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学——答案.doc_第1页
犯学——答案.doc_第2页
犯学——答案.doc_第3页
犯学——答案.doc_第4页
犯学——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 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2. 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1、 心理学因素1、 本能因素2、 人格因素3、 感情因素4、 智力因素5、 能力因素6、 认知发展因素7、 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 精神疾病2、 心理学因素1、 年龄因素2、 性别因素3、 体型因素4、 遗传因素5、 神经生理学因素6、 生物化学因素3. 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4.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 法制原则 2、人道主义原则 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 4、具体化原则 5、统筹协调原则 6、科学化原则 7、动态性原则5. 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如果具有违法性,再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负有责任。通常来说,符合前两个要件的,就具有有责性。但是也有例外。例如13周岁的少年故意杀人的,或者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故意杀人的,就没有有责性,就不承担刑事责任。6. 简述犯罪规律 即隐伏在犯罪数量、质量、结构等表象背后的犯罪现象存在和变动的一般过程和趋向,它深刻地反映着犯罪现象与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与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犯罪现象规律具有客观性,也可以被认识和利用,并成为犯罪控制的科学依据。7. 简述我国综合治理方针的概念和特点所谓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对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性整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特点:1、 政府的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3、 逐步建立和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4、 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和理论研究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民主法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8. 简述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9.简述常见的犯罪人分类答:1、未成年犯罪人与成年犯罪人。这是以犯罪人的年龄为标准所作的分类。2、初犯与再犯。这是以犯罪人是否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为标准。初犯是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再犯是实施了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人。3、常态犯和精神病犯罪人。这是以犯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精神病犯罪是精神状态不正常的犯罪人。4、暴力犯与智能犯。这是按照四是犯罪的方法来分类的。暴力犯一般直接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给公民造成生命、健康以及人格的严重损害。智能犯实施地与财产、经济利益有关的犯罪,通常又称为经济犯。5、男犯与女犯。这是最古老的分类法之一。其他还有反革命犯意一般刑事犯、故意犯与过失犯以及主犯与从犯之分,其刑事政策也都有所不同。10.犯罪学的价值或功用认识功能认识犯罪现象、犯罪规律。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防御功能预防、减少犯罪的发生。11. 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内容(P95)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挫折容易引起攻击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会导致大量犯罪,特别是暴力性犯罪行为的产生。这种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索尔罗森茨韦克在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的。12.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答:(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2在犯罪过程中双方互相排斥。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3.“被害后”的被害转化。13. 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自我形象是透过与他人互动而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有意义的他人如教师,亲戚,警察等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而成为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14. 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刑法学的关系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答案:(一)犯罪学和刑法学区别。1、所研究的“犯罪”的外延不同。作为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法律现象,是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而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犯罪。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比刑法学犯罪概念的外延大,犯罪学一方面研究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研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社会越轨行为。二者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犯罪学则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犯罪行为、犯罪原因及其犯罪对策,其终极目的是期望运用法律的、社会的等措施和手段控制、治理和预防社会客观存在的“犯罪”。 