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幽、噜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一:蚪跏繇嫩碰丝r 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提要 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是宋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封西祀”封禅 大典,在历史上有很多记载,秦始皇是公认的举行封禅泰山大典的第一人。之后, 历代各帝举行封禅大典共有六帝十次,宋真宗赵恒则是最后一位。 有关宋真宗时期“东封西祀”的研究,以往治史者的研究成果侧重于:从 经济角度论述,认为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从其消极影响的角度论述,认为赵 恒此举“荒唐”,是“愚民”和“造神”,或讥讽或不屑。即使从政治角度上有 所阐述,也是传统政治“闹剧”偏见的沿袭,未能给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作为王朝政治的一次运作,“东封西祀”其实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文化意义, 有其凸显赵氏王朝“正统”地位和华夏文明中心地位的显著用意,是北宋初年“尊 王攘夷”政治文化使命在历史上一次曲折变态的社会反应。本文认为“东封西祀” 的发动,既与当时内政外交的实际国情,与孕育这场政治事件的文化土壤有关, 又与赵恒的独特帝王心理有关。至于如何评价宋真宗时期“东封西祀”封禅大典, 特别是在怎样看待其在政治上的“得”与财政浪费的“失”这一问题上,认为必 须看到其发动动机,首先是政治的考虑,其次有其两面性,这样才能给其应有的 历史认识而非本末倒罱;这才是认识历史的辩证法。 本文侧重从政治角度论述,通过史料分析,力图还原这一重大政治活动所发 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土壤以及一些知名历史人物的心态,认为赵恒用“东封西祀” 的“神道设教”方式来重塑政权和君王权威,巩固统治和统一思想,实现“两个 凸显”的政治目的,虽有消极意义,但其政治文化意义更大。并进一步认为这: ( 1 ) 是赵恒的懦弱性格和独有的帝王思维使然。( 2 ) 既是内政外交的实际国情 需要,又作为缓和战争危机的一种方式。( 3 ) 是特定社会文化土壤孕育的政治产 物。 关键词:宋朝 真宗东封西祀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o l i t i c a lh i s t o r yo f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f e t eo fm o u n t a ia n df e n y i no ft h e s o n g z h e n z o n gp e r i o d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t h i n g a b o u tt h eg r a n dc e r e m o n yo ft h ef e t e o fm o u n t a ia n df e n y i nt h e r ew e r et o t so ft h er e c o r d a t i o n sa n dq i n s h i h u a n gw a s a c k n o w l e g e dt ob et h ef i r s tm g l lt od oi t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y e a r s , t h e r ew e r es i x e m p e r o r sa g g r e g a t e l yw h oh e l dt h es a c r i f i c e i a lc e r e m o n yf o rt e nt i m e s ,a n d s o n g z h e n z o n gz h a o h e n gw a st h el a s to n e a b o u tt h ef e t eo fm o u n t a ia n df e n y i ni nt h es o n g z h e n z o n gp e r i o d ,t h es t u d i e s o ft h es e n i o re m p h a s i z e dp a r t i c u l a r l yo nt h ef o l l o wp o i n t s :t h ef i r s t t h e yt l l i n ki t s q u a n d e r e df i n a n c i a la n dm a t e r i a lr e s o u r c e s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t h ee c o n o m y ;t h es e c o n d , t h e ys a i ds a r c a s t i c l yi tw a s n o n s e n s ea n dj u s tt h ed e c e i t f i f ls u p e r s t i t i o nf r o mt h ea n g e l o fi t s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 s ;t h et h i r d i tw a ss t i l lt h ec o n d i t i o n a ls t a n d p o i n tt h a tt h ef e t e w a sn o