m)关系式。将拟建产能区块的地层系数、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流度代入相应的关系式,求得平均单井日产油,再求平均值确定区块平均日产油。适用于砂岩油藏。第十九条 周期产量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对于普通稠油I-2油藏和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生产天数在150天左右,一般取第二、三周期的平均单井日产油;对于超稠油油藏周期生产天数较短,周期生产天数在90天左右,一般取第二、三、四周期的平均单井日产油。对于普通和特稠油油藏,平均单井日产油为:qo=(Q2+Q3)/(T2+T3)对于超稠油油藏,平均单井日产油为:qo=(Q2+Q3)/(T2+T3+T4)其中,Q2、Q3、Q4分别为第2-4周期的产油量; T2、T3、T4分别为第2-4周期的生产天数。第二十条 数值模拟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适用于各类油藏。第二十一条 类比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与邻近的已开发的相同类型油藏进行类比而确定,主要类比的参数应有流动系数、油藏埋深、油藏压力等,根据该油藏的具体特点确定相对合理的平均单井日产油。该方法适用于试采资料缺乏的天然能量和注水开发油藏(稀油、高凝油和普通稠油I-1油藏)。对于热采稠油油藏主要类比的参数应为原油粘度、流动系数、油藏埋深、净总厚度比等,根据油藏的具体特点确定相对合理的平均单井日产油。第二十二条 经验法确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对于只有常规试油资料的区块,考虑到试油时间短,地层压力未稳定,产油量不稳定,可通过对已开发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油藏不同油品质的油藏统计,得出经验值估算的方式来确定单井日产能力。即找出某油田或区块试油和稳产时的比采油指数(单位压差条件下,单位厚度的产油量)的相关关系。一般地取试油时相对稳定日产量的1/23/4。对于低渗透、特低渗油藏在压裂前的产油量一般很低,或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一般地应用压裂后的稳定产油量做为配产依据。由于递减幅度大,其取值一般在35%40%。即qo=(35/100-40/100)*qo(试油)适用于天然能量和注水开发油藏(稀油、高凝油和普通稠油I-1油藏)。第二十三条 稀油、高凝油、常规稠油配产天数自喷区块配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销协议合同样本
- 保安销售卖房合同样本
- 4050解除合同样本
- led路灯购销合同样本
- 供货木门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定制开发合同标准文本
- 借车协议过户合同样本
- 中标后合同范例 测绘
- 住建局二手房网签合同样本
- 公务员省考时事政策解读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策略
- 2024年09月2024渤海银行上海分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辽宁省辽渔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员工招聘与选拔》课件
- 南昌起义模板
- 【MOOC】体育舞蹈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接处警流程培训
- 2024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园林植物病虫害》课件
- 空调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技术方案)
- 医用气体安装工程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