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doc_第1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doc_第2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doc_第3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doc_第4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语文通论教学安排(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序号讲 座 内 容授课教师时间安排1政治词语、词语政治从香港的“回归”看翻译和现实政治的关系朱刚9月16日2日本现代文学的特征叶琳9月23日3符号学与文学张新木10月14日4二十世纪英国小说王守仁10月21日5钓鱼岛等岛屿归属问题与中日关系何慈毅10月28日6当代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江宁康11月4日7人际修辞陈新仁11月11日8篇章语言学孔德明11月18日9翻译与翻译批评刘云虹11月25日10话语与话语研究徐昉12月2日11翻译哲学的阴阳之道:从“明”看儒家思想之于翻译的意义蔡新乐12月9日12文学作品的语言王加兴12月16日13术语翻译研究魏向清12月23日14法国文学的传统与创新刘成富12月30日地点:仙1-321,时间:周三下午2:004:00“外国语文通论”课程特点及要求教学目的:旨在介绍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扩大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研究生的知识面,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方式:由各专业研究生导师以讲座形式开设。听课要求:课前预习讲座大纲,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课上耐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外认真阅读,提高兴趣。每次听课时请在签到簿上签名。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求:本课程只要求一篇论文,论文应当严肃、规范,统一包括以下几部分:1、摘要100150字;2、关键词35个;3、正文50008000字;4、必须有引文,注明出处(参考书目);5、论文行文必须符合出版要求;6、做论文时鼓励打通各个讲座内容,不必拘泥于一家;7、课程论文需在讲座范围内,且不同于本人研究方向;8、严禁抄袭,抄袭者按不及格处理。讲座一:政治词语,词语政治从香港的“回归”看翻译和现实政治的关系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中外媒体对“回归”(香港回归祖国)一词的不同翻译,展示翻译和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指出:翻译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活动,翻译实践是一种文化、语言、意识形态对另一种文化、语言、意识形态施加影响、进行改变的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翻译学研究”有了施展的空间,成为后结构主义新的分支。意义:围绕对“回归”翻译所开展的斗争,通过个案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当代翻译研究的新进展,并且说明外国语文的主要研究领域(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文化研究)是多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的:说明打通研究领域、扩大学术视野、使用新方法新思路的重要性,并且在介绍一些重要的现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概念术语的同时,用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以增加研究生对批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要求:对后现代翻译理论有粗略的了解,最好能提前阅读参考书目。欢迎提问、质疑、插话、讨论。讲座提纲:题解关键词定义翻译,翻译行为,翻译标准 命题的由来欧洲翻译学年会,Andr Lefevere的七场主题报告香港97回归“回归的”不同译法 历史回顾 香港近代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殖民统治回归 问题的提出不同的译法实例,分析,含义意识形态性 理论分析“翻译学”:后结构主义翻译索绪尔结构主义俄苏形式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耶鲁解构主义方法格里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福科知识考古观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葛兰西的霸权观法农的内心殖民翻译学科的社会科学转向 意义:后现代理论对语言、文本、再现的主张有助于提醒我们注意西方话语的“暴力”,批判西方政治词语的意识形态性,对新老殖民主义词语政治保持警惕。 更多实例思考问题:1、后结构主义“翻译学”对“翻译”的定义与传统定义有什么不同?2、这样的“翻译学”如何界定翻译标准?3、在什么意义上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4、“政治词语”为什么往往是“词语政治”?5、后结构主义“翻译学”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6、后结构主义“翻译学”有什么“盲点”?7、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类似“回归”这样的翻译个案?参考书目:Andr Lefevere.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 (1992) - Translating,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1992)杜争鸣,是谁准备了这盛大的晚宴?,中国翻译2004年第6期费小平,翻译的文化之维:“翻译的政治”问题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费小平著,翻译的政治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冯宪光等,全球化与新殖民主义文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3期郭建中,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0第1期韩永芝,从文化排斥与文化认同看清末外国小说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韩子满,文化失衡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蒋骁华,圣经汉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刘军平,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外国语,1997年第2期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姚桂桂,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讲座二:日本现代文学的特征基本内容:通过对日本现代文学的概述,指出日本文学的最大特点在凸现“风雅”。