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教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教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教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教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与妻书教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与妻书本课话题真情一、从课本中积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二、从自然中积累天鹅忠贞的伴侣在鸟类中雌雄间结成终生伴侣的当属天鹅。它们不仅在繁殖期成双成对,相互恩爱,而且在其他时间也在一起觅食、休息或戏水。甚至在千里迢迢的迁徙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如果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宁肯单独生活一辈子,也不再另选佳偶。天鹅有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繁殖期尤为突出。做巢时夫妻双双外出衔巢材,回来后一同做巢,温馨和谐。筑巢后雌天鹅开始产卵、孵化,雄天鹅则在巢边日夜巡逻。三、从历史中积累化蝶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并且让她下轿祭拜。后祝英台出嫁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墓中,其后坟墓中飞出一对彩蝶,双双离去。一、作者简介绝笔之书显风格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清宣统三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遗有绝笔书,感情深挚,充满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二、背景回放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信,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三、相关知识1与妻书书:信。称书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01:00)为三更,丑时(01:0003:00)为四更,寅时(03:0005:00)为五更。一、字音识记1眷属(jun) 2.称心快意(chn)3几家能彀(u) 4.婉解(wn)5必不能禁(jn) 6.双栖(q)7抑汝能之乎(y) 8.使之肖我(xio)二、通假字1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通“傍”,译为“靠近”2几家能彀 通“够”,译为“能够”3辛未三月念六夜 通“廿”,译为“二十”三、古今异义1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幸福。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至2语3书4竟(二)虚词5其6以7为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汝幸而偶我 婚配,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尊敬;幼:疼爱2名词作状语汝泣告我 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 像瓜一样(二)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 使尽(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2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以为乐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为”表判断)(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现代汉语语序: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2定语后置钟情如我辈者(现代汉语语序:如我辈钟情者) (三)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无宁”相当于“与其不如”)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于革命需要的观点,表现了革命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精神。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1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作为林觉民对妻子解释自己参加起义的原因的一项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亦以天下人为念A BC D解析:选D引用古语,不是直接说明。表明自己对于感情的态度。2下面对于文段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简要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心情。B第1段,作者采取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C第2段细述投身革命的道理,烈士为天下人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D作者清楚地点明了“吾忍舍汝而死”是为了“爱汝一念”,扩而展之,为国事,为革命,为民众。解析:选BB项,“间接抒情的方式”应为“直接抒情的方式”。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问题。3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林觉民对妻子眷恋的一组是()与使吾先死也, 无宁汝先吾而死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望今后有远行, 必以告妾, 妾愿随君行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故唯日日呼酒买醉A BC D解析:选C表现妻子对林觉民的眷顾。是林觉民告诉妻子欲参加爱国起义的事。写林觉民的悲伤。排除这三项即可。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文体上看, 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 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 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B节选部分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 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 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C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 携手并肩,窃窃私语, 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D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 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 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解析:选AA项,表述错误,文章既有离别妻子的无限悲痛,又有为“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悲壮。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足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就在于它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动人篇章。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B这篇文章笔端饱含感情,融抒情、记叙、议论于一体。第一、五两段是议论,第三段是充满感情的记叙,第二、四、六段是充满感情的说理。C在抒发作者为之奋斗而虽死无悔的崇高理想时却又不流于泛泛的说理,而是渗透着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人情味”。很明显,作者并非刻意为文,而是其情之所及,笔之所至。D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遗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解析:选BB项,“第一、五段是议论”错,一、五两段是直接抒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革命者,林觉民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以天下人为念”,能够体察自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衷肠,从而能够“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B作为丈夫,林觉民对妻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他希望柔弱的妻子能够一生无忧,“先吾而死”,他愿意独自承担死别之痛。C作为一个深爱自己妻子的革命者,面对妻子的泣诉埋怨,林觉民也曾经痛苦无奈,甚至借酒消愁。D作为一个忠诚于革命事业的真情男子,林觉民即使在赴死前也无法忘记和妻子幸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也正因为对幸福的真诚渴望,才使他“率性就死”“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解析:选CC项,“妻子的泣诉埋怨”不对,因为林觉民并未将自己参加起义的事情告诉妻子。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本文以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议论、记叙。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势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或借景抒情,或通过描绘场景来抒情,或借议论来抒情,使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2语言通俗、浅近、平易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虽然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谊。3大量使用典故文中的“眼成穿而骨化石”、“独善其身”、“司马青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语句都是用典,却毫无生涩之感。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习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了,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此祝健康 并问王同志好觉手书一九二八一一(摘自湖南革命烈士诗词书信选)注陈觉,1903年生,湖南醴陵人;赵云霄,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二人由相识到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1927年9月两人同时回国,先在东北,后到湖南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两人先后被捕入狱。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