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题编外助残员 李桂莲似一缕明媚的阳光,驱赶智障人员心的阴霾;似一阵和煦的春风,唤醒智障人员生的尊言。见到她,“阳光之家”的学员天真地笑了;她离开,“阳光之家”的学员放声地哭了她就是松江区新桥镇明华居民区一位具有43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桂莲,曾是军人的她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军营,献给了国防。80年代中从部队转业至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工作,2003年底退休回到社区,现为明华居民区党支部委员。无论是从部队到地方,从 工作岗位到社区,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体力行,践行着一名社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做一名社区助残志愿者,扶残助残是李桂莲多年的愿望。还在工作期间,她曾资助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一名贫困学生上中学,如今退休了,有时间有精力更好地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2006年底李桂莲参加了一次与新桥镇“阳光之家”的融合活动,被智障学员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一双双期待与人交流的眼睛所感动,从此她便成了“阳光之家”的常客,学员们也喜欢亲切地称呼她 “李阿姨”。她立志要付出真心和诚意来关爱这群特殊群体,为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做出努力和奉献,只要“阳光之家”有需求,无论是严冬或酷暑,她都会全力以赴。智障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比健全人面临更多困难,理应得到家庭和社会更多关爱和帮助。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引导,享有与健全人平等的权利。几年来李桂莲坚持为智障学员服务,帮助他们树立和发扬“你行我也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她还经常主动与“阳光之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商量,抓住载体,拓展活动内容,结合重大节假日的特点和活动需求,选编一些健康、积极向上、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歌舞,如:“踏雪寻梅”、“海宝操”、“今天是个好日子”、“大中国”、“越来越好”、“好运来”、“相亲相爱一家人”、“彩球操”等一系列适应各种场合表演的节目。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从节目的选择、动作的编排李阿姨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排练期间,推辞了不少亲朋好友、老同学、老同事的聚会邀请,她认为个人的事虽大是小事,“阳光之家”的事虽小是大事。在困难面前她选择了坚持,她把志愿服务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为排练需要,她还自掏腰包购买道具送给他们,意在通过排练各种类型的节目,参加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让学员们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深切感受社会的进步,社区的关爱。虽然她服务的人群是智障患者,但是在排练中她充分尊重学员们的人格,让他们敢于展现自我,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找回勇气。遇到难度较大的动作,鼓励他们反复练习,加深印象。作为“阳光之家”的志愿者,她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而是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无怨付出,无悔奉献。她积极投身于“阳光之家”的志愿活动,用歌声和舞蹈为这个特殊群体带来欢乐。即便是2012年8月一次意外伤致左手腕骨折后,打着绷带也从未间断过,那个她和阳光学员之间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约定,到目前,已经坚持了5个寒暑。坚持的力量让志愿的真情显露的如此真切;坚持的结果是阳光学员都认识了这位李老师。能走进这个特殊群体心灵世界,这本身就是社会对李桂莲的一种肯定。在说说笑笑、蹦蹦跳跳间,李桂莲也帮助了这群智障学员树立和发扬“你行我也行”的自尊、自强、自立精神。这种对人性的志愿关怀和尊重令人敬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学员们的接受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信心增强了,协调性、灵活性有较大的提高,成为了“阳光之家”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每年春节联欢会的表演主角,在松江区、新桥镇残联举办的各类文艺表演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取得佳绩。这些对于他们生命个体和其家庭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荣耀。这样一份成功对于智障学员来之不易,其中倾注了李桂莲的爱心、汗水与辛劳,倾注了她无私的奉献,她也曾荣获松江区20092010年度助残先进个人,以及荣获2012年新桥镇首届“感动新桥”身边人物。许多和李桂莲亲密的老年朋友戏称她为“阳光之家”的“编外”助残员。“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行为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获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志愿者精神的真实写照。李桂莲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 种生活方式,于我们,变成了一股由心底升起的暖暖感动。 “退休没有终点,志愿服务就没有止境”,面对未来她这样说。2标题 父爱如山 记石湖荡镇张庄村村民金阿海父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懂得承担责任,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为家人遮风挡雨;父爱之所以不可缺,是因为父爱如山。父爱如山,高大坚强,给予力量;父爱无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在石湖荡镇张庄村,就有这样一位父亲,面对瘫痪在床的儿子,日夜守护,不言放弃,为儿子撑起一片晴天,用沉甸甸的父爱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佳话。