t h i n gb u ta p o l i t i c a lf a r c e aa n di th a v en o tb e e ng i v e nt h ei n t r i n s i cs t a t i o n i n f a c t ,w es h o u l dt h i n km u c ho ft h em o t i v ew h e nw ee x p r e s so u ro p i n i o n sb o t ho nt h e p o l i t i c a ls u c c e s sa n df i n a n c i a lw a s t e o n l yt h i n k i n go v e rt h er e i g n i n gp o s i t i o n sa n d t h et w os i d e so f t h i n g ,c a r lw ee d u c et h er i g h tc o n c l u s i o no t h e rt h a np u tt h ec a r tb e f o r e t h eh o r s ea n dt h i si sj u s tt h ed i a l e c t i co f h i s t o r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 t h ep a p e re m p h a s i z ep a r t i c u l a r l yo nt h ep o i n to fp o l i t i c s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s ,t h ep a p e rt r yt od e o x i d i z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nw h i c ht h ea c to c c u r r e d a n dt h em e n t a l i t yo ft h es t a t e s m e ni nt h a tt i m e sa n d 血i 1 1 kt h a t , t oz h a o h e n g t h o u g hi t h a st h en e g a t i v ep o i n t sb yt h es u p e r s t i t i o u ss t y l eo f t h ef e t eo f m o u n t a ia n df e n y i nt o u n i f yt h em e n t a l i t y ,r e v e r tt h er e g i m ea n dr e b u i l ds o v e r e i g na u t h o r i t y , t h ep o l i t i c a l c o l o u ri sd e n s e r t h ep a p e rf i a r t h e r l yd i s c u s st h ef o l l o w i n gp o i n t sw h i c hc a ne x p l a i n t h ei n c i d e n tm o r ec l e a r l y :t h ef i r s t ,z h a o h e n g sr e c r e a n c ec h a r a c t e ra n dh i sp a r t i c u l a r m o n a r c ht h o u g h t ;t h es e c o n d ,t h en e e do fi n t e r i o ra n de x t e r i o rs i t u a t i o n sa n dt h es t y l e o fa b a t i n gt h ec o n j u n c t u r eo fw a r ;t h e t h i r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r e s u l tg e s t a t e db yt h e p a r t i c u l a r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s o i l k e yw o r d s :s o n g d y n a s t yz h e n z o n g t h ef e t eo f m o u n t a ia n df e n y i n 4 论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 宋真宗时期的“东封西祀”是宋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封”是指东赴 泰山的封禅大典,“西祀”是指西往汾阴举行祭祀后土仪式,简谓之“东封西祀” 封禅大典。历史上秦始皇第一次正式封禅泰山之后,历代各帝举行封禅大典共有 六帝十次,宋真宗赵恒则是最后一位。 1 i 有关“东封西祀”的研究,以往治史者主要侧重论述其影响。从经济角度 论述,认为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从统治政策的角度论述,认为赵恒此举“荒 唐”,是“愚民”和“造神”,是一场政治“闹剧”。1 2 1 其实,真宗时期的“东封 西祀”,既有“闹剧”、“愚民”的一面,也有其凸显赵氏王朝“正统”地位和华 夏文明中心地位的用意,是北宋初年“尊王攘夷”的政治文化使命的一种曲折变 态的反应。作为王朝政治的一次重要运作,“东封西祀”含蕴着复杂的政治文化 意义,它既与当时内政外交的实际国情,与孕育这场政治事件抑或闹剧的文化土 壤有关,又与“东封西祀”的发动者赵恒的独特帝王心理有关。 本文无意赘述“东封西祀”这一具体历史过程,而是通过分析其幕后导演赵 恒的性格养成及储君教育,推论他为巩固皇位而不择手段的帝王心术,结合群臣 对“东封西祀”的微妙态度以及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来揭示“东封西祀”的发 动动机和历史意义,力图从多重层面和多种视角,重新透视这一重大政治活动。 