“风雅”所崇尚的是远离现实社会、政治,埋头于自然,顺从造化,追求“物我一如”。它不仅是日本文学的理论核心,也是日本国民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各个层面。正是这一点,才使日本文学在历史发展中一再追求艺术之上,并有别于东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意义:通过分析和了解日本文学的主要特征,能使我们更好地正确把握日本文学的独特魅力,认识到为什么在20世纪相隔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日本文坛会出现两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本文学在当今世界文学百花园里是如何大放异彩,被世人所瞩目的。目的:同属东方文学的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们之间形似而神异。共同的文化根源却滋生出两个不同景象的文学风貌。通过介绍日本文学的风貌,目的在于拓展研究生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文学的再认识,加深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兴趣。听课要求:对日本文学整体进行大致地了解,上课之前能翻阅一下相关的参考书目。欢迎大家踊跃质疑、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讲座提纲:a) 同文同种b) 日本语言文字的表现c) 文学时代的区划d) 文学表现游戏的、感物兴叹的、玩味的、艺术至上的、风雅的非个性化的重暧昧、含蓄、余情,轻明言、夸张;重情绪、感性,轻思想、理性;重调和统一,轻矛盾冲突;重纤细、短小、简洁,轻冗长、繁琐;重枯寂、缺憾,轻喧嚣、完整;重多元化、轻单一性; 超政治性、追求风雅。e) 现代日本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透明族”颓废文学 “作为人派”挫折文学 “内向派”文学 “私小说”的嬗变“女性文学”的鹊起思考问题:1、如何理解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2、日本文学的“风雅”与中国文学的“风雅”的差异性3、日本文学的审美取向4、日本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5、现代日本文学的多元化表现参考书目: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千叶宣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漫笔于长敏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年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柄谷行人 三联书店 2003年20世纪日本文学史 叶渭渠/唐月梅 青岛出版社 1998年日本文学史(近代卷/现代卷) 叶渭渠/唐月梅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年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叶渭渠/唐月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日本文化史 于长敏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年日本:再寻坐标 孟庆枢、于长敏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0年采玉集 李芒 译林出版社 2000年讲座三:符号学与文学基本内容:符号学是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语言交际以外的交际和指意手段,并且将研究的领域扩大到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本课程将简单回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要素,从而进一步了解符号学的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符号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再将符号学引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作为文学创作的规律和作品赏析的标准的主要探讨方法。最后引入“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示范。意义: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来研究文学作品是近二十年来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后来出现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在西方是一门前沿学科,先后形成了话语分析、文本分析、篇章语言学、文本语法学、叙事学等流派,将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让研究生了解国外在这一学科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借鉴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的:学习这门课程,目的是让研究生了解国外符号学与文学的研究现状,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借鉴符号学与文学的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在文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以便在自己的研究中求得内容和方法上的突破。要求:学习符号学与文学课程,要求学生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建议学生作一些前期准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讲座提纲:引言普通语言学索绪尔的语言学马丁内的二重分节穆南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 符号学符号与意义:吉罗、穆南和巴特的符号学符号的分类:逻辑符号、社会符号、美学符号文学符号:民间故事形态学、象征主题学、叙事作品形态学 叙事作品分析 巴特的作品结构分析阿蒙的作品布局托多罗夫的作品分类学 分析实例:纪德田园交响乐的叙述结构分析故事梗概小说结构:故事与话语、叙事结构、逻辑层次、人物关系叙述秩序与语境秩序结论思考问题:1、符号学与语言学有什么区别?2、符号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方面,怎样划定?3、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在什么不同?4、怎样理解作品的写作零度?5、叙事作品形态学的来源是什么?6、现代叙事学与传统叙述研究的区别在哪里?参考书目:F. de Saussur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nrale, Payot, Paris, 1985.Andr Martinet: Elments de linguistique gnrale, Paris, Armand-Collin, 1980.Pierre Guiraud: La Smiologie, coll.Que sais-je?, PUF, 1971.R. Barthes: Introduction lanalyse structurale du rcit, in Communication 8, Paris, Seuil.Umberto Eco: Loeuvre ouverte, Seuil, 1965.G. Genette: Figures I, II, III, Seuil, 1966.Vladimir Propp: Morphologie du conte, Paris, Seuil, 1970.