3、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同。刑法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而犯罪学主要采取的是事实分析的方法。刑法学和犯罪学的联系。犯罪学和刑法学虽然存在着上述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犯罪学对刑法学的发展起着辅助功能,另一方面,犯罪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必须以刑法规范和刑法学的研究为基础。3试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相互关系?答:(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从学科性质上看,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科学,它以刑法规范为依据,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法之间的相互关系(2)从研究内容上看,首先,在所研究的犯罪行为的外延方面,刑法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是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而犯罪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犯罪。(3)从研究方法上而犯罪学则采用事实分析法,即经验型的研究方法。(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1)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刑法学研究所运用。15. 简述技术预防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16. 简述犯罪的自然原因所谓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 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 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 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 1、原生性 先验存在的自在之物,个体无法选择与抗拒。 原生性预防犯罪只能防止其与其他因素结合导致犯罪。 2、间接性 “自然”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犯罪,必须有“中间项” 才有可能正好契合犯罪人的某种反社会倾向。 “月黑风高杀人夜” “间接性”犯罪预防的多层次,多环节特点。 3、具象性 与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相比,可以直观 地感知。1、原始自然: ? (1)气候: (2)地理 2005年美国的卡特林娜飓风袭击新奥尔 良市,一霎那间的堕落美国。 ? ? 比如边境军火贸易,车臣地区、独联体的边界,海洋-索马里海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 (3)时间 夜深人静-走夜路男女都危险。 ? 2、人工自然:(电影“上帝之城”) (1)城市死角 (2)村落结构 (3)交通工具 (4)亭台楼榭 ? ? ? ? (二)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 1、原生性 先验存在的自在之物,个体无法选择与抗拒。 原生性预防犯罪只能防止其与其他因素结合导致犯罪。 2、间接性 “自然”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犯罪,必须有“中间项” 才有可能正好契合犯罪人的某种反社会倾向。 “月黑风高杀人夜” “间接性”犯罪预防的多层次,多环节特点。 3、具象性 与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相比,可以直观 地感知。 二、时间与犯罪 (一)昼夜周期与犯罪 一般来说夜晚的发案率高于白昼 美国:入室盗窃、抢劫和偷汽车,22时左右;谋 害和伤害,大多在20时至2时。 日本:抢劫、杀人、重伤、强奸、猥亵等,多在 22时以后,盗窃在22时最多,其他则在22时至2 时。 台湾:盗窃案多发在9-10时,伤害案多为18-19时, 杀人案多21-22时。 为什么盗窃、杀人、伤害、抢劫、强奸 等案件易发生在夜间呢? ? 1、就犯罪人而言,由于夜幕的掩护,犯罪分子 容易隐蔽和逃脱; ? 2、就被害人而言,夜间处于休息和疲惫状态, 警觉性较低,疏于防备外来侵袭; ? 3、就社会环境而言,夜间的社会防范力量较小。 某些犯罪白昼的发案率高于夜晚。 如扒窃行为,几乎全发生在白昼, 特别是城市上、下班高峰期。17.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关系主观因素指与犯罪有关的各种意识、心理和犯罪人的个性特征;客观因素指犯罪行为和犯罪人个性形成的各种社会因素犯罪主观因素与犯罪客观因素的关系(一)犯罪行为根源与社会客观实际。(二)相对意志自由在犯罪行为形成的实施过程中的作用。18. 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三方面: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的预防与控制。(一)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是犯罪事件发展的外部形态和联系。犯罪学的研究也是以犯罪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只有通过犯罪现象的研究才能进一步分析犯罪原因,寻找适当的犯罪对策。 犯罪现象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即具体的犯罪事件与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具体的犯罪事件,包括犯罪人、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及犯罪造成的后果。 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主要从整体、结构方面来研究,包括犯罪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犯罪发生的数量、犯罪率、犯罪类型、时空分布、危害程度,犯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程度、犯罪经历等构成状况。是犯罪学研究基本的经验事实。犯罪特点,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犯罪状况的特殊性。犯罪规律,是指作为犯罪集合体的犯罪现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 (2) 犯罪原因 犯罪学研究中所指出的犯罪原因应当从统计论的因果关系角度来理解,即犯罪原因对于犯罪的发生只具有概率性的作用和影响,而不是必然引起犯罪的发生。即犯罪原因就是指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事物或现象。