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含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

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

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乡村振兴依

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

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因此,传统产业文化

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

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对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

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

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杰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

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

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

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

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

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

发展引领乡村振兴C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

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

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

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

乡村以自治功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需将传统的乡贤

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

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

化服务。为此,需要把各项资金切实用在乡民最渴望、最需要的教育

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乡村教育,兴盛乡村文化,改变乡村学校的式

微状态,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乡民,让乡民用科学

思维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

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

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

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

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千村千面,其最

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各不相同的乡风与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

声中植入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通州区仇庄村从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村,变成现如今远近闻名的

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变化,始于

“以文化人、曾经的仇庄有“三多”:矛盾多,吵架多,上访多。如今

的仇庄早已变了模样,最直观的就是村庄环境的变化。柏油马路宽敞

笔直,高耸的路灯上悬挂着各种孝道宣传标语,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

植遍地。村民三五成群她聚在路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一片和

谐温馨的氛围。在仇庄,每年腊月二十是“老人节",这天,全村人都要

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每逢“七一”、国庆节、重

阳节等重要节日,村里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为村民讲述仇庄故

事,每年开展活动二十余次,村民参与5800余人次。村里还成立了以

“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

自家故事。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家福学堂''夜间学校,聘请传统文化

专家,每周六晚为村民集中授课,共同“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畅谈

家庭之道、幸福之道,并通过“仇庄学习书院”公众号等宣传媒介,

每天与村民分享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了大家的文化水平。

与仇庄村相距70公里的密云区西邵渠村,同样是一派祥和景象。

村民文化活动室里,太阳透过落地窗晒得满屋热气,几位身穿大红色

棉袄的村民正在排练节目。临近元旦佳节,他们正在为演出作准备。

“西邵渠,我爱你,我爱你这绿水青山……”,用高粱秆制成的荆笛乐

声悠扬,几位村民激情满怀地唱起村歌《我爱我的西邵渠》。这首歌正

是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这间屋子里创作出来的。自从村里建了这

处文化中心,每天最热闹的就是这儿,扭秧歌、唱大戏、练模特步、学

广场舞,每到冬季农闲时节,村民就扎根在这里不走了。村里还不定期

邀请老师过来指导,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乐坏了「每天都有文化

活动,这日子可有盼头了J76岁的老人戴德瑞说。西邵渠村党支部

书记告诉记者,村子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村北原来有一处废弃坑

塘,占地两千余平方米,如今改造一新,添了绿树红花和亭台楼阁,成

了村民遛弯儿的好去处。

像仇庄村和西邵渠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人们欣喜地看至%

乡村振兴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摘编自王可心《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助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还要积

极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B.将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

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就能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

C.乡风与文化决定了乡村之间的差异,因此乡村振兴应当依托于

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并进行文化创意升级。

D.西邵渠村村民在文化活动室彩排节目,农闲时节不愿离开,这

表明该村村委正视乡民的文化需求,并得到大家支持。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体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论述文,先提出总观点,再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乡

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B.材料二是新闻,点面结合,反映了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表

达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C.材料一具体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意在增强人们积极

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

D.材料二引用歌词和老人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也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五里界街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交给了

村民。

B.十八洞村整治村居环境,打造特色山寨,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

远近游客。

C.红寺堡区为乡村学校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让村里的孩子得到

更好的教育。

D.明月村大力发展晚红血橙产业,助推乡村农业发展,实现了村

民收入的增长。

4.(对点题)乡村文化振兴所造就的美丽乡村,美在何处请结合

材料二简要概括。

5.(对点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仇庄村为例简要说明乡村

文化振兴的策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社会人际关系

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叱,其中包括信任危机。构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

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

要的一环。

当一个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试图进入发达的商业社会时,

社会的诚信和契约精神就变成了无形的门槛。自1960年至今,被列入

中等收入范围的101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最终进入发达经济体

行列,近90%的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苦苦挣扎,甚至还有部分国

家和地区返贫。虽然各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经验教

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借鉴吸取的。过去近百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而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善的个人

