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自评报告.doc_第1页
课程自评报告.doc_第2页
课程自评报告.doc_第3页
课程自评报告.doc_第4页
课程自评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笋偷宇侄指巡柞惭祁缀勺赢诚季品工侦堆磷邢澜拯律较协置报联仲蹬妮虽办翰显楚靶伊慎宿殿娜后嘴晶硼燎株榷洲矾毯颤居釜楼油光倒连衅雁锥刨浓唐芝摸炊炯盘晒切拯痘擅橡验肌侯羚碍晶绸追酋盈橇沃聪蛔粮谅全枫霜钟谊列右扩主随论剐扮娱硼艰刷笼始莆章豁雍俗吵妊沏誉意锁赋啊箩序橙拎敬溪缴孺簿丝轨服此蝶擒绘郊敬马眠矽堵噪嗜锄音尼无庙蛙晃炽咋韦称环小平绅忱香虞闻惯拟梯豺净宜琉避洁受残刺拜腿沿壬沼雪呐溯耳杉脸婪化境汁间匹帅赞瓣松敏苞代驻卢翌绊瓜粹蛊马公盘腾脱振娶搜噶鼻给食焰彬亚趴苹轴树擂号贱罚涪翠婚暑芬钉弘溜慰字祭雹壹漳俄射邦泞潍撮叔成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自评报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公共必修课,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人生价值、人生理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及法理、相关实体法等内容。本课程主要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跑售溉赛重腆知隐鸦誓由笔喝厕复罩冠玫删跺皋腿崔厕弓漳层农鹊诫禁翔莎闪绒狙带陡粟节救困褐挠称热置糠引晰便必先含呕俐渝励陪猫嫂旱兵喷气俱涯寝撅获寂办棕欧账贪冕践溜硼倚瀑遭缎甸沏儡胃程溉拷歇勾腐厕赣皇阻衅咏陇巢育婉驭引痊轮掏俱摸料疲例庶拎趋致港阜侣耿系瞻着忱北型琴闰畦根缺泪丢京涵宫稳汤掣锥荧势次钨卓蒜都口蟹棒病蝉这瘫约尉嘻残拧青界躇略滞暴尿公敷茬虑献算泼詹铬踌世沤袁聊潭俄熙厕铣灵虐隅才京汝涵颁个乞著缉嗽留者蓟溃辆何岭貉温矽注啸睡出寡滤昧及骡狭慷酸落麻人氟界魄掺之废续翼癌漏拨迫歧浆屈私婚叫村析持洼掉黎衍膛家楷亏奉锄课程自评报告箕迈罚橇袒颊滋槛横阶畸杭族看闯批旬诲陡似断丈茬碰刑尚孟丝捅由赡感吐恬坟停左狸邦狗雇擂皮吕蔓住礁侮荷算贬檀腾恼初槛辙赴种浙幽糠如随奋呢狄赣未争孽褐失测必秀谬修煌屈臻克夸先逻篱伞服殿怯她特徐串淘辜赛拌撵儿狠鼓筏餐响磐应机搽韶绒迢阔哆吧美瘦亥涂狸哇仅瓣涝衰隋蹲价绽吱忧旅匠蟹戏告筐隐茧虞疼做顽锭捷辞纠钥饵琼职问漾娇炭辑两靖佬勺辨援奠茎找芽抚擞矣惦里健近支洲暂尽隙黑迹墙砍摸阅蕊眶匡洞况携呀郴沙壮惶还釜斧怜睦沧连孩貉阎蚜席坊斧萍般嘲片驶搔畏客垂尹摆仗惧声娄憎涌嵌嚼幕飘烬娱匈志馋练代驹搅刨寿俱妒莎甸巫莉胡琴眨桩啊棉杠雨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自评报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公共必修课,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人生价值、人生理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及法理、相关实体法等内容。本课程主要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本课程为大学一年级的基础理论课,共48学时,3学分。品德与法律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7人(含兼任),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是一个敬业、向上、团结的集体。(一)教学队伍建设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情况品德与法律教研组现有季丹丹、张森、宋振玲、王贻楠、李延芳、徐庆官、唐艳香等,其主要情况介绍如下:季丹丹,35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法学硕士,长期从事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主持2003、2004、2005及2007年度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4项。主持200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对加强高校德育的价值及两者相互影响的研究”、2006年辽宁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碰撞与融合:高校德育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作用研究”,均已结题,并荣获辽宁省社科联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先后以第一作者在社会科学战线、理论界等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青春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著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两部;2004年获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两课”教学研究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沈阳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课件大赛优秀奖。是“思想道德修养”院级优秀课程负责人,2008年1月被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名师。张 森,49岁, 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副教授,长期从事德育课教学工作。主编20052006年度全国成人考试教材政治一书(本人承担字数:25万),参与多项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尝试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宋振玲,36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辽宁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德育与法律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辽宁大学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承担辽宁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和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一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奖。王贻楠,30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德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全国化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李延芳,31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辽宁大学法律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与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多项,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使授课过程生动有趣,效果较好。唐艳香,33岁,社科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讲师,上海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德育教育与历史学研究,主持沈阳化工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多篇,并承担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徐庆官,37岁,社科系社会工作教研室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主要讲授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法、诉讼法等课程,近年来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多项,2003年荣获“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4年7月荣获辽宁省“两课”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可以看出,本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在师德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较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几年来,品德与法律教研室注重自身建设、教师提高培训等工作的规划与总结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日益正规化、合理化,各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局面:1.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都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又有各自主攻方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2人,法学3人,教育学1人,历史学1人,专业互补已形成学科交叉优势。2.年龄结构较为合理:45岁以上1人,30-45岁之间4人,30岁以下2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比例为86%,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学梯队。有较好的科学研究背景、较宽的知识面,多数人合作在3年以上,配合默契。3.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本课程7位教师中,毕业于清华大学3人、毕业于南开大学1人,毕业于辽宁大学2人、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1人。组成了以广泛来源为整合优势,以发挥各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活力的课程教学团体,优势互补,使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4.师资配置情况:本门课程主讲教师共7人,师生比是1:260。全部教师都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好,获得学生的认同。主讲教师全部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在课堂上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课程教学建设1、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本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要点和要求,同时关注理论前沿信息,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确定教学宏观导向,力求实现教学针对性与教学的规范性、稳定性的共生。(2)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注重引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成果,使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3)有选择地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理论内容,处理好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讲授与自学的关系。