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docx_第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docx_第2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docx_第3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docx_第4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 (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第1节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 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第2节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二、观光及旅游 三、休养基地 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第三节 美化功能 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 二、美化市容 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2章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1节 城市绿地的分类 1、 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其中园林绿地则属于景观-游憩用地。综合这些绿地的位置、规模及功能等特征,景观-游憩用地分类为:城市森林、森林公园、森林防护带、蓄水池、农业用地及其他耕地、公园、花园、街心花园和林荫道。2、 日本城市绿地的分类情况日本的绿地系统由居住区公园、城市骨干公园、特殊公园、广域公园、缓冲绿地、城市绿地、绿道、国营公园等八大类。3、 我国城市绿地最新的分类情况五大类 十三中类 十一小类Gl公园绿地 G11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 G12社区公园: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 G13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 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他专类公园 G14带状公园 G15街旁绿地 G2生产绿地 G3防护绿地 G4附属绿地 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G5其他绿地第2节 各类绿地的特征 一、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可分为以下几项:综合公园 (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全市性综合公园面积为10一100hm2,服务半径为2000-3000m,居民乘车30左右可以到达。一般大城市可设置数个,中、小城市可设一个,位置要求适中,便全体市民使用。区域性综合公园面积5-1Ohm2,服务半径1000一1500m,步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居住区公园为一个居民区的居民服务,是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面积2-5公顷,服务半径500-1000米,步行5-10分钟可以到达。小区游园是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为300-500m。专类公园 (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 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园、其他专类公园)1、儿童公园是指为少年儿童及携带儿童的成年人单独设置的公园。儿童公园面积一般5hm2左右,园内的各种活动设施、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植物布置等都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并具有安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其选址应接近居住区,同时应避免使用者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到达。2、动物园是指根据动物学和游想学规律所建成的大型专类公园。动物园的用地规模与展出动物的种类相关,面积小至l5hm2以下,大至6Ohm2以上,选址宜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同时,为了防止动物的粪便、气味等对城市其他区域和水体的污染,在动物园周围应设必要的卫生防护林带。3、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侧重科学研究的植物园以收集植物物种为主,侧重植物观赏的植物园以展示植物的景观多样性为主。附属于公园内的植物展览区不属于植物园。 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 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5、游乐园是单独设置的、具有大型游乐设施,生态环境较好的公园绿地。6、体育公园是指有完备及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及健身设施、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充分绿化,可以进行各类体育比赛、训练以及日常的体育锻炼、健身等游憩活动的特殊公园绿地。7、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供休息疗养度假用的绿地。 带状公园是指以绿化为主,其中有一定的休息服务设施,供居民游憩的狭长形绿地。常与道路、河滨、海岸等结合设置,一般宽度在10米以上,最窄处应能满足游人的通行、绿化种植带的延续以及小型休息设施布置要求。街旁绿地街旁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它又可包括小型沿街绿化用地、街道广场绿地等。1、小型沿街绿化用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即原来所谓的街头小游园,一般是指分布于街头、旧城改建区或历史保护区内,供市民游戏、休憩的公园绿地。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2、街道广场绿地街道广场绿地是指位于城市规划的道路广场用地 (即道路红线范围)以外,以绿化为主(绿地率不小于65%)的城市广场。二、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绿化服务。三、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作用。四、附属绿地1、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居住环境,供居民日常户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休想、游戏、健身、社交、儿童活动等等)。2、道路绿地 是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防止汽车尾气、噪声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美化城市景观。3、公共设施绿地是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如医院、电影院、体育馆、商业中心等的附属绿地。