征信体系。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返贫的国家和地区,其个人征信

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看,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前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社会

分工不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交换不发达,所需要的征信体系也主

要通过本地化的口口相传和口碑来维持运转。工业化经济体中,社会

化分工较发达,交换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但人与人之间的

互信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协作中,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高,个

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进入高收入发达经济时代,产

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

重逐步上升,服务业成为发达经济的主体。分工精细化,交易和交换日

益频繁化,多方合作、多人联合日益密切,需要大家都具有契约精神,

才能使各个环节顺畅运行。如果没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经济

的运行成本会逐渐加大,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的发展逐渐偏离大众的期

望,而渐渐失速,进而停滞。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成为一个

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标志。

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文明社会,共赢成为主题,这使得社会的

文明程度随着利他理念的增强而提高。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增强

人的社会性,提高顾及别人的自觉性。而一个利己主义社会,一个只注

重结果却不考虑过程是否合法合规的功利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基础将逐渐消失,社会公信力也将逐渐丧失。没有了互信,人们承受

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对社会事件的容忍度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过

度期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

善个人征信体系,通过征信体系的失信惩戒来限制过度的利己主义,

通过对守信者的表彰来降低其借贷成本,通过征信记录来规范人们的

守信与合作行为,逐步建立起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如此,在各种力量

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就能促成一个诚信守约社会环境的形成,从而大

幅度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王志诚《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构建诚信守约社会》)

材料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的

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

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提升

金融、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税务、质检、知识产权等部门的监管和

服务职能,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

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

持激励政策。

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

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

人民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

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

使失信者受到惩戒c推动形成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建立信用基准性评

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

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通过行业协会

制订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

实行惩戒措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

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

[摘编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纲要(2014—2020年)》]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商业交换不发达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还是金融体系发

达程度不高的工业时代,诚信都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

B.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他理念就越强,人与人之

间合作的程度也就越高,共赢的领域就越多。

C.监管和服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个人征信平台的信用信息,为

守信者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D.诚信社会里,不仅要尊重别人的创造性劳动,而且要尊重别人

的隐私。对失信者应该进行惩戒,却不可曝光其失信行为。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经济体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

贫,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互信,承受风险能力弱,经济运行成本过

高。

B.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诚信守约社会环境的

形成,有利于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如果不能建立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失信

惩戒机制就无法在市场交易中真正发挥效能。

D.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既要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

戒,又要推动形成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

8.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李先生向周先生借款十万元,后因故请求延迟一个月还款,周

先生相信李先生,答应了其请求,后李先生如约还款。

B.目前我国某些银行向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速度慢,坏账率高,

原因之一是个人信用信息不全,银行无法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C.某健身会所突然关门,已付费的会员蒙受经济损失,法院判决

后,法人拒不退费,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被限制高消费。

D.某信用平台是一套收集各种数据为商户提供服务的信用系统,

平台信用积分高于600且无不良记录者,可以在其他平台免押金租房。

9.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0.(对点题)以上两则材料都围绕“信用体系”进行阐述,但侧重

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串整个魏晋南

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

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史记》中“赵缙、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

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

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

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

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

且更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

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

《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

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

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

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

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

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

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

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

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

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

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

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

情而绮靡”的“绮摩”,“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

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

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

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

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

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

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

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

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

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

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

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

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

怨”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

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

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

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

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

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c就

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

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

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

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

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

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

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

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

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

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

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

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

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

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

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

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

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

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

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1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D.锤竦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乂丽,意悲而远:

1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15.(对点题)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羲

之的《兰亭集序》都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

材料二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

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材料一梦在科学世界被视作一个模糊、有争议、难以探究甚至

无法探究的话题。幸运的是,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增加了我们

研究睡眠的可能性,

高密度脑电图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脑电图有了明显的改善,科学家

能在一顶脑电帽上装配多达256个电极。除了能够达到出色的时间分

辨率,该技术还能通过“信源模型”,即利用数学算法计算出产生大脑

活动的源头,实现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的高精度可视化,因此,在任

何给定时刻,研究人员都能够通过高密度脑电图了解到大脑皮层的哪

些区域正处于活动状态。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诸如高密度脑电图和颅内记录等技术来近距