一、储君教育与真宗个性的养成 赵恒之所以发动“东封西祀”,与他早期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关系。这种懦弱的 性格,固然是宫廷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注定了他日后不可能成为强权君主,也不 可能选择一些激进的政治改革措施来巩固皇位,这为他日后选择和运作“东封西 祀”作为巩固统治的手段理下了不可忽略的一笔。 ( 一) 个性养成:至道三年( 9 9 7 ) 三月,而立之年的赵恒继皇帝位。赵恒 是宋代历史上第一位正常继统的皇帝,自从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之夜即位之后, 皇位继承就成了一个变数。宋朝的皇太子,未必是长子,皇太子的确立乃至即位, 也并不是在位皇帝个人所能决定。因此,其幕后往往隐伏着朝廷中的派系之争, 赵恒的懦弱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 1 、来自父亲太宗的政治压力。在太宗去世的一年多前,皇子元佩,即后来 的真宗赵恒,才被立为皇太子,实际上是太宗所立的第三任太子。第一任太子为 长子元佐,因反对太宗迫害秦王廷荚,被废为庶人。第二任太子为次子元僖,失 宠后父子关系紧张到快要兵戎相见的地步;最后病死时,被诏罢册礼,其宠妾被 太宗下令缢死,左右的人也被下狱。这对权力欲极强而又心胸狭窄的太宗刺激很 大,此后凡是向他建议立储的人,都被其以盛怒拒之。最后才在病重时不得不立 了第三子元侃。1 3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太子地位,赵恒谨小慎微, 生怕使太宗不快。在判开封府期间,遇到旱灾,他免除了十七个县的租税,被人 攻击是“收买人心”,太宗昕了也感到不悦。他只好倍加勤勉职事,“留心狱讼, 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因而得到“太宗屡诏嘉美”。【4 j 而太宗则接受前两次的教训,决心对太子严加管束。长编卷3 8 至道元年 八月癸b 条,李至、李沆并为太子宾客,“见太子如师傅之仪。”李至等“上表 恳让,上( 太宗) 不许。”这等于是从一开始就打掉了这个未来天子的自尊心, 并且“动皆咨询”。同时,太宗让李至、李沆以“礼乐诗书之道”来教育太子,使 之将来谨行为君之道。太宗的这些做法,使赵恒还未即位便已失去了父辈创业君 主的强权势态,变得谨小慎微,过于自律,在即位后也难在大臣面前挺直腰身。 2 、手足兄弟的潜在威胁。赵恒谨小慎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还面临着来 自手足兄弟的潜在威胁。太宗驾崩之际,围绕着新君即位问题,虽无“烛影斧声” 之惊险,却也有几分惊心动魄。若非吕端及时扣押了握有内廷兵权的大太监王继 恩,又驳斥了李皇后一向主张立长子元佐的提议,赵恒的即位,很有可能成为泡 影。f s 这样惊心动魄的事件,想必对赵恒有着相当深的刺激。 3 、来自辅臣的政治压力。赵恒对辅佐大臣总是毕恭毕敬,被立为皇太子刚 一个多月,他就向太宗提出不要让大臣对他自称臣下。1 6 1 他这样做,方面是让 太宗减少心中的不侠,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将来笼络大臣。宋史卷六载: “故事,殿卢幄次在宰相上,宫僚称臣,皆推让不受。见宾客李至、李沆,必先 拜,迎送降阶及门。”不仅对李至、李沆毕恭毕敬,对其他宰辅大臣,他也是恭 敬有加。宋宰辅编年录卷三载:上( 真宗) 居优日,对辖臣于禁中,每见吕 端等,必肃然拱揖,不以名呼。端等再拜而请,上日:“公等顾命元老,朕安敢 上比先帝? ”i ”因为并不年幼的他已经意识到:一旦发生宫廷政变,能保护他 的,只有他悉心维护的大臣n 事实上赵恒得以顺利即位,确实与宰相吕端的机警 与帮助分不开。因此,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赵恒懦弱的性格终于为严酷的客 观现实与巨大的,1 3 理压力所奠定。 赵恒的这种性格,给宋代政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他在位二十六年,作为皇 6 帝,作为常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作为正常人的七情六 欲,为他权衡的利弊所压抑,为他庸懦软弱的性格所压抑。作为正常继统的第一 位皇帝,又并非幼主,他是一如父辈皇帝太祖太宗那样做一个强权君主,还是做 一个象征性君王而把行政长官的职事交付给宰辅大臣,抑或是居于两者之间? 作为皇帝,赵恒绝对不会不想成为强权君主,但其懦弱的性格与实际的处境, 使他在这条道路上经常碰壁。翻检真宗朝的史册,可以看到:作为君主,赵恒不 乏主见,也有盛气凌人之时,有些决策似乎也出自其手;但多数情况下,这位既 无创业之功又是非长而立的新君,要接受和听从宰臣的意见。有时他还需要动点 脑筋,玩点小花招,才能使自己的想法在宰臣那里通过。例如“东封西祀”的实旖, 就是在“贿赂”了宰相王旦之后才得以进行的。受阻就只好迂回,改变路线,只 有在与执政集团的利益相吻合时,方能走得通。 ( = ) 储君教育:1 、对宫廷师傅的倚重。赵恒储君时的宫廷教育,主要由 师傅李至、李沆负责。赵恒对师傅的倚信很重。咸平三年( 1 0 0 0 ) 初,强敌契丹进 攻北宋,赵恒首次亲征。这时应当说最令他不安的是离开京城后,是否会发生篡 位的问题。因为他即位之际便有些争议,所以借某种机会将其取而代之,并非一 点可能都没有。出于这样的考虑,赵恒亲征时,在辅佐他即位的宰相吕端不在相 位的情况下,选择了李沆来担任东京留守,而没有选择同为宰相且资格老于李沆 的张齐贤。原因就是他同张齐贤的关系,远不如他与李沆的师徒关系密切。