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巴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译,三联书店,1999.6.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吴泓缈译,三联书店,1999.7.克里斯蒂恐怖的权力,张新木译,三联书店,2001.3.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5.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张新木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符号的创造,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 2期。张新木论的叙述结构,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讲座四:20世纪英国小说基本内容:20世纪英国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小说创作发生着影响,与此同时,文学本体遵循其自身规律,大致沿着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轨迹向前发展。本讲座以百年来英国小说历史演进、文学思潮嬗变为经,各时期各流派作家作品为纬,经纬交织,史论结合,既有宏观概述,又有微观深究。意义:作为全球英语文学的本源和核心,英国文学传统深厚,富有生机和活力,历经时代变迁,仍然保持着世界性影响。学习20世纪英国小说,有助于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完善知识结构,在开展各自领域研究时有一个参照坐标。目的:了解20世纪英国小说的基本走向,读几本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的小说,获得感性认识,并将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从而增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听课要求: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课外要求阅读20世纪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论著以及重要作品的中文译著。讲座提纲: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女性作家少数裔作家思考问题:1、与1900年以前的英国小说相比,20世纪英国小说有哪些主要特征?2、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有什么不同?3、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是什么?4、试分析论当代英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所关注的共同主题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 5、试分析少数裔作家小说创作对当代英国文学的贡献。6、20世纪英国小说与中国现当代中国文学有什么关联?参考书目:王守仁、何宁:20世纪英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三),商务印书馆,2001年侯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译林出版社,2005年殷企平: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布拉德伯里:现代英国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卡尔:当代英国小说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水仙号”上的黑家伙,译林出版社,2001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译林出版社,2003年沃尔夫:达洛卫夫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奥威尔:一九八四/上来透口气,译林出版社,2002年戈尔丁:教堂尖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莱辛: 野草在歌唱,译林出版社,1999年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译林出版社,2003年巴恩斯:10 1/2卷人的历史,译林出版社,2002年阿克罗伊德: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译林出版社,2004年奈保尔:河湾,译林出版社,2002年石黑一雄:长日留痕,译林出版社,2003年讲座五:从历史看当今中日间关于东海经济开发的争议基本内容:从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系列历史资料,以及现存的朝鲜、琉球和日本的历史资料来探讨钓鱼岛、黄尾屿及赤尾屿的归属问题。主要围绕历史记载、地理状况,以及中日双方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同进行探讨。意义: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因此,也只有以史为鉴,基于历史事实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今天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宗旨,通过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探讨,以展望新世纪中日的新发展。目的:通过播放图片,使同学直观地了解这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共同分析这一问题。经过对客观史料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自我思考,以求对此问题有一个达到比较客观的认识。听课要求:对中日间所存在的领土问题有粗略的了解,最好能提前了解日本冲绳县的历史。欢迎提问、质疑、插话、讨论。讲座提纲:问题争论所在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琉球王国与册封使 日本以及朝鲜的历史文献 琉球地图 琉球海沟与黑潮 明清时期的中外之界 日本政府的历史观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思考问题:1、目前为止,你所了解的中日关系、文化交流的历史是怎样的?2、你如何看待目前中日之间存在的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3、你认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将有什么样的前景?