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pdf_第1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pdf_第2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pdf_第3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pdf_第4页
(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 中文摘要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 研究生:李伟 指导教师:林建华 学科专业:政治学理论 控制国家,控制权力是西方自古希腊和罗马始就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雅典民主制和 罗马共和制在权力制衡制度的设计上,为后世的分权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古希腊与 罗马的宪政实践表明,宪政问题与个人财产权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本质上说,宪政是奠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宪政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依赖于市场 经济对私人财产权政治主体地位的确认。洛克作为宪政原则的奠基人正是紧紧抓住了私 人财产权这一核心,以天赋 权观念为基础,充分论证了私有财产权的正当性、合理性, 论证了政权的目的就在于保护财产权,权力制约是保护财产权的本质要求。如果说洛克 是宪政思想的奠基人的话,那么十三世纪以来英国宪政发展史就是宪政原则与思想的实 践者,在保护私人财产权不受封建王权侵害的斗争中,这些原则和思想最终以制度的方 式得以确认。英国宪政史证明:私人财产权保护的要求必然导致政治原则、思想观念以 及政治制度的全面变革,宪政就是这一变革的制度体现。它充分说明了:没有私有财产 权就没有宪政;没有宪政也就没有私人财产权。 关键词:宪政限政财产权个人权利 财产权与先政的政治学研究 引言 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宪政产生的前提。财产权研究不仅对于中国的跳主政治建设 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盼眨期影响 f ,在一切为公的社会理念和超然于物外的道德理想中,财产权成了万恶之源,成了利 己主义的代言人。虽然在市场经济己得至4 充分发展的今天,笼罩子财产毅t 的种种偏见 已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是对财产权摧进社会进步作用的肯定,但遽对推动财产权的研 究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原因在于财产权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和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更为宏大的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哪里没有财产权,那里就没有正义”, 1 】如 果我们不能把财产权放置在构建社会正义的大的背景下,不能赋予财产权以政治、经济、 法律、观念体系的基础这样一个地位,我们就无法还财产权以本来面目。西方社会的经 济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的财富神化让全人类瞩目,而其中的秘诀就在于 建立了以私人财产权保障为前提的宪政制度。 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私人财产权是人权的基础,私人财产权的确立使政治的逻辑 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个人权利而不是以国家权力为中心,成为宪政遵循的杨b 价值 理念,成为近、现代文明社会的政治基础。这种理念使宪政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限制政府 权力、保障个人权利。在这种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下,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尊重和保护。人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软体动物,私有财产权所赋予个人的独立与自 由足以为个人披上盔甲,抵御绝对权力的侵害。一个以保障财产权为根本目的的宪政制 度将秉承这样的理念:一个人可能没有财产,但并不能因此失去财_ 产权;一个人可能占 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但也决不能被赋予多于他人的权利。财产权赋予我们每一个人 以平等的地位,它使我们在掌握权力时不是颐指气使的主人;在没有权力时也不是任人 摆布的奴仆。在这种社会制度中,切以人为转移,人成为万物的尺度。也许有人觉得 这样一种制度遥不可及,对中国是否具备建立这样种制度的条件充满日:疑,其实答案 历史早己给出。既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作为市场经济前提条件的私 人财产权的制度反映戈政的产生就有其必然性。但这并不是说,宪政是毋须努力自 然而然生成的。西方近代和中国近现代宪政史证明:没有l 代人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宪 政制度的产生。 从目前中国宪政条件来看,无论是经济基础、法治建设还是观念意识都有待于进一 步完善,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向着这个进 f ¥迈出了或人或小的一步,它表明我们对丁这个目标的趋近。当然,在前进的过利中, 随时会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也许并不一定是人类最理想的制度。的确,以保障财产权 为基础的究政可能并不是虽理想的,但它是目前人类理性所能发现的晟不坏的制度。既 然财产权与宪政有如此密切的关联,对于当前的理论研究者来说,阐述财产权的正当性, 井把它作为制度构建的基础,就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毙们从财产权与宪政的本原关系 山发,从问题产生的历史与理论同声中去探讨二者的互动荚系,解释人们思想中的迷惑, 为兖政奠定理论基础。 财产权与完政的政治学研究 财产权、宪政概念之界定 ( 一) 财产权 1 、对财产权的般性认识爰政治学定义的必要陛 财产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它的研究从来就不是法s 镌e 的专利。