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_第1页
和平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_第2页
和平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_第3页
和平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_第4页
和平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平区 2005 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基础题)、第 II 卷(综合题)和第 III 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基础题 共 1 大题共 25 分) 一 . (本大题共 11 小题, 1�;8 题每题 2 分, 9�;11 题每题 3 分,共 2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 q) 解剖( pu) 押解( ji) B. 胆怯( qu)占卜( b) 教诲( hu) C. 跻身( j) 离间( jin) 中肯( zhng) D. 强劲( jn)阔绰( chu) 脑髓( su) 2. 下面几个词语中,与所给例词中的“益”的意思相同一项是( ) 例词:不无裨益 A. 精益求精 B. 受益匪浅 C. 多多益善 D. 延年益寿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 A. 崇敬 欣赏 景观 B. 推崇 欣赏 奇观 C. 崇敬 鉴赏 奇观 D. 推崇 鉴赏 景观 4. 下列对语病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修改:去掉“使”。 B.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修改:“理解”和“阅读”位置对调。 C. 一年不见,他的身体和业务水平都比过去提高了许多。 修改:将“提高”改为“进步”。 D.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修改:去掉“切忌”或“不要”。 5. 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C. 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 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长久。 6. 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 天空中的艳阳撒出金辉一片 B. 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 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D. 天空和地面 整个绿成一片 7. 对下面语句中有关标点的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A. 本该用两个问号,而前者用感叹号,后者用问号,拿腔作调,表现门子的刁钻。 B. 这两问其实是门子明知顾问,他巧妙地点出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意在控制贾雨村。 C. 这两问表明门子其实也是很怀旧的,迫切希望能和贾雨村进行情感沟通。 D. 感叹号和问号的准确使用,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8. 下面诗句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池上碧 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此诗句对偶工整,以动衬静,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B.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诗句中借景抒情,以“心随雁飞灭”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诗句为实写,描写出小伙子敲打钟鼓,取悦于温柔善良而美丽的女子的喜悦场面。 D.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和“俯”两个字,形象地表现了两种相反的对人民的态度和感情,这种对比的写法,更鲜明、更突出地颂扬了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阅读看云识天气 片段,回答 9�;11 题。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9. 根据选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介绍了云的特点,说明 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B. 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结构。 C. 从写法上看,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将姿态万千的云描绘得鲜明具体。 D. 从语言上看,这段文字中“天气”一词不准确,应改为“气候”。 10. 对选段中冒号、分号、省略号和引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冒号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 B. 分号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 C. 省略号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D. 引号表示引用,用“招牌”来形象地说明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 的。 11. 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5 分) 二 . ( 24 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 12�;14 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8 分) 12.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 , , 。(君子于役) 13.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 。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4. 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表达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2 分)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 15�;19 题。( 14 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题目是编者加的。雪宫,齐国离宫名。离宫是古代帝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宫。 非:非议。 上:君主。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 分)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或异二者之为( ) ( 3)乐民之乐者( ) ( 4)然而不王者( ) 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译文: 17. 用“ /”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2 分) 有 人 不 得 则 非 其 上 矣 18.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在甲段中指 ,乙段中“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中的“人”指 ( 2 分) 19. 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该 ;“这种观点在甲文中则被进一步升华为 。( 2 分) 三 . ( 15 分) 阅读寻人启事,回答后面问题。( 15 分) ( 1)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 2)用女孩的逻辑来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 3)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 4)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 5)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 A 市的新闻媒体,登 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 6)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 7)在 B 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 8)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 B 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 “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 女孩子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 C 市。 ( 9)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 C 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与不安。 ( 10)后来,女孩终于在“ C 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 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 11)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留满面。 ( 12)打工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 A 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 13)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 14)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20. 第( 6)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请分析一下女孩 此时的心情。( 3 分) 21. 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女孩的性格特征。( 3分) 22. 你喜欢文章的结尾(第( 14)段)吗?为什么?( 3 分) 23. 第( 8)段画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一句中省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说说。( 3 分) 24. 读了本文,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陈述(不能摘抄原文)。( 3 分) 四 . ( 6 分) 25. 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 3 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 我梦想: 2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3 分) 材料一: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摘自植物界的猎手) 材料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自己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 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摘自植物反击动物) 探究结果 。 第 III 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五 . 作文( 50 分) 27. 心中的阳光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 2)不少于 600 字。 ( 3)书写工整、规范。 (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和平区 2005�;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 语文阶段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 ( 25 分, 1�;8 题每小题 2 分, 9�;11 题每小题 3 分) 1. C 2. B 3. B 4. C 5. B 6. D 7. C 8. C 9. D 10. D 11. C 二 . ( 24 分) 12.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4 分) 13.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4分) 1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 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 曾经 或许,也许 以为乐 这样(每小题 1 分,共 4分 ) 16. 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共 4分,每题 2 分) 17. 有 /人不得 /则非其上矣( 2 分) 18. 古仁人;贤者( 2 分) 19. “与民同乐”或“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 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分) 三 . ( 15 分) 20. 心理、动作;既有“报复”母亲之后的得意,又有获得自由后的轻松。( 3 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1 分) 21. 女孩认为母亲苛求她;单纯、任性(共 3 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1分) 22. 言之成理即可。一般应答 :“喜欢”,理由:点题;首尾呼应;言虽尽而意无穷,留下回味和想象空间等。(共 3 分,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 23. 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妈妈反省自己的话,说明妈妈非常想念自己的女儿,希望女儿能够原谅妈妈。(共 3 分,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 24. 答案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但最关键的内容是“不能摘抄原文”。参考答案:女儿过于任性,这样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妈妈。尽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