离观察神经元之后发现,通常用于表征睡眠的慢波并不会在大脑的所

有区域同时产生,而是局限于部分区域,而其余区域则观察不到。换句

话说,在某些时刻,大脑的部分区域可以被认作是“清醒的”,而与此

同时,其他区域却在“睡觉"。梦游就是一个“半睡半醒”状态的极端

例子,它发生在深睡阶段,梦游者虽然能够活动,但大脑并不完全清醒。

人类自身的生理条件也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比

如,当一夜的睡眠即将结束时,大脑的某些区域已经醒了,而其他区域

仍表现为睡眠状态才有的慢波。

同时,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愿意分享

自己的梦境,并同意睡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第一阶段,志愿者在家睡觉,

并被要求记录下每次睡醒前脑海里的最后片段。研究的第二阶段,志

愿者在实验室里过夜。到了晚上,志愿者戴上高密度脑电图的专用脑

电帽,进入一间没有窗户的隔音房间睡觉。研究人员在另一个房间里,

观察计算机屏幕上志愿者大脑活动的波形变化。每隔15至30分钟,

一名研究人员就会利用计算机发出声音来唤醒志愿者,并通过对讲机

询问他们最近一次做梦的内容。

在长达五年的实验中,这些科学家重复了近一千次唤醒过程,并

记录下了数百条与梦有关的信息。志愿者描述的梦境五花八门,令人

惊叹。但有时,志愿者报告他们没有做任何梦,就好像从完全无意识的

状态中醒来。并且,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深睡阶段,也会发生在快速

眼动睡眠阶段。

这些观察为我们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梦可以被视作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会在我们与外界失去联系时

出现。做梦时,大脑可以在不受环境刺激的情况下创造一系列画面。

尽管梦境是虚构的,但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清醒时的经历有诸多相

似之处一一梦中我们也会看见图像,听见声音,也会思考和感受情绪。

在睡眠过程中,有时大脑会陷入无意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参照意识

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脑是如何在睡眠中运作的。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研

究与意识相关的大庙神经元。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材料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梦中经历危机,包括战斗、

被追杀、跳下悬崖、溺水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芬兰的认知心理

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出现类似模拟逃跑

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进化心理学观点是,在梦中模拟逃跑是

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做梦的时候好比在夜间,而在夜间逃

跑毫无疑问是最安全的逃跑时间,可以认为梦是一种适应进化威胁的

过程,在梦境中模拟逃跑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脱离危机。

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曾进行一项实验,在白天将一只小白鼠

放入人造迷宫中,让它在迷宫中待一整天,记录下小白鼠在不同位置

的神经冲动状态,在晚上小白鼠睡眠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

神经冲动模式与白天接近,其实这是小白鼠在梦中回忆迷宫细节的过

程,于是心理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包括人类在梦境中具有极强的学

习能力,我们在梦境中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远超白天。人类的记忆能

力理论上没有限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大脑会对信息进行筛选,

是如何筛选的呢在白天,你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新的人物形象、

生活细节,显然我4':无法完整地记忆,梦境则是一个回忆、整理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米奇森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极具争议的

理论:人类做梦的本质是为了快速遗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时

候,我们会很快忘记梦境内容,因为大脑会帮助你遗忘。他认为可以把

大脑看作一台电脑,在白天,我们的大脑接受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它

对数据的处理方式是固定的,到了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开始接

受随机数据,而白天的处理方式不再适用,而只有通过梦境建立随机

的处理方式,所以梦境具有随机信息处理切能,是大脑的关键程序,遗

忘则是正确的执行过程。

研究梦境的心理学家哈德曼在讨论情绪学习过程中,提出了一个

猜想,他认为,做梦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人类大脑对一些复杂情绪进行

处理的过程,而梦境确实比现实更加安全,现实中不敢建立的连接都

可以在梦境中实现。在我们看来梦是妄想,其实这是大脑防御性的决

定,那么是否可以借助梦境这个特性来进行绝对安全的情绪治疗梦

境是一个缺乏压抑感、心理防御不足的场所,心理治疗也是最有效的。

(摘编自《梦境定理》)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部分区域在睡眠过程中持续保持清醒状态,而其他区域处