工厂绿地、仓储绿地是工厂、仓储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其主要功能是减轻有害物质对工人及附近居民的危害。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绿地是对外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包括水厂、污化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5、其他特殊用地特殊用地的附属绿地包括军事、外事、保安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各类附属绿地。五、其他绿地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第三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指标 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一)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环境的好坏以及居住生活质量的优劣 (二)依靠城市绿地指标,可以将城市绿地量化获得的数据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用地的依据,也可用于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三)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计算出各类绿地的规模,估算城建投资计划,保证绿地能按规划实施 (四)城市绿地指标的制定,有利于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计算口径,为科学研究积累可靠数据 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一)国民经济水平 (二)规划的时代潮流 (三)城市性质 (四)城市规模 (五)城市自然条件 (六)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水平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m2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m2以上。到2010年,上述项指标分别达35%、40%、10m2和6m2以上。按照我国执行的城市规划建设指标,城市的绿地率最高只能达到30-35%左右,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所需的必要值40-45%大约相差10%,人均约10m2。(2) 国外城市绿地水平及动向欧美亚20个主要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7.2平方米。是我国园林城市平均值的3.5倍,是46个主要城市平均值的6.4倍。(3) 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城市氧气平衡理论是期望城市绿地自身产生的氧气能够相等于市区人群活动所需的氧气量。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单从人呼吸的氧平衡来讲,在温带地区一个人有10平方米左右的林地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够了。 (四)从游览及文化休息需要考虑 城市公园人均60平方米。四、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 (一)原则 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以利于用地指标的分析比较,增强绿地统计工作的科学性。 2、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山丘、坡地不能以表面积计算。 4、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以保证城市用地统计数据的整合性。5、为统一绿地主要指标的计算工作,便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有利于开展城市间的比较研究。(二)计算 1、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 /城市人口数量(人) 该公式中的公共 (园)绿地是指城市中各类公共 (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即包含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的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专类公园、特色公园等。 其中公园中建筑及道路的面积,如果低于总面积的1%-7%和3%-15%,则可按总用地10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中。另外,公园中的水面,如不属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又起公园绿地的游憩作用,应作公园面积计算。 2、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m2)/城市人口数量(人) 3、绿地率(%)=(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m2)/城市的用地面积(m2)X100%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4、绿化覆盖率(绿化建设考核指标)(%)= 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x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该公式中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应包括各类绿地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区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即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 (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以及屋顶绿化覆盖面积和零散的树木的覆盖面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普查、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 1、 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 与布局原则; 2、拟定城市园林绿地的各项规划指标,并对城市绿地系统所预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对各类绿地进行合理布局,确定绿地的建设位置、性质、范围、面积和基本绿化树种等规划要素; 4、提出对现状城市绿地的整改、提高意见,提出规划绿地的分期建设计划和重要项目的实施安排,论证实施规划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纸与文件。二、规划层次及工作重点 1、总体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含市域与市区两个层次)的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绿地类型、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各类绿地规划、绿化应用植物(树种等)规划、实施措施规划等重大问题。 