但人们在引证财 产权概念时往往习惯于从法律的角度去界定,其实,纯粹法学意义上的财产权概念是不 存在的。正如萨托利所说:“每一个概念都有部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术语( 无论其意 义是始终一贯还是多有变化) 的变迁是与社会及其政体的命运密切相关的。”【2 】在财产 权的演进过程中,政治制度、权力对其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在与权力韵博弈中,财产权 才慢慢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可以对抗国家权力的“权利”。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财产权首 先既不是私法概念,也不是公法概念,而是一个关于政治正义的概念。”f 3 1 因此,对财 产权做政治学的界定是本文的逻辑开端。 在目前的研究中涉及到财产权概念的有这样几类学者:一是从事法学研究的,其中 又分为民法和宪法两大类;- - ;是a k 事哲学研究,探求财产权产生的哲学或人| 生依据,以 此论证财产的正当性;三是从事产权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产权的涵义、产权与 财产权的关系,产权与制度变迁等一系列经济命题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四是从事政治 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财产权与人权、财产权与宪政磐:此外,还有另一类学者从事对资 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以绝对财产权的形成为前提的,因此 在他们的论述中也涉及到私人财产权的问题。 在对财产权概念的应用问题上,学者们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词典引用派,即直接引 用词典定义,并不因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注意概念的差异,这一做法为大多数学者尤其是 非法学的研究者所采用。王夏吴在私有财产权的人权底蕴中认为:“财产权往往是指 能够用金钱予以衡最的权利”f 4 1 易继明、李辉风在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中认为:财 产权“是指以能带来的社会生活上利益的财货为内容的权利,原则上应具有经济价值, u - j p a 作为转让或担保客体的权利。”璐撼些概念大多和词典定义相同或相似。翻开牛 津法律大辞典,其中财产权词条中这样解释:“财产权是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e 的完全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与财 产有关的权利”。【6 】中国大白科全胁1 9 8 8 年“法学卷”中,财产权使_ l = i j 的是英文r i g h t o fp r o p e r t y “人身权的对称,即l t 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黼的权利。它具有物 质财富的内齐,一般可以货币进干了计算。财产权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准物权、债 权、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等。”以上两个定义住学者引刚的拔为背遍,这些定义究其实质 是l 法对财产权自q 基本界定。 财产权与先政的政治学研究 二是修正派,即在引埘的基础上路加修魄n n n f - 1 y n n n 性。他 f j 认为:“财 产权是指法定的财产所有者对其他经济主体的排斥投和该财产对所宥者的归属关系。它 包括法定财产的所有者可以依法i i 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这些财产商不受外部强制力的 干扰。”【7 】 三是创新派,即超越词典定义试图作出新解读。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数是从事法学研 究的专家、学者,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 1 、强调宪法财产权与民法财产权的不同,或更大范围的认为应区分公法和私法财 产权概念的不同。 林米梵、赵f l = 义等人认为应当区分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的不同,他们认为,宪 法意义上的财产权( p m p e r t yp r o p e r t yi 功t ) ,是一个比民法上的所有权( p r o p e 啊) 更为“泛的概念。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却又远远超出了所有权的范 畴”。 8 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包括私法上的权利也包括公法上的权利;从主体上看,宪 法意义上的财产权指的是私人财产权;此外,宪法上的财产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它 所反映是公民和国家权力在宪法秩序中的关系,而不是公民对公民的关系。 翟晓波等人认为应当从更大范围内即从公法和私法的角度区分财产权,并认为公法 对民法财产权概念的借用是不妥当的。第一,e t 法财产权可以与人格和身份相分离,导 致无法解释众多财产权现象。比如,属于社会保障名下的财产请求权其实就是以身份为 基础的。第二,e b 法规定财产权包括经济利益值得商榷。在他们看来,许多财产权利与 经济利益无关,如托管行为和处分行为。第三,民法财产权中的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等具体权能过于粗略,不能解释公法中的财产权问题,如登记许可王日象等。在他们看来, 公法上的财产权概念应定义为:“权利主体对相对人享有的与财产相关的请求权、特权、 韶免权或权力,或t 述诸权利项的结合”9 1 2 、认为无法给财产权下定义,因为财产权取决于法律规定。 从事民法学研究的梅夏英博+ 在对财产权构造体系加以系统分析之后指出,给财产 权下定义是非常i 型雉的。他引用托马斯c 格雷魄话说“这些权利束互不联系,没有共同 语言。原来起源j 二物品所有权概念的法律上的财产权的含义,在法学和经济学的一 般理论中并没有获得统一的概念”; 1 0 】在其博士论文的结语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法 律的规定平创造是财产的本质特点。”冈而,“决定一种利益是否财产并不是逻辑上的, 而取决丁政治选择”f 1 1 1 梅博十的观点十人寻味但笔者认为也恰女,反映了如果人们想在法学领域内寻找统 一的财产权概念的困境。