参考书目:杨亮功等主编,琉球历代宝案选录,台湾文献丛刊外编,台湾-开明书局,1975故宫博物院编,使琉球杂录 等, 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故宫博物院编,续琉球国志略 等,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谢必震,中国与琉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沙学浚,钓鱼台属中国不属琉球之史地根据,台北-1972赤岭守清末琉球复国运动之研究,台大历史所何慈毅,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讲座六:当代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基本内容:本课程专门研究和探讨当代美国文学与文化领域里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向,如后现代主义小说、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和文化批评理论等,尤其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去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美国文学和大众文化作品(影视作品),使学生获得新的视野和了解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前沿动态。具体对象包括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片段(罗,pp.262-275)、当代美国关于经典和通俗作品的争论(江,pp.165-190)和美国电影冷山等。本课程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领域,了解当代学术研究的一些前沿动向,并能通过参与讨论等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了解美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并对一些具体的文本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当代美国文学与文化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尤其是针对自己专业领域进行探讨,并认真听将和按时完成作业与阅读。思考问题:1、当代美国文学的艺术特征是什么?2、当代美国文化的总趋势是什么?3、如何理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相互关系?参考书目:罗钢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江宁康著:美国当代文化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齐小新:美国文化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海平、王守仁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讲座七:人际修辞基本内容:言即行。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交际需讲究语言策略。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句法、语篇资源以实现人际修辞。人际修辞具有语言文化共性,也有各种个性表现。人际修辞对语言系统会产生影响。意义:超越传统修辞学研究局限于修辞格研究的藩篱,在动态的语境中探讨、欣赏语言如何服务于交际者,从单纯的语言形式美跨越到灵动的策略智慧美,同时洞察语言演变的人际修辞动因。目的: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了解所学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需要了解如何用外语进行得体的交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修辞有助于提高外语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也会对母语交际产生积极的影响。听课要求:对修辞学、语言学有粗略的了解,最好能提前阅读参考书目。欢迎提问、质疑、插话、讨论。讲座提纲:l 修辞概况l 言语行为l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l 人际修辞的定义l Leech的修辞观l 面子的界定l 英汉文化中的面子比较l 礼貌策略l 礼貌原则l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l 人际修辞对语言系统的影响思考问题:1、人际修辞研究与传统修辞研究有什么不同?2、人际修辞的核心是什么?3、人际修辞具有哪些特点?4、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人际修辞上具有哪些共性?5、人际修辞的语言文化个性是如何产生的?6、相同的会话策略在不同语言之间是如何表现的?7、除了所介绍的会话策略外,你还发现什么策略?8、人际修辞对语言系统的影响有些什么表现?9如何从事人际修辞的研究?参考书目:Amy Tsui. (2000). English Conversa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Geoffrey Leech.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John Austin. (200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Paul Grice. (2002).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新仁. (1998). 论会话修辞及其研究思路. 扬州大学学报,第3期.顾曰国. (1992). 利奇的修辞学理论. 外语研究,第4期.顾曰国. (1992). 礼貌、语用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约翰甘柏兹. (2001). 会话策略.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何自然、陈新仁. (2004). 当代语用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彭增安. (1998). 语用修辞文化. 上海:学林出版社。王得杏. (1998).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王希杰. (1995). 修辞学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严辰松、高航. (2005). 语用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应天常. (2001). 节目主持语用学.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讲座八:翻译与翻译批评基本内容:简单介绍翻译学以及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批评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内容,在厘清翻译与翻译批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翻译与翻译批评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1.翻译的价值与翻译(批评)的标准;2.翻译批评的基点与视点。意义: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时代更对翻译有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需求,翻译活动涉及人类精神生活、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在其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翻译、评价翻译,进而从翻译的角度对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与文化交流史有更深刻的了解。