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旅游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但由于人们经验缺乏和一些错 误观念,致使我国旅游业在扩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为了避免或减 少因旅游业不断扩展引发的生态破坏,对旅游业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 影响进行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 上,针对旅游业自身的特点,详细分析旅游业在扩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可能 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旅游业扩展指标因子和旅 游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因子的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 极差标准化计算法相结合,分别对旅游业扩展因素指标体系和旅游业生态环 境影响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各自的综合评价值。最后,深入讨论 旅游业扩展因素综合评价值和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值之间的变化 关系。探讨减轻旅游业扩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以都江堰这个旅游城市为例,对其旅游业扩展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 综合评价。最终得出该市旅游业扩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页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o u r c o u n t r y 7 s e c o n o m y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r a p i d l y t o u r i s mh a sa l r e a d yt u r n e di n t ot h em a j o ri n d u s t r yi ns o m e a r e a si nc h i n aw i t hi t s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l o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h a v et a k e np l a c ed u r i n g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 i n gb e c a u s eo ft h e a b s e n t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m i s t a k e nc o n c e p t s i no r d e rt oa v o i do rr e 血c e t h ed e s t r o yf o re c o s y s t e m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e v a l u a t et h ei m p a c tf o r e n t i r o n m e n td u r i n gt h ee n l a r g eo ft o u r i s m b a s e do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h o m ea n da b r o a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o u r i s m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s e so ft h e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a n di t sr e a s o n sw h i c ht h et o u r i s mi n i t se x p a n dp r o c e s sm a y d ot o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to n et i m e ,t h ep a p e rp r e s e n t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n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i n d e x e sa n dt h et o u r i s m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i m p a c ti n d e x e s f i n a l l yt op r e s e n tt h ev e r ya p p r o p r i a t e 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 e ss y s t e m 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a r ea n da n a l y s i st ot h em e a s u r e so fs y s t e m v a l u e t h ep a p e rc o m b i n et h e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a n d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t oe v a l u a t e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i n d e x e ss y s t e m a n dt h et o u r i s m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m p a c ti n d e x e ss y s t e m ,t h e n p r e s e n tt h e i rr e s u l t s f i n a l l y ,t h e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dt h er e l a t i o nm o d e l o f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i n d e x e se v a l u a t e dr e s u l ta n dt h et o u r i s m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m p a c ti n d e x e se v a l u a t e dr e s u l t t h em e a s u r e s h a db e e nd i s c u s s e dt or e d u c et h ei m p a c t s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 i n g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g r e eo ft h et h ei m p a c to fd u j i a n g y a nc i t yo n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d u r i n gi t st o u r i s me x p a n d i n gi se v a l u a t e d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t o u r i s me x p a n d i n ga n dt h e t o u r i s m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w a sf o u n d k e yw o r d s :t o u r i s m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 t h e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1 章绪论 1 1 引言 近代旅游业诞生于1 8 4 1 年,但旅游业在我国却起步较晚。直到2 0 世纪 8 0 年代,中国旅游业才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长壮大起来。中国旅游业经 过短短的2 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许多地方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显著的作用。因此,旅游业被人们形象地誉为“无烟工业”。然而,由于我 国旅游业起步较晚,经验缺乏,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中带有 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行为,特别是每年的春节、 “五一”、“国庆节”黄金周带来的无序、失控的假日旅游客流,对旅游业可 持续发展构成了深度的危害,致使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旅游环境日益 恶化,“无烟工业”也开始冒烟了。 任何类型的旅游开发都要依赖于被开发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发旅游 业就是吸引游客,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要求。因此,旅游开发往往在环境优 美地区,人类对其十分敏感,对环境的影响即使当初不明显但最终还是要不 可避免地表现出来。近代研究表明,旅游对环境可能会造成潜伏的毁灭性影 响。如果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毁灭,那么旅游就失去吸引力,旅游业就 不能持续发展。最终,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夺去旅游业所依赖的自然环境资 源。 所以,随着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业与 环境之间的冲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成为旅游学界和环 境科学界研究的主题之一。