规划成果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风景旅游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并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宏观规划提出用地与空间发展方面的调整建议。2、分区规划 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般需要按市属行政区或城市规划用地管理分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分区规划,重点对各区绿地规划的原则、目标、绿地类型指标与分区布局结构、各区绿地之间的系统联系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便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分区管理。 3、详细规划 重点确定规划范围内各建设地块的绿地类型、指标、性质和位置、规模等控制性要求,并与相应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对于比较重要的绿地建设项目,还可进一步做出详细规划,确定用地内绿地总体布局、用地类型和指标、主要景点建筑构思、游览组织方案、植物配置原则和竖向规划等,并与相应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协调。 三、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按照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依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四、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城市概况与城市绿地现状分析; 2、规划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与指标、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与结构规划; 3、各类绿地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 4、城市生态环境与景观规划要求;5、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以往称城市绿化树种规划,含规划应用植物名录); 6、城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7、城市绿地分期建设规划; 8、绿地建设实施措施规划; 9、必要的附录说明材料。 第3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程序 1、 基础资料工作 (一)自然条件资料 1、地形图(1:5000或1:10000) 2、气象资料 3、 土壤资料(二)社会条件资料 1、城市历史、传说、文物保护对象、名胜古迹、各种纪念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环境情况及可利用程度。 2、社会经济材料:如国民生产总值、城市特色资料等。 3、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与人口规模、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农业区划等。(三)园林绿化资料 1、城市中现有园林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植被状况及绿地可利用的程度; 2、城市中卫生防护林、工业防护林、农田防护林; 3、市域范围内城市生态景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面积与现状开发; 4、城市中现有河湖水系的位置、深度、卫生等资料; 5、城市规划区内适于绿化而又不宜修建建筑的用地位置与面积; 6、 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四)技术经济资料 1、城市规划区内现有城市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现状; 2、现有各类公园绿地的情况:如位置、面积、人均指标等; 3、城市规划区内现有苗圃等生产用地的数量、面积及位置,生产苗木的种类、规格、生长情况,绿化苗木出圃量、自给率情况; 4、城市环境质量情况(相关环保资料) (五)植物物种资料 1、当地自然植被物种调查资料; 2、现有园林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附近地区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主要植物病虫害; 5、 园林植物引种情况。 (六)绿化管理资料 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构的情况; 2、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3、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情况。 二、规划文件编制 (一)规划文本阐述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应按法规条文格式编写,行文力求简洁准确。(二)规划图件 1、城市区位关系图; 2、城市概况与资源条件分析图; 3、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 (1:10000-1:50000); 4、城市绿地分布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5、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5000-1:25000);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总图(1:5000-1:25000); 7、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8、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10000);9、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如城市绿线管理规划图,城市重点地区绿地建设规划方案等)。 (三)规划说明书 对规划的文本与图件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说明。 1、城市概况、绿地现状; 2、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布局结构、规划指标、人均定额、各类绿地规划要点等; 3、绿地系统分期建设规划、总投资估算和投资解决途径,分析绿地系统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4、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绿化 育苗规划和绿地建设管理措施; (四)规划附件包括相关的基础资料调查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分区绿化规划纲要、城市绿线规划管理控制导则、重点绿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三、规划成果审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规划文本及图纸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调研 一、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属性调研 1、组织专业队伍,依据最新的城市规划区地形图、航测照片或遥感景象数据进行外业现场踏勘,在地形图上复核、标注出现有各类城市绿地性质、范围、植被状况与权属关系等绿地要素。 