1 8 1 长编卷4 6 咸平三年正月庚子条记载:“李沆为东京留守,不戮一人,而辇下清 肃。”宋史李沆本传载:“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留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 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1 9 1 不难想象赵恒对李沆这位皇位守护者的感激。 2 、李沆等的宫廷教育模式。长编卷3 建隆三年二月壬寅条载:上( 太祖) 谓近臣日:“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近臣皆莫对”之后李沆等人 评论说:“昔光武中兴,不责功臣以吏事。及天下己定,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义, 夜分乃罢。盖创业致治自有次第。今太祖欲令武臣读书,可谓有意于治矣。近臣 不能引以为对,识者非之。”这实际是李沆等士大夫怎样教育赵恒的见解。因为 作为人臣,最头痛的是君王不守为君之道,而人臣又不具有限制君王的绝对权力, 因此在士大夫们看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唤起君王的自制意识方法之一就是引导 君王读书,让君王对儒家的为君之道归心向化,这样才会行不逾矩。明晰了李沆 的这种教育心理,对他采用危机感、“神道设教”等教育方式来约束赵恒的做法, 就不难理解了。 ( 1 ) 危机感的教育a 李沆等一手调教的结果是:赵恒从做了皇太子那天起, 就一直充满着危机感;当他坐稳了皇位后,李沆则又把对社稷江山的另一种危机 感不断向他灌输。1 1 0 l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二引用刘安世对李沆“最 碍大臣体”的评价,认为“李丞相每朝谒奏事毕,必以四方水旱盗贼不孝恶逆 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不悦。既退,同列以为非。问丞相曰:吾侪当路, 幸天下无事。丞相每奏以不美之事以拂上意,然又皆有司常行不必面奏之事,后 幸已之。公不答。数数如此。因谓同列日:人主一日岂可不知忧惧? 若不知 忧惧,则无所不至矣。”李沆这样做,目的是让赵恒时刻充满危机感,使其不敢 轻易为所欲为,这样就便于宰相等执政大臣按正常程序来处理政务。由这种危机 感出发,引导赵恒关注国计民生,强化其忧患意识,李沆这种防微杜渐的做法是 有其深谋远虑的。 ( 2 ) “神道设教”,以天道来约束赵恒。长编卷5 5 咸平六年十一月甲寅 条载:“有星孛于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余,犯五诸侯,历五车入参, 凡三十余日没。”对这一自然天象,赵恒诫惶诚恐说:“垂象如此,其咎安在? ” 李沆回答说:“陛下修德布政,实无所阙,第恐分野有灾耳。”赵恒说:“朕德薄, 致此谪见,大惧灾及吾民。密迩诞辰,宣罢称觞之会,以答天谴。”李沆赞扬说: “星文变异,陛下克禁天戒,此甚盛德也。”i l l i ( 3 ) 不畏天威,敢于抵制赵恒的意见。f i2 j 李沆性格温厚,不象寇准那样咄 咄逼人。但他曾是潜邸旧僚、太子宾客,背景比较特殊,所以他的意见分量较重, 对他颇为敬畏的赵恒,即便是内心不甚愉快,也几乎是没有不接受的。五朝名 臣言行录前集卷2 引吕氏家墼记载:“公为相,真宗尝夜遣使持手诏问, 欲以某氏为贵妃如何。公对使者自引烛焚其诏书,附奏日:但道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这是一件很有名的事,东都事略、宋史等李沆的传记均广泛征 引。手焚皇帝诏书,拒绝皇帝的提议,这不是一般官僚有勇气能做得到的。 ( 4 ) 言传身教,提醒赵恒作为君主必须行不逾矩。赵恒曾以李沆从不密奏 而谓之日:“人皆有密奏,卿独无,何也? ”李沆回答说:“臣待罪宰相,公事则 公言之,何用密启? 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岩可效尤! ”f 1 3 j 李沆作为宰相,站在执政集团的立场上,则不希望下面的人越级直接与皇帝发生 联系。因为在党派斗争中,这种密启犹如暗箭,会离间他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因 此他防微杜渐,痛斥进密奏者非谗即佞。 3 、弱势帝王之压抑心理的必然宣泄。一个王朝的政治运作,简单说就是君 臣合作,是在以宰相为首的官僚层主导下的合作。所谓主导,又并非是在名分上 的主导,因为在名分上皇帝至高无上。但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步摸索出一整套限制君主的理论。譬如李沆使用的“神道设教”,以天道来约束、 儆惧赵恒。在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 以主导政治运作。李沆等的这种弱势君权的宫廷教育,虽有利于执政集团,却非 常不利于皇权,使得赵恒的帝王之尊总是处于压抑而无从宣泄的境地。 与太宗希望官僚们都主动“自结人主”一样,弱势君权下的赵恒也很希望官 僚们成为皇帝个人的私党,从而可以从容驾驭和应对以后突发的政治事变,进而 可以改变自身的弱势君权状况,重塑帝王尊威。这其实是他政治上开始成熟的标 志之一。但是采用一般帝王通过“密奏”结交臣子,来培植个人私党的“市思” 方式,遭到了抵制。他惟有表面上对师傅的教导唯唯诺诺,实际上是想另觅他策。 这也可以为“五鬼”之首王钦若、丁谓屡被压制,最后还是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 并在“东封西祀”的“闹剧”里面唱了主角,一跃成为赵恒的得力干将,做了一 个很好的注解。 