父亲名叫金阿海,今年69岁,体态清瘦却精神抖擞,在他身上看不到哀伤,听不到抱怨,有的是一位父亲要竭尽全力照顾好孩子的责任,是一个男人面对生活磨砺的不屈和坦然。儿子名叫金秋明,今年48岁,原本也像别人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982年的一天,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金秋明由于意外,导致脊椎断裂。家人四处求医却成效甚微,金秋明不得不面对终身瘫痪的现实。然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妻子非但不给予照顾,更是在两年后带着女儿绝情离开。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使金秋明万念俱灰,常常自暴自弃,但都一次次被父爱感化,金阿海常劝慰儿子,只要你好好地活着,家依然是个完整的家。 为了照料儿子,金阿海毅然辞去了工作,当年他52岁。从此以后,父亲的全部精力几乎都花在了照顾儿子身上,生活内容一成不变,每天他都要为儿子翻身、擦身、喂饭、按摩,处理大小便,帮儿子起身晒太阳。夏天,怕儿子不舒服,每天几次为他擦洗;冬天,怕儿子受冻,每次换衣都在自己的胸前捂热了再给儿子穿上。只要天气好,金阿海就推着轮椅陪儿子散心,村头村尾都留下了他们父子的足迹。由于儿子大小便失禁,为方便照顾和安全起见,父亲晚上还和儿子同睡一张床。有爱就有奇迹。18年的不离不弃,18年的精心照料,儿子的生活有规律了,衣、食、医、浴等都井然有序,对于瘫痪的现实也早已坦然接受,脸上也常常会露出开心的笑,对于父亲的关爱更是感恩在心,他深知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和照料或许自己早已不在这个人世。在这18年间,父亲不叫苦、不厌烦、不嫌累、不怕脏,不怨天尤人,不消极放弃,他用坚持诠释了父爱如山般的责任。自从金秋明出事那天起,家庭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辛。为了给儿子医治,家人四处筹钱。父亲为了照料儿子又辞去工作,全家人收入甚微,生活窘迫。虽然贫困,但金阿海从未去村里和镇里吵闹过,提出过任何物质方面的要求,面对磨难他内心坦然,乐观应对,体现了骨子里的一股傲气和不屈的斗志。金阿海默默无闻的至真至诚的付出,引起了区领导、残联的极大关注,给他们父子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党和政府的关爱犹如一缕冬日阳光,给这个家庭送去了温暖,赋予了希望。目前,金秋明享受重残无业生活补助和贫困家庭生活、医疗补助,残联还落实了居家养护和“三瘫一截”特殊护理,让金秋明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2011年,在残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他配备了一辆电动车,这让金秋明外出就医和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针对瘫痪者外出就医不便的情况,今年区残联又落实上门褥疮医治服务。除了国家针对贫困户和残疾人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外,区领导也经常深入到户进行走访慰问,实地调研。区委副书记陈皓,区人大副主任、残联理事长杨云珠,区残联党组书记黄美玲先后多次看望慰问了金秋明家庭,指示镇残联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并对父亲金阿海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儿子的事迹深深感动。葱郁的山从不嫌弃每一颗小草,高耸的山从不放弃每一块石子,父爱就是一座山,金阿海他用点滴的言行呵护着金秋明,在金秋明的眼里,这座山更加挺拔、更加高大!金阿海凭着对儿子的爱,坚持着,付出着,那份坚持和执着让人可触可感。金阿海用勤劳、朴实和善良诠释了父爱如山,并让世人更加明白,家庭的温暖,可以让人微笑面对残酷的挫折,也可以让眼中的黑暗,变成充满希望的光明大道。 3标题 感动生命 温暖心灵 -记松江区辅读学校 张樊梅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由于智力低下或者伴有其他肢体残疾等原因,他们当中大部分连穿衣、洗脸、洗手、吃饭、如厕等看似简单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智障孩子。他们身体残疾,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着别人不能想象的困难,就连做基本的生活自理也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张樊梅,1997年7月毕业于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第一届特教专业,转眼间已经在特教岗位上默默耕耘16年。16年她每天就与这样一群孩子生活在一起,教这些孩子们学简单文化知识、学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并带领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活出像健全孩子一样的尊严。细微之处见真情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看着那一张张不算漂亮但一样可爱的脸蛋、看着那一双双空洞无神但一样清澈纯洁的眼睛、抚摸着那一只只细嫩柔软的小手,张樊梅就感到身上责任之重。她就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这群孩子感受着生命的美丽,感动着生命的力量。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来,张樊梅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十六年来,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对智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倾尽爱心。每当看见孩子们流着鼻涕了,她总是拿出面纸帮他们擦拭;每当听见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哭闹了,她轻轻走过去,牵着小手安抚着;每当听见不会如厕不能自己提裤子的孩子在厕所里磨磨叽叽,她就迅速帮他们提起裤子,生怕着凉感冒;每当有孩子不会吃饭,她就舀起饭菜喂上几口帮助他们就餐,耐心教孩子养成良好地用餐习惯;每当看见孩子鞋带松了领巾歪了,她就弯下腰伸出手帮他们系好;每当看见孩子有了进步,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就从抽屉拿出糖果奖励他们;每当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成长的烦恼,她就像朋友一样同他们说说知心话,操场上有她和大家一起打球、做游戏的身影和笑声,白皑皑的雪地里还有她和孩子们一起堆的雪人,那时她就成了孩子们的玩伴;每每看见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穿着单衣过冬,她就把家里儿子的衣服带来让他们换上。