于睡眠状态。

B.一夜睡眠行将结束时,自身的生理条件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

态混合在一起。

C.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梦中模拟逃跑其实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

的生存本能。

D.米奇森认为做梦是为了快速遗忘,遗忘是对梦境随机处理信息

的正确执行。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高密度脑电图技术获得全面突破,对于睡眠与梦的研究就

会有跨越式进步。

B.梦游者在大脑并不清醒的状态下还能够进行活动,是因为梦游

发生在深睡阶段。

C.既然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的经历酷似,那么人们无法梦到自

己未做过的事情。

D.对睡眠中的大脑意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脑在睡

眠中的运作情况。

18.梦境是回忆、整理信息的过程,人在梦境中有极强的学习能力。

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的这一研究结果进行有

效支持的一项是()

A.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中会产生一种速度较慢的生物电波,其生

成机制和记忆的产生机制相似,所以能起到整理信息的作用。

B.门捷列夫日夜思索元素排列规律问题,陷入梦境:看到一张表,

元素们纷纷对应格子落入。这便是元素周期表的理念由来。

C.睡眠充足对人来说很重要,好的睡眠能够让人保持充沛精力,

让人的思维更加敏捷,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梦境学习的研究证实,如果做梦的人在梦

中训练投掷硬币,他们醒来就能更准确地把硬币投到杯子中。

19.材料一阐述睡眠研究的新进展。请梳理其行文脉络。

20.(对点题)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奇幻瑰丽的诗句写了

一个梦。假定李白的确做了这个梦,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解释其梦境。

1.B解析B项,根据材料一第4段“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

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等信息可

知,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需要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

2.C解析C项,材料一主要是从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角度

论述“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

发展“,并未具体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也没有表现出增强人

们积极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的意图,所以错误。

3.D解析D项,这一事例不符合材料一“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

指向”的总体观点,

4.①美在村庄环境改善。②美在村民关系和谐。③美在村民文化

生活丰富。④美在乡村敬老孝道等德治文化建设(或乡村治理体系建

设)。

5.①践行绿水雪山的生态文化。仇庄村注意改善乡村环境,街头

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②弘扬优秀传统治理文化。仇庄村成立了

以“村贤"为主的村民宣讲团,发挥乡贤文化优势。③推进乡村教育和

公共文化服务。仇庄村聘请传统文化专家,通过网络平台,提升乡民的

文化水平。

6.C解析A项,“诚信都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错误,据材料

一第3段“工业化经济体中……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

品”可知,选项偷换概念,是“个人征信体系”而不是“诚信二B项,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他理念就越强”错误,材料一第

4段中说的是“这使得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利他理念的增强而提高”,

强调利他理念的增强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条件,选项中前后颠倒了。

D项,“不可曝光其失信行为”错误,材料二第3段中说的是“完善社

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

7.A解析A项,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各国经济发

展成败的原因有所不同”“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作用”可知,“个

人征信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只

是共性特征,而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贫的唯一原因。

8.A解析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我国要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

建诚信守约社会"。A项,李先生因故延迟一个月还款的行为是一种失

约行为,不符合诚信守约的精神。

9.①采用总分总结构进行论证,论证思路清晰;②综合运用对比

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事实分析与道理分析相结合。

10.①材料一围绕“个人征信体系”,分别从他国经验、社会发展

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论述“我国为何需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这

一观点;②材料二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分别从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

惩戒机制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这一观点。

11.D解析A项,张冠李戴,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

说的文学。B项,“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

溯至《汉书•艺文志》C项,“开始关注”说法错误,“强调”有误,

原文为“关涉”。

12.B解析B项,“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无中生有。“诗缘

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没有

表明是文学自觉的成熟。

13.C解析C项,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能体现文

学自觉。

14.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

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②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

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有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