首先,这样一个统一的财产权概念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且不说 齐学科冈白己研究领域的不同,其概念会表现山著异性,就是从财产权的产生路径上说, 本身也是沿着儿条路经发展的。从l t 法的角度上说,对财产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刨罗马 4 财产权与党政的政治学研究 法,但现今并国法律中的财产权幽涵则是对宪法财产权的延伸和细化 而从宪法的角度 说,财产权的内涵就只能来源丁以洛克y , j 4 - 嗉的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创造。因此,有必要 对财产权进行分类界定。 其次,在对财产权内涵如何分类界定的认识上,本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像梅夏英博 十发出的感叹一样,如果我们继续试图用一个法律概念来统领财产权的内涵,继续在法 学圈子内寻寻觅觅,那就依然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只能徒然发出无法给财产权下定 义的感慨。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形成法律上财产权概念差异的根源。英国公法学家戴雪 说,宪法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康德也曾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 “权利科学研究的是有关自然权利原则的哲学上的并且是有系统的知识。从事实际工作 的法学家或立法者必须从这门科学中推演出全部实在立法的不可改变的原则。”f 1 2 1 这些 观点都说明财产权的真正依据不是法律,而是在法律背后起作用的某种东西。如果我们 仅从法律的实在规定去推导权利的基本原则,势必要犯本末倒置的错误。因此,对财产 权的研究必须从政治学领域而不是法学领域开始。 2 、政治学视野下的财产权一私 财产权 和古罗马民法以及封建法律中关于财产权的规定不同,政治学意义上的财产权是资 本主义经济自由在政治伟崾和法律关系中的反映。在其产生之初,它体现为思想家的理 论顶设,是一种道德诉求的表达,是道德权利而不是法律权利,其上升为法律权利的过 程必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并通过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加以 体现。因此,它是观念和制度的综合体,政治、经济和法律的结合物,是通过政治理论、 法律( 尤其是宪法) 规定和政治制度体现出来的近代政治的根本原则。其核心是个人财 产权利相对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政府等等的不可侵犯陛。与以往社会不同,它是 奠基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因而,在这里,财产权指的是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构 成近代资本主义的灵魂。 在谈到私人财产权的根本特征时。萨托利曾指出,它是消除个人不安全感的保障, 是一种保护个人的安全装置,“从罗马时代直到十八世纪末时,财产指的是统一而不可分 割的生命、自由与财产。f 1 3 1 这一观点不仅代表了自洛克以来人们对财产的自由主 义理解,也说明近代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作为个人自由尤其是政治自由韵基础,在抵抗国 7 - k 2 力侵害消除个人不安全感,保护个人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政治意味非常浓厚。 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基本内彝: 第一,这种私人财产权包括三方面内容: 物( 财产) 的所有权;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 的一切权利,包括生命、臼由与财产。 个人对自身及能力的绝对所有权:个人对 同时,作为权利的基础,它指称与人相关 第二,私人财产权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它先于法律和国家 行不能被任何人、任何法律、任何权力所预殴、剥夺。 财产权与党政的政治学研究 第二它是国家或政府权力的来源,人们正是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财产权利,以契约 的方式结成国家,并运用法律来保障个人财产权利不受他人或国家侵犯。 第四,政府在以税收缄其他方式征用人民的财产时,必须经过人民或其代表的同意, 井通过相应的政治法律程序保证它的实施,如果政府侵犯人们的私有财产,人民有权推 翻该政府。 从以上对财产权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财产权究其实质是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 是主体享有支配财产的一种权利资格,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具体的财物,但却 并不因此失去取得、占有和使用财产的权利资格,而且这种权利资格是连国豸淑力和法 律也不能加以剥夺的。 总之,政治学意义上的财产权超人权,它是宪法财产权的起点和归宿,是宪法文本 的基础,也是民法财产权的基础。民法上的财产权是政治学财产权的细化、拓展和延伸。 财产权的物权( 民法) 保护虽然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但作为法律 权利而言,它只能是种获得性权利,并不能由此保证每个人免受国家权力的压迫。只 有把财产权e 升为基本人权,使它成为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利要求,成为政权存在的合法 性依据和目的,才可能保证其成为抵御国家权力侵犯的有效手段。美国新宪政论者安东 尼奥格斯指出“确认财产权是划定我们免于压迫的私人领域的第一步”。f 1 4 1 在个将 财产权确立为基本人权的社会,一个人无论地位多么低微,财产多么寡少,只要它能够 拥有自己头上的片瓦、脚。f 的一块砖,就可以抵档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一切权势的侵 害:而在一个不把财产权当成基本人权的国家,国家权力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侵占爪,久 财富而使个人一贫如洗,无立锥之地。 ( - - ) 宪政概念 i 、中、西方学者的宪政概念 什么是宪政?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和政治学的其他概念一样,当人们试图对这个术 语做出明确界定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再一次焰入茫然的境地。