目的:简要了解翻译的本质、价值、过程、主体、标准以及翻译批评的本质、价值、功能、主体、标准,正确认识翻译观、翻译价值观与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客观、全面地理解翻译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对翻译进行评价。听课要求: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相关参考文献。讲座提纲: 翻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史、翻译批评 翻译与翻译批评的概念 两大核心问题:1.翻译的价值与翻译(批评)的标准翻译的价值翻译批评的价值翻译标准“信达雅”之争翻译批评标准的新视野2.翻译批评的基点与视点翻译批评的基点(立足点)翻译批评的视点(多重视野、多重维度) 翻译批评个案分析思考问题:1. 如何理解翻译与翻译批评的本质?2. 翻译活动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哪些翻译标准?它们各自具有哪些特点?3. 翻译批评是否可以没有规范的标准,而仅凭批评者的个人喜好或主观印象进行?4. 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翻译批评标准呈现出何种特征?5. 如何认识、理解、评价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化?6. 在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化语境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参考书目:1. 陈冲:“我想要的新批评”,文学报,2011年11月3日。2. 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3. 姜治文、文军编著:翻译批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4. 连燕堂: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5. 罗新璋、陈应年编: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 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7. 王宏志: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 许钧:翻译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 许钧主编:文字文学文化汉译研究(增订本),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10. 许钧著:翻译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11. 许钧、穆雷主编: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10月。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讲座九:篇章语言学基本内容:介绍以语篇为研究对象的篇章语言学的产生、发展、主要研究领域、描写模式、研究方法等。重点讲解研究形式接应的篇章语法学,研究语义连贯和篇章主题的篇章语义学和研究构成篇章外部因素的篇章语用学;同时介绍语用学以及认知科学对篇章语言学发展的影响。介绍范围侧重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以德国等中心的篇章研究。意义:篇章语言学是继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之后新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它与其他种种语言理论之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孤立的单句框架,将视野扩大到实际交际活动中连贯的话语中去,从而为语言学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的:篇章语言学与许多语言学分支有密切联系,对这个学派研究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扩大语言学方面的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要求: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必须做到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外按照要求阅读指定材料,期末按质按量完成书面作业。讲座提纲:1 篇章语言学产生的时代背景2 篇章语言学的主要理论3 篇章语言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篇章语法学 篇章语义学 篇章语用学4认知科学对篇章语言学发展的影响5篇章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思考问题:1 篇章语言学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其意义何在?2 篇章语言学对篇章研究的贡献主要在哪些方面?3 篇章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景如何?参考书目: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994)年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988)年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讲座十:话语与话语研究基本内容:话语研究在中国和世界学术界表现出了巨大的科学和社会潜力和活力。不同于传统语言学,话语研究的目的不是要知道一个字、词、句、篇章或一个语音单位的形式或内容,或者其生成的原因、规则、历史。它是要关注、揭示、反思或批评那些借助语言所构建的或与语言使用相关且实际发生的、特别是那些具有现实社会文化意义的事件。本课程将首先区分“话语”和“话语研究”的概念,“语言功能”与“话语功能”的概念,然后简要回顾话语研究的基本要素,从而了解话语研究的理论视域与分析方法、研究领域及当前的发展新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起话语研究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示范。意义:话语是一种复杂、多元的现象,要求学科交叉、文化交叉的理念与方法去研究。通过对话语研究领域与分析方法的讲解,进一步说明学科交融、扩大学术视野、打通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目的:通过厘清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话语研究的理论视域、分析方法、研究领域和前沿方向,帮助各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与语言活动有关的生活事件的关切度和问题意识。要求: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外阅读相关参考文献。欢迎提问、质疑、插话、讨论。讲座提纲: 话语与话语研究的区别 语言功能与话语功能的区别 话语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话语研究的理论视域及其方法 话语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新方向 话语研究的问题意识 话语研究实例分析思考问题:1. 