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1页
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2页
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3页
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4页
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政2007 16号玉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七年七月二日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72020)第一章 总论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有效保护林地资源,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参照玉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有关文件和数据资料,以2005年省林业局对我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需要,确定了我县林业发展目标,编制了玉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实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依法管好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林地资源,维护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林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依据,是对全县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总体安排。编制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顺利开展好明晰集体林业产权、林权登记发证等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第二章 自然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条件(一)地理位置玉田县地处唐山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173111756,北纬393140之间。东与丰润接壤,北与遵化毗邻,西部、南部与天津市的蓟县、宝坻县、宁河县隔河相望,总面积173.7210万亩。(二)地形、地貌玉田县地形比较复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余脉。山场总面积86541.6亩,基岩为灰岩,层理明显,且大部分向东北倾斜。坡度在15-30之间,山高一般在200-300米之间,最高山峰408米。由于石灰岩质地坚实,风化困难,因而山地土层较薄,一般只有30公分左右,加之土质粘重,保水力差,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对树种的分布和林木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山场下部为梯田坡地,面积70823亩。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面积84.7万亩。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次低下,海拔在3-20米之间。地下水源比较丰富,静水埋深3-6米。南部为冲积沉积性封闭洼地,面积74.2万亩,主要分布在石臼窝、林南仓、虹桥、窝洛沽、潮洛窝等部分地区,海拔均在三米以下,地势低洼,土壤多属于脱沼泽化潮土,质地粘重,通透性差,且有26.6万亩带有体沙姜,对树木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河堤、渠埝上的树木生长比较正常。(三)气候玉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多风,干湿明显。降水量的年际与月间变化幅度较大,百分之七十集中于六月至八月,年平均降水量682.3毫米,年平均气温11.2C ,极端最高气温42.4C,极端最低气温-20.9C。全年气温0C的日期为257天,积温4500.6C,10C的日期为197天,积温4149.5C。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4.9小时,总辐射量12.3430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93天。(四)土壤玉田县土壤分为褐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4个土类,9个亚类,11个土属,34个土种。土类中以潮土为主,主要分布在玉田镇南部、林南仓镇、鸦鸿桥镇、窝洛沽镇等,海拔在315米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9.96,PH值在6.57.0之间,土质较肥沃,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褐土类土主要分布在唐自头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玉田镇、孤树镇等乡镇北部丘陵地带和山麓平原的中上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8.12,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林木果树长势较好。(五)水文玉田县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过境河流和境内河流形成的,全县有骨干河流6条,重点排水干渠44条。境内河流主要有蓟运河、还乡河、荣辉河、兰泉河、金水河、双城河。地表径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和流入的客水,年平均降水量为682.3毫米,总集水面积116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为7.68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8亿立方米,深层淡水可开采量更大。二、社会经济状况(一) 社会情况玉田县辖20个乡镇,420个联建村,总人口为66. 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非农业人口为1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二)经济状况近年来,全县经济发展较快,2006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为142.2亿元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49589万元,占总产值的24.5%;牧业产值为226012万元,占总产值的15.9%;林业产值为1362万元,占总产值的0.1 %;渔业产值为4102万元,占总产值的 0.3 ;其它产值84.1亿元,占59.2 %。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5.8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946元。(三)交通、通讯等情况玉田县交通和通讯业比较发达,境内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京秦铁路东西横贯我县境内,大秦铁路横贯我县北部,750个自然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县电力资源充足,通讯设备完善,基本上家家户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手机达20万部。所有的村镇都实现了电、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通讯范围、电力供应覆盖了全县。三、自然资源概况(一)植物资源:境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乔灌木有杨、柳、榆、槐、椿、桐、苹果、梨、桃、李、杏、葡萄、紫穗槐等;在田间垄背及路边、河坡还有一些野生杂草,主要草本有车前子、节节草、芦草、三棱草、稗草、蒿类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谷子、花生等。(二)动物资源:境内鸟类中候鸟主要有杜鹃、家燕、棕眉柳莺等;留鸟主要有麻雀、山斑鸠、灰斑鸠、灰喜鹊、喜鹊、乌鸦、猫头鹰等;旅鸟主要有鸿雁、大天鹅等。主要兽类有野兔、狐等。四、林业产业及经济状况随着我县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逐步成为我县一大新型产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北部山区已建成10万亩果树带,现有果树10.4万亩,果品产量5万吨,果品产值6000多万元,果树生产已成为北部山区的支柱产业。南部平原洼地的速生丰产林的面积已达到32883亩,农田林网达到13.7735万亩,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木材加工企业、果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县木材深加工企业已达100多家,年产值1000多万元,促进了我县经济快速、多元化的发展。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森林资源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 玉田县国土面积为11581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715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8;农业用地69237.4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0 %;其它占地29424.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2,全县土地利用率为100.00%。 二、森林资源现状 玉田县林业用地面积1715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4.8;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078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2.8;在有林地资源中:用材林面积267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4.8; 防护林面积348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2.3;经济林面积461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2.9。活立木蓄积50.96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3。第四章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县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的地位正在显著提高,经济林成为北部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南部地区随着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渠道,这都体现了林业的重要地位。