关于这个概念,长期以来, 中外学者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察学术界迄今为l 上= 有关宪政的各种定义,归纳 起来不外乎以h l 种: 1 、要素说,即从立宪政体(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m m e n l ) 所包含的要素来阐释宪政。 简明人不列颠自科全,呦认为,真止符合实际的立宪政体应包含以下要素:( i ) ¥序 上的稳定性:( 2 ) 向选睢负责:( 3 ) 代议制:( 4 ) 分权:( 5 ) 公开羊揭露:( 6 ) 合充性。 指建立了违宪市裔机制。【1 5 】此外,我国:学者李步云也持要素说的观点,他给宪政r 了 这样一个定义:“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 财产权与克政的政治学研究 n 主原0 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历舒法治为基本特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 的一种政治制度a ”【1 9 】在他那里,宪政包含三种基本要素,即l t 主、法治和人权。其中r 【t 主是宪政的基础,法冶是宪政的主要条什,人权保障是宪政的目的。【1 6 】 2 、制度安排说,这种观点是从宪政的制度安排来阐释宪政的内涵。印度德里大学 历史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南亚研究员雷乔迪林里( t r a y c h a u d u r i 认为,宪政是一 种制度安排雨f 较好的政治条件,诸如公民基本权利宣言,普遍、平等、秘密的选举制, 分权与制衡,代议民主制,多党制,两院制,联邦制,司法独立制等【1 7 我国学者季卫 东则认为,所谓宪政,指为主权设计的一套分权制衡的架构,为 权提供制度性保障和 司法救济。 3 、权力制约说,目p 从对政治权力的界定稀m 制来说明宪政。美国政治学教授丹。菜 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既8 睡痔师口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我国 学者刘军宁认为:“宪政的本质确实而且必须是限政。在宪政主义看来,不论一个政府的 组织形式如何,都不得存在不受5 良制的最高权力近两个世纪以来,宪政主义的晟 火目标一赢是限制政府权力,阻i e 一切专断的政治行为。”f 1 8 1 宪法学者陈端洪也认为: “所谓宪政,简言之,就是有限政府。它指向一套确立与维持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活动的 有效的技术控制,旨在保障人的权乖u 与自由。”f 1 9 1 4 、民主政治说,这种观点将宪政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我 国著名宪法学家许岽德教授认为,毛泽东在 1 9 4 0 年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 话中所指出的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观点,构成宪政的实质含义。他说:“宪政的概念就是 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2 0 】张庆福教授也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者说 宪法政治。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经取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 来,以便巩匿l 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f 2 1 5 、自由宪政说,杜钢建教授认为:“民主不是宪政的直接目标,宪政的直接目标在 于目由”,他反对把民主纨入到对宪政的释义中。在他看来,民主的本义是公民对公共权 力的参与和决定,解决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自由的本义在于公民不受公共权力的 非法干预,在于公民相对于公共权力的自我活动余地。“宪政不外乎是要将现行国家权力 纳入宪制轨道,使当道者权力的运用受到法治的约束。保障人民的自由不受当道者权力 的侵犯。”他自称这一观点是“新宪政主义”。f 2 2 1 6 、综合宪政说,最典型的姓美国学术团体联台会主席凯茨博十( d r k a l z ) 哭丁宪 歧定义;( 1 ) 宪政是由一躬刈丁制定规则的自足或自觉的规则构成的,即宪法是“法之 法”:( 2 ) 宪政是由意识形态平f i 文化抉定的一系列特殊道德观点,如尊重人的尊严、承认 人生而平等、白由井享有幸福的权利:( 3 ) 任何有意义的宪政概念必须考虑到“合法陛” ( 国家权力、公共墩策和法律的台法性) 干| r 同意”( 人民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承认和赞同) 。 【2 3 7 财产权与党政的政治学研究 2 、对各种竞政概念的毋说 中外学者对宪政概念的界定无疑都包含有真理性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些观 点在对宪政本质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三犬误区: 第一,把宪政的目标当成宪政本质,自e t 说和- - ! t i 素说都是如此。近代启蒙思想家 认为,自由是每个人的本质所在,是人生来既有的权利,而对权利认可和保障,首先要 求对政府权力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制约,因此,自由的实现离不开控制权力这基本要求。 杜钢建教授认为,自由与民主不同,自由不关注权力的主题,而关注权力的形式的看法 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宪政就是自由的结论,显然是把宪政的价值目标和宪政的本质混 为谈了。宪政价值取向中的个人自由是消极自由,它并不以自我权利的张扬和追求为 着力点,而是将萤l 撤在跟制政府专垮b i 叉力对个人权利的侵害上。如果像法国大革命时 期那样,将个人权利无限放大,其结果往往会退回倒新的专制,而这恰冶是杜钢建教授 所不能认同昀。因此,宪政的核心就是9 贿煅力,这是宪政的本质要求,而保护人们的 权利和自由,则是限制权力的曰的和结果。此外,三要素说提到的人权也是如此,宪政 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人权,但不能把宪政利人权简单的画等号。 第二,把宪政的前提当成宪政,民主说即是如此。宪政政治是一种民主政治,这是 人们的共识,但却不能因此把宪政与民主简单的等同起来。首先,从民主的发展历史来 看,在宪政制度产生以前,就有古希腊的古典民主和中世纪的城市民主的存在,这说明 民主要比宪蝮悠久的多。