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记《磁铁的磁》教学.doc_第1页
小学科学案例:记《磁铁的磁》教学.doc_第2页
小学科学案例:记《磁铁的磁》教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焕发生命的活力 -记磁铁的磁性教学 看到我手里拿着的磁铁,很多同学都欢呼着:“哦,吸铁石,今天我们玩吸铁石了哦!”我欣喜着。看来,孩子们对磁铁并不陌生,对研究它兴趣十足。我抓住时机,适时推销了吸铁石的学名磁铁。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话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之后,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磁铁能吸引铁,那么它吸引铁的本领一样吗?你怎样利用我提供的磁铁、回形针来设计这个方案呢?只见4人小组立刻凑到一块,有的同学急红着脸:“试试看不就行了嘛!”说着要拿起桌上的磁铁去吸铅笔盒。正在这时,另2个同学急忙拉住了他的手,跺着脚,严肃地说:“不行,不行!老师不是叫我们设计方案嘛!又不是叫我们动手。”那个同学只能停住了,还偷偷地望了我一眼,看到我也在看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开始跟组员讨论起来了。有几个小组非常认真,他们想出了几个不同的方案。好,该是同学们展示聪明智慧的时候了!见同学们个个跃跃一试,我叫起了一个男同学。“老师,我们组想出的方法是,在磁铁的各个部位上用回形针吸吸不就行了嘛!”恩,顺着同学们的思路,我在黑板上给磁铁标了A、B、C、D、E五个点。那怎么吸呢?一个一个吸还是?“一个个吸。”既然大部分同学这样认为,就这样吧!“嘿,他们脑中的一个个吸是怎样的呢?叫个同学上来试试!”女同学拿起了回形针,小心翼翼地挂在了A点。2个,3个,挺顺利,可到第4个的时候,回形针耍小脾气了。一挂,它掉了下去。她不服气,再来!哎,这次有点要吸住,可最终还是掉下去了。她迟疑了一会,下面的同学则建议道:“再试试看,万一被吸住了呢?!”她十分小心地拿着回形针,一点点地向第3个回形针靠近,靠近“哦,吸住了!”下面的同学都拍起了手,欢呼雀跃着。“看来啊,我们要等到吸不住了为止。”我及时提醒到。就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各点能吸多少回形针吧!同学们拿到材料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动起了手。有个小组分工有序,一人拿磁铁,一人小心翼翼地挂。“哈哈”,我在一旁窃笑。平时粗手粗脚的他们,现在却万分地小心,生怕把实验搞砸了。这不,有个同学还涨红了脸呢!哇,有的小组在A点挂了5个,有的小组挂的更多。厉害!看来他们把足够的耐心投入了实验之中。我在一旁静静地观看,适时提一些小小的建议。10分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汇报同学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组:A点5个,B点2个,C点0个,D点2个,E点5个。”“我们可不是这样的,我们A点4个,B点1个,C点吸不住,D点1个,E点5个。所以我们认为E点吸引铁的本领最强。”听到别人组的答案跟他们不一样,这个男同学早已激动地举起了双手,从位置上腾地站了起来。“是啊,我们组也是这样,E点最厉害!”有2个组的同学这样附和着。“恩?!”听到这个答案,我怔住了。“E点吸引铁的本领最强?”怎么会是这样认为呢?我备课时怎么没考虑到这一点?糟了,得出了个错误的结论,怎么办?新课程倡导让学生探究,我放了手,可这样的结局让我怎么收场啊?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直搓双手,急促地来回不停走着。由我来告诉同学们正确答案?但又转眼一想,这不就意味着否定同学们的成果吗?不行,绝对不行,这是同学们的成果,是他们探究得来的!而且再细细回想同学们的做法,也没什么错误操作的地方啊!哎,这局面,真是让我突然间,我眼前一亮,这可能是磁铁本身制作时的原因,或者是回形针磁化的程度不同,所以才会导致一端吸的回形针比另一端多的情况。那就这样考虑吧:A点吸4个,确实比E点5个吸的少,但是比B点吸得多啊,E点也比D点吸得多,这样把两端分别与中间部位相比较就可以得出两端的吸铁本领最强,这不就可以了嘛!这样的柳暗花明,让我着实松了一口气。在比较A点磁性与B点磁性,D点磁性与E点磁性下,同学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铁的本领最强。既然已经水到渠成地得到了结论,何不再回过头来让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刚才一端比另一端更强的情况呢?!就让他们来说说见解吧!也好让我走进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可能是E点里面的磁粉比较多吧!”“可能是A点吸的次数太多了,有点磨损,失效了吧!”“也有可能刚才我们不够耐心,假如再试一次也有可能被吸住哦!”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做着猜测,俨然是一个个小科学家,思考着刚才的小插曲。下课的铃声无情地响了起来,可同学们却不愿下课,沉浸在刚才的讨论中,时而还拿出磁铁东碰碰西碰碰。看着同学们恋恋不舍的样子,我把磁铁借给了他们。回到办公室里,细细回想着刚才的一幕,我不禁思绪万千:同学们对科学课是如此的喜欢,有几个很吵闹的小孩子到了科学课上竟是如此的沉醉于其中。他们坚持自己的发现,不肯向我降服。但是我欣赏这样的坚持,喜欢这样的“叛逆”。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而每个学生的经验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一味照着老师的思路,怎么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又何以谈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才能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收获。老师是指引者,指导者,而不是权威,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同学们个个愉快地进行探究,毫无拘束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这才是科学课堂所追求的。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要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当然,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也可以采取“留白教育”,这一节课下来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应对、创新的余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也许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的设计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