校内她争做党员志愿者,像妈妈一样帮着孩子们穿好衣服背上书包,扶着、拉着、抱着行动不便的学生上下车从每一天的点滴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关心着每一个孩子。校外她做好送教上门志愿者,积极主动参加送教上门活动,是学校第一批送教上门志愿者教师,2年来每周利用休息时间风雨无阻给不能进学校学习的残疾孩子浩浩送知识、送关心、送温暖,受到家长的赞许。真希望每个残疾孩子都能吃好穿暖,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培养智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使其适应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是特教的主要目标。张樊梅就以此作为她终身追求的目标。多年来她一直担任着学校大队辅导员和德育教导的工作,本着为学生服务工作的态度和原则,尽心尽力策划组织并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探索适合智障孩子特点、适合孩子们需要的德育活动,不断挖掘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方法。如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开展了“快乐出发,和谐融入”社会实践的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层分类进行。她总是亲力亲为参与每次活动,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爬佘山、游方塔、逛古镇;乘公交、坐轨交;走进田园、参观工厂、参加植树劳动只为其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从联系实践基地,踩点、制定方案、活动试行、后续反馈、完善方案、推广实施,活动力求做到严谨科学、操作性、针对性强。张樊梅为之奉献着自己的智力和精力,付出种种只为做实事,求实效。尽她所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都说教学要相长,师生要互动,那么快乐也是相互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而她只是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又把这份快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让他们也快乐,没想到孩子们回馈给她的是无穷无尽、无边无形的情感享受,所以她很享受她的工作,因为她的学生会带给她生命特有的感动,有感动就有快乐,有快乐就能温暖心灵。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张樊梅多次参加市、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案例、自制教具等各类评比活动,并屡获佳绩。2012年先后参加市、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分获二等奖和一等奖。成绩都属于过去,而她始终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温暖这些曾经一次次感动她的心灵,用自己的点滴关爱回馈孩子们带给她的感动。从事特殊教育以来,让她感悟最深的是:只要有爱心,生活就会有温暖。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和谐和安宁。她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4标题敬业助残 从心做起 记佘山镇陈坊村助残员 顾翠娥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相貌平凡,身体残疾,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但她却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她自己的行为和品格深深的折服她身边的人。无论是她帮助过的人,还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居住生活在周围的人,如果要选一位身边的自强助残的先进人物,那毫无疑问都会投她一票,不是为她的相貌或者外形,而是她美丽的内心,善良,朴素,热心,坚强,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一名中华妇女几乎所有的优良品质她就是佘山镇陈坊村的助残员顾翠娥。在他人看来,生活对她残忍,因为她从小被人遗弃,又身有残疾,而立之年,却又患了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缠身,难以摆脱药物。但是在她看来,生活对她很眷恋,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她失落的时候点燃了她的希望,给了她帮助,而她现在亦可以将别人的希望点燃。生活的艰辛,道路的坎坷,使她更了解和体会残疾人的自尊心和内心的渴求,更能理解他们在现实生存中的困难与希翼,很自然地她与很多残疾人节哀哦上了朋友。现在她身为助残员,可以更好的帮助别人,在别人失望的时候送上自己的温暖。顾翠娥女士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尽管自己也是残肢人,身体行动不便,但她却从来不以此为借口,而是更加努力的把工作做好,在她帮助过的许许多多人中,陈坊村的许小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今天怎么样啦,药有没有吃好啊?”一句关切的问候,每隔两三天都会在精神残疾人许小芳的家中响起。许小芳为陈坊村精神残疾人自从08年父亲去世后,与儿子两人相依为命,但是儿子毕竟年幼,有许多事都不方便处理。幸好这八年来,有顾翠娥始终如一的关心和帮助,才使他们不仅走出了丧亲之痛,还逐渐走上了人生的正轨。许小芳的父亲因车祸去世,车主不愿赔偿,顾翠娥帮助他们拿起法律武器,最终拿到赔偿款。后来,许小芳的儿子因和同学闹矛盾,而不愿上学,顾翠娥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多次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他同意重返校园。同年,许小芳的儿子考上了海事大学,因为家中经济困难,顾翠娥等帮助其申请了助学贷款。如今,他毕业在即,顾翠娥又多次往返松江和领港帮助他用许父的赔偿款办理提前还贷等相关事宜。去年,许某旧病复发,离家出走。顾翠娥和村里众人废寝忘食的寻找,终于在小桥下,发现了神志不清,满身污秽的许小芳。顾翠娥和村行政主任也不顾其身上刺鼻的恶臭,帮她洗澡并连夜将她送往松江塔汇医院,接受住院治疗。许小芳住院期间,顾翠娥亦多次探望。出院时,顾翠娥亦亲自去办理出院手续。