宪政仅仅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形态或过程而已,或者也可 以表述为宪政是实现民主的最理想形式。其次,从宪政和民主所要解决的问题中也可以 看到二者的差别,民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权力由谁行使的问题? 它涉及到权力的来源和 权力的合法陛;宪政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权力如何行使? 即权力行使的正当性问题。当 然,只有表达了人民意志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因此,宪政必须以民主为前提:但 民主合法f 生本身并不必然要求限制权力,而即使是在民主制下,权力如果离开制度的限 制仍有可能演化成为多数人的暴政。哈耶克曾指出:“民主的理想,其最初的目的是要阻 止一切专断的权力,但却因自身不可g 良制及没有限韦师变成了一种证明新的专断权力为 正当的理由。”f 矧因此,保障民主正常实施的有效手段就是实施宪政,但不自# 说民主政 治就是宪政。 第三,把宪政的实现手段和形式当成宪政本身,如制度安排说、六要素说。宪政和 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宪政离不开法治。无论是权力的制约还是权利的实施都离不开制度 的保障。制度安排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宪政的现实要求,即宪政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t 旦毒4 度支持只是实现宪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将宪政解释为制度的一系判安排,其实 质就是把形式和本质混为一谈了。其实,制度安排说中的公民基本权利,酱遍、平等的 选举权、分权制衡、代议l t 主制、多党制、两院制、联邦制、司法独立制等等,实际上 是在阐明宪法的基本内窬,而1 r 宪政的基本l = | 弈。显然,制度论混淆了宪法雨l 宪政的区 9 4 ,没有揭示出宽歧的真实内涵。八要素说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体现了对宪政的制 度上的安排:程序上的稳定性、向选l t 负责、代议制、分权、台宪性等,其实都表现为 8 财产权与完政的政治学研究 制度安排,它们体现了宪政的 艮多外部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以及 完善宪政制度无疑都是犬有稗益的。以上两种观点根本没存触及到宠政的本质,而且, 其简单n 举的方式:笆定义中也并不是十分可取。宪政内涵特别丰富,释币是凡要素就可 以概括得了,何况;镶素之间楚什么样的关系,如何串联也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不解 决,要得出完整的宪政概念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如果仅从研究者们各自的角度出发,其观点都包 含有部分真理性的因素。在宪政发展过程中,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要素,都围绕 宪政这样一个核心而展开,但它们并不是宪政的本质要求,因此,都不能简单得把它们 和宪政本身等同起来。宪政以民主为前提,没有民主,宪政大厦就失去了竖实的基础; 但没有宪政对权力冉勺制约,民主就会走向专制。自由是宪政的理想,宪政的最终目的就 是保障个人自由;但自由即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宪政对权力的馄制。实现宪政必须 依赖法律,但如果法律观念缺少限制把法律当成专权者的意志或把法律当成“平民所 悦者”,那么法律就会成为暴力的帮凶。因此,上述概念虽然都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宪政 的部分特征或要求,但却都不能构成宪政的本质。笔者认为,宪政的本质是限政,既通 过法律、公共规则和制度去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上述诸因素都是以限制权力为杨山的, 离开了限制权力的要求,其它要素就不会存在。 3 、完政的本质即限政,核是控制权力 当我们认同宪政即是限政这样个观点时,其实我们所依据的是宪政产生的历史。 任何一个概念的界定都离不开历史,著名学者萨托利在分析民主概念时曾说:“术语的核 心意义既不是约定性的,也不是任意的,因为它植根于历史,源于历史。”【2 5 】和民主一 样,宪政也是一个融入了大量历史内涵的术语,对它的定义也不能是任意的,而应当体 现逻辑与历史的致。如果我们离开宪政产生的历史语境去分析,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 误区。 同顾西方宪政发展史,有两条线索非常清晰,那就是保障权利与限制权力,由此产 生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矛盾斗争,构成了贯穿西方社会政治发展的主线。从权利与 权力的关系上说,二者是对矛盾体,它们不仅彼此对立也彼此相互依赖。个人权利只 有在国家权力的保护下才能实现,但政府权力如果过度膨胀就会侵犯个人权利。如何协 调二者关系使之保持微妙平衡,一鱼蹙政治思想家们殚精竭虑思考的伺题。从日云在谈 到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时曾这样描述i 权力是社会共同体的联系纽带和粘合剂,权力太弱, ! 斗= 会就会陷入无序状态,权力太强,则会窒息个人导致整体的死寂。而权利的存在恰恰 可以使个人披上盔甲以抵御绝对权力的任意宰割,达到社会的微妙平衡。【2 6 1 正是在对 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力关系的不同认识中,诞生了近代的宪政思想。 在近代以前的传统观念中,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一般是前者从属于后者的 统辖关系。占今中外的宫方政治思想都把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政治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 并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将其台法化。个人作为被统治者,在这种不平等的政治与法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争研究 律关系中被视为工具承辱段,他们自身没有独立的权利、尊严和人格,其生命、财产利 自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近代以来的宪政思想恰正相反,它立足于个人主义基i 出之上, 以个人权利统领国家政权,它把个人看成是国家政权存在的目的,个人具有自己独立的 生活空间,享有被法律所保障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和经拶淑利等,政府权力不过是为 了保障这种权利不受侵害的工具。