因此,对旅游业扩展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并进行预测和有效治理,对永续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2 问题的提出 1 2 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出国旅游并举发展,其中出国旅游发展势头 最猛。1 9 9 9 年以来,我国各类旅游全面发展,具体情况见表1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表11 9 9 9 2 0 0 3 年国内、国际和出国旅游人数基本情况单位:万人次 年份国内旅游人数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 入境旅游人数 1 9 9 9 拒7 1 9 0 09 2 3 2 47 2 7 9 5 6 2 0 0 0 年 7 4 4 0 01 0 4 7 2 68 3 4 4 3 9 2 0 0 1 笠7 8 4 0 01 2 1 3 4 48 9 0 1 2 9 2 0 0 2 芷8 7 8 0 01 6 6 0 2 3 9 7 9 0 8 3 2 0 0 3 盆8 7 0 0 02 0 2 2 1 99 1 6 6 2 1 资料来源:2 0 0 0 2 0 0 4 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国际和出境旅游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出 国旅游发展势头猛,增长幅度最大。在今后时间内旅游业增长幅度可能会出 现出境、国内和国际旅游业的排序。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 0 2 0 年,中 国居民出境游将达到1 亿人次,占全球旅游市场的6 2 ,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位居全球第四。 2 、旅游内容多样化。方式日趋多元化。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人们的 旅游方式以观光旅游为主,“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 活动内容贫乏单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旅游方式 由过去单一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观光、度假、商务、探险、体育、保健康复、 文学、美食等多样化旅游。自助式、家庭式、亲朋好友聚会式、“一日游”、 “周末游”、“短线游”等多样化旅游已成趋势。2 0 0 2 年我国入境旅游者中, 休闲、观光、度假约占4 1 4 ;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占3 1 ;会议、商务 占2 4 ;服务员工占1 1 4 ;其他占2 0 2 。 3 、区域内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圈进一步拓展。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 展和旅游竞争的日趋激烈,单个地区打造单一旅游目的地的路子越走越窄, 迫切要求地区之间联合起来打造共同的旅游品牌。区域内旅游合作已成为新 世纪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几年,旅游跨地大整合,区域合作在全国 如火如荼地展开,“泛珠三角”、“长三角”、“粤港澳”、“京律唐”、“三峡”、 “浙赣闽皖”等旅游圈的形成,不仅为旅行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满足 了旅游者在旅游周期内游览更多景点的要求,还带动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 展。 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旅游业本身起 步较晚,基础较差,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我国在这方 面一直较差。过去几年,主要搞宾馆、饭店建设,对有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 套设施注意不够,景区间交通不便捷,沿街路灯及景区内的许多地方照明不 足。有的旅游区因为基础设施差,存在不安全隐患,大大影响了旅游消费的 发展。 2 、旅游项目种类单一。旅游消费应该是以娱乐性、享受性为目的,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要在于发展人体心智,使游客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促进人的身心健 康。而我国旅游业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多还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层次单一、 质量低下。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已从一般性观光旅游趋向于有特色的个性化 的专项旅游,特别是注重多视角文化旅游方兴未艾。而我国目前大多旅游行 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还限于一般观光和游山玩水等低层次的旅游消费,游客参 与活动较少,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停留时间短,从而影响整体旅游 消费水平。 3 、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大都不是专业院校 毕业,旅游专业知识水平有限,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给管理增加了难 度、特别是一些导游缺乏敬业精神,服务不规范,专业知识水平低下,综合 素养偏差,在工作中无法回答游客的询问,还有一些导游不根据计划安排游 程,随意取消或调换景点,少数导游过多安排游客购物,而耽误了旅游时间。 4 、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旅游行业间分散经营,旅行社、 饭店之间相互拆台、诋毁,以竞相降价为手段吸引游客现象严重。各旅行社 都陷于削价竞争的漩涡中,严重影响我国旅游整体形象和综合经营收益。由 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再加上受经济利益 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或阴或暗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2 1 1 2 2 旅游业的扩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以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的强劲 势头向前发展,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很多地区的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 柱产业。人们对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原来的轻视、怀疑、甚至否定转 变为普遍的肯定和日益关心,旅游业以其充分的活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带动经济发展、吸收就业方面功不可没。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经营 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投资多元 化与全社会大办旅游业的背景下,在宏观调控乏力和规划执行存在随意性的 粗放发展格局下,旅游业的扩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口1 第一、旅游业的扩展导致了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旅游业赖 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旅游资源有着与其它资源不同的特性,尤其是自然成 因的旅游资源,最大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谓脆弱性是指其 很容易遭受毁坏和损坏。由此导致旅游环境的退化、恶化和毁灭,失去旅游 功能;所谓不可再生性是指某些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大自 然雕塑造就而成的。例如:泰山、黄山和长江三峡这类自然景观,它们曾经 历了多少个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才孕育成现在的形态面貌。所有这些年龄值 是人类不可能体验和想象的,但是在人类这短暂的经历中一旦遭破坏,就将 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而不复存在,人类尽管可以去复制一个维妙维肖的造 型,但毕竟不是自然,从而失去其观赏的真正价值。 第二、旅游业扩展导致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活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当这些污染 物的排放量低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的时候,大自然会利用其自净能力将其消 纳掉,并不会对旅游区环境造成破坏。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扩展,旅游区内由 于交通量和游人的增加导致各类废弃物不断增加,当这些废弃物的排放量超 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对旅游区内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如:随着 旅游区内交通工具的增多和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加,会排放出更多的c 0 2 和 有害废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随着游人的增加,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和各种 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量也会大幅增加,当这些污水的排放量超过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时,就造成了水体污染:至于游人在旅游区内乱抛垃圾,更是会直接 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旅游活动中固体废弃物包括各种形式的一次性餐 具、一次性洁具和各种包装材料、果皮、粪便等。