如何理解话语和话语研究的不同?2. 如何理解语言功能与话语功能的不同?3. 话语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有哪些?4. 既然话语研究关注社会文化问题,那么与其他社会科学有什么区别?5. “Discourse”如何汉译?现代中国文化中有无相近的词汇来表述“Discourse”的含义? 6. 带有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中国的话语现实研究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7. 西方话语研究的局限性在哪里?话语研究在中国应该如何开展?8. 如何形成话语研究的问题意识?如何理解中国学者的文化责任?参考书目: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Derrida, J. (1976). Of Grammatology. Trans. G. C. Spivak. Baltimore, ML: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td.Fairclough, N. (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Foucault, M.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 (Trans. by A.M. Sheridan Smith). New York: Pentheon Books.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Van Dijk, T. A. (1976). Text and Context: 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London: Longman.Wittgenstein, L. (1968).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Wodak, R. (1996). Disorders of discourse. London: Longman.施旭. 2013. 话语研究方法的中国模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6): 5-7.田海龙. 2013. 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6-10.辛斌. 2006. 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外语学刊, (2): 1-6.讲座十一:翻译哲学的阴阳之道:从“明”看儒家思想之于翻译的意义基本内容:本讲座首先通过将荷尔德林的伊斯特之中“日与月不可分离”辨识为“阴阳之道”的体现,其次凭着将海德格尔对此诗的解说视为儒家的此一原理本身的运用,最后以亚里士多德的“爱”和严复的“三难”在西奥赫曼斯那样的后现代语境下的英文翻译为例加以说明,试图论证,“阴阳之道”在界定翻译本质上及其对于文化关键词的处理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阴阳之道;明;海德格尔提纲1. 问题的提出“后现代”的西方飞翻译研究,因为“反本质主义”或“反基础主义”的倾向而陷入另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因而需要别的资源的引入,以便展开正常的思想和理论探讨。“阴阳之道”此时进入,势必为翻译研究带来它本应有的活力。2你明白“明白”了吗?是谁在玩文字游戏?一般的解释和翻译是以一物对另一物的替代,造成的是陈陈相因,而毫无新意,也根本谈不上创造。只有回到“仍词语本身说话”的正确道路上来,解释和翻译才是可能的。而“明白”的语内解释就是一个最佳的例证。由语内翻译的“让词语本身说话”,可推出翻译的最高原则是向着词语本身的回归。它应该有三个准则:(1)找到能为“原初”讲话的词语;(2)以恰切的方式对之加以处理,以创造出此一发现所必需的;也就是,要为此一词语再创造出新的语境;(3)总是应该“葆有心中”“日月之不可分离”。3. 为什么“明”所昭示的“阴阳之道”会在海德格尔那里成为“谜”?海德格尔在其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之中显而易见在运用“阴阳之道”,尽管他并没有点出此名。而他所引用进而加以宣解的这首诗,其中就奇妙地写到了“明”字。因为此著是海氏的全集之中唯一一部专门讨论揭示和翻译的著作,因而,其中的思想蕴含可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阐释“河流”以及“存在”和“解释”的“本质”的过程中,海氏不断强调,“河流”的本质,也就是解释和翻译的本质,可用“处所性的旅程化”和“旅程化的处所性”来表示,但在他看来,至今这还是一个“谜”。这说明,最为正常、自然的思想观念,在西方已经变为异常,“存在被遗忘”的结果不仅导致一切都已变异。4. 亚里士多德的“爱”和严复的“信达雅”的英译由于最为正常的观念被弃之不顾,因而,常态下的翻译,就文化关键词而论,已经找不到比较好的方法,甚至是倡导“厚重翻译”的人,所推崇的翻译方法也已经此路不通,一个显例就是赫曼斯在其作为厚重翻译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之中所提出的亚里士多德的“爱”的英译。而依“阴阳之道”视之,王佐良乃至过去的“信达雅”的译文,在根本上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的意指,因而,需要重新考虑,该如何从“阴阳之道”的动静兼具的“常道”加以处理。5. 结论若是事物存在可以“一阴一阳”来表示,那么,它们的本质或许一下子可以清楚起来;而且,按照上述解释,很清楚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也一样可以依之进行跨文化翻译操作:第一,转译出的事物,依照一阴一阳的方式,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第二,一旦以此方式进入存在,它便也一定会将其生命之“明”显现出来。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可以说,中华文化的确有益于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对跨文化的思考。同时,有关论述还可能意味着,其中有待开拓的空间,也将会是很大的。思考问题1. 中华文化的思想资源不能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历史原因何在?2. “阴阳之道”出自何处?如何加以理解?3. “阴阳之道”作为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追求,如何加以践履?4为什么说翻译的本质只能依“阴阳之道”,才可加以描述?5. “后现代”的思维方式问题是什么?6. “后现代”的西方翻译研究有哪些主要的问题?参阅书目周易系辞上蔡新乐. 2014. “主编絮语Philia与信达雅的翻译”. 广译 10:i-xiii.严复. 2009.天演论 译例言. 翻译论集(修订本). 罗新璋、陈应年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第202-204页.Hermans, Theo. 2003.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 Vol. 66 of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pp.380-389.讲座十二:文学作品的语言基本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被称为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因此如果从分析语言艺术入手来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那么就不失为一条有效的研究途径。