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备课素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是本课重点。学习时,对人口增长应引导学生从原因、历程等方面掌握。对大众教育的发展应结合工业化的发展,从原因、发展概况等方面了解。2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学习时,应从人口流动的原因、方向等方面了解城市化的原因,并从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方面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问题应从社会结构及环境污染两方面归纳。3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即科技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导致了诸如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视频学习法。观察视频短片,直观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体会“科技是把双刃剑”。2辩论学习法。通过辩论的方式,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为辩题,正确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现象。3活动与探究学习法。运用表格、图示、漫画等多种方式来探究工业化的利与弊。提问导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医生、白领、经理、企业家、教授、演员、艺术家、家政、售货员、保安、快递员各种各样的人,在城市里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得其所。世界的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又产生了哪些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故事导入1930年12月1日至5日,时值隆冬,大雾笼罩了整个比利时大地。在比利时列日市西部,马斯河谷工业区上空的雾特别浓。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上工业区内人口稠密,整个河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起病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患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死亡率最高。与此同时,许多家畜也患了类似病症。据推测,事件发生期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竟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空气中还含有有害的氟化物。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难题。图书导入马尔萨斯,英国经济学家、牧师和教授。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马尔萨斯人口论”意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的历程如何?马尔萨斯为什么要提出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什么因素导致了人口快速增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知识点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材P2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的福禄贝尔,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被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而且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能发挥幼儿内在的生命力。怀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他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一个“保姆养成所”,为了保姆们有实习的场所和对象,它集合了村里40名6岁以下的幼儿,成立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1840年5月的一天,福禄贝尔在村里的山丘散步,站在上顶上遥望,看到金色的夕阳和树木上点点的新绿,他突然大叫:“有了!就把它叫作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吧!在这个花园里,幼儿不会受到压抑,他们可以自由成长。”从此以后,福禄贝尔把他的幼儿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知识点2城市化(教材P24)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首先,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原有城市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兴起。英国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工业中心,原来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新的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纽卡斯尔等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人口也迅速增长。1750年,全国人口约700万人,到1870年猛增到27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1/2。在美国,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率先在棉纺织业开始,马萨诸塞、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纽约等地都先后建立了一批新型纺纱厂。1815年,马萨诸塞有57家工厂,康涅狄格有14家工厂。19世纪2040年代,北部进入了工厂制盛行时期,纺织厂数目不断增加,1831年为801个,1840年增加到1240个,纺织工业的技术革命还推动了其他一系列轻工业部门的变革。轻工业的机械化又推动着重工业的技术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城市,并把工厂乡村转变为工厂城市”,促使工业城市不断增加,并推动原有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次,随着工厂制的盛行,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使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速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这些人涌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1/5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有一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庞大的乡村社会城市化了,全国有1/3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到1900年,工业化的国家有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过2000人的城镇中。而美国1790年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美国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城市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促使美国的城市化出现了第一次高潮。第三,城市化的程度与城市交通运输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乡的经济联系,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以美国为例,19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修筑铁路的高潮。到1860年,美国铁路长度猛增到30626英里,长度已超过了英国而居世界首位。同时,美国大修运河。在19世纪2030年代,伊利运河、费城运河等几十条运河都先后竣工。到1840年,美国运河长度已达3300英里,形成了东西南北畅通的运河网。水路和陆路运输的便利,使货运时间和费用大幅下降,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迅速成长起来,这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来城市定居。有轨马车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使用,19世纪80年代,纽约出现了有轨电车。1863年,伦敦开通了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的地下线路,随着电力机车的出现,该系统经历了大规模改进,而其他城市也很快有了自己的地下网络。这些公共交通方面的改善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知识点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教材P26)宪章运动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光荣革命”以后,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壮大起来,他们志得意满,进而要求取得政治的统治地位。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运动的名称因这次运动中的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而得名。在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他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并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这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宪章运动最后失败了,其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从侧面反映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需要。1马尔萨斯(17661834)(教材P23)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教士、人口学家、经济学家,以其人口理论闻名于世。在人口原理中,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2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教材P24)在1801年时,法、德两国的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735万和2400万。英、美两国增长较慢,分别是889万和530万。到1851年时,法、德两国人口依旧增长较快,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超过英国,达到2319万人。到1881年,美国人口增长超过德、法、英三国,达到5016万,德、法、英三国分别达到4523万、3740万、2597万。到190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7600万、5637万、3845万、3253万。到191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9197万、6493万、3919万、3607万。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在1881年后的增长超过其他三国,促使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等。3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教材P25)图片反映了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从1750年到1870年的变化情况。其中,1750年,英国农村人口比例为84%,城市人口比例为16%。1851年,农村人口比例下降为46%,城市人口比例上升为5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870年,农村人口比例下降为30%,城市人口比例上升为7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在城市中从事工业和商业活动。4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教材P25)19世纪中叶,英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英国城市的环境明显恶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环境恶化、居住拥挤的主要原因。工业化时期缺乏统一的市政规划,导致城市中到处都是臭水沟和垃圾堆,肮脏而无人照管。城市街道的路面坑洼,居民将各种垃圾随意扔在街上,公共卫生设施也比较缺乏。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住房老旧,街道拥挤,环境脏乱。5机器时代的“享受”(教材P2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机车和汽船。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这些巨大的蒸汽轮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