随着这些废弃物数量的激 增,无法完全清运和消纳,尤其在山岳旅游区,由于山深林密,很难清扫外 运,只好任其漫山遍野抛洒堆积,不仅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而且影响动植 物生长,破坏景观。,这些问题在我国各类旅游区扩展壮大过程中普遍存在, 应当引起人们尤其是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第三、旅游业扩展导致旅游区生态平衡的破坏。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 源,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旅游区的盲目扩展和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 用,使得一些自然景区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容乐观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单 概括为:部分在改善,整体在恶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退化之中。旅游活 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还会直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环境功能减退。 如:游人的增多将土地踏实,致使土壤板结化,古树死亡,这在许多旅游区 内都很常见。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挖掘土石,破坏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 的稳定的落叶层和腐殖质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成片山林倒伏, 这些都构成对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威胁。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 许多旅游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退化问题:水 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率下降。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区域范围 缩小。 第四、旅游业扩展给旅游区内人文遗产带来的影响。在我国,很多旅游 区都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遗产于一体,还有些旅游区则是主要以人文遗产为 其主要特色。人文遗产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场所和古建 筑物。人文遗产的存在是很多旅游区吸引游客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其 原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意味着一旦失去就会永远失去。国内很多旅游 区在扩展过程中忽略了人文遗产的特点,盲目的强调发展速度和新建项目数 量,导致了风景区人工化、商品化,严重破坏了人文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有些人文遗产地忽视本地的环境容量,虽然大量的游人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 效益,但也使原本就很脆弱的遗产地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例如:我国著名 世界遗产地敦煌石窟由于近年来游客过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灯光光线 的影响造成许多壁画变色剥落,致使敦煌不得不限制游人数量,并且只能轮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流开放各石窟。所有这些都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旅游业扩展的过程中 千万不能忽视人文遗产受到的影响,否则将后悔莫及。 1 2 3 对旅游业的扩展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工具,是联系环境与发展的纽带, 是实施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促进各国环境与经济协 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旅游区域内将进行的 旅游有关活动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评价和预测。中国旅游业经过 短短的2 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 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许多地方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为 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经验 缺乏,在其大规模扩展壮大过程中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行为,带有很大 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给旅游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负荷,致使旅游资源遭到 严重的破坏,是造成其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对旅游业扩展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利于研究旅游业的扩展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 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其对自然环境 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旅 游业的扩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大约在7 0 年代以前就己经有个人和组织注意到了旅游中的环 境和生态问题( f o s b e r g ,1 9 6 3 :i u c n1 9 6 7 ) ;8 0 年代是旅游与环境生态问题 研究十分活跃的发展时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冈恩 ( c a g u n n ) 在他的著作旅游开发( 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 ( g u u n ,1 9 8 5 ) 一书中,提供了一些十分有用的观点,也提供了包括为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和 自然景观设计和管理的技术。一些学术期刊也出版了集中题材的专辑,例如 国际环境研究杂志(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ij o u r n a l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t u d i e s ) 1 9 8 5 年出版了以旅游与环境:文献与出版物评论( t o u r i s m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r e v i e w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i s s u e s ) 为主题的专辑, 以及旅游研究纪事1 9 8 7 年第一期的专辑旅游与物质环境( t o u r i s ma n d p h y s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 。同时,还有一些著作对直到8 0 年代中期为止的 旅游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研究作了回顾和评论( m a t h i e s o n & w a l l , 1 9 8 7 ;m u r p h y ,1 9 8 5 ) 。 政府和非政府国际组织的环境保护部门,也是旅游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 中的重要角色。在旅游的环境生态问题研究和政策制订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经 合组织在1 9 8 0 年发表的题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一总报告( i m p a c to f t o u r i s m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 - - g e n e r a lr e p o r t ) 的研究报告,这个总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告后来成为经合组织一些成员国制订本国旅游环境政策的基础。 持续发展的概念源起于7 0 年代国外经济发展涉及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 平衡以利于长期开发的需要。旅游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引起广泛注意后,持续 发展概念引入了旅游发展研究,应用于制订发展战略、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 保持生态平衡等问题。旅游持续发展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有了一整套这方面 的文献( 0 ,r i o r d a n ,1 9 8 8 ) 。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有特纳( t t u r n e r ) 主编的持续环境管理( s u s t a i n a b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 ( t u r n e r , 1 9 8 8 ) 和另一本由克拉克( w c c l a c k ) 和孟( r e m u n n ) 合编的生物圈的持续 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b i o s p h e r e ) ( c l a c k g u n n ,1 9 8 6 ) , 前者从社会科学的范围讨论环境的持续发展问题,后者则从自然科学的观点 讨论这个问题。 