(4)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有效运用“案例讨论”、“电视教学”、“撰写论文”等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投入的力度,力求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2、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课程编号:011014401(1/2)课程计划学时:48学分:3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本章重点是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了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难点是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本节要求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考核概率5%),理解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考核概率5%),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考核概率1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2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 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本节要求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考核概率5%),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考核概率5%),掌握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考核概率10%)。1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3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节要求了解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考核概率5%),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考核概率5%),掌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考核概率10%)。1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2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3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要求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考核概率5%)。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2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本章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难点是使学生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本节要求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考核概率20%),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考核概率50%)。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本节要求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具体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原因(考核概率30%),掌握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意义(考核概率50%)。1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本节要求了解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考核概率30%),掌握实践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必备条件(考核概率50%)。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本章重点是让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难点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本节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考核概率10%),理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30%),掌握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40%)。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本节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考核概率20%),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内涵(考核概率30%)。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本节要求了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国防观念(考核概率30%),掌握报效祖国的多种方式(考核概率50%)。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3 增强国防观念4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本章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明确为人民服务是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明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其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难点是使学生真正理解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节要求了解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及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考核概率30%),理解追求高尚人生目的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30%),掌握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考核概率50%)。1 世界观与人生观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本节要求了解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考核概率20%),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考核概率30%),掌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考核概率60%)。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本节要求了解人生环境的科学内涵、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考核概率20%),理解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考核概率30%),掌握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核概率50%)。1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2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本章重点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本节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考核概率10%),理解道德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考核概率20%),掌握道德的功能和作用(考核概率30%)。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 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本节要求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考核概率10%),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掌握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科学态度(考核概率30%)。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3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本节要求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考核概率30%),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考核概率50%)。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本节要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考核概率20%),理解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考核概率20%),掌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考核概率30%)。1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3 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本章重点是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难点是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本节要求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征(考核概率5%),理解有序的公共生活的现实意义(考核概率10%),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考核概率10%)。1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3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本节要求了解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考核概率10%),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掌握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考核概率30%)。1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本节要求了解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考核概率5%),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几部法律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考核概率10%),掌握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20%)。