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告诉我们,城市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史发 展历程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类从蒙昧向文明 的演进影响巨大。尤其是城市中所形成的市民精神更是为人类精神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随着历史研究的专业化程度的加强,城市史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挥写出来的最显赫的一笔,其历 史意义极为深刻,特别是市民精神的萌发更值得大书特书,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试图探讨并归纳出中世纪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以及早期市民精神的特质,从而对近代文明的产生有更深刻的 中世纪渊源的了解和认识。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中世 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和早期市民精神的产生。第三部分着重介绍早期市民精神的特 质。最后部分论述市民精神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运动有别于其它中世纪的社会运动,担负 起古典文明与近代文明的承接者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兴起;市民精神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马矗1 i 杰 日期:2 ( 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 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亟! 查,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识之一,人类在步入文明社会之后相伴随发展的就有城 市文明。城市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占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还是现代文明, 城市文明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以往的史学界,曾经把中世纪称为“黑暗的时代”, 否认中世纪文明的存在,但是现在通过大量史料的证明,中世纪在从占典到现代文明的 过渡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搭建了由古典文明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历史桥梁。而在这其中, 中世纪盛期城市革命的发生更是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中世纪城市的产生,预示着欧洲 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欧洲进步的基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首先是在城市中产生的。中 世纪城市的发展进程,更是一个不断扬弃和创新的过程。现代欧洲大部分制度都是在中 世纪的城市中有了萌芽。随着市民阶层的出现,世俗文化的兴起,理性开始向信仰挑战, 欧洲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放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对控制了入们思想千余年, 渗透到社会生活所有角落的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彻底否定,中世纪的城市影响欧 洲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说,研究中世纪的城市对于打破以往对于中【盐纪的黑暗学说 至关重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者们考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更是做出了极为详实的论述。此外对于中世纪城市的影响也有许多学 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议颇多。笔者正是基于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 挖掘新的历史资料,力图从全新的角度来探讨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超之后所带来的早期市 民精神的萌发,从而为近代真正的市民精神的产生傲到有本可溯。 选择本题,是本人兴趣和具体的实用价值合二为一的结果,由于国内外对于中世纪 城市的定位不同,使对于中世纪城市还有可研究之处,而且除了以往大量的史料之外, 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崭新的历史资料为本文论点服务,从而使论文 的写作能够顺利并且深入的进行。 的写作能够顺利并且深入的进行。 张海著:欧洲发展史新释一从古代到工业革,广州:广东 民出版社,2 0 0 2 年,第4 5 页。 i 一、1 1 世纪城市的兴起 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罗马城邦文明,在古典时代,城市文 明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进入中世纪早期之后,这种城市文明衰落了,失去了 昔日的光辉。到底是因何原因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城市的 衰落呢。 ( 一) 中世纪早期城市的衰落 1 衰落的原因 公元3 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陷入重重危机之中不能自拔,昔日实行的种种政治、经 济、军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实需要统治者实行改革,确立新的统治秩 序以适应已经变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当时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纷纷沉浸在欣 赏昔日罗马所创立的辉煌成就之中,并未充分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片面信任当时统治 基础的坚固,从而为蛮族势力的入侵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曾几何时,蛮族人作为帝 国统治的堡垒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的蛮族人加入罗马军团,被罗马统治者自视为最为 高明的用人策略。以蛮族人作为抵抗蛮族入侵的工具,被看作是维系帝国最好的工具。 