八年前,那个神志不清连亲生儿子都不能辨认的病人,终于在顾翠娥的关心和照顾下逐渐神志清醒,生活能有些自理。同时她也常说,对于诸如许小芳等困难人群的帮助不应该仅仅是物质的,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穷困潦倒到连亲戚都罕至时,却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烦恼,给你关怀和鼓励,这样的帮助比金钱更弥足珍贵。同样,对于陈坊村的王京雄、王京伟俩兄弟来说,顾翠娥对他们的帮助也是极大的。王氏兄弟俩,一个是精神残疾人,另一个则是智力残疾人。王父住院,俩人无人照顾,顾翠娥就像姐姐一样利用空余时间对俩兄弟悉心照顾。王父去世,顾翠娥又协助俩兄弟的家人料理王父的身后事。平时隔三差五的去探望他们教他们兄弟俩烧饭、烧菜,逢年过节顾翠娥带他们兄弟购年货等,并且每月领王和许等到佘山卫生院看病、配免费精神病药并且叮嘱志愿者给他们胃好药。八年如一日,让不少邻里感动不已,然而在她看来这都是应该的,她说她收获的是一种工作的快乐,奉献的幸福。她说她很平凡,很渺小,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是平凡如她,为我们诠释了敬业助残的真正含义,敬业是真心处事、不求回报、矢志不渝。助残是真心待人、乐于奉献、甘之如饴。5标题 依法维权解民忧 助残责任勇肩挑李勇律师作为松江区青年律师法律援助志愿团的骨干成员,长期热心于扶残助残的公益事业。从业几年来办理了几十件法律援助案件,其中大部分是为残疾人依法维权、声张正义。对前来求助的残疾人,李勇律师从不因事小而不为,也不因无利而不接,热心接待,耐心听取,诚恳解答,无私的为残疾人服务是他的一贯态度。命运多舛大半生,今遭陷阱讨公道2012年7月10日,李勇律师接到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希望他能为一位视力残疾为一级的李文珍女士提供法律援助。李勇律师接到电话后,特地赶去迎接。当看到这位脸色蜡黄,神态憔悴的中年妇女,在满脸汗水的小女儿的搀扶下,缓缓地摸索着朝律所走来的时候,李勇律师心中顿时充满了同情。他迅速快步上前,把李女士和她小女儿接到了律所。李女士讲述起她不幸的遭遇。因小时候的不小心,以此使她成为视力残疾一级的残疾人。长大后为了谋生,她学习盲人按摩。 2011年7月29日早晨10点半左右,她像往常一样,去盲人按摩店上班,因为几乎看不见,她选择跟在一辆车子后面走,快出小区时,突然失足,掉进了一个小区污水窖井里,造成右足骨折。后来她才知道那个窖井是因为物业施工时,将盖子打开,但没有设置防护围栏,加之她眼睛看不见,造成她失足坠落。经过二次住院治疗,现在才基本康复。开始的时候,经过所在地居委会多次的协调,物业公司才勉强支付了医疗费用,但李女士出院后,他们就再也不愿意支付任何赔偿费用。李女士激动地说,她咨询了多名律师,还做了司法鉴定,鉴定为工伤九级伤残,按照工伤处理的有关法律规定,物业公司应当给她八、九万元的赔偿款,一定要李勇律师为她讨个公道!病中情急信黄牛,律师直言却遭疑李勇律师认真细致地询问了案情,并做了接待笔录。他虽然对李女士的不幸遭遇满怀怜悯之情,但还是本着一个律师专业负责的精神,耐心地告诉李女士和她的女儿,按照侵权责任法和工伤条例的规定,她的情况不属于工伤,不能按照工伤的情况索要赔偿。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标准进行评定,对其是否构成伤残,和对其护理期、营养期和误工期的期限进行鉴定。而根据她的伤情,也达不到法律规定的伤残等级标准,无法获得伤残赔偿金,凭着李勇律师的经验,她获得的赔偿金除去医疗费,大约只有几千元。而她现在手里的这份鉴定报告是依据的工伤鉴定标准,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李女士当场就着急站了起来,“鉴定所和住院期间碰到的几个律师都告诉我,像我这样的情况属于工伤,怎么偏偏你说不是?而且我还付了1800元的鉴定费用!”。她的女儿也朝李勇律师投来了怀疑的眼神。李勇律师语气温和而坚持地告诉他的当事人,任何赔偿要求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时的李女士表面上表现出很感谢李勇律师的建议的样子,但心里已然对他的话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尽管如此,李勇律师还是坚持驾驶自己的车辆,将李女士母女送回了家。第二天,李勇律师突然接到李女士侄女的电话:质问他是否被物业公司收买了,为什么帮着物业公司说话。还表示要向区残联和区法律援助中心投诉他!李勇律师依然耐心地、有理有据地根据李女士的情况进行了解释,并建议李女士侄女到区市民服务中心律师解答窗口和正规的律师事务所去做进一步的咨询。情真意切释猜嫌,缘事析理商策略过了两天,李勇律师又接到一个电话,正是李女士打来。她不好意思地向李勇律师道歉:她和她的亲戚经多次向各种正规的法律咨询单位和多名律师咨询,咨询情况都和李勇律师的解答如出一辙。她这才明白自己在住院期间被那些法律黄牛给“忽悠”了,误解了李勇律师。希望李勇律师不计前嫌,能帮助她与司法鉴定机构沟通,免费再为她做一份司法鉴定,并争取早日拿到赔偿。李勇律师没有半点怨言,同时也为得到了李女士的理解而感到欣慰。于是没有片刻耽误,就开着自己的车,带着李女士到司法鉴定机构重新鉴定。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李勇律师是当初李女士要求进行工伤鉴定的,如果要再次进行鉴定需要另行支付费用。李勇律师找到其负责人,说明情况,希望鉴定机构能为残疾人工作做点贡献,终于鉴定机构的负责人被李勇律师的精神所打动,免费为其重新进行了鉴定。 拿到鉴定报告后,果然,不出李勇律师的判断:李女士的伤情无法达到伤残标准,只能要求物业公司赔偿护理期、营养期和误工期的费用。但对于误工损失,似乎也无法合理主张:一是李女士却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单和误工证明;二是按摩店的老板在受伤后就要她写了辞职报告解除了劳动关系;三是残疾人可以提前享受退休待遇,李女士现已办理了退休手续。李勇律师根据她的情况分析,如果通过司法诉讼,很难主张到误工费,更无法得到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他二项费用加起来只有四千元左右,对她非常不利。如果通过非诉讼途径,与物业公司进行调解,也许能为她争取到更多的补偿。扶危济困为公益,无私奉献筑和谐于是,李勇律师便带着李女士踏上了艰辛的索赔之路。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李勇律师担心李女士健康,每次都是把车子开到李女士家门口接李女士,带她多次前往物业公司、居委会协商赔偿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李勇律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技巧和手段。原本依照法律规定,除了医疗费外,李女士只能拿到两个月的营养费,两个月的护理费,合计4200元赔偿款。现在物业公司同意给付李女士误工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除去前期已经支付的赔偿款1万元外,再另行支付李女士10500元的赔偿款。当李女士顺利的拿到赔偿款时,她满含热泪,握着李勇律师的手,感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并当即拿出壹仟元感谢李勇律师,却被李勇律师婉言谢绝。