这种以个人为目的,以国家权力为工具的思想,是宪 政核心之所在。正因如此,宪政从一开始就把防犯权力扩张放在了优于地位,如何限制 专断的政府权力使其不损害个人的私人权利,便成为宪政的第要务。 诚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权力是不可缺! ! ) 的,尤其是政治权力。作为种公 共权力,它在协调人们的政治社会生活方面,在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 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有可能是实施专制和强暴,谋求不正当利益 的手段。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始终表现出对权力的强烈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来自于两 个方面:一是权力自身的特性;二是人性的弱点。从权力特性e 说,权力具有支配性, 谁掌握了权力,就是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就意味着可以在社会利益和价值的分配中 处于优势她位。因此,政治权力始终是各种社会势力角逐和争斗的焦点。权力还具有扩 张牲,有权力的人总是f 顷向于滥用权力,对此,思想家们有共同的认识:“切有权力的 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直遇到有界限 的地力才休止。”2 7 1 “一切的权力者陂 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f 2 8 1 此 外,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专权不仅是某些政治领袖的个性特征, 也是权力特性使然。权力的e 述特性挟定权力一旦不受控制就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 极大的危害。而人性的贪婪、自私的本性会使得掌权者的人性缺陷被成倍的放大,加剧 权力的腐蚀性。美国宪法之父在为f 电1 门设计的国家制度辩护时说得非常清楚:“如果人都 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 在的控制了。”例正“因为欲望就带有兽性,而生命灏情自会扭曲统治者甚至包括最优 秀之人的心灵”, 3 0 l 权力的控制就是必须的。否则,那些广大的无权的个人,他们私人 的合法权利在权力暴力之下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正是鉴于权力这种利器的可怕性, 宪政政治才把它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放在对于政治权力的限制上。在它看来,问题的关 键不在于如何伸张个人的权利,而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只有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台法的 限制,化凡蝴n 才会得到有效豹保障,私人的生活空间才不会被政治权力所挤压和摧 毁。因此,必须从制度、法律和程序上解决权力的保障问题,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达 到5 艮制政治权力的目的。 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也证实了,正是在争取保障个人权干g 的斗争中最终使宪政理念 变成制度现实。从1 2 1 5 年的大宪章b 制王权,尤其是国王的征税权开始,这种斗争 一直持续不断。1 6 2 8 年的权利请愿二f j 和1 6 8 9 年的权利法案以宪法文件的形式 重申了自火宪章以来人们一直捍卫的权利:即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纳税的原则,并通 过1 6 8 8 年的光荣革命,最终 田底剥夺了国王的征税权。“直到1 6 8 9 年的革命把统治权和 财产分开以后,这种权利( 私人财产权引者注) 才在英国生效。” 3 1 1 i i i 是_ a f j 在对 封建干权对财产权侵害的# 制与斗争中,以个人的绝对财产权为基础的个人权利,才得 以蹑终实现。宪政历史表明:没有对国家权力的限带师1 个人权利、自由的保护,就不会 1 0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拳研究 有宪政的产生。近代西方正是在针对封建- 千权的蟥中,彻7 蔗颠覆了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利 的优先性,并以宪法的形式规范国家权力的任意行事,以法治和权力制衡的原则f 醋嫩 力才使宪政最终得以确立。历史告诉我们,宪政的核心就是限制权力,这就是宪政的本 质。而宪政所开稿的个人与政府的新型政治关系,第一次从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观念上 确立了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的中心地位。这种个人中心取代了传统社会的匡f 家中心、王 权中心和集体中心,成为近现代文明社会的政治基础与国家基础。 二、古典宪政尝试私人财产权的缺失与限权尝试的缺憾 ( 一) 古典宪政尝试 权力对人性的腐蚀性和人的道德脆弱性,使得人们不能把管柬权力的希望寄托在掌 权者的个人德行或自律精神上。对权力本性有着这样明智认识的西方人,早在古代就对 国家这部权力机器深怀戒心,并在政治制度的构建中,探索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模式。“控 制国家权力的行使的需要以及这一点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做到的观念,在伯里克里时代的 雅典希哄和时代的罗马政治体系中都是显而易见的。”【3 可见,宪政思想和实践的走l 源 并不仅是近代才有的,它和西方政治思想样古老。探究雅典民主制和罗马共和时代权 力制约理论与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认识近代宪政制度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雅典和罗马共冠i 时期的政权结构,二者有着很多不同:如雅典的政权结构极为 复杂;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宪法法庭、元老院、九智执政官、十名将 军等等:而罗马的政权结构相对比较清晰,从总体来说分为: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 官。