但是事实证明,蛮族人的加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使罗马大厦逐渐受到侵蚀,对于罗马 大厦的巩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普罗洛巴斯说:“蛮族人为我们工作,为我们播种并为 我们作战,是一个危险的策略,因为它在衰弱的状态中保护了一种强盛和安全的错觉, 使一般人更加缺乏爱国心,松弛了社会纪律,并削弱了警惕性和活动力。”。 蒋加之当时的罗马统治者们颁布了很多法律政策,对城市商人的活动进行种种限 制,特别是戴克里先时期颁布法令要求对城市内的所有行业进行登记,以保证国家税收 的来源,罗马政府还采取转化危机的方式,把对外军事防卫的严重经济负担转化到商人 身上,造成了商人阶层的贫困。此外还出台法令规定儿予必须继承父亲的职业,结果“由 于工资低微,工作时间过长,赋税的苛重,或在职业上没有兴趣,成千上万的放弃了自 己的职业。他们从原来所住的城市逃往别的省区,甚至逃入边疆的蛮族中去。这些人寻 求乡村生活,隐匿于秘密荒僻的地点”。 到5 世纪时期,“很少的罗马城市经济建立在 贸易之下,所有的城市市民需要十人长帮助以拥有自己的地产,因此城市统治者实际上 法 p 布瓦松纳著: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五到十五世纪) ,潘源来译 1 9 8 5 年,第1 4 页。 【美 汤普逊著: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 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9 7 年,第3 3 页。 为可以利用的唯一资本,物物交换这种最原始的交换形式又重新采用,好露鼙罡习墨淄 靖嘲竞闭呵哥漏剧澜藩附i 茸蕾型列酬? 贼- 苻裁郢巷刻鸷? 蛩射群划些冀勤。祭型删 眷霁烈蓦剥些二甄酬揣釜合羹f j 覃弗卅瞳弹菝臧 硼勘野匦到曩驯争篓露嵯蠹湍缮蠡 臻。澎怪嶝淄漂岸涩豫j 舀单舌骼禁摧弭摄当攫濯;罕专晷篙,工高瓣锚警拦狻磊箸墨甄; 谍甫酾莉i 奠陲蔼矗。闱懈橱魄满毽雠;国的弗雷堡、卢卑克等等也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自由。 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斗争方式就是武装暴力斗争,正如在城市争取自治过程中的口 号所提及的那样:“如果可能的话以和平手段争取,必要的话就使用暴力争取”。其中 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琅城公社运动,在斗争过程中,市民杀死了背信弃义的主教,发动 起义,建立公社,极大地震撼了法国社会,在1 12 8 年取得国王的让步,建立公社,此 外德国的城市公社运动也是伴随着与地主领主的暴力斗争中凯歌行进的,通过暴力斗 争,科隆、康布雷、沃姆斯在1 0 7 4 、1 0 76 、1 1 1 2 年取得了自治。经过长期的斗争,西 欧许多城市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一个新的政治和社会机体,体现出市民伟大 的革命精神。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证明市民阶层在中世纪的西欧已经成为反封建传统 的新兴力量,虽然他们和封建体制还有着扯不断的联系,但是他们已经按照自己的意志 建立一套新的市政机构,并以有效的法秩序与封建主进行维系自身权益的斗争,奠定了 日后反封建的雄厚基础。 ( 二) 经济上:市民作为独立于封建经济之外的经济主体发展商品经济, 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是伴随着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而兴起的,所以城市从兴起的初始就 存在着明显的与传统封建制下的农村庄园经济的差别,并且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加速发 展,这种差距更加加大。对于城市而言,发展的主导是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但是对于坚固的封建制下的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商品经济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 却处于自然经济的洪流包围之中,城市要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必须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封建庄园经济的落后性为自己的先进性证名。从而促进商品经济 更好的发展。为此,作为城市居民的市民阶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策,建立相应的管 理机构来维护商品经济的和谐发展。 1 行会的出现和城市联盟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使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商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 在手工业者和商人中间又存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行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了维持自己 的利益,协调同行间的关系,保持城市的稳定,以及同外界的威胁、压迫以及各种不利 因素做斗争,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团体来协调各方利益成为势在必行之事。这样,行会 美 x 二、中世纪城市兴起与早期市民精神的产生 1 l 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对于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 还是文化层面都印上了浓重的城市发展的烙印。与此同时,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市民 阶层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集团确立于西欧社会,在其身上散发着早期的市民精神。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作为乡村的异体形态而出现,它的兴起代表着中世纪西欧文明曙 光的出现。城市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对于西欧的经济 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出了未来西欧发展走向的 最初模型,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阐释1 1 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对于西欧社会的重大影响。 ( 一) 政治上:市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创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的 雏形,与王权形成一种新的同盟体系,转而成为反封建的坚强堡垒 随着中世纪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城市内的定居人数不断增加,这其中自然包括 从农村逃亡来的农奴,各种各样的商人以及一些世俗贵族,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定居居民, 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为当时西欧封建制的机体中注 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就是意味着一股反封建力量的孕育和发展。