一个月后,李女士在女儿的搀扶下来到了李勇律师所在的律所。为李勇律师送上了一面绣着“无私奉献,热心为民”的锦旗,表达了她对李勇律师真挚的感谢之情。李女士的案子仅仅是李勇律师做过的众多的助残案件中的一例。除了做诉讼案件以外,李勇律师还积极为残疾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012年5月,当他得知,区残联、区司法局和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开展为区下属各街道和乡镇的残疾人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讲座活动,他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从中山街道,到石湖荡镇,李勇律师的足迹遍布松江各个街道。李勇律师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点亮需要温暖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的言行感召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热心帮助弱势群体,以自己所学,为弱势群体的法律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6标题 守护残疾夫子20载 不离不弃爱无垠俞小芳这是泖港镇胡光村的一户普通的农家,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门前菜园青青,屋后鸡鸣犬吠。然而,走进这个家庭,眼前的一家三口不禁令人心酸:24岁的儿子郁仁仁坐在轮椅上,胸前带着围兜,嘴角涎着口水;56岁的父亲郁辉华身材挺拔、红光满面,一开口却口齿极度不清;54岁的母亲俞小芳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健全人,也是这对残疾父子的守护者,几十年不离不弃,让这个特殊家庭也拥有着寻常人家的温馨美满。再婚夫妻诞下残疾儿 俞小芳总感慨自己“命不好”,到了婚嫁年龄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前夫,但并不美满。29岁时,离了婚的她经人介绍与同样离异的郁辉华再婚。郁辉华年幼时因为一场高烧而落下了口齿不清的残疾,初结婚时,俞小芳也总是听不懂自己的丈夫究竟在说什么,靠着连说带比划才慢慢度过了“磨合期”。然而,沟通困难并不是这对夫妻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婚后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满心欢喜迎来的新生命却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儿子郁仁仁先天智力残疾,手脚皆有畸形。抱着一丝侥幸养育着这个和别人家不一样的孩子,郁辉华和俞小芳却越来越绝望:该学会走路的时候,郁仁仁连站立都不会;该开口叫妈妈的时候,郁仁仁依旧只会嗯嗯啊啊;甚至到了年近二十,郁仁仁依然会尿床24年守护不离不弃面对残疾的丈夫和儿子,俞小芳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在家中,她始终扮演者一个体贴的妻子和一名慈祥的母亲的角色,从未放弃。24年来,这个家庭一直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郁辉华虽然智力体力都不输给一般人,但毕竟有残疾,工作不好找,只能在镇上的福利厂上班,收入微薄。俞小芳则在家守着郁仁仁,因左上肢和右下肢功能丧失,郁仁仁只能坐在轮椅上,除了偶尔自己生病必须去镇上或城区看病外,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俞小芳几乎从不让郁仁仁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24年里,为了郁仁仁起居方便,一家三口一直挤在楼下的房间里。每天晚上,俞小芳都要定时起来照料郁仁仁上厕所,如果俞小芳不叫他,一不留神孩子就会尿床。“这两年终于好了,会自己喊了。”俞小芳是带着微笑说出这句话的。因为这样的进步,在她看来已经十分欣慰。郁仁仁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但智商依然停留在五六岁的孩童时期。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天真的笑容让俞小芳看着欣慰,但发起怒来却又很吓人,推着自己的轮椅横冲直撞,愣是把家里的墙面撞得石灰脱落。这种时候,俞小芳只能任由他发脾气,“小时候觉得他不听话,也打过,但打了两下,想想他是因为生病才这样,又下不了手了。”俞小芳眼泛泪光地说。残疾家庭不缺幸福 最初几年,俞小芳也曾因为儿子的先天残疾而闷闷不乐甚至与丈夫彼此埋怨,但如今,这个家庭却洋溢着最家常、最简单的幸福。丈夫虽然口齿不清,但为人厚道、处事踏实,厨房的“老虎灶”是他自己砌起来的,屋后的养殖矮棚是他自己盖的,被儿子撞坏的墙壁是他亲手重新粉刷的看着不善言辞的丈夫如此能干,俞小芳渐渐走出了孩子残疾的阴影,又恢复了原本的爽朗个性。作为一名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与许多朴实传统的农村女妇女一样,俞小芳同样有着勤俭持家的巧心思。不仅将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还在屋前的自留地里种着时令蔬菜、在屋后的养殖棚里饲养着鸡鸭肉兔.每一个经过她家门前的村民,看到的永远是她忙忙碌碌的身影。作为一个母亲,俞小芳同样十分疼爱自己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每天悉心照料郁仁仁的吃喝拉撒是她最重要的工作:炒一盘自己种的青菜、炖一锅自己养的兔肉,变着花样为孩子改善伙食;冬日里每周一次为孩子洗浴更衣、夏日里每天给孩子擦洗身体;每晚起夜给孩子把尿.24年周而复始的琐碎点滴,浸透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细腻的爱。和天下母亲一样,为了收获孩子一个开怀的笑容她尽其所能,所不同的是,她的儿子永远需要这样被宠爱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24年来,无论是夫妻、还是母子之间都依旧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俞小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为丈夫、儿子撑起了希望的天空。俞小芳说,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最重要。她会在有生之年尽力照顾丈夫和儿子,照顾家庭,享受最家常、最简单的幸福。7标题双子患病四十载,慈母以心写真爱记一位伟大的母亲潘引娟四十多年前她生下了他俩!四十多年来她照顾着他俩!四十多个春夏秋冬,她每天为俩儿穿衣喂饭无悔无怨!四十多年的艰辛照顾,让她殚精竭虑,可当母亲的她始终不曾放弃!“只要娘活一天,娘就不会让你饿着、冻着!”母亲讷讷自语地对着两个儿说着.家住泗泾镇青松村423号的潘引娟老人,她今年已73岁了。家中有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儿子。