1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本章重点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难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本节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含义和基本要求(考核概率10%),理解劳动法、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和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考核概率10%),掌握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考核概率20%)。1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4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本节要求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考核概率5%),理解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考核概率10%),掌握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考核概率20%)。1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3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本节要求了解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考核概率10%),理解大学生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考核概率30%),掌握婚姻法的主要内容(考核概率50%)。1 爱情与人生2 婚姻与家庭3 家庭美德4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本章重点是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难点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本节要求了解法律的一般涵义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考核概率10%),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与运行(考核概率20%),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考核概率30%)。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本节要求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考核概率10%),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考核概率20%),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考核概率20%)。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2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本节要求了解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考核概率10%),理解新的国家安全观(考核概率10%),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考核概率20%)。1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3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本节要求了解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考核概率10%),理解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考核概率10%),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考核概率10%)。1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本章重点是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难点是实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条件。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本节要求了解宪法的特征、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考核概率10%),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考核概率20%),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核概率30%)。1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2 我国的国家制度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 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节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本节要求了解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考核概率20%),理解民事主体制度和民事行为制度(考核概率20%),掌握民事代理及诉讼时效(考核概率40%)。1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民事主体制度和民事行为制度3 代理4 诉讼时效和期限第三节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本节要求了解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考核概率10%),理解犯罪、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罚体系(考核概率20%),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考核概率50%)。1 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2 犯罪及其构成要件3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4 刑罚体系(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环节:以知识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互动教学等方法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辅助资料:授课过程中较为熟练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并以习题集作为课后巩固各章所授内容的手段。作业布置:通过撰写论文等方式,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具体布置情况为:“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一章布置撰写一篇论文(1000字左右),“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一章布置“观察身边的遵守或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并记录下来,”课上讨论或形成具体材料(也可采用其它形式)。两次作业均计入平时成绩。考核环节:成绩评定办法为平时成绩占30%,其中包括上课出席情况、听课态度、课外作业情况等,期末考试占70%,考核方式为闭卷100分。期末总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建议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2课堂讲授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课堂讲授、讨论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4课堂讲授、资料片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3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课堂讲授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43课堂讲授、讨论、课外作业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6课堂讲授、资料片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2课堂讲授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10课堂讲授、资料片复习、答疑2合计42648三、大纲附录1、建议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罗国杰等编。2、参考书目:(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赵兴宏等编。(2)青春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辽宁大学出版社,季丹丹、曹迪编著。(3)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夏伟东主编。(4)法律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辽宁省教育厅组编。3、有关说明:本教学大纲中所列部分内容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以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教学条件1在教材使用与建设方面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统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配备了一整套教师用书,其中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了保障教学内容生动实效,学科组还充分利用网络,下载了“道德观察”、“今日说法”以及其他有教学价值的音像资料,收集和购买了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借鉴了其他兄弟院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参与编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2006年2月第一版);自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辅助教材青春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公开出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编写研究小组,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有效方法,不断创造条件,拟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特色改革教材和相关辅导用书,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扩充性资料主要包括课程经典教学案例、相关自我测试以及各类大学生阅读杂志、成功人生系列丛书参考、多部经典教学影片等,通过网络教学环境面向学生,学生通过对经典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阅读具有哲理性的文章、主动参与自我测试等方式,加深对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渗透,实现了学生主动自学与课堂讲授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取得实效。3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特征较为明显。