但二者依然有很多共性的因素:一、从其权力的来源上说,都认同权力来源于民的 观念。伯里克利在其演说辞中这样表达民主理念:“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 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3 3 而西塞罗在分析罗马的政治结 构时给共和国下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概念:“国家是人民的事物( r e s p u b l i c ar e s p o p “) ”。 在拉丁文里,r e s p u b i c a ( 共和国) 意为“公共的事物或财产”,而r e s p o p u l i 意为“人民 的事物或财产”,二者含义是相同的,所以,共和国一词,就是属于人民的国家这样一个 含义。3 4 1 从他们对权力来源的理解中可以看到,- 古希腊和罗马都认同这样个观念: 即权力来源于民。三、从对权力机胸的设计上,都体现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观念。 在雅典,权力机构设置的复杂性本身源于他们对权力限制的需要。如前所述,雅典存在 着大量的政府官员,为了f 制他们的权力,大多数官员的任期都是被限定为年,不能 连任,官员的选拔是从抽签中产生的。公民大会作为人民权力的象征,在其各个历史时 期都是最重要的权力机构,虽然城邦的所有权力机关执政官、元老院、监察官都是 由公民大会选出,制定和修改法律、订立条约、决定禾i 战,也都由其决定,但其权力电 受到5 艮制。公e 夫会作出的废i k l r 法律的决定或通过一项新法案,都必须由陪审员组成 的特殊法制法庭加以审查,只有法制法庭批准后,立法手续才算完。此外,著名的“陶 片放逐法”也反映了雅典人对权力的控制方式。与雅典人相比,罗马 对权力的制约更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 为精巧、细致。它将公毽对政治事务的参与、精英分子对国家枣务的指导、行政权力的 集中与灵活高效结台,人民火会、元老院、执政官,每一种权力的耳! _ ;【权范围、权力行使 的时间和空间,都被谨族的加以限定。罗马人的高明之处就茁于使三种力量互相牵制和 均衡,不使任何种力量过大。就执政官来说,当他被授予大投率领军队出发时,它在 切必要的事务上享有绝对的权力。但事实上,它需要得到人民和元老院的支持,没有 元老院的同意,军需就得不到供给,统帅的计划就会一筹奠展;人民对于执政官的权力 制约就更不可缺少,因为战争的决定权在他”1 手中,而执政官卸任时,也必须向人民述 职:元老院的权力也是如此,虽然它享有巨大的权力,但它必须尊重人民的意愿,没有 人民的授权,它就不能调查哪怕是最严重的反对国家的罪行和对某人处以死刑。而在那 些涉及到元老们自身利益、荣誉、和权力的提案已更是要由人民来表决通过或拒绝; 人民的权力同样受制约,由于大多数市民案件的法官都出元老院中任命,所以,人民怯 于抵制元老院的决定。“共和”一词可谓恰当的反映了罗马政制的特征。除了从整个权力 的机构设置上注意保持制约和平衡之外,罗马人还在每一个具体的权力安排上保持制约 与平衡。任何个高级官僚对同僚都有否决权,两位执政官之间相互也具有否诀权,设 立保民官制约执政官的同时又对保民官的权力作出相应限制等等。总之,“权力就是这样 组织的,每个部分牵制其他部分,又与之台作,在所有紧急的情况下,f 电f 门的联合又是 非常适当的。”【3 5 】 尽管雅典和罗马共和时期都倾向于对权力作出限制但显然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 的。雅典人对平民治国能力具有盲目崇拜的倾向,导致平民权力无限嘭胀、扩张使城 邦失去了有效的制约机制,降低了国家的管理水平,以至于在“1 8 世纪中叶以前,民 主是个具有否定意义的术语,并且人们通常引用古典雅典的事例来说明民主的缺陷。” f 3 6 1 罗马人正是汲取了雅典民主制原则和激情并对其加以法律利制度上的制约,9 t t j 了 共和政治的传统。但雅典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对宪政的贡献是不可f 氐估的。具体来说: 1 、它们确立了种世俗的、功利的政府观,即政府是种对普遍利益做出共同选 择的工具。 2 、种限制国家公务员擅自使用权力的制度结构。 3 、法治原则的确立。即国家的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国家的权力必须通过既定的 正式程序行使。 这些宪政思想和实践在近代的宪政原则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 二) 私人财产权的缺失与限政实践的缺陷 雅典和罗马对权力的控制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在古希腊录l 古罗马在社会结构中,权利基础的不成熟,造成权利在政治制度中的缺失,使权力失去 了根本性的制衡力量,因而,对权力从根本上加以控制是不可能的。 在l 占代,既使是把雅典描述成 l t 掌握政治权力的l t 土制,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 实,即在雅典民主最充分发展的时期,也只有t _ 人口总数不到1 5 j ;f 勺人育参与公 t 火会 1 2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 的权利,妇女祁奴隶以及外邦 都被排除在权力之外。不仅如此,公民权利的获得也与 他们的财产多寡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城邦规定,城邦t 地只能归本邦入所有,外邦人 无权占有七地,因此,没旮_ f = :地这种权利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自然被排斥在权力之外。 其次,在古代,权利与义务是对称的,公民尽义务的多寡往往决定它所享有权利。由于 保卫城邦独立和安全的需要,公民的义务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公民出征时的切装 备都由自己准备,这使得财产的多寡必然成为权力多寡的基础。在有些城邦,失去了士 地甚至就意昧着公民权的丧失。 古罗马也是如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罗马公民的全音p 瞍利,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是 任f 倾治意义e 的公民。罗马共和国等级制度森严,根据拥有财富的状况,社会可分为 八个阶层,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元老院阶层就有着严格财富限制,“当元老院成员拥有的土 地低于规定的最低数目时,他们就会失去元老院地位,而非贵族如果有足够的土地财富 就能成为元老院成员。”3 7 1 不仅如此国家对权力的分配也是以财产为依据的。在布匿 战争后,公民大会是由1 9 3 个百人队构成的,其中1 8 个分配给最高的平民阶层骑士, 8 0 个分配给了有产阶层,无产阶层尽管是最大的阶层, 数最多( 按人头算) ,但仅仅 分配给了5 个百人队。