国内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关注最早出现于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周延 亭、刘振礼、陈安泽和卢云亭分别对旅游环境的概念提出了见解,认为自然 条件、社会政治文化条件、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环境不可少的要素,为研究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打下了基础。但对旅游业影响真正有深入的研究是始于 9 0 年代后期,特别是近年以来,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 明显的提高。俞穆清等认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 具,其评价重点不仅要注意自然环境污染影响,更要注意区域非污染生态影 响,进而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订 及旅游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骆华松则将区域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区 域旅游环境事先评价和区域旅游环境事后评价两部分。葛小东等针对旅游景 区中游径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及其与旅游环境影响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网络 有效性指标。还有些工作涉及到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及景区大气环境的评 价。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试图研究变换旅游形式来从根本上 解决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于是纷纷提倡用生态旅游来代替传统的旅游方 式。生态旅游的开展,在一段时间内从一定程度上的确有些效果,但近两年 又有文章指出,生态旅游并非完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口 【8 】 1 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 4 1 研究内容 本文以四川省著名旅游城市都江堰市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近几年来 在旅游业的扩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此进行综合评价。具体 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理论上综合分析旅游业在扩展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 负面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2 研究旅游业扩展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建立旅游业扩展因素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极差标准化法对旅游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扩展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其评价值。 3 研究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建立旅游业生态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极差标准化法 对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其评价值。 4 讨论旅游业扩展因素综合评价值和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值 之间的变化关系。 5 分析旅游业扩展因素评价值和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值及其关系, 探讨减轻旅游业扩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措施和方法,为旅游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1 4 2 技术路线 旅游业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上 上上 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现场调研与数据收集 1 0 旅游业扩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上 1 l上 i旅游业扩展冈素综合评价旅游业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上 、 旅 、 l上 l 生 游 次 态 次 业 分 环 分 扩 析境 析 展 与 影 习 因 极响极 素 左评 指 标价 标 标 准 指 准 体 化 标 化 算体算 系 法 法系 7 一1 7 一 l旅游业扩展因素综合评价值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值 上 讨论旅游业扩展因素评价值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值的关系 l 结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第2 章旅游业的扩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1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 2 1 1 生态学基础理论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程度不同的各种有机体, 这些有机体依照细胞个体一群落一生态系统的顺序而趋于复杂化。生态学 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一般从研究生 物个体开始,分别研究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物个体都是具有 一定功能的生物系统。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地域内一群同种个 体组成的生物系统。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生境中的各种群组成 的生物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其环 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统一体。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相互进 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它是生物与 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组成的自然体都 可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如一块草地、一片森林都是生态系统;一条河流、一 座山脉也都是生态系统;而水库、城市和农田等也是人工生态系统。小的生 态系统组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形形色色, 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9 1 生态系统的成分,不论是陆地还是水域,或大或小,都可以概括为非生 物和生物两大部分。如果没有非生物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场所和空间, 也就得不到能量和物质,生物就无法生存,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也谈不上生 态系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四种基本 成分。 1 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包括三部分。一为太阳能和其他能源、水分、空气、气候和 其他物理因子;二为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 如碳、氢、氧、氮、磷、钾 等) 与化合物;三为有机物( 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腐殖质等) 。 2 生产者 生产者是指能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的自养 生物。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包括水生藻类,另外还有光合细菌和化学合 成细菌。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 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保证自然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 平衡。生产者不仅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及人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并且是生态系统所需一切能量的基础。生产者在生态系 统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3 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依赖并消耗生产者而获取生存能量的异养生物, 主要是各种动物。它们不能利用太阳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从 植物所制造的现成的有机物之中获得营养和能量。它们虽不是有机物的最初 生产者,但可将初级产品作为原料,制造各种次级产品,因此它们也是生态 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消费者包括的范围很广。