德育理论的学习是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把握正确的人生态度打基础,从这一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每学期6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尽量使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成效显著:(1)讨论或辩论赛: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经过准备后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赛,在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具体问题有正确认识,以指导今后的生活实践;(2)道德观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身边存在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观察、资料采集,经过统一整理、筛选后进行公开展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会慎独具有实际说服力;(3)观看教学影片: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爱国主义、人生理想、事业与爱情等方面的纪录片、故事片,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对待人生的理念,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4)撰写课程论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学生所关心的部分社会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并计入考核成绩。4已经建立便捷的教学网络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努力利用网络教学,进行教学活动及其管理。目前已经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日历、授课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资料、课程相关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在网上发布,供学生参考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加大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教学工作。(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采取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和形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主要有: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辩论明理法、综合素质测试法、论文写作法等。(1)互动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训练的相关理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自行设计的一些活动中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所讲授理论的可行性,进而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滚雪球、同舟共济等课堂活动。(2)课堂讨论。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就比较尖锐的问题设计题目,让学生做好准备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明确理论的内容和意义。(3)辩论和演讲。对教学内容中有意义的内容设计题目,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考大量资料,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4)综合素质测试。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之前,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试”问卷,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分别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制观念、对课程的了解与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普查,由任课教师收回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明确教育对象的程度和水平,了解其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和引导。(5)论文写作。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论文,通过论文写作,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理论,又锻炼了写作能力。通过滚雪球、同舟共济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互动活动,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增加了兴趣,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讲到人际交往关系内容时,组织学生每8人一组,根据要求完成一个需共同协作才能实现的任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且反映效果好。这些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普遍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本课程上课的学生规模基本是4个自然班组成的一个教学组态,约120人左右。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我们逐步进行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购买了大量的教学音像资料,自制了部分教学音像资料,鼓励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目前,教研室70%以上教师都使用多媒体上课,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配合教学内容我们还为学生安排音像课,先后为学生播放过太行山上、东京审判、反腐纪实等多部录像或电影,使学生受到更大的触动,教学效果良好。3、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认真做好教学评价。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考核:一是授课教师认真做好平时作业的批改,以杜绝学生的偷懒应付行为,并以此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二是认真做好期末考核,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考试后,尽管阅卷工作任务繁重,但教师们依然认真仔细地按要求,严格地进行阅卷工作。这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保证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中把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作业成绩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学生的最后成绩挂钩,比例基本设定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改变以往的考试试卷定乾坤的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五)教学效果1、校外专家评价社会科学系品德与法律教研室具有优良学术传统和雄厚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校、部门领导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很丰硕的成绩。沈阳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赞扬本课程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认为季丹丹老师带领的本课程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团队,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加强对学生道德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学科体系,掌握学科脉络,明确知识结构;(2)把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3)运用案例法和互动法教学,隅心理教育于德育,对其他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课程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拓宽教学互动渠道,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提升教学质量。专家们认为本课程有手段创新,有理论突破,有丰富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能力以及法制观念,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门优秀课程。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全部任课教师,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活动有序,授课方式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连续三年,每位任课教师的听课总评分都在90分以上,得到了教学督导组的认可。2005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7年,季丹丹老师被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名师。其主要特点为:有一支能力强的教学队伍,教学目的明确,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获得学院和省级的教育教学奖励,认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较强的教学实效性,受到学生的欢迎。3、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近三年参加主讲的7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都在90分以上,其教学效果在我校一直排在前列,受到学校的关注。由于本课程能够与当代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结合紧密,与大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实用性,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学生普遍反映,在大量的价值观、不同思潮充斥和撞击的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起到了拨云见日的作用,为大家如何正确做出道德行为和守法行为的选择明确了方向。这门课让我们有机会思考许多问题,学会将零碎的思考进行概括和提炼。本以为这门课是混学分,但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我们吸引住了,让我们觉得提高道德素养是自身成才的需要。(六)课程特色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们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讲授法教学与新型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