因此,当对某一项政策或法律进行表决时,人数最多的无产阶层 “在百人队大会中的投票权利没有多少意义。”3 8 1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权力是来源于人们对士地这种财富的权利的,栅0 的 多寡也直接和财产的多寡密切相关,没有财产权利就必然意味着没有各种法律保护,其 权利必然要受到权力的侵害。从日云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分析指出:在古希睹, “个人与家庭、财产与婚姻,都受国家的统制。只要国家需要,债权 要出让他们的 债权,富有者要出资为城邦举办庆典和扶持歌唱队,为城邦出资造军舰,土地经营者无 偿出让其产品,女人献出她们的珍宝。国家可以任意改变财产关系,党派斗争中没收财 产也是常事。”3 9 】总之,国家权力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控制,城邦可以任意的牺牲个人 利益。而罗马时代虽然已开始出现私有财产权利概念,但财产权依然不为个人所有,而 是集中于家庭中,财产- 枳表现为家父权力。拥有财产权的家父权力类似于王权,宗教权、 司法权、所有权和行政权都给予其一身,家父不仅可以控青i 家庭财产,还决定着家庭成 员生命的生杀予夺。所以在古希腊甚至在“罗马共和国的黄金时代。那里,个人以某种 方式被国家吞没,公民被城邦吞没”。 4 0 】贡斯当对此的认识最为深刻:在古代,个人 虽然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处于主权者的地位,但在所有私人关系中却都是奴隶。“作为 公民,它可以决定战争与和平;作为个人,它的所有行为都受到限制、监视与压制;作 为集体组织的成员,它可咀对执政官或上司进行审问、解职、谴责、剥夺财产、流放或 处以死刑;作为集体组织的臣民,它也可能被自己所属的整体的专断意志褫夺身份、剥 夺特权、放逐乃至处死。”f 4 1 l 为何古希腊雨f 罗马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控制权力的问题?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人们没 有独立的财产权。霍布豪斯曾分析指出:财产权有两种职能,“种是对物的控制,它 给予白由币i 安全,种是通过物实现的对人的控制,它给所有者以权力”。 4 2 】当人们 失去了财产权。失去了对物的控待叻的时候,人们就必然火去口由,也必然失去权力。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学研究 “只有财产才能使 们具备行使政治权利的戗力。”4 3 j “只有等池拥有了能够摆脱外 部意志而独立生存的必要收入时,它才能够行使公民权。”【4 4 1 如果没有每个人平等、独 立的财产权,所谓民主只能表现为少数人的特殊政治权力。这种权力意味着“暴民统治 的原则”,在这种权力f ,由公民集体决定的对某人生活 | 奇干预被认为是天然合理的,人 们也许可以依据法律以及事实为自己辩护,但却无法凭借个人权 4 来抵御多数人的暴虐。 在城邦集体权力面前,个, 叔利无处藏身,苏格拉底的死也许是这种民主制弊端的最好 注解。所有这一切均表明,在古代,由于没有个 独立的财产权,在国家与个人权利的 关系中个人权利只能执属于国家权力,权利成为为国家尽义务的象征。由于国家权力 统领切,人们的所有行动必须以国家意志为依据,国家若假人民的意志行使暴力也不 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帝扎这说明,权力的黹8 约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如果没有以财产权为 基础的个人权利。宪政邓艮制国家权力,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总之,占典时期的宪政经验表明:只有彻底颠覆这种以权力为本,以国家为本的观 念,建立以个人权利为本的国家制度,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制约的问题。而这过 程从理论e 表珊为以洛克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私有财产正当性、合理陛 的全面阐释,以及对国家权力来源于保护人们财产权需要的全新解读上。尽管有人贬低 洛克作为自由主义奠基人的地位,但在大多数学者看来,正是洛克第个准确地、系统 地提出了自由主义的宪政原则:即人权保护原则、有限政府原则、法治原则等,洛克是 宪政当之无隗的奠基 。 三、洛克的私人财产权利理论及其对宪政控制权力的贡献 ( 一) 洛克思想产生的基础:市场经济原则在理论上的体现 以个人权利统领国家权力的宪政思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具有独立财产权的交易主体,而这种权利的普遍陛决定了它不可能从封建主对财产 权的控制中自然获得。从理论上说+ 它需要种全新的观念来支撑起个人财产权的合理 性与正当性,这就是洛克等八财产权正当性理论产生的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是指运用市场组织经济、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确立需要三种最基本的要素:一 是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这是总环境;二是私人企业带4 度,这是微观基础: 三是经济的自由运行方式,这是其运作特征。从这几方面米说,私人财产权都是必不可 缺的。商品经济 :i 勺 普遍化离不开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前提;私人企业制度的基础一雇 佣关系,离不开个人对自身劳动的支配权;经济的自由运行方式则必须咀个人行使财产 权的自由为依据“冈此,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必然是:私人拥有属丁个人的财产权利硐j 行使个人财产权利的自由,归根结底,就是私人占有财产权工0 的不可侵犯性。胍当斯 密说:“劳动所有权是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衩是最神圣不可侵犯 1 4 财产权与宪政的政治孝研究 的。一个穷 所有的世袭财产,就是他的体力与技巧。不让他以他认为正当的方式,在 不侵害他邻人的条忏f ,使削他的体力与技巧,那明显地是侵犯这最神圣的财产。”4 司 而在中世纪欧洲典型的封建制度i f 对私人财产权利及其行使自由的限制随处可见。具 体体现为:不承认私 、财产权,侵犯私人财产,限制行使私人财产权利的自由。而这些 b 制的出现,不仅有制度因素,也有思想观念的长期困扰。如果不从理论上解决私有财 产的正当性,不从理论上对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加以论证,就不可能使资本主义政 治、经济制度得以确立。i e 是在这样的种背景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