直接以植物为食,如牛、 马、兔、食草鱼以及许多陆生昆虫等,这些食草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以食 草动物为食,如食昆虫鸟类、青蛙、蛇等,这些食肉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以这些食肉的次级消费者为食的食肉动物,可进一步分为三级消费者、四级 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通常是生物群落中体型较大、性情凶猛的种类,如虎、 狮、豹、鲨鱼等,这类消费者数量较少。消费者中最常见的是杂食性消费者, 如池塘中的鲤鱼、兽类中的熊、狐狸等以及人类等,它们的食性很杂,食物 成分还随季节变化。生态系统中正是杂食性消费者的这种营养特点,构成了 极其复杂的营养网络关系。 4 分解者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 射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它们具有把复杂的有机物分 解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 化合物和单质) ,将其释放归还到环境中去供生产 者再利用的能力。生态系统中正是有了分解者,物质循环才得以运行:生态 系统才得以维持。分解者体型微小,但数量大得惊人,分布广泛,存在于生 物圈的每个部分。“ 任何“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结构、各组份之间发生一定联系并执行一定 功能的有序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系统与物理学上的系统是相同的。 但生命成分的存在决定了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机械系统的许多特征,这些特 征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的特定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具有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如发育、代 谢、繁殖、生长与衰老等。这就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动态变化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这就是所说的系统 的演替。人们可根据发育的状况将生态系统分为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等 不同发育阶段。每个发育阶段所需的进化时间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是不同的, 发育阶段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生态系统都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因此它是一个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 空间概念。这种空间都存在着不同的生态条件,栖息着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 页 群。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结果,使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反映了一定的地区特性。同是森林生态系统,寒温带的 长白山区的针阔混交林与海南岛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无论是物种结 构、物种丰度或系统的功能等均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区域自然环境不 同的反映,也是生命成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各自空间环境适应和相互作用 的结果。 3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物理学上的机械系统,如一台机床或一部机器,它的做功需要电源,它 的保养( 如部件检修、加油等) 是在人的干预下完成的,所以机械系统是在 人的管理和操纵下完成其功能的。然而,自然生态系统则不同。它所需要的 能源是生产者对光能的“巧妙”转化,消费者取食植物,而动植物残体以及 他们生活时的代谢排泄物通过分解作用,使结合在复杂有机物中矿质元素又 归还到环境中,重新供植物利用。这个过程往复循环,从而不断地进行着能 量和物质的交换、转移,保证生态系统发生功能并输出系统内生物过程所制 造的产品或剩余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功能连续的自我维持基础就是它所具 有的代谢机能,这种代谢机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 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它们是生态系统“自维持”的结构基础。 4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若未受到人类或者其他因素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其结构和 功能是非常和谐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所谓自动调节 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 制再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自动调节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同种生物种群密度调节;异种生物种群问的数量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 互适应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发生的输入、输出的供需调节。u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 范围内,系统结构和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之间也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这种稳定的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 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系统中各部分不断的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或变 化,整个系统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个部分在一定的限度内会有所变化, 但整个生态系统会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对 于生态系统来说。保持生态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系统只有在平衡状态 下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一旦生态失衡并且又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恢复正 常的话,那就将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 2 1 2 环境学基础理论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或主体而言的,不同的主题相应有不同的环境范 畴。所以,环境是指主体以外,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主体生存 条件的各种外界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生命有机体及人类生产和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活活动的载体。一般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环境科学研究的环 境,其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其涉及的范围之广泛是其 他学科所研究的环境所无法相比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误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没有能够 准确的抓住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也就难以揭示环境问题、环境现象背后存 在的规律。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主体的不同:人类环境的 主体是具有复杂精神世界和智力活动的人;自然环境的主体是自然界的事 物,不存在复杂的智力活动和精神世界。通常,根据环境特征和功能的差别, 将人类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 自然环境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 现象的总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 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地球的空间环境、阳光、地磁、空气、 气候、水、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 和。人类是地球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产生、生 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 系。从远古至今,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创造了丰富多彩、堪比自然界 鬼斧神工的人工事物。人工环境就是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带有目的的、 创造性的劳动所形成的,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随着人类 文明的演进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由于带有人类智力劳动和创造的痕迹,于 自然形成的环境在形成、发展、变化以及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别。