这种宫廷教育固然可以促使赵恒庸懦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官僚集团来主导政 治运作,但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以伤害赵恒自尊、削弱其帝王权 威为代价的,必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抗争的种子。但是父命师恩,却迫使他把这 种帝王之尊压抑再三。当然,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会自觉的隐忍克制。在接 受宫廷教育的同时,这些“天道”、“灾异”、“符瑞”等词语本来是官僚士大夫阶 层约束、限制“皇权”的工具,但在后来,却翻过来成为皇帝推行“东封西祀”、 提升皇权的借口,成为他宣扬“天命付于恒”的“神道设教”,原因即在于此。 因此,深受宫廷教育并且性格庸懦的赵恒,在“东封西祀”闹剧中,忽然一 反“每事问”、“非旦言不决”处理政务的惯例,态度强硬果决,甘冒天下之大 不韪来发动“东封西祀”,就决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很可能要 贻笑后世的政治结局,而是深思熟虑,别有用心。这个用心,就是:长久以来 弱势君权积淀下的一种帝王压抑心理的必然宣泄。以政治手段运作“东封西 祀”,宣扬“君权神授”,提升皇权威严,巩固赵氏王朝统治。这才应该是赵恒发 动“东封西祀”的初衷和深层用意。 二、“东封西祀”中的王旦与“五鬼” 王旦是赵恒发动“东封西祀”的主要顾忌,而“五鬼”则是“东封西祀”的 极力倡导者,无论个人态度如何,他们后来都成为赵恒“东封西祀的重要策划 者和实施者,这标志着“东封西祀”领导层的实际形成。他们的表演和作为,推 9 山东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了“东封西祀”的实施。因此,要深入研究这件大事,必须对一些关键人物予 以介绍。 人名任相起讫备注 吕端 9 9 7 - 9 9 8 任相1 年余。以疾免。前朝相。 张齐贤 9 9 8 1 0 0 0 任相2 年余。以朝会失仪免。曾任前朝相。 李沆 9 9 8 - 1 0 0 4 任相近6 年。薨于位。自参政任,曾为太子宾客。 吕蒙正1 0 0 1 1 0 0 3 任相2 年余。以疾免。曾任前朝相。 向敏中 1 0 0 1 1 0 0 2 任相1 年余。以违诏免。自前朝参政任。 毕士安 1 0 0 4 - 1 0 0 5 任相1 年余。薨于位。自参政任。 寇准1 0 0 4 一1 0 0 6 任相近2 年。以事免。曾任前朝参政。 王旦1 0 0 6 - 1 0 1 7 任相近1 2 年。以疾免。自参政任。 向敏中1 0 1 2 1 0 2 0 再入相近8 年。薨于位。 王钦若1 0 1 7 1 0 1 9 任相近2 年。以事免。自枢密使任。 寇准1 0 1 9 1 0 2 0 再入相1 年余,以事免。 李迪 1 0 2 0 1 0 2 0 任相仅半年。以事免。自参政任。 任相近2 年。1 0 2 2 年真宗崩,仁宗即位后,以事 丁谓 1 0 2 0 1 0 2 2 免。自枢密使任。 冯拯 1 0 2 0 1 0 2 3 任相近3 年。仁宗即位后,以疾免。自枢密使任。i ( 此表据宋史宰辅表编制) 从上表的统计看,赵恒在位前期,李沆任相达六年,王旦任相最久,长达十 二年。从赵恒时代的全部历史看,在新君即位的调整适应期之后,王旦担任宰相 期间,几乎贯穿了作为皇帝正常执务的全过程,而且其中有将近六年是独自为相。 王旦辞任病逝不久,赵恒也就患病,真宗朝政治从此进入后期的混乱状态。 ( 一) 王旦与“东封西祀” 真宗一朝正常时期的历史,尤其是1 0 0 8 - - - - 1 0 1 1 年的“东封西祀”,恰发生在王旦任相期间,园此有关王旦的个案研究是十分必 要的。 l 、王旦的政坛之路:王旦任相不是偶然的。赵恒即位后,有佐立之功的前 朝顾命大臣吕端继续任相,潜邸旧僚兼师傅李沆、李至立即被拔擢。王旦与赵恒 之间虽没有其父王祜与太宗的特殊关系,但此时的政治形势,对他很有利:吕 端与王旦父子早有旧交。李至极为敬佩王祜,与王旦的关系则更密切( 同为太 平若国五年进士) ,很推重王旦。前朝留任的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也对王旦 赞口不绝,目为有宰相器。同为同知枢密院事的向敏中,也是王旦的“同年”。 l o 此时的人事调整,吕端等顾命元老有相当的决定权。面对这样一张关系网, 刚即位又谨小慎微的赵恒不可能不正视;而最关键的是。赵恒本人对王旦也是比 较赏识。1 1 4 1 因丽成平三年( 1 0 0 0 ) 二月枢密使王显被罢免的当日,王旦即被任命 为同知枢密院事,成为其跨迸执政集团门坎的第一步。王旦在任上刚刚一年,就 被授为参知政事:在任参知政事的第四年,就发生了堪称是宋代历史上的大事件 之澶渊之盟。 然而足月李沆却遽然病逝,这使赵恒感到格外空虚,不知所措。面对外敌的 入侵,参知政事王钦若和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极力主张南逃金陵或成都。但继李 沆为相的毕士安和寇准则力排众议,促成赵恒大驾亲征。j 1 5 这次亲征,本来参知 政事王旦也随行前往,但又负有特别使命秘密潜回了京城。因为亲征前,赵恒选 了两三年前就一直卧病在床的弟弟雍王元份为东京留守,在京主持日常事务;或 许就是因为病入膏肓的皇弟对他的皇位形不成威胁。孰料赵恒一行刚到澶州,就 从东京传来了元份园惊吓病危的消息。战事胜败未h ,继续找一个健康的皇室兄 弟为留守就有可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这时他想到了“堪任大事”的王旦,命 其当天就迅速返回东京,权留守事。l l q 通过这件事之后,赵恒愈加觉得王旦“堪 任大事”。所以在景德三年一月寇准罢相的当天,王旦就被任命为宰相,从此开 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宰相生涯。而且最初六年是一人单独为相,时间之久,倚信之 重,是真宗朝前所未有的。因此,考察王旦对赵恒的影响,对研究这时期的“东 封西祀”意义非常。 2 、王旦的“务行故事”和君臣模式:王旦前任是同年李沆,李沆为相的作 为与作风,对王旦影响很大。