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一是个体性差异研究,假设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可能实施犯罪,主要从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研究;二是社会结构/过程研究,假设某类社会环境产生较高的犯罪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社会环境方面寻找犯罪原因。 (三)犯罪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犯罪是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犯罪控制,是指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在社会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犯罪原因和条件,防止犯罪发生而事前采取的社会性和专门性的综合措施。19.简述犯罪人类学派的基本观点(P80)一、龙勃罗梭的理论(一)生来犯罪人理论 根据龙勃罗梭的研究,生来犯罪人在身体特征、感觉和功能特征、心理特征和其他智慧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常人的表现。(二)犯罪原因理论 包括:人类学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二、格林的遗传低劣理论 在犯罪人的身体特征方面,除了诈骗犯之外,犯罪人的身高和体重都比一般人低劣。犯罪人的智力与一般社会的正常人的智力差别很大。三、胡顿的犯罪人类学研究1、犯罪人与市民之间的人类学差异2、不同类型犯罪人之间的人类学差异3、犯罪与种族有一定的联系。20. 简述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26什么是犯罪的社会原因?简述其特点和研究意义?答: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社会中那些决定、促使、引起犯罪产生的社会因素的总和,是指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引起犯罪的各种具体社会现象。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定性。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要作用(2)它是引起动机的刺激诱发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力。(3)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左右。(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的意义二、论述1.试论犯罪预测的概念与特点答:犯罪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社会内未来犯罪现象的种类、数量、发展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等内容,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犯罪预测的特点:现实性、示导性、可变性、复杂性。2. 失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启示失范(anomie) 字面意义为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在社会学中,主要指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的本质上的分歧,也指由社会规范或价值观的瓦解或缺乏造成的不稳定状态。关于社会失范的两种主要解释,是由涂尔干和默顿提出来的。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这样,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涂尔干还把失范与现代社会的病态相联系。例如,他在自杀论一书特别研究了失范型的自杀。失范型自杀就是在社会规范对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去做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时,人们陷入矛盾状态之中而容易引起的一种自杀。他认为社会越是失范,自杀率就越高。他认为,无论是经济萧条时期还是经济繁荣时期,自杀事件都会有所增加,因为上述两个时期均置人们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原有的准则和规范失去了作用,生活变得漫无目的,自杀便容易发生。默顿修正了涂尔干的心理学假设,他将失范的含义由无规范更改为规范冲突。在他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分析中,他认为,社会价值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离(disjunction)和文化所规定的目标统一欲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化的合法手段之间的分离,是造成人类不幸的原因。当人们不能用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时,失范就产生了。但人们也可以通过遵从、革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反叛等不同方式(后四种属于越轨行为)去适应这种失范,以这些方式去抵制社会规定的目标或手段,抑或同时抵制它们两者。启示: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社会变革,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中国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必然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它是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社会剧烈震荡性的失范,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失范。因此,我们应当关注与重视现实生活中社会失范问题的研究,探寻社会失范的原因,分析失范的特征、危害,着力于矫正与控制,重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社会规范体系,保证改革持续、深入、有效的进行下去。3.论述犯罪古典学派与犯罪实证学派的区别或差异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古典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运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应当基于理性的自觉,以评价一切社会及政治措施。古典学派即受此思想影响,对当时不合理的刑罚制度进行了抨击。实证学派的兴起,则是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试图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寻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因此,其实证研究方法与古典学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不同。犯罪原因论的差异。