因为 伴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展,市民日益意识到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 的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做保障,要有足够多的特权和自治能 力,这样他们要设法创建一套属于城市的社会管理体制,以保证其权力的合法性,为此 市民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就包括: 1 创建市政机构 市政机构的建立充分地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要求,市民要求拥有足够多的权力, 对外进行经济垄断和武力对抗,对内维护和平的秩序和实现市民间的相互平等。由于西 欧封建政体的特殊性,城市在封建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自 己的政权体系。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获得自治权的城市根据自身的需要相应地设立了 市政机构,这样,城市中的市民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和富商充分利用王权,借王权之名 来建立自己的市政机构。城市议会和城市法院是普遍设立的机关,有些城市还设有市民 大会负责通过城市法令,市议会作为最高的权力机关,决定城市内部的一切重大问题, 负责选举和任命行政长官、城市法官。许多城市拥有行政、司法、财政和军事大权,能 够独立地征收租税,铸造货币,决定战争和讲和,市政官员包括法官、财政官、税官等 等,由城市市民独立选举产生,不必接受外面派来的管理者和统治者。城市所拥有的自 治权很多,出现了很多典型的自治城市,如法国的里昂,英国的伊普斯威奇等,此外更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自治发展到更高程度形成了城市国家,如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麸和国。 q 2 创设市民法,确立各项法律制度,规范法秩序 法律的完善是一个社会发展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中世纪城市法是市民阶层在城市 兴起和城市商业贸易繁荣的基础上而创设的。这种法律体系适用于广大的城市,自治城 市以及城市共和国。虽然在城市法中还存在某些调整封建性质的法律关系的条文,但是 从整体上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意志和要求,体现了一种有别于封建主义法律关系的性质 特质。早在公元9世纪,就已经有了城市法的最初雏形,主要是各类城市习惯法的汇总, 随着11世纪西欧城市的再次兴起,城市法的发展进入典章化时代,西欧出现了许多法 典的编撰工作,先后出现了毕士托瓦城市法典、比萨城市法典等等,还出现了许 多承认自己领地内城市自治地位并授予其相应权利的法律文书即特许状。在城市法中规 定了市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市民人身自由的权利,否定了封建等级制下的人身 依附关系,对于市民所享有的民事、诉讼方面的平等权利予以法律保障,规定明确的经 营商业、手工业的自由。此外对于市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如照章纳税, “市民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服从别人,并且防止任何人侵犯 确的法律制度作为依托。 在城市法日臻完善的同时,私法范畴的商法和海商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商法和海 商法是随着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日益被重视。由于国际贸易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存 代的习惯法和海事规则。在11世纪以后,随着国际贸易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商法和海 商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地规定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对于商人、集市的交易原则 以及票据的使用等等都有了详尽而又明确的说明,如商法中规定外国商人和本土商人平 理、港口以及船货装载等方面也都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通过三法,从而奠定了中世 纪法律体系的模型。 3 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 城市要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保证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人身自由,但是当 时西欧封建制度却成为人身自由的最大的约束力。封建主把广大的农奴圈在封建庄园 商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市民阶层展开了同教俗封建主的斗争,斗争从11 世纪一直持续到13世纪,影响颇为深远,斗争的方式往往有赎买和无力斗争两种,市 美 汤普逊著: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下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第4 2 7 页。 l o 也就应运而生了。行会就是由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团体,只有加入行会的人才有权从 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具有制定和颁行行会章程的法律效力,在城市经济生活中起着相 当大的作用。在中世纪城市兴起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行会存在了。无论是商人行会还 是后来的手工业行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章程,在行会章程中一半以上均规定了本行 业活动的具体规则。“手工业行会一般对于开设手工业作坊的条件、规模、地点、工作 时间、产品规格及质量销售等情况都有明确规定,以防止同行业工匠之间的竞争”。如 手工业行会中设有监察员,负责监督会员遵守本行会的行会章程,对于违反章程者进行 制裁,体现着民主的气息,从而有效地维护着城市的秩序。和手工业行会一样,商业行 会规范一般对商业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商会对于城市商业的专营权与垄断权、统一度 量衡制度,商会在调解商务纠纷中的权限做了规定,要求商会会员讲究商业道德、严禁 欺诈行为。