意义:通过阐释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说明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中,语言和文学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的:使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识到打通研究领域、扩大学术视野、使用新方法新思路的重要性。要求:专心听讲、思考并提出问题。讲座提纲: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文学语言的文体类型。思考问题:如何重新认识文学中的语言修辞问题?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小说语言,诗歌语言和戏剧语言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参考书目:白春仁著,文学修辞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鲁枢元著,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余松著,语言的狂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唐跃、谭学纯著,小说语言美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四卷,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沃尔夫冈凯塞尔著,陈铨译,语言的艺术作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茨维坦托多罗夫编选,蔡鸿滨译,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讲座十三:术语翻译研究问题意识、实践方法与理论视角基本内容: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术语的命名与使用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生存诉求,术语的跨语际传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术语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密切相关,其跨语言文化的翻译也就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讲座主要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术语翻译的个案研究,深入浅出地揭示术语翻译的本质属性与实践特点,旨在强调术语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讲座还就术语翻译研究应具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方法与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和阐述。意义:通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术语翻译的大量个案,揭示术语翻译研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说明术语翻译研究与术语学、翻译学以及生态语言学等诸多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术语翻译研究在大众翻译时代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目的:从现实的语言应用问题出发,增强研究生的问题研究意识,拓宽语言研究的学术视野,启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研究生专业学习兴趣与学术研究价值认同。 要求:关注个人专业领域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术语的翻译问题,积极参加课堂的实践问题讨论,课后就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目阅读。 讲座提纲:a) 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 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2 外来术语是异学术文化的使者3 术语翻译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及规划政策密切相关4 国际翻译界对术语翻译的重视5 其他重要性相关问题b) 术语翻译研究的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追根求源 (个案分析讲解)c) 术语翻译研究的有效方法 1术语翻译的基本策略2术语翻译的主要技巧3术语翻译的一般标准4术语翻译的语料库方法d) 术语翻译研究的理论视域1人文社会科学术语翻译的特殊性2人文社会科学术语翻译研究的复杂性3翻译史研究视域4术语学研究视域5翻译学研究视域6生态语言学研究视域五结语思考问题:1、 术语的基本属性有哪些?术语翻译实践是否受到它们的制约?2、 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及其翻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术语翻译在我国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历史中的作用如何?请举例说明。4、 如何处理好术语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5、 影响术语翻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 如何确立术语翻译的有效标准?7、 大众翻译时代译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术语意识和术语翻译素养? 参考书目: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冯天瑜. 新语探源M. 中华书局,2004。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格里尼奥夫(俄罗斯).术语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龚益. 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凌斌 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J,读书,2009(1)。刘禾著.宋伟杰等译. 跨语际实践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沈国威.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M.北京:中华书局,2010魏向清. 术语翻译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魏向清 赵连振.术语翻译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周有光. 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序言(一).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Alwin, Fill & Peter Mhlhusler.(2001).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