一个肢体残疾长期用纸尿布维持生活手脚活动艰难,另一个智障残疾无自理能力什么都不懂,他们兄弟俩吃喝拉撒都得伺候着。屋漏偏遇连阴雨。2001年由于丈夫患了绝症去世了,照顾两个重残儿子的担子就压在了母亲潘引娟一个人的肩上。面对这样的困境,母亲潘引娟不其厌烦,以其真心、爱心、耐心照顾着重度双残的儿子,她每天都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精神,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希望。有一次,儿子患重感冒,发高烧,母亲潘引娟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连忙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取药照顾儿子打点滴,忙了一整天。因为儿子先天性患有大小便失禁毛病,尿布经常沾有粪便、小便非常脏,母亲潘引娟一点也不嫌弃儿子脏,给儿子擦了身子换洗干净,为了让兄弟俩人保持清洁,母亲潘引娟每天给他们换洗衣服,还给他们修建指甲,自己还要料理家务,洗了一大堆的脏衣服和床被,每每用尽了力气,次次都累得骨头架子都像散了似的;收入不多而节衣缩食,一双长满老茧粗糙的双手,还要出去做农活,每天回来为兄弟俩人烧饭做菜,保证一日三餐吃到既有营养又有美味可口的饭菜。为了让儿子鼓起生活的勇气,母亲潘引娟经常和他们谈心,从心理上进行疏导,让他们忘却孤独痛苦。的确,家的温暖母亲的厚爱令双残的儿子感到无比幸福。母亲潘引娟老人她为人忠厚老实,平时言语不多,没有文化却通透人生的道理,更疼爱自己的儿子,“一切为了家中重残的两个儿子吃好养好是我的职责和目标“这句话却常挂在嘴边。为了做好一位合格的母亲,她不辞辛劳常年累月照顾着双残的儿子。就是这样,潘引娟老人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有人曾问:“潘引娟,你每天这样做累不累?”她毫不修饰地回答:“累,怎么不累,但是我高兴,累并快乐着。”多么朴实的语言她显示出一个母亲的殷切责任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支柱,天天无怨无悔深爱着两个儿子,她才会干得任劳任怨充满了母爱之心。如今,两个残疾儿子每天都感受到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母亲潘引娟始终相信她不是最不幸的,世上肯定还有比她更不幸的人,她只是需要一点勇气一点时间一点耐心,她什么都不怕,不怕身边有两个重残的儿子还要关心照顾,她也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她所能做到的只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随着时间推移,两个儿子长得越来越壮实,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母亲潘引娟来说,搬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但只要是晴好的天气,她必将孩子搬到院子里,让孩子晒晒太阳、吹吹风。如今,母亲潘引娟的故事在泗泾镇早已传开了。人们感叹母爱的伟大,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四十多年- 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8标题平凡的丈夫 不平凡的事迹-松江区新浜镇新浜村张瑞清先进个人材料张瑞清,新浜村一名普通的农村汉子。他数年来无怨无悔精心照料残疾妻子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倍受称赞。1978年,张瑞清与本村许小红结婚。婚前,他早就认识许小红,知道她是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勤劳能干,就是家境比较贫困。但同样善良的小伙子张瑞清,想娶到美丽的许小红,和她一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一份属于他俩的幸福,于是他锲而不舍的追求着许小红,最终如愿以偿。婚后的生活比较安宁,家中的二老身体还算硬朗,他和妻子一起忙着地里的农活,小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过的有滋有味。1979年,他们的女儿张美丽出生了,女儿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热闹,也让家庭负担加重,张瑞清想着和妻子更加努力的干活,争取把日子过得红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6年,妻子许小红突患重病动脉瘤,他及时把妻子送到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到处借钱为妻子治病,光去松江区人民医院救治就有6次,但妻子最终还是右半身处于瘫痪状态,大小便都要人服侍,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看着不能动的妻子,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心甘情愿地照顾着自己的妻子,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嘘寒问暖。为了让瘫痪的妻子干净清爽,他几乎每天都要用温开水给妻子周身擦洗一遍。每次给妻子喂药,她都先试试水烫不烫,再把药放到妻子的嘴里。妻子的每顿饭,都得由他和妻子共同完成,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饭菜喂进妻子嘴里。一顿饭下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自从妻子得病后,张瑞清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家里欠下了好多债务,女儿也是刚毕业上班,工资微薄,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这种苦只有张瑞清自己心里明白。他在照顾妻子的同时,还肩负着护村队员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好村级事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妻子自从生病自后,脾气变得有点暴躁,一发起火来就控制不住情绪,有时会破口大骂,但他总是默默的承受着,也决不还口顶撞妻子。别人为他鸣不平,他却说:“妻子自己不能动,心里也一定不好受,才会这样的,顶撞她,只会让她火气更大,弄不好还会气伤身体。那样,不只她受罪,我也操心,还不如让她把窝在心里的火发出来,心里舒服些。”周围的群众都对张瑞清打心底的佩服着。 妻子在发火后,也觉得自己不对,她打心底感激着自己的丈夫,逢人便说:“我这个老公真是嫁到了,这些年来他是真心真意对我的,确实不容易。”