古典派犯罪学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选择,因此,理应由行为人承担全部的责任。分析实证犯罪学派从根本上否认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主张把自由意志这一虚假的命题驱逐出犯罪学研究的领域。正如菲利所说的那样,“当用现代实证研究方法武装起来的近代心理学否认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并证明人的任何行为均系人格与人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时,你还怎样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呢?”在此基础上,分析实证主义犯罪学家提出了他们关于犯罪原因的看法。龙勃罗梭在分析了大量的人体解剖数据后, 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他认为犯罪是由罪犯的个人基因决定的,而这些基因通过遗传获得,因而所谓的犯罪人是天生的。由于其天生犯罪人理论, 龙勃罗梭又被称为犯罪人类学派的开创者。虽然都否认自由意志的存在, 但是菲利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明显区别于龙勃罗梭。在他看来, 犯罪的原因应当包含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在以上三个因素中, 菲利最为看重的是社会因素, 这是与龙勃罗梭最大的区别点,因此,菲利又被称为犯罪社会学派。认定刑事责任基础的差异。古典学派认为,犯罪是自由意志的人违反理性要求的行为,故应负其道义责任。实证学派则认为,人无自由意志,并无道义责任的问题。犯罪人之所以要负刑事责任,是因为其行为已对社会构成威胁或破坏。国家对犯罪人加以制裁。是为了保卫社会。刑法裁量依据的差异。古典学派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皆有平等的自由意志,故刑罚适用的轻重应以客观危害后果为标准。实证学派则认为,刑罚轻重的裁量,应以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为标准。不应以行为的结果为标准。刑罚目的论的差异。古典学派认为,因果报应为自然的理性,对犯罪者科以刑罚,是其应受的报应。但应为等价的报应,否则,刑罚超过罪责,即属于违反公平原则,显然不符合正义的精神。实证学派则认为刑罚并非对于犯罪的报应,其目的在于对保障公共生活的安全。它一方面教育改善犯罪人,预防其再犯;另一方面,在于儆戒一般公民,使其有所畏惧,不敢触犯法网。4. 龙勃罗索关于犯罪学的基本理论(生来犯罪人、犯罪原因、类型和对策)及其影响(1) 生来犯罪人理论 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他们的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里与行为特征,这种行为必然不符合文明社会中的传统、习惯和社会规范,必然构成犯罪。由此可见,犯罪人是一种自出生时起就具有犯罪性的人,他们的犯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他们的异常的生物特征决定的,犯罪人就是生来就会犯罪的人。(2) 犯罪原因理论 龙勃罗梭在研究犯罪原因的过程中,最初仅仅强调犯罪的人类学原因隔代遗传,后来,也逐渐认识到其他的因素在犯罪产生中的作用。1. 人类学原因 决定犯罪人生来就具有犯罪性的那种生物异常,是通过隔代遗传产生的。2. 自然因素 不同的气温、月份、季节、炎热的年份、地势构造、疟疾发病率、甲状腺地区、死亡率以及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因素,都对犯罪的产生有影响作用。3. 社会因素 在后期的论著中,龙勃罗梭也认为,社会因素对于犯罪的产生是有作用的。他论述了文明程度、人口过剩、新闻媒介、生活状况、酗酒、吸烟、教育、经济条件、宗教、家庭出身以及交往、战争、模仿、监狱生活、移民、职业等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龙勃罗索的犯罪人论,突破了刑法学对犯罪的单一的法学研究方法,突出了对犯罪人进行犯罪原因的研究,特别是冲破了刑法学只在法律之内研究法律的局限性,从而打破了刑法学垄断犯罪研究的局面,明确了从法律之外研究犯罪的理论研究方向,这就在理论方法、方向和内容上为在法学之外创建有关犯罪研究的新的、独立学科犯罪学奠定了充分的基础。5. 试论中国现代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解放前严景耀教授的社会变迁理论; 新中国建立后, 阶级斗争理论长期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 提出新学说、 理论: 矛盾冲突论、 社会控制功能弱化论、综合动因论。6. 试论犯罪原因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第五节犯罪原因体系及其结构层次一、犯罪原因体系的科学含义所谓犯罪原因体系,就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罪因或犯罪因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引发、促成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二、犯罪原因体系的内部结构、层次犯罪原因体系的结构,是指构成罪因体系的各个犯罪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诸罪因在犯罪原因体系中的有序排列与组合。关于犯罪原因的分类上节已有详述,以下拟按三类层次描述罪因结构。第一类层次,从构成犯罪原因系统的犯罪因素的性质种类来描述罪因结构。第二类层次,从构成犯罪原因系统的犯罪因素对犯罪结果的作用等级来描述罪因结构。第三类层次,从构成犯罪原因系统的各犯罪因素相互作用并对犯罪结果发生作用的过程来描述罪因结构。三、研究犯罪原因体系及结构层次的价值认识与研究犯罪原因体系,并不在于真实的反映出犯罪原因的结构层次,而是通过对犯罪原因体系的认识,揭示出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从而阻断罪因系统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犯罪行为的生成作用,预防和控制犯罪。同时,为制定预防犯罪战略和防治犯罪的刑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此外,也是为了改造罪犯进而改造人类而提供理论依据。7. 试论犯罪现象的属性犯罪现象具有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属性:(1)历史性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不断演变。(2)政治性。从犯罪的法律规定看,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关于犯罪的法律规定反映的都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从犯罪的发展变化看,随着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于犯罪的规定,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3)社会性犯罪的发生、发展是社会产物。犯罪在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从具体犯罪类型看,多数犯罪行为往往直接侵害的是各个阶层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这些犯罪所危害的是社会共同的安宁和利益。