2、对于有条件的城市,要尽量采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现状绿地分布的空间属性调查分析,同时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辅助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科学决策。 3、将外业调查所得的现状资料和信息汇总整理,进行内业计算,分析各类绿地的汇总面积、空间分布及树种应用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4、完成城市绿地现状图和绿地现状分析报告。二、城市绿化应用植物品种调查 1、外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部园林绿地的现状植被踏查和应用植物识别、登记; 2、内业:将外业工作成果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市区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分析。三、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评估 1、实地调查市区内有关市政府颁令保护的古树名木生长现状,了解符合条件的保护对象情况; 2、对未入册的保护对象开展树龄鉴定等科研工作; 3、整理调查结果,提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综合分析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一、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目的 1、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 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及周边生态绿地 2、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休闲游憩的要求 按合理服务半径均匀分布绿地 3、满足防护、安全、卫生的要求 防护、隔离与避灾 4、满足改善城市面貌的要求 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 (1)基本模式 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 楔状、带状、分枝状八种。 (2)我国绿地系统形式 块状绿地布局 若干封闭的、大小不等的独立绿地,分散布置在规划区内。 特点:分布均匀,使用方便,但对构成城市景观及改善生态环境作用不大。 带状绿地布局绿带与城市水系、道路、城墙等结合成线状,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特点:对构成城市景观作用明显,另外,它起到生态廊道的作用,并可引入新鲜空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重要作用。楔形绿地布局绿地从郊区由宽到窄伸入市区。特点:引入郊区新鲜空气,对改善城市小气候作用明显,对城市景观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三翼伸展、田园楔入”的风扇形城市形态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继续保持风扇形城市形态,三翼之间楔入大片田园、绿地。混合式绿地布局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系统。特点:使用方便,对构成城市景观及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佛山市绿地系统规划“两带”:西江、北江生态绿化带;“两区”:高明、三水自然山林生态保护区;“三环”:广佛都市圈珠二环、中心组团和 大良容桂组团的环城绿带;“九廊”:陈村桂城廊道、北滘陈村廊道、勒流大良廊道、龙江勒流廊道、西樵龙江廊道、丹灶西樵廊道、狮山丹灶廊道、狮山廊道、大沥廊道。第6节 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与城市绿化植物规划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及其组成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物种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39.33万亿元人民币(1998年)。 生物多样性就主要表现为物种的丰富性。在城市中,由于大多数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难以承受,基本逃离,因此,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培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的基本要求 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生态网络,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列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化格局。 2、大力开发利用地带性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有节制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构筑具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促进公园等生态绿地的自然化,在强调“规划建绿”与“见缝插绿”并重的同时,重视城市中植物群落的构筑; 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促进绿化植物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三、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的编制内容 1、对城市本底植被物种进行调查研究 要调查当地原有植被物种和外地引种驯化的物种及相邻地区、不同小气候、小地形条件下树种生长情况。 2、确定城市绿化的基调物种和骨干物种要在广泛调查研究及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主要应用的绿化植物品种。 3、确定主要应用植物品种的种植比例,乔 灌比为7:3。 4、编制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物种名录(乔灌花卉和地被) 5、配套制定苗圃建设、育苗生产和科研规划 四、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1、树种选择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是指适于本地的土壤及气候特征,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树种。这种树种对土壤及气候的适应性强、苗源多,易存活,最能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因此乡土树种应做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多年栽培历史,已适应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对于一些自然生长条件差异较大、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外来树种,如有特殊需要可以引用,但外来树种需经过引种和驯化试验,成功以后才能推广。