其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首先,林业在生态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林业,能够维护我县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玉田;其次,林业的发展能够加速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农民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第三,林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第四,发展林业有利于防风固沙,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证人民的财产和生命不受到大的侵害。第五,林业的发展能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第五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省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机制为目标,充分分析县域林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宏观生态环境需求、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关系,科学平衡林地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稳定保持林地资源规模,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经营、永续利用,实现林业生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原则和依据(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原则 1、坚持两个决定的原则。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的原则。2、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突出县域特色的原则。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森林覆盖目标,确定本行政区域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并组织实施”,“对林地实行总量控制和用途管理”,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特点,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在建立完备生态体系的同时,构建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3、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保证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增强生态安全意识,担负起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4、坚持以现有林地资源为基础,积极拓宽林业发展空间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和保护林地资源。5、坚持稳定林地规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经营管理水平和林地生产力的原则。通过科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和投放产出比,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逐步提高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6、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全社会造林的原则。通过明确林地归属、明晰产权和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林业政策,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5、退耕还林保护条例;6、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纲要;7、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9、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0、玉田县人民政府关于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1、玉田县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第六章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林地保护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一)林地权属纠纷多自1981年开展林业“ 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至今,长时间内,许多林地、林木权属已发生了变化,有的承包经营合同不够完善,有的承包经营将到期,边界存有纠纷。另外存在县内、县外人员带走山场、果树经营权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山林权属管理不规范,山林权属存在争议多。(二)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缺乏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木、林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在流转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建立资产评估机构和流转机制,对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市场交易平台。(三)林业投入资金不足,林地保护利用效果欠佳由于森林资源培育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因此投资林业、保护林地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县财政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用于林业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但远不能满足全县17152公顷有林地的管理及林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观念落后,开发力度不够,林业生产引入非国家投入性质的资金相对较少,林地的保护利用尚有一定难度。(四)用材林林地经营粗放,森林质量差 林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低产林多,林木生长量小,林地生产能力低,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2.18立方米/亩,单位面积年生长量0.14立方米/亩,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造成林地效益低下,林地产值只有42元/亩。 二、林地保护规模 我县国土面积为115814公顷,林地面积为17152公顷,林地保护面积为11490.6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92,占林地面积67,森林覆盖率达到13以上,达到省级规划要求。三、林地现状结构根据河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规划的补充调查结果,到2005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152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4.8。有林地面积1078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8 %;疏林地面积3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22%;未成林林地面积304.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8%;苗圃地面积341.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98%。四、林地布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区域布局划分是在行政区域地域连片的基础上,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林地经营历史、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相对一致性的原则进行分区。目的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安排林地的保护与利用。遵照上述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将全县划分为两个区,即:北部经济林区;中南部河系速生丰产林区即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区。(一)以桃、苹果、梨、葡萄、枣为主的经济林,主要分布在郭家屯、大安镇、林头屯、孤树、玉田镇、唐自头等北部山区6个乡镇,面积6933.33公顷,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64.3%。(二)以杨树、柳树为主的防护用材林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地区,以我县六条河埝为主,贯穿于虹桥、石臼窝、窝洛沽、鸦鸿桥、陈家铺、林西等十余个乡镇,形成了防护林带和用材林产区,构成我县平原防护林体系。按行政区域布局划分,充分体现和突出各乡镇林业生产特色和生态建设需求。五、林地利用方向(一)北部山区是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今后主要是管理、巩固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油松、侧柏为主的公益林、以杨树为主的商品林体系建设,一是对中、幼林进行抚育、实施封山育林,不断提高该地区的林分质量;二是对以苹果、枣为主的经济林加强经营管理,对低山丘陵实施围山转造林工程,对沟谷实行小流域治理,适当扩大生产规模,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低产、低效的果园进行改造;三是对疏林地、宜林地进行工程造林;四是加强未成林管理。五是封山育林5万亩,其中:新封3万亩、续封2万亩,实现北部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二)中部平原及南部洼地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区。坚持走“农林结合、林茂粮丰”的道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现有农田林网,搞好街区庭院果树、四旁树木的补植和改造,实行乔灌结合、林草结合、林药结合,逐步建成以防风固沙为目的,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点相结合的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到2020年,玉田县有林地面积将达到37.5万亩,新增有林地面积13.58万亩。期间新造林8.58万亩,其中发展经济林1.3万亩,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和防护林7.2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新封3万亩,续封2万亩)。