(4)文化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犯罪观。8. 试论犯罪预防及特征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的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特征:1、 犯罪预防是以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研究为逻辑前提。2、 犯罪预防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件。3、 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4、 犯罪预防包括社会性和专门性措施。社会性措施:针对犯罪产生社会原因和条件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消除和减少这些原因和条件的措施。专门措施:司法机关为控制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9. 如何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 犯罪学应当研究什么以及研究的内容是由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决定的。 学科任务就是社会赋予学科的社会历史使命。 学科任务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科的发展: -决定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 -决定该学科在学科群中的地位及作用 -是学科及其理论的根据。 -是评价整个学科理论的根本标准。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罪错行为、过误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三、案例题1.被告人黄勇(1974年生,初中文化,未婚) 自小受反映暴力题材影视剧影响,梦想成为一名杀手。2001年因父母进城打工,家中无人,黄勇认为实现杀人梦想的机会来临,于是家中面条机架改装为杀人机器,取名为“智能木马”。经过专锌策划后,决定向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的男性青年(因为黄勇认为杀女人不是武士、英雄)下手,实施杀人计划,实现自己的杀人梦想。2001年9月份的一天,被告人黄勇在平舆县电影院录像厅认识了县二中学生路宁波,黄勇以加中拿钱一起玩游戏为名,将其骗至自己家中,有以要想得到钱,需经过“智能木马”测试关为由,将路宁波捆绑在“智能木马”上,趁其不备,用百部条将其勒死,并扒光衣服 ,用菜刀将尸体肢解后埋在院内,后黄永江路宁波衣服全部焚烧。从2002年夏至2003年10月,黄勇以上述办法实施了15其杀人行为,杀死16人(绝大部分是在高中寄宿的中学生)。2003年11月4日,黄勇在星辰网吧以外出游玩、回家拿钱为名,将驻马废纱厂工人张新(19岁)骗至自己家中,又以经过“智能木马” 测试关为由,将张新捆绑在“智能木马”上,趁其不备,将其勒昏,张新醒后,向黄勇求饶,言称以后赚钱养活他,听他话,为其效忠,黄勇心软未杀,但持续关押4天, 其间黄勇多次想杀张新,并将其勒昏,但有数次备掌心哀求而中止,中间因张新感冒发烧,黄勇还特地外出买要给其医治,第4天,黄勇带张新乘车进城,将其放掉。据张新反映,他求饶时,黄勇曾说“杀手最后一刀不捅向敌人,便只能捅向自己”。 张新被放走后当天未回家,而是住在同学家中,第二天回家被家人查问,告诫父母后,其家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局于11月1日将黄勇抓获,黄庸供诉了全部犯罪事实。按照黄勇的供诉,公安机关在黄勇的屋内院内的6个大坑中挖掘出17具,被害人尸骨。试问: (1) 、黄勇的犯罪动机、目的犯罪动机,黄某由于自小受反映暴力题材影视剧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杀手,遂在父母离家,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产生了要实现自己杀人梦想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通过杀人,实现当杀手的梦想。(2) 、本案能引发的犯罪原因问题黄某在少年时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过多的沉溺于杀手想象中,这种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的行为,最终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内容,将自己幻想成为可以杀人不眨眼的酷帅杀手,最终变成了连环杀人狂魔。另外,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黄某多次杀人未被发现,暴露出了我国警务力量的薄弱。(3) 、黄勇是否具有犯罪中止和自首情节黄勇以杀害张某为目的,将其捆绑,由于张某的求饶而将其放掉。黄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属犯罪中止。黄勇被控制后,主动向公安机关交代了杀害其他被害人的犯罪事实,符合特别自首,具有自首情节。(4) 、结合本案,谈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防范问题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在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上,法律要成为其坚强后盾。司法部门应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惩治力度。相关部门通过发布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与防范保护意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学法,善于用法律手段,采取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的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广大家长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切实担负起教育引导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家庭责任适时开展“警校共建”工作;严肃查处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和出现“黄、赌、毒”现象,整治音像、出版物市场,从源头上杜绝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流入未成年人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商店的整治,查处无照经营和违规经营,规范经营秩序,倡导健康消费。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重点跟踪管理留守儿童和特殊未成年人的入学情况,防止因失养、失学、失教而流向社会;整合资源,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公益助学活动,进一步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2. 