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城市中空气污染严重,土壤板结贫脊,日照时间短,水分散失快,这些条件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城市绿化的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抗性较强树种。所谓抗性强是指树种对酸、碱、旱、涝、砂性、坚硬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对烟尘、有毒气体以及病虫害有较强抗御性。只有这类树种能在城市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健康地生长。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环境的树种 在遵循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及抗性较强树种原则的前提下,应结合具体地段不同的立地条件。如各种小气候、小地形 (岗地、洼地、阴阳坡),土壤性质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该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 在保证树木能存活的前提下,选择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城市绿地不仅要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担负着提高城市景观、改善城市整体艺术面貌的功能。因此,在树种规划中就应该注意选择一些有一定观赏价值、能够形成亮丽的城市景观和能够改善城市形象的树种。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 速生树 (如杨、刺桐等) 能迅速成荫,早期绿化效果较好,但二三十年后即出现衰败的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持续的绿化效果,需及时补充更新。慢生树 (如樟、柏、银杏等)生长速度缓慢,一般要三四十年时间才能形成气候。寿命长 (多在百年以上),材质较好,姿态美。因此,要遵循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以速生树为主搭配一部分慢生树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用慢生树替换衰老的速生树。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树种的 选择及搭配 有关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生态效益的高低与绿化三维量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乔、灌、草植物进行合理的配植将极大地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以植物群落为单元的绿地可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不易遭受病虫害等外来因素的破坏,因此不必耗太多人力、财力进行养护,这又使绿地经济性大大提高。在塑造景观效果方面,以群落为单元的绿地将形成层次分明更为丰富的景观效果。2、树种规划的步骤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踏勘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掌握当地固有的和外地引进已驯化了的树种,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对有害污染物的抗性等基本特性。另外,“在调查中还应特别注意各种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同时还可通过调查污染源附近不同距离范围内生长的树种及其生长情况,具体地掌握不同树种对不同污染的抗性强弱。选择骨干树种 选择骨干树种时,应首先将适合作行道树的树种选出来,应选择满足以下要求的树种为行道树: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耐修剪,又不易萌发根孽;不会落下有臭味或影响街道卫生的种毛、浆果等;易大量繁殖。 行道树种选定以后,还应选择一些适应性强,抗性强,有一定观赏价值,适合推广的阔叶、针叶的乔木和灌木作为城市的骨干树种,形成城市的绿化基调。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 A、乔木与灌木的比例 应以乔木为主,因为乔木是行道树和庭荫树的主要树种,一般的乔木、灌木的比例在 7:3左右。 B、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比例 落叶树一般生长较快,每年更换新叶,对有毒气体, 尘埃的抵抗力较强。常绿树冬夏常青,可使城市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和防护作用,但它的生长一般较慢,栽植时较落叶树费工费时。 为城市重点地段推荐具有合理配植结构的种植参考模式 这项工作在以往规划中还没有被提及,但其重要性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在1997年通过的“八五”市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有关专家提出以乔、灌、基本形式的复层结构种植形式,并结合这种种植形式进行了其他类别植物的详细分析。该比例建议乔:灌:草:绿地为1:6:20:29(即在29m2的绿地上应设计1株乔木,6株灌木,不含绿篱,20m2的草坪)。附、广州市庭园树种规划: 苏铁、罗汉松、竹柏、鸡毛松、南洋杉、肯氏南洋杉、金钱松、柳杉、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扁柏、龙柏、圆柏、白玉兰、乐昌含笑、火力楠、荷花玉兰、深山含笑、观光木、二乔玉兰、四季含笑、鹅掌楸、鹰爪、樟树、肉桂、阴香、潺稿树、红楠、华润楠、鱼木、南天竹、大叶紫薇、紫薇、勒杜鹃、银桦、大花五桠果、红木、红花天料木、油茶、茶花、红花油茶、蒲桃、柠檬桉、水翁、红千层(串钱柳)、番石榴、桃金娘、白千层、红果仔、海南蒲桃、莫氏榄仁、阿珍榄仁、小叶榄仁、水石榕、尖叶杜英、假萍婆、翻白叶、苹婆、木棉。 美丽异木棉、瓜栗、黄槿、大红花、一品红、乌桕、山乌桕、红背桂、石栗、蝴蝶果、秋枫、枇杷、石楠、红叶李、桃花、台湾相思、美蕊花、孔雀豆、朱缨花、白花羊蹄甲、铁刀木、美丽决明、双荚槐、红花紫荆、洋紫荆、凤凰木、无忧树、腊肠树、黄槐、龙牙花、降香黄檀、刺桐、海南红豆、花梨木、鸡冠刺桐、金脉刺桐、枫香、红花继木、米老排、红苞木、黄杨、垂柳、杨梅、朴树、细叶榕、大叶榕、菠萝蜜、菩提榕、橡胶榕、高山榕、黄榕、垂榕、桂木、无花果、琴叶榕、铁冬青、黄皮、九里香、乌榄、米仔兰、麻楝、非洲桃花心、龙眼、荔枝、鸡爪槭、三角枫、扁桃、芒果、 人面子、喜树、南洋参、幌伞枫、杜鹃、人心果、朱砂根、金英树、灰莉、尖叶木犀榄、桂花、茉莉花、狗牙花、海芒果、黄蝉、鸡蛋花、夹竹桃、盆架子、黄梁木、栀子花、吊瓜树、蓝花楹、炮仗花、黄钟花、火焰木、菜豆树、金脉爵床、驳骨丹、假连翘、马缨丹、龙舌兰、海枣、董棕、皇后葵(金山葵)、大王椰子、美丽针葵、三药槟榔、散尾葵、蒲葵、鱼尾葵、老人葵、琴丝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竹 共173种。 广州市行道树种规划 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木棉、白玉兰、乐昌含笑、红花紫荆、洋紫荆、樟树、阴香、扁桃、芒果、蝴蝶果、萍婆、海南蒲桃、南洋楹、麻楝、人面子、大叶紫薇、垂榕、石栗、白千层、莫氏榄仁、阿珍榄仁、小叶榄仁、铁刀木、双翼豆、印度紫檀、银桦、鱼木、秋枫、海南红豆、无忧树、黄槐、腊肠树、尖叶杜英、多花山竹子、岭南山竹子、蝴蝶树、红苞木、非洲桃花心、假萍婆、大红花、灰莉、夹竹桃、九里香、米仔兰 、白蝉、变叶木类共50种。 