改造低质劣质果园4000亩,建立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实现北部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5,全县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六、林地的保护与管理(一)生态公益林管理生态林实行统一规划、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生态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保公益林面积不减,林分不断提高。生态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用,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 如确需改变林地用途的,必经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生态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林地,必须异地调整其它林种同等面积的林地来补充生态林面积,并要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小班面积和位置。生态林区内的宜林荒山,要按规划限期造林。现有的针叶纯林郁闭度0.2以下的疏残林,应进行补植、套种或更新改造,最后使生态林郁闭度达0.7以上,有林地面积达90%以上。区内的迹地应于当年或次年完成造林更新。在有林地内,根据地形地势,开设防火阻隔带或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对生态林公益林进行重点管护,进行封山育林,禁伐禁牧,完全保持自然状态,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干扰 。(二)商品林管理商品林实行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编制经营方案,实行高科技、高投入,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对商品林基地实行宏观调控,搞好基地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商品林的林木、林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可以出租、出让、转让,作价入股作为合资、合作造林,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需要变更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因经济建设确需征占用林地的,由林业部门负责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依法交纳植被恢复费,并在林业部门监督管理下实施异地植被恢复。(三)林地权属管理林地林木权属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者不同,占有形式不同,管理的形式也将不同,它决定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形式、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及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的法律依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198112号)的规定和要求,1981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林业“三定”工作,由于历史及多方面的原因,在林业“三定”时林权证颁发不够彻底,登记发证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核发工作不够规范,加上部分林权证未随权属变动及时变更登记,导致权属不清,山林纠纷不断发生,给社会和林区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林地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和林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对森林、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调查、登记、确认,发放林权证,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法定职责。结合此次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拥有者,依法申请登记林地林木权属,经审核登记确认后,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林权证。(四)林地流转管理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规范流转行为,是保障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营林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按森林法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及其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其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变更流转,双方应签订流转合同,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依法办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或换发林权证。对林地的流转,全县将组建评估机构,筹备组建林业产权市场,为有效流转需求的各种主体搭建交易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林权变更登记、信息发布和资产评估等服务。第七章 保障措施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林业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主体;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是依照有关法规规定进行的,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森林、林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的空间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人类文明。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林地保护在新时期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了解新世纪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任,统一思想,正确处理好保护林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保护林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民的土地忧患意识和保护林地意识,做到依法按规划使用林地,以法治地,真正做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二、加强领导,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要搞好林地保护利用,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切实把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真正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切实落实好领导任期内林地保护利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林地保护利用作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按林地保护利用具体目标,每年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实施,自觉地依法办理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手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国土、水务等有关部门要主动协助配合,共同管好林地。三、抓好林地总体规划实施,加强检查落实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是林地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施林地用途管制、落实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规定和我省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好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林地动态平衡的规划和措施。林种结构调整应与省总体规划相衔接,并逐年在年度计划中落实。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精心组织实施,以控制林地总量,确保林地减少面积控制在允许范围。要加强对林地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确保林地规划的落实。四、健全林地保护管理体系,依法保护林地资源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林地保护管理体系,并严格执法,使林地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禁乱占林地、毁林开垦、毁林取土,维护林地、林木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和利用林地。五、实施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林业局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以及我省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制度,确保使用林地不突破总量。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娱乐场所等经营性行业占用林地,确保国家和省交通、通讯、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使用林地。对征占用林地进行严格审查、审核把关,对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要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使用林地的项目进行调查,提供可行性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查,提出审查意见,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逐级审核,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林业局审核审批。六、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国发明电19988号文,特别是要按照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二)对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大林地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毁林和乱占林地的行为;要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