刘某,女,1979年出生致聋原因不明,在聋校读至四年级时因父亲病逝退学,家境困难,刘某试图找份工作供妹妹继续上学,后来在街上遇到一聋人(同案),在交谈时同案告诉刘某,可以带她去找工作,刘某没有多想,也没告诉家人,就跟着同案一起来到深圳。2004年12月26日,刘某在103公共汽车上,趁人多拥挤之即,拉开失主的红色背包,盗取钱包和手机后下车逃跑,刘某最终被群众抓获。公诉机关认为刘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试分析刘某实施犯罪的动机、类型、组织形式和手段。从刘某实施犯罪的特点分析: 1:从刘某的犯罪的动机上看,刘某无稳定收入,缺乏谋生技能和就业机会,无经济来源,求职谋业无门,遂产生了“以偷为职业养活自己的”的犯罪动机。 2:从犯罪的类型上看,作为聋哑人的刘某犯罪主要是侵财型的盗窃。刘某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文化程度低,受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对金钱的盲目追求致使私欲极度膨胀,将盗窃作为获取钱财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上看,其一,刘某固有的生理缺陷,加之家庭对的放任,加入到犯罪团伙,她有种归属感。跟别人一起作案,具有纠合性的特点2。其二,作为外地到深圳后,陌生的环境以及固有的“从众心理”导致其对犯罪团伙的依赖。 4:从犯罪的手段上看,刘某把盗窃、侵财作为获取钱财的手段,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结合案例分析,刘某刑事犯罪暴力性倾向不明显。3. 今年17岁的少年小林和小虎是江苏省东海县某乡曹庄村村民。由于其父母年迈,家庭贫困,自小就被父母娇纵的他们,为了上网、吃喝玩乐,从6岁开始就经常偷拿家里的钱。小林因此还曾被送进工读学校。2004年8月中旬的一天,某电视台播放了一桩绑架勒索案,绑架者绑架并杀害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敲诈勒索赎金19万美金。这则案例给小林和小虎带来了“灵感”,为了搞钱,他们开始盘算着如何绑架杀害同村的小伙伴小龙,向他的父母勒索赎金。 同年9月6日,两人用欺骗的手法将小龙骗到村西杨树林,用一根旧拉链绞勒小龙颈部致其窒息死亡,并就地挖坑埋尸,然后携带小龙的部分衣裤离开,准备伺机向小龙的父母实施敲诈。后公安机关破获此案。试结合此案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1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指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的人触犯了刑法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包括了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和己满18周岁至未满25周岁的成年人犯罪。1.1犯罪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增,平均达到1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人数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910左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1.2犯罪形式以团伙犯罪居多,具有涉黑性质的团伙犯罪呈增加趋势。团伙犯罪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主要取决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生理角度而言,青少年年龄小、身体力量较之成年人薄弱,为了保证犯罪过程中的绝对优势,确保犯罪成功,青少年势必聚集在一起,积攒力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心理角度而言,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从心理上惧怕孤独,惧怕不被人重视,加之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在家庭内难以满足,转而投向青少年团伙,从“哥们义气”这种盲目、愚昧的志趣取向中寻求情感寄托和安慰。近年来,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加之青少年自身的模仿性强,带有封建帮会性质和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教”等违法犯罪团伙呈上升趋势,团伙成员主要是文化素质低下的社会无业和闲散人员,参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流窜作案。1.3作案手段野蛮、凶残。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理发展较之生理发育相对落后,通常表现为思想上的不成熟、偏激,缺乏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感染和刺激,性情冲动,易引发犯罪,且犯罪手段凶残、恶劣。1.4犯罪常具有突发性、盲目性。青少年由于受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青少年犯罪者实施暴力犯罪往往具有突发性,事前缺少预谋,考虑问题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具有很强的盲目性。1.5犯罪者呈现低龄化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两低态势,一是犯罪者文化素质低,二是犯罪者的年龄呈现低龄化。几年前,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还在17岁以上,而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已低于16岁。一项调查表明,200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62岁,比两年前的17岁小了1.38岁。2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2.1家庭原因。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者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存在共性,易产生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类型有以下四种:第一种类型是残缺型家庭。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传统家庭的解体,导致家庭对子女约束和管教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建国至今,我国出现了三次离婚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婚姻法颁布后,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最近几十年,离婚率呈陡涨趋势,离婚成为突出的婚姻家庭问题。父母离异给子女的身心带来极大伤害,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由此变得孤僻、自卑、敏感、悲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