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张瑞清不但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过度的操劳,也使得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更加苍老,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无不显现出他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患难显爱心,日久见真情!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位善良、坚强的汉子,他会承载着爱心、真情陪伴在妻子身边,一路坚强的走下去。人的一生有几个8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8年对爱人不离不弃,张瑞清用他的行动实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忠诚的承诺。用他的肩膀给了这个家庭最坚实的依靠,用8年的时间向世人诠释真正的爱。8年,谓之“珊瑚婚”。 张瑞清用8年的行动,见证了对妻子的忠贞与爱情,成就了一段不离不弃、感天动地的婚姻。一句承诺,他拉也拉不住,把爱情与生活担在肩上,头却从未低下!他用8年辛劳,信守诺言,诠释爱情,向世人宣告:艰难中也能映照出爱情的珍贵。9标题相濡以沫 无怨无悔 -松江区新浜镇陈堵村袁阿娟先进个人材料在新浜镇陈堵村有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她为了照顾患有残疾的丈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相依相伴,15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精心照顾着丈夫,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托起一片爱的天空她就是新浜镇陈堵村的袁阿娟1988年10月20日的这一天,对于袁阿娟来说是永远不能忘怀的最悲痛的一天。早晨丈夫沈军表吃完早饭,开开心心地告别了妻子和10岁的孩子,踏上自行车到枫泾一家农家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天有不测风雨,就在这天的下午,刚上班还不到1小时,正在脚手架上拆除脚手架的沈军表因脚下的横木断裂,沈军表从4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顿时不省人事。工友们立即拨打“120”。经医生检查,沈军表的中枢神经严重损伤,下半身瘫痪,从今以后只能和床“相伴”,再也不能起来帮助妻子分担家庭的责任了。这一切对于袁阿娟来说不外乎是一个晴天霹雳。10岁大的孩子在上学,家中4亩多的责任田要收割,其中有1亩多的责任田在2里地以外的沪杭铁路东侧,那时交通不便,又要跨越铁路,以后播种、施肥、收割等一切重担都落到袁阿娟一个女人的身上,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依靠一个30多岁的女人来承担。这时娘家时姐妹和有的亲戚就劝她改嫁,对她说“趁你现在还年轻,另找一家算了,你一个人要照顾一个小孩,还要照顾一个大人,还有这么多田。”但袁阿娟坚决地说“不!我走了以后,他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我怎能抛下他们父子俩不管呢。”从此,袁阿娟一早起来给儿子做饭,送儿子上学,回家后给丈夫洗脸,吃饭,然后出去忙农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家中的收入还是微乎其微,孩子上学需要钱,丈夫看病需要钱,怎么办?袁阿娟就学人家饲养母猪,一头母猪生下十几头仔猪,养了三四头下来也能多争几个钱。这样袁阿娟的劳动强度又不知增加了多少,她每天总是要到7、8点钟才能顾得上吃晚饭。吃完晚饭,她就忙着给沈军表洗脸、擦身,洗脚,由于他下半身瘫痪,血脉流通不畅,加上长期躺在床上,腿的肌肉萎缩,象木棍一样,并出现因擦伤后的糜烂现象。袁阿娟给他洗好脚后,再给他细心上药。在袁阿娟的精心照料下,沈军表没有出现过象其他人有过的褥疮现象,在以后上门服务的几位康复医生都表扬她。他们说“沈军表能有这样好的妻子照料,在我们下来看到的病人中也是很少的。”为了贴补家用,袁阿娟一有空闲就加工编织毛衣,自己一直忙到十几点钟才睡觉,二十多年来天天如此。因为长期的工作劳累,终于有一天她倒下了。那是在一个秋收的时节,她正在把铁路东面的稻谷收回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她挑着稻谷急急忙忙往回家赶,雨越下越大,因路线太远,原本100多斤担子被雨淋湿,不知重了多少,坚持挑到家中。放下担子,因为她太辛苦,加上衣服被水淋湿,她病倒了,一连几天起不了床。袁阿娟的坚持、袁阿娟的坚强、袁阿娟的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沈军表,他看到妻子病得不轻,深情地对袁阿娟说“等你看好病以后,你帮我去领一些手工缝编织的衣服,你把我教会,我要自食其力,我们俩一起来撑起这个家,一起把小孩扶养大。”从此以后沈军表开始在病床上绣花、缝衣服,走上了自强之路,他还在2006年被评选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袁阿娟的相濡以沫、 无怨无悔的精神,得到了全村人的称赞。这位坚强的妻子,用她那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默默地撑起一个家,用爱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无论遇到多大困境,“乐观”总是袁阿娟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持。她说,绝对不会让忧愁和困难压倒自己,为了家庭的幸福,自己一定要坚强、乐观面对生活。袁阿娟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她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人们。她悉心照顾丈夫的事迹常常被周围的人念叨,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感动着邻居,照亮着身边的人。10标题 用文化滋润残疾人的心灵 记松江区图书馆馆长张群张群同志从20XX年担任松江区图书馆馆长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分管工作职能范围内,努力践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认真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发挥好图书馆书刊资源的优势,扎扎实实为松江地区残疾人及他们的文化生活做好服务,用文化滋润残疾人的心灵,是一位扶残助残的热心人。张群同志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以达到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的目的,指导松江区图书馆组织开展残疾人读书活动,新建立了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方便更多的残疾人,盲人读者阅览室就设在图书馆的一楼,室内设有10多个座位,并配有2台计算机设备、电子有声读物和409部盲文图书。