李沆有旬名言,亦为宋代的各种史籍援引,即“沆 在政府无以补报国家,但诸处有人上利害,一切不行耳。”1 1 7 1 李沆自己解释说: “朝廷防制,纤悉各具,或徇所陈情,施行一事,即所伤多矣。陆象先日庸人扰 之是已。人苟一时之进,岂念厉民耶? ” 在特定的形势下,无为即是大有为。宋王朝到了真宗时期,经过太祖、太宗 两朝经营,各种制度已臻于完备。特别是在“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 罢不用”之后,宋王朝迎来了其鼎盛时期。所以,李规王随,王旦“谓宋兴三世, 祖宗之法具在。故其为相,务行故事,慎所改作。”不仅自己“务行故事”,经常 告诫其他人少生事端,还告诉赵恒:“陛下所守者祖宗典故。典故所无,不可听 也。当问诸有司。”意思是不要擅自做主。当然,如果仅仅王旦一个人“务行故 事”,也难以持久。可以说,“务行故事”是北宋前期,特别是真宗前期信奉黄老 思想的君臣们的共识。0 8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此之前,李沆与赵恒之间君臣关系的模式,就为主旦担任宰相后的君臣关 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初李沆唤起君主忧患意识的前瞻考虑,并不为“同列” 所理解,包括当时担任参知政事的王旦。i l9 j 但李沆处理君臣关系上的大胆行为, 如“引烛焚诏”之举,确实给王旦带来了震动。宋史李沆传曾称赞李沆“焚 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等行为,“无愧宰相之任”。看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 主的权力,自古以来就为士大夫所认同。因此王旦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基本是李 沆模式。1 2 0 l 王旦是个性格温厚的宰相,绝对称不上强权,自称“仆在政府几二十 年,每进对忤意,即蹙缩不能自容”。但他居然也不畏天威,“必得而后已”,不 仅自己抵制君主的错误言行,而且对他人勇于抵制君主的行为也很欣赏。他曾称 赞王曾“王君昨以避让会灵观使,颇拂上意,而进退详雅,词直气和,了无所慑。 邑始被进用,而能若是。以是知其伟度矣。” 3 、王旦与“东封西祀”:( 1 ) 妥协的背后。王旦虽然经常抵制和制止赵恒各 种不当的决定,但在天书封禅这件事上却作了妥协。宋史王旦传论赞中对 王旦倍加称赞之后,转折说“惟受王钦若之说,以遂天书之妄,斯则不及李沆尔。” 长编卷9 0 天禧元年九月己酉记载王旦卒时,说:“议者谓旦逢时得君,言听 谏从,安于势位,而不能以正自终,或比之冯道云。”1 2 1 1 其实,在天书封禅这件 事上,王旦有他的苦衷。因为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的事情,赵恒对王旦颇有几分 敬畏。所以,当王钦若向赵恒提出伪造天瑞的事情之后。真宗第一个担心就是: “王旦得无不可乎? ”为了能使王旦同意,便把王旦召去喝酒。宴后,赵恒送给 王旦一坛酒。王旦拿回家打开一看,竟是一坛珍珠。“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 旦不复异议。”1 22 j 至于王旦对天书的态度,本传载,“旦为天书使,每有大礼, 辄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在赵恒组织宗室和大臣们一起观看祥瑞图时, 王旦却说:“臣顷为大礼使,有奏祥瑞,非臣亲见也,据司天监邢中和状耳。愿 令史官并书其实。”王且这番话想说明:一,我虽为大礼使,但并没有亲眼看到 降祥瑞之事,是根据有关部门的报告。二,请史官如实记下这一事实,包括他说 的这番话。他这番立此存照的表白,明显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开脱留余地。 王旦可以给赵恒面子,对下属则不。其本传载:时向敏中同在中书,出彭年 所留文字,旦暝目取纸封之。敏中请一览,且日:“不过兴建符瑞图进尔。”由此 可以看出,王旦对怂恿赵恒从事这种活动的人深恶痛绝。此外,王旦一直压着天 书封禅的始作俑者王钦若,一直也不让他任相,似乎也可以反映出王旦对天书封 禅的态度。 ( 2 ) 复杂的心态。王旦不得已的苦衷,其实也有政治上的复杂考虑。在赵 恒下定决心要发动“东封西祀”,并为王旦精心设计了一个策略,以赐酒名义赠 送一坛珍珠。这个策略,让“非旦言不决”的王旦,意识到了“东封西祀”对赵 氏王朝统治的重要性。 根据“非旦言不决”处理政务的惯例,及其日常“专断”行为和政治眼光, 显然王旦当时可以做出不予理会甚至否决的关键决定,或模仿李沆“引烛焚诏”。 总之,他有能力和资格来遏制事态,改写历史。但耐人寻味的是:他不但没有坚 持“务行故事”立场加以抵制,反而让步服从了,并且还在此后的行动上积极为 赵恒谋划经营,帮助尽快实施。这其中是否还另有隐情?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 是他个人固然可以作出政治牺牲,但是他必须承担宰相的职责,即必须确保赵宋 政权统治的巩固和昌盛。那么可以推知是当时的国情形势,让他同样也产生了危 机感、紧迫感。面对赵恒急功近利的出此下策,虽然不尽可取,舍此却又别无他 策能如此迅速奏效,忧心忡忡的王旦也只好来一次政治上的“孤注一掷”了。 ( - - ) “五鬼”对“东封西祀”的支持1 、“五鬼”的政治发迹:“五鬼”王 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琏,i 捌是赵恒发动“东封西祀”的得力干将和 积极执行者,是政治经验日渐丰富成熟的赵恒精挑细选和刻意培养的批帝党亲 信。“五鬼”自从澶渊之盟订立后便开始活跃在真宗朝的政治舞台上,并非偶 然。因为澶渊之盟订立后,考论礼乐典制,将宋初开始的文官政治体系制度化, 已经变成赵恒君臣的首要任务。