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文档资料]_第1页
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文档资料]_第2页
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文档资料]_第3页
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文档资料]_第4页
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审查逮捕工作中应当摒弃的七种错误观念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随着修改后刑诉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审查逮捕工作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其职能不再囿于受案、审查和作出是否逮捕决定,而是向前拓展至介入侦查,向后延伸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贯穿于侦查终结前的整个诉讼阶段。笔者认为,为了适应当前审查逮捕工作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充分发挥正确理念指导实践的基础作用,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形成并影响实践的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和固有模式进行反思修 正,坚决从思想上摒弃陈旧错误的观念。 一、摒弃 “ 联合办案 ” 观念,把握介入侦查 “ 适度 ”原则 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介入侦查,参与侦查机关组织的案件讨论,对收集、固定、补充和完善证据提出建议,有利于提前了解案情、打牢证据基础、提高办案质量。但是,介入侦查并不是审查逮捕的必经程序,检察机关应当根据具体办案需要,合理把握介入侦查的 “ 度 ” ,坚持 “ 以不介入为常态,以介入为例外 ” 的原则,将介入重点放在重大疑难复杂、证据严重瑕疵以及侦查机关请求介入的案件上,防止任意介入、随意介入和无序介入给侦查机关的 正常侦查活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正确认识与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边界,摒弃介入侦查就是与侦查机关 “ 联合办案 ” 甚至 “ 领导侦查 ” 的错误观念,始终遵循我国 “ 分工负责 ” 的检警关系原则,尊重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的主体地位和侦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断规范介入侦查的时机、范围、权限和程序,做到 “ 及时介入不缺位、引导取证不越位 ” 。同时,牢固树立诉讼监督意识,通过介入侦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诉讼违法问题,把守住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第一关,切实从诉讼源头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摒弃 “ 以捕代侦 ” 观念, 实现 “ 以捕助侦 ” 价值回归 逮捕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过依法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防止犯罪嫌疑人实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等妨碍诉讼的社会危险性行为,保障侦查、审判等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逮捕的这种制度设计,决定了逮捕与侦查之间具有 “ 以捕助侦 ” 的功能关系。但是, “ 助侦 ” 不等同于侦查活动本身,不能将逮捕与侦查混为一谈,更不能人为赋予逮捕查明犯罪事实、收集有罪证据、深挖追诉漏罪等侦查功能,以滥用逮捕羁押措施取代侦查完成突破口供、获取证据等侦查任务,否则,就超越了逮捕制度的功能边界,形成事实 上的 “ 以捕代侦 ” 。当前,实现 “ 以捕助侦 ” 功能价值回归,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当坚守逮捕适用的功能底线,防止侦查机关以逮捕羁押时间换取侦查取证空间,使逮捕异化成为一种具体侦查措施和手段。另一方面,侦查机关应当适应刑诉法修改,遵循侦查活动的特点规律,立足于通过转变侦查模式、推动侦查工作转型发展,不断提高证据收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三、摒弃 “ 口供至上 ” 观念,依法全面审查运用证据 “ 口供至上 ” 观念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催生刑讯逼供、铸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其本质在于过分倚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定案,轻视书证、 物证等其他种类证据的作用。审查逮捕实践中防止 “ 口供至上 ” ,就要求突出证据的全面客观审查和运用,既要审查有罪、罪重和法定量刑情节证据,又要审查无罪、罪轻和酌定量刑情节证据,把证据审查重心从以口供、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为中心转移到以书证、物证、电子数据等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上来,并依法坚决排除非法证据。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三点:一是坚持 “ 证供结合 ” ,淡化 “ 口供之王 ” 色彩,只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没有其他种类法定证据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的,不能作为决定逮捕的依据;二是坚持 “ 疑罪从无 ” ,破除 “ 有罪推定 ” 定式,现有证据之间存在矛 盾,或者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瑕疵,无法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进行无罪推定;三是坚持“ 不错不漏 ” ,扭转 “ 宁错勿漏 ” 、 “ 宁漏勿错 ” 思维,通过审查逮捕严把证据复核关,努力做到 “ 错漏 ” 并防、不纵不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切和期待。 四、摒弃 “ 构罪即捕 ” 观念,推动 “ 必要逮捕 ” 方式转变 修改后刑诉法除了保留逮捕条件的一般规定外,增加了 “ 径行逮捕 ” 和 “ 转化逮捕 ” 的规定,并将 “ 有逮捕必要 ” 明确为五种具体的社会危险性情形,体现了逮捕条件的多元和细化,使审查逮捕标准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其中, “ 构罪 ” 是逮捕的前提条件,但不是逮捕条件的全部。“ 构罪即捕 ” 在形式上是对法定逮捕条件的 “ 降格处理 ” ,实质上则是在 “ 重打击轻保护 ” 等陈旧执法观念的支配下,把逮捕视为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预期性惩罚措施。修改后刑诉法将 “ 尊重和保障人权 ” 提升到诉讼法律原则高度,审查逮捕也必须贯彻这一原则,这就要求全面准确把握法定逮捕条件,防止将逮捕条件的审查简化为 “ 构罪 ” 审查,加快推动从 “ 构罪即捕 ” 向 “ 必要逮捕 ” 转变。 五、摒弃 “ 行政审批 ” 观念,构建 “ 三角诉讼 ” 逮捕程序 过去我国审查逮捕程序具有浓厚的行政化 色彩,检察机关单方、书面、封闭审查报捕材料并作出决定,如同办理行政审批手续,不仅影响逮捕制度的科学性,而且难以保证逮捕质量。修改后刑诉法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对行政化办案程序进行改造,增加了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和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等职责,力图构筑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形态。实践中,应当做到:一是坚持 “ 三角构造 ” ,检察机关要依法开展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工作,并逐步扩大讯问和听取意见范围,积极建立并维持 “ 控(侦查机关)、辩(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裁(检察机关) ” 共同参 与的三角诉讼结构;二是坚持 “ 控辩 ” 对抗,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应就是否逮捕、能否羁押、应否保释充分发表意见、阐述理由并提供证据;三是坚持居中裁决,检察机关应当淡化追诉立场,恪守客观公正义务并保持中立,坚持在全面听取 “ 控辩 ” 双方意见后独立裁决,还原审查逮捕的司法审查属性,切实提升逮捕决定的公信力。 六、摒弃 “ 就案办案 ” 观念,追求 “ 三个效果 ” 有机统一 坚持办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是新形势下一项基本的司法政策。审查逮捕工作中实现 “ 三个效果 ” ,必须摒弃单纯强调法律效果的 “ 就案办案 ” 、 “ 机械执法 ” 观念,坚持既依法打击犯罪、维护法律权威,又深化工作内涵、延伸职能触角,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一要向促进社会和谐延伸职能。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审查逮捕始终,注重讲究执法办案方式方法,妥善处理重大热点敏感案件,防止因工作不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二要向维护社会稳定延伸职能。高度重视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落实社会帮教措施,倡导守法诚信社会风气;三要向创新社会管理延伸职能。认真落实逮捕环节社会管理创新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帮助发案 单位 “ 堵漏 ” 建制,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社会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 七、摒弃 “ 一捕了之 ” 观念,开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 逮捕是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不是对案件的终局处理。随着诉讼不断推进,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情形可能发生改变或者消失。这就要求检察机关不能简单 “ 一捕了之 ” ,应当密切关注犯罪嫌疑人的捕后羁押状况,积极履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情形的,及时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当前,开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注意三点:一是坚持被动受理与主动审查相结合;二是强化 对侦查机关反馈意见的监督,增强检察建议的实效性;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