为了方便盲人读者使用计算机设备,图书馆特别购买了专为盲人读者设计使用的计算机操作软件,盲人读者可以在松江区图书馆无障碍上网、读书。日前,区图书馆对图书馆一楼的盲人阅览室作了设备调试,可供读者上网阅读和冲浪,盲人读者打开网页,移动光标,就能听到导读系统清晰播读每一条网站信息,目前,已有10多名盲人读者亲身感受了图书馆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他们提供的优质服务。如今,有声读物和盲文书成了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给残疾人读者来馆看书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2012年,区图书馆投入经费3万余元,对馆内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建,残疾人专用电梯、坡道、专座、卫生间等设施都整修一新,每当有残废人读者来馆,只要张群同志在图书馆,他都会热情地接待他们,并积极和他们进行沟通,听取残废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盲人读者李冬提出,希望能在图书馆读到更多新的电子书,张群同志当即表示,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程将于近期完成,届时读者可方便阅读馆藏的3万余部电子书。在张群同志的亲自带领下,图书馆2012年为松江区癌症康复协会的会员们以及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残障人士赠送新书和杂志600余册。近几年来,区图书馆已向松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赠送各类文字图书1500册及盲文图书200册,用以援建残疾人图书室。在赠书仪式上,双方还签订了图书共建协议书,区图书馆将长期提供新书来支援残疾人图书室建设,并经常性指导该图书室的业务管理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广大残障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张群同志还积极帮助街道、镇残疾人读书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进行读书活动的指导工作,近年来,区图书馆对岳阳街道人乐居委会残疾人读书会、景德路居委会残疾人读书会、叶谢镇残疾人读书会等服务点共送图书10余次、1600余册,并上门进行读书兴趣辅导讲座6次,有力地推动了松江区残疾人读书活动的开展。通过一系列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开展,在达到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加强残疾人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化部门为残疾人文化需求服务的水平,推动了我区残疾人文化事业建设。长期以来,张群同志在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扶助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楷模作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促进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标题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路上,母爱为你一路护航记一位平凡铸就伟大的母亲陈彩林在北干山村有一位相貌平平的老妇女,名叫陈彩林,现今已到古稀之年。如今的她,每日都还再为自己的家庭竭尽全力的操劳着。在外人听来,都已70多岁的人了,应该早已是颐享天年的年纪了,子孙满堂,儿女孝顺,一片其乐融融的安康和谐景象,这才是陈彩林现有年纪应有的生活。谁都想在晚年的日子里享受子孙带来的欢声笑语,和老伴一起快乐、健康、幸福的度过为数不多的时光。陈彩林在快退休的时候肯定也想过自己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如说不上有多少大富大贵,但肯定至少是幸福美满的。然而在她临近退休时,一场意外降临至她的家庭。在二十五年前,陈彩林的儿子,也是其长子,名叫赵忠华。当时赵忠华也才24岁,刚成家立业,自己的妻子也刚怀上了孩子,可谓是全家幸福安康,可就在全家都充满着幸福期待的心情,翘首盼望孩子降临时。赵忠华在当年发生了一次意外事故,致使下半身截瘫,成了一个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重残截瘫病人。一时间,噩耗传来,正在单位上班的母亲陈彩林得知消息,立即赶往医院,得知医生通知赵忠华要截肢,否则无法保住性命这一晴天霹雳的讯息后,当场晕厥了过去。醒来后,留着眼泪,在手术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待赵忠华手术完毕后醒来,见到自己双腿已无知觉,已然觉得自己是个废人,顿时情绪失控,寻死腻活。这时泪水早已哭干,拖着一天没睡精力憔悴身体的母亲陈彩林,抱住自己的儿子,强行的把他按在病床上说:儿啊,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以后母亲只要有一口气在,母亲就是你的双脚,母亲肯定照顾你到动不了的那天,如果你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试题题库
- 工程索赔报告书实例
- 妊娠期高血糖孕期管理新进展
- 应用文满分策略3
- 专题06有理数的加减(3大考点9种题型)(原卷版)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公开示范课教学课件
- 降低患者外出检查漏检率-品管圈课件
- 五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 六年级安全与环境教育教案
- JimWaters先生与沃特世公司的发展历程
- 【初中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章节练习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规范
- 48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职业英语技能》赛项职场应用环节样题
- 高中化学教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 原始记录书写培训课件
- 《数学家高斯》课件
- 2023年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校园招聘150人历年高频难易度、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课件
- 项目质量管理与保障措施
- 2023年10月自考试题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 岗位风险排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