t 2 4 1 而五鬼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这一潮流,均 以干练学术之臣形象出现,并且迎合了赵恒培植政治私党的帝王需要,得到了他 一力支持,因此五鬼在政坛上很快就得以崛起。另方面,赵恒好文的个性,更 强化了这种趋势。史载“真宗听政之暇,唯务观书,每观毕一书,即有篇咏, 可谓近世好文之主也。”【2 5 | “五鬼”是真宗朝最有才干、学术造诣颇深的官吏, 儒释道文化素养深厚,尤其在财政管理、工程技术方面,更是无出其右者。赵恒 的性格爱好,与五鬼等相同,在决策国事时更容易趋于一致。事实上“东封西祀” 的得以实施,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五鬼”这些精英千吏的“积极”操持。 在赵恒的扶持下,以“五鬼”为首的帝党派,很快青云直上,成为政坛的一 股强劲势力,这一结果的出现,平心而论,也与五鬼的才干分不开。长编卷 4 4 咸平二年二月载,赵恒对辅臣说:“钦若非独敏于吏事,兼副于文词,今西掖 阙官,可特任之。”即拜为“右正言、知制诰”。最为得宠的王钦若曾在太宗朝维 护过赵恒,赵恒即位后也颇为袒护王钦若,咸平五年( 1 0 0 2 ) 赵昌言弹劾王钦若 受贿,反而以“诬陷”之罪被贬黜为安远行军司马。删丁谓少年时便负有盛名, 宋初文坛领袖王禹俩称许说:“有进士丁谓者,今之巨儒也。其道师于六经,泛 于群史,而斥乎诸子,其文类韩柳,其性孤特,其行介洁,亦三贤之俦也”。” 后来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朝廷,其才干和政绩均相当突出。本传称丁谓“机敏有 智谋,悭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 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林特也 是“少颖悟,十岁,谒江南李景,献所为文,景奇之,命作赋,有顷而成。”本 传称“特警敏,喜吏职,据案终日不倦。”陈彭年是真宗朝唯一可以和杨亿相匹 敌的学术大师,本传称“彭年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为江 左名辈所赏。”他性敏强记,特别喜好“仪制沿革刑名之学”,“平居手不释卷, 属词顷刻而就,未尝抒思。自大中祥符后,礼典交举,彭年无不参预,或别殿 访对,或中使手札临问,彭年从宜应答,无所凝滞,皆合上意。凡典章文法之事, 每密有询访。及宗谔卒,亿病退,则彭年专文翰之任矣。事物益繁,愈复勤 职,以圃恩宠。手批简册,口对宾友,胥吏自事满前,或密答诏问,晓夕若是, 形神皆耗。”可见陈彭年其人吏治才干确实极强,深得赵恒倚重并非偶然。故其 卒时,赵恒感伤的说:“彭年善人,何意遽此沦丧。至于兼才博学,今罕其比。 自在左右服劳,夙夜忧职太深,未尝休憩。朕每谕其游息。然赋性勤谨,行之弥 笃,不幸而殒,得非命欤? ”| 2 8 l 刘承琏是一个宦官,因祖宗家法的约束,在政治 上并没有过于凸显,但他的博学、专才和历事三朝的资历,却深得赵恒宠爱。“事 三朝,以精力闻,乐校薄领,孜孜不倦。自掌内藏近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 式。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问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 为延荐。例 2 、“五鬼”对“东封西祀”的“贡献”:博学多才、为吏干练的“五鬼”在 政治上得势,对赵宋历史而言,既是幸事又是不幸。这是因为他们确实为赵柬政 权建设做出了贡献,比如文官体系的构建,历史宏著的编撰等;但更主要的他们 极力迎合赵恒发动“东封西祀”,是这出政治“闹剧”的执行者和筹划者。 在赵恒东封泰山、西祀汾阴的闹剧中,他们都不遗余力,极力帮助和推动了 “东封西祀”的实施。“五鬼”之首王钦若、丁谓更是扮演了主角,一个在“天 书”事件中唱了舆论主角,一个在典礼仪式和财政支持上起了关键作用,“封禅 之仪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 ( 1 ) 王钦若首倡封禅,并以实际行动帮助赵恒发动“东封西祀”。他对“东 封西祀”的“贡献”在于:最早揣摩透赵恒的帝王心理,提议“封禅涤耻”并 论证了“东封西祀”的可行性。“天瑞安克必得? 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 主深信雨崇奉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耶? 圣 人以神道设教耳。”为赵恒发动“东封西祀”清扫障碍。长编卷6 7 景德四 年十一月庚辰条,在赵恒担心王旦会不同意“东封西祀”时,他主动请求“臣请 以圣意谕旦,宜无不可。”亲自出面说服了王旦。“乘间为旦言之,黾勉而从。” 这样才有了后来的“赐珠”,消除了赵恒的最大顾忌。为吏干练,组织得力, 亲手导演了降“天书”事件和此后一系列的符瑞活动,以“天书天神”之名 拉开了“东封西祀”的序幕。有智谋和专才,推动了“东封西祀”的继续上演。 他“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曲迁就,以中帝意。又性倾巧,敢为矫诞。” 为配合“东封西祀”,他还写了朝觐坛颂来造大声势:在“西祀”时他还 与赵安仁等人合写了奉事天书仪制5 卷。早在主校道书时,他就对道教内容 增加了6 0 0 余卷,此后又写了天书仪制、翊圣真君传、五岳广闻记、列 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等大量著作,来配合“东封西祀”的上演。 ( 2 ) 丁谓则主要从财政上对“东封西祀”予以保障。其本传载:初,议 即宫城乾地营玉清昭应宫,左右有谏者。帝召问,谓对日:“陛下有天下之富, 建一富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阻陛下者,愿以此论之。”王旦密疏见, 帝如谓所对告之,旦不敢复言。丁谓心术之刁险阴狠,谋略之老到毒辣,连王旦 也闻听而后怕。