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目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五类。这些问题主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有一些是 自然环境原生的,但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效应被放大了。 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所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操控,在人类 失去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一定的损害,一般也 叫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虽然人类很难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如灾害预报,建设堤坝等防灾设 施,提高建筑物抗灾能力,灾害中的紧急救助以及灾后疾病控制和灾区重建 等:也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规律,避开在灾害多发地区进行建设,或者避免 人为的制造或强化自然灾害。 2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的现象。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 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还有湖泊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 面下沉等。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比较困难的,而物种灭绝等则是不可恢复的, 所以,人们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生态建设,维护和提高生态环境的 质量。 3 资源耗竭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依托和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 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人类正面临着某些重要资源严重短缺或者即将耗竭 的威胁。全球资源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森林资源不断 减少、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减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濒 临枯竭等。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人类应开发利用新的生产技术,以减少 社会经济发展对一次矿产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比 率:开发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特别是要开发可更新的替代能源,以保障整 个人类发展的稳定性。 4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进入环 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 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者因子称为环 境污染物或者污染因子,简称污染物或者污染因子。它们可以是人类活动的 结果,也可以是自然变化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污染因 子的性质可以将污染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按照环境要素 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按照污 染产生的原因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 5 人口剧增 地球上的人口在1 9 9 9 年已经突破了6 0 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 0 5 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 0 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可以说是当前环境的首要问题。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但是无论是生产或者消费,都需要消耗和占用资 源,都会产生一些废物。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水、 生物、能源、矿产等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都会大大增加,产生的 废物也会相应的增加,在加重有限资源供给压力的同时,也在增加环境容纳、 消解废物的压力。人口增加在带来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同时,也使得自 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严重。所以,无论是从 逐渐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来讲,还是从合理保护和利用环境以实现人类和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控制人口规模都是必要的。【1 卯 所以,在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当代,要想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就必须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把环境与发展视为一个相容而又不可分离的整体,制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发展科学技术,改革落后的生 产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强对资源的保护 和管理,力求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点。 2 1 3 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理 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理:首先是生态系统结构 与功能的相对应原理,从保护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保持生态系统环境功能的目 的;其次是将经济社会与环境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复合系统, 寻求相互间的协调,并寻求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 的协调关系的途径;第三是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生物多样性放在首要 的和优先的位置上;第四是将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特别关注特殊性问 题,如根据我国国情,东西南北各不相同,各地都有不同的保护目标和保护 对象,因而在注意普遍性问题时,对特殊性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五是关 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将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与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功能 紧密结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要。 1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和运行的连续性 从人类的功利主义和思维定势出发,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是保护那 些能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生态功能。但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以系 统完整的结构和良好的运行为基础的,功能寓于结构之中,体现于运行过程 中;功能是系统结构特点和质量的外在体现,高效的功能取决于稳定的结构 和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从功能保护着眼,从系统 结构保护入手。所以,生态系统的保护,尤其要注意保护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2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 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再生和恢复功能。一般来说,组成生态系统的层次 越多,结构越复杂,系统越趋于稳定,受到外力干扰后,恢复其功能的自我 调节能力也越强。相反,越是简单的系统越是显得脆弱,受外力作用后,其 恢复能力也越弱。许多生态系统的变化或破坏,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其 中的某些生物资源造成的;而生态系统结构的恶化,使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 降低,从而又加剧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压力,并最终影响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所以,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将人类开发和获取生物资源的 规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