第四章 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 第一节 城市道路规划的一般知识 一、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 梁永基、王莲清主编,林业出版社。 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快速路 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联系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对外公路等,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央分隔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进出口,机动车设计时速60-80千米/小时。 2、主干路 为连接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客货运中心等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是城市内部的交通大动脉。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若必须设置时,建筑红线后退,让出停车和人流疏散场地,不宜建成商业街。3、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是城市中数量最多的、一般的交通道路,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车站。4、 支路 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是地区通向干道的道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可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也可作自行车专用道。支路可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直接相接。 2、 城市街道的范围 (一)道路的总宽度及内容红线: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界线,常以红色线条划分称为红线。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城市绿线: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道路的总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内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二)道路横断面的类型 1、一块板形式:不同种车辆在一条道路上 行驶。 2、二块板形式:为上下行的对向车流中间 以分车带分隔。 3、三块板形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用分车 带隔开。 4、其它 (三)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 、一板二带式 即1条车行道,2条绿带。适用于路幅较窄、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和居住区道路,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便于组织交通。当车行道过宽时,绿化遮荫效果差。 、二板三带式 即车行道中间以一条绿带隔开,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道路两侧各1条行道树绿带。适用于机动车多、夜间交通量大而非机动车少的道路。其优点是有利于绿化布置、道路照明和管线敷设,道路景观好。 、三板四带式 即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条,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绿带共有4条绿带。适用于路幅较宽,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大的主要交通干道。 、四板五带式 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4条,共有5条绿带,适用于大城市的交通干道。 优点是各种车辆均形成单向行驶,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 缺点是用地面积较大,建设投资高。 、其它(滨河路) 由于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城市景观要求不同,道路横断面设计产生许多特殊形式。如滨河路等。三、城市工程管线 1、地上杆线:包括电力杆线、电讯杆线、 电车杆线等。 2、地下管线:包括上水管道、下水管道、 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电力电讯道等。 第二节 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一、城市街道绿化的内容 街道绿化是指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其内容包括:人行道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和路侧绿带)、分车绿带、广场和公共建筑前的绿化地段,街头休息绿地、绿化停车场、立体交叉的绿化、高速公路、滨河路、花园林荫道等多种形式。 二、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一)街道绿化的卫生防护作用、净化空气 、降低噪声 、降低辐射热 、保护路面(二)组织交通的作用如分隔带,交通岛,安全岛,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等的设立,绿化,都可以起到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三)美化市容(四)结合生产(五)战备防御作用三、城市道路绿地率 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40-50米的道路绿地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不得小于20%。 第三节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四、行道树绿带设计 五、交叉路口的绿化种植设计 六、停车港和停车场的绿化 一、城市道路绿带的种植形式 1、列植式 同一种类或品种的乔木或灌木按一定的间隔排列成1行种植。在比较窄的绿带上使用最简单、最多见的形式。在较宽的绿带中可用双行或者多行列植 。 2、叠植式 相邻两列树木呈品字形排列3、 多层式(密林式) 将常绿树、乔木、灌木等几种树木用同样间距、同样大小,形成高低不同的多层次规则式种植4、自然式 采用自然式种植。5、花园式 街道小游园或林荫道。6、滨河式 滨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道路绿化要符合行车视线(安全视距)和行车净空要求。 引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3、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4、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5、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同时保护好道路绿地内的名木古树,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6、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等 配合起来; 7、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8、应远近结合,不宜过小。 