不敢多言,从而使赵恒遂心如愿。在营建玉清昭应富时,“料 功须二十五年,谓令夜以继昼,每绘一壁给二烛,七年乃成。”还为“东封西 祀”建言献策,如献计“以祈皇嗣也”的名义建造玉清昭应宫,防范其他大臣进 谏阻拦,“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善于利用道 教为“东封西祀”服务。凡是前代道家所无的仪式、经义,为了需要,干脆就“人 力为之”,以伪造煽惑为能事。“西祀”时还写了大中祥符封禅记5 0 卷。 勾结女道士刘德妙,来炮制舆论。刘德妙在丁谓家设神像,丁谓说:“若果为不 过巫事,不若托言老君言祸福,足以动人。”让其慌称在自家山洞中得龟蛇,令 其持入宫内,又教道:“上即问若,所事何知为老君,第云相公非凡人,当知 之。”还亲自为之作颂,题“混元皇帝赐德妙”,语涉妖诞。 ( 3 ) 林特给予了赵恒财力和典礼仪式上的支持。林特是财会专家,“时天 下完富,丁谓以符瑞、土木迎帝意,而以特有心计,使擀财力佐之。然特亦天性 邪险,善于附会,故谓始终善特。”为“东封西祀”写了东封西祀朝谒太清 宫庆赐总例3 6 卷,是一次典制总结。( 4 ) 陈彭年“自大中祥符后,礼典交举, 彭年无不参预。五鬼”之外,其他也有一些知名大臣为“东封西祀”做出了一 定“贡献”。如陈尧叟,“献封禅圣制颂”,“攥亲谒太宁庙颂,加特进,赐 功臣。”也为“东封西祀”的发动做出了“贡献”,详见其本传。 三、“东封西祀”的社会土壤及群臣心态 当时活跃在“东封西祀”政治舞台上的另外一些臣僚,由于官职不等身份各 异,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所统计的1 9 5 人中,明确表示支持的,有8 2 人,约占 4 2 :明确表示反对的,有1 7 人,不到9 :而不予表态者,有9 6 人,竟然约 占5 0 ( 见下表) 。1 3 0 1 作为支持个政权正常运转的庞大士大夫阶层,他们中的 绝大多数对“东封西祀”的赞同和不表态,使赵恒顺利发动了“东封西祀”。对 于这样一出政治“闹剧”,为何号称理性的宋初士大夫阶层,竟会是这样一种社 会反应? 这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当时发动“东封西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以及 那种社会土壤孕育的士大夫阶层的特殊心态。 ( 一) 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封禅大典历来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修德怀 远”的“神道设教”方式。易经观卦日:“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疏日:“神道者,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 神道。”其实这一传统所谓的“东封西祀”、“旷世盛典”固然可以直接提升皇权 威严,更可以把儒学的政治地位进一步的推崇、抬高。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之所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光武帝刘秀之所以“宣布谶纬于天下”,很大程度上就 是因为这种改造了的儒学思想( 严格说就是经今文学说) ,宣传神化了皇权威严, 利于巩固皇位,迎合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当然另一方面这也使得更多儒家士子 由此“禄利之路”丽受益,如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释褐入仕等。因此广大士大夫 阶层也希望通过“东封西祀”这种“神道设教”方式,来提高儒学的尊崇地位和 自身的社会地位。但是“东封西祀”这种隆重封禅典礼的举行,要求发动者必须 具有“盖世功绩”,否则是不能封禅的。历代帝王中政绩最显赫的唐太宗李世民, 尚且自认为不够封禅的资格,现在却要由赵恒这样一个武功不振、治绩平平的君 王来发动,这使得广大士人阶层有些不满和担忧。但是他们又非常“渴望”借此 提高儒学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当时那种处于历史转型时期的特定社会文 化背景之下,他们的这种“渴望”更加强烈。鉴于此,他们宁可保持沉默,不予 表态。 当时的那种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些史料记载上可以略窥一斑。长编卷2 4 太平兴国八年正月癸末条载,有个“迂阔”的大理寺丞孔承恭,曾建议在两京、 诸道的各要害处设木刻上“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等社会仪礼规则, 并要求“违者论如律”,以此来“兴礼让而厚风俗”。这一个“人多笑其迂阔,的 人,所提倡的建议也非常迂腐,却可从中窥见当时士大夫阶层重建思想伦理秩序 的强烈“渴望”心态。而这个建议后来却居然被接受,还说明赵氏王朝统治者和 士大夫阶层对这种强烈“渴望”心态,已经达成了共识。王称东都事略注载 了这道诏书:诏日“传云,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宜令开封府及诸州于冲要榜 刻仪制令,论如律。”在长编卷3 9 至道二年二月壬申条,吏部尚书宋琪 也曾上书太宗,“悉举旧章,以蹈前轨,而岁祀寝久,以其恢复。”太宗以为 “迂阔,竞寝之。”长编卷4 2 至道三年九月戊寅条,孙何上表建议“恢复乡 饮之礼,所以示尊卑、长幼、宾主之序。望诏礼官举故事而从之。”这些类似 建议,包含了当时知识阶层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诉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