9、行道树:快长树胸径不宜小于5厘米;慢长不宜小于8厘米。 三、道路分车绿带(分隔带)设计 道路分车绿带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行驶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一)设立分车带的目的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分开,保证不同速度的车辆能等速前进,并保证行车安全;行人过街停歇,照明杆柱交通标志;公交车辆停靠。(二)分车带的类型 A、分隔上下行车辆的(一条带); B、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两条带); C、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构成上下行的(三条带)。 (三)分车带的宽度 因路而异,没有固定的尺寸。最窄为1.5米,常见2.5-8米。(四)分车绿带设计要点 1、以草皮为主,高速公路不种乔木。一般干道的分车带上可以种植70cm以下的绿篱,灌木,花卉,草皮。(我国许多城市在分车带种植乔木,一是遮荫,二是车辆行驶速度不过快)。 2、分车带靠近机动车道,应选择耐瘠薄,抗逆性强的树种。灌木宜采用片植方式(规则式或自然式)利用种内互助的内含性,提高抵御能力。3、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分车绿带上种植乔木时,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能小于0.75米。 4、被人行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栽植。 通透式栽植是指绿地上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0米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五)分车带的长度 便于行人过街,分隔带应进行适当分段,一般75-100米,尽可能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店和人流集散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六)人行横道线与分车绿带的关系 1、人行横道线在绿带顶端通过时,绿带进行铺装; 2、人行横道线在靠近顶端通过时,人行横道线的位置进行铺装,在绿带顶端剩余位置种植低矮灌木,也可种植草 坪或花卉; 3、人行横道线在分车绿中间通过时,人 行横道线的位置进行铺装,铺装两侧 不要种植绿篱或灌木,以免影响行人 和驾驶员的视线。 (七)分车绿带上汽车停靠站的处理 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等车辆的停靠站设在分车绿带上时,大型公共汽车每一路大约要30米长的停靠站。在停靠站上需留出1-2米宽的地面铺装为乘客候车使用。绿带尽量种植乔木为乘客提供遮荫,分车绿带在5米以上时,可种植绿篱或灌木,但应设护栏进行保护。 (八)中间分车带的种植设计 中间分车绿带上,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米的范围内种植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树能有效的阻挡夜间相向行驶车辆前照灯的眩光。其株距不大于冠幅的5倍。 中间分车绿带种植形式:三种 1、绿篱式 整形修剪成一定高度和形状,栽植宽度大,行人难以穿越。树间无间隔,杂草少,管理容易。 2、整形式 同一种类单株等距种植或片状种植;不同种类单株间隔种植;不同种类间隔片植。 3、图案式 修剪成几何图案,整齐美观,但需经常修剪,养护管理要求高。 (九)两侧分车绿带 A、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米时,绿带只能种植灌木、地被、草坪; B、分车绿带宽度等于1.5米时,以种乔木为好。两株乔木之间种植灌木,注意选择耐荫的灌木和草坪或适当加大乔木的株距。 C、绿带宽度大于2.5米时可采取落叶乔木、灌木、常绿树、绿篱、草地和花卉相互搭配的种植形式。 四、行道树绿带设计行道树绿带是指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四)行道树的树种选择(五)行道树的定干高度和株行距(六)行道树绿带的种植设计要点(一)行道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城市采用同一树种绿化,使各街区面貌大同小异,相邻城市绿化雷同,掩盖了各城市自己的景观特色。 所以行道树选择除符合其改善环境作用,如深根,冠大、吸尘、减尘、降噪、杀菌,还应考虑地区特性(地方特色)及合理规划,也就是多样性规划,单一易引起虫害发生。 (二)多样性规划 生态学指出: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一个健康的群落的关键是“保持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树木使昆虫的食物受到限制,由此带来的多重营养结构和食物链能有效控制昆虫数量,保持良好的绿化。 (三)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行道树的定义:沿道路或公路旁种植的乔木。 、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树带式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小于1.5米宽的种植带,视树带的宽度种植乔木、绿篱和地被植物等形成连续的绿带 。 在树带中铺草或种植地被植物,不要有裸露的土壤。 在适当的距离和位置留出一定量的铺装通道,便于行人往来。若是一板两带的道路还要为公交车等留出铺装的停靠站台。 ()树池式 在交通量比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道路上采用树池的方式。树池式营养面积小,又不利于松土、施肥等管理工作,不利于树木生长。 树池的边缘高度与人行道路面的关系: 第一:树池的边缘高出人行道路面8-10cm 第二:树池的边缘和人行道路面相平; 第三:树池的边缘低于人行道路面。 树池的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状等。树池之间的行道树绿带最好采用透气性的路面材料铺装,如砼草皮砖、彩色砼透水透气性路面,透水性的沥青铺地。广州、海南常用行道树:大叶榕、白兰花、棕榈、榕树等。北京市常用行道树:槐、杨、柳、椿、白蜡、油松等。哈尔滨市常用行道树:榆树、柳树、杨树、槭树、樟子松、红皮云杉。(四)行道树的树种选择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 (2)耐脊薄土壤; (3)耐修剪; (4)深根,扎根深; (5)病虫害少或易防治的; (6)落果少,没有飞毛; (7)发芽早,落叶迟; (8)耐寒、耐干旱; (9)寿命长; (10)材质好。 余树勋先生介绍国际上选择行道树的十条标准是: 1、发叶早,落叶迟,夏季绿,秋色浓,落叶时间短,叶片大而利于清扫; 2、冬态树形美,枝叶美,冬季可观赏; 3、叶、花、果可供观赏,且无污染; 4、树冠形状完整,分支点在1.8米以上,分支的开张度与地平面形成30度以上,叶片紧密,可提供浓荫; 5、大苗好移植,繁殖容易; 6、能在城市环境下正常生长,抗污染,抗板结,抗干旱;7、抗强风,大雪,根系深,不易倒伏,不易折断枝干及大量落叶;8、生命力强,病虫害少,管理省工;9、奉命较长,生长不慢;10、耐高温,也耐低温。(五)行道树的定干高度和株行距 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的性质,宽度及行道树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