因此,在1 1 世纪城市兴起之后的两个多世纪里,行会充分发挥着中世纪经 济的管理组织这一角色的作用,成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行会在中世纪城市 作为一个经济主体而存在的社会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使城市间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增加,城市 与城市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有着共同要反对的目标,有着共同的发展商品经济的 愿望。外加上主教和封建主肆意设立关卡,征收高额关税等等,严重阻碍城市正常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结成城市间的同盟就有了可能性。在1 3 世纪前后出现了莱茵同盟,包 括美因兹在内的6 0 多个城市加入其中,共同来保卫城市不受外来力量的侵略,调节商 业交易中城市间所产生的纷争,保证商业通行的顺畅等成为同盟的日常事务。此后,士 瓦本同盟和汉萨同盟也相继出现,最为重要的是汉萨同盟,同盟建立的主要目的旨在发 展商品经济,确保商品安全,维护商业特权,垄断北欧贸易。汉萨同盟的建立主要出于 经济意愿,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形成和发展初期,客观上对于西北欧经济的发展 产生过相当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业联系的加强和经济发展方面。“在同盟中商人 用北欧的产品与意大利、法国和尼德兰等地的商人进行交换,后者带来的主要是呢绒、 葡萄酒和东方产品”。圆汉萨商人的经济活动加强了原料产地与生产中心的联系,而且还 有效地改善了西、北欧商业活动的环境。在1 2 0 6 年同盟颁布的条例中规定:“每人应全 力以赴保卫海洋,反对海盗和其他为非作歹之徒,使海上的商人能够自由地进行贸易”。 此外汉萨同盟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能够独立地采取军事行动,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 汉萨同盟在其存在的前期确实兑现了创建之初的宗旨,有效地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 叶秋华著: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 年第1 期,第7 8 页。 苏 波梁斯基著:外国经济史( 封建主义时代) ,北京大学经济史教研室译,北京:三联书店 1 9 5 8 年,第3 6 5 3 6 6 页。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中古史教研室著:世界中古史及世界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1 9 9 1 年,第4 3 0 页。 品经济发展的纽带,成为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2 出现专门的市场操作法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顺利地发展商品经济,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建立有效的市场制约机制。因为商品经济就是以产品的交换为目的,要实现产品的顺利 交换就需要市场的存在,把城市市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商品,就需要一系列专门的市 场操作法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达到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进行的目的。 为此,城市的市民特别是处于管理层的市民采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操作法 则,如建立比较规范的经营秩序,排除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实行市场的垄断制,对外来 商人征收高于本地商人的租税,保护本地商人的利益,对外来商品实行有限购买权制度, 派专门的官员征收市场税,设监督官监督市场交易的进行,检查产品质量,保证买卖双 方的公平交换,这些市场操作法则的实行有效地维系了市场良好的环境,为市民进行商 品交换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能够做至口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实现了市场运作的 良性循环。 ( 三) 文化上:市民创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出现了世俗文化的繁荣局面,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摆脱封建思想枷锁的思想阵地 1 1 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耀光芒 的就是城市的兴起带来了西欧文化新的发展走向,新兴城镇成为文化复兴的集中点,世 俗文化出现,“城市生活促使人类之间亲密交往,迸一步激发了欧洲人的文学艺术思想, 大教堂和大学府成为中世纪盛期文化的两大标志,可以说都是城市创造出来的奇迹”。 1 世俗文化的出现和发展 众所周知,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之前,中世纪出于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地位。正如 恩格斯所说:“中世纪的西欧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 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从头做起,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 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圆在中世纪,基督教垄断着整个文化领 域,它把人的意识形态全部纳入神学的范畴,用神来解释社会的一切现象。人们的思想 也被束缚在神的意志之下。然而在中世纪城市兴起之后,这种局面发生了巨大改变。广 大的市民为了适应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需要,认识到现实的情况既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 的机遇,又对他们提出了挑战,他们认识到,“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即使 他被剥夺了财产,没有朋友,但他仍是每个国家的公民,并且能够无所畏惧地蔑视命运 美 c 沃伦霍莱斯特著:欧洲中世纪简史陶松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第1 4 7 页。 恩格斯著: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4 0 0 页。 的变化”。市民们迫切需要知识,在思想方面摆脱神学的禁锢,争取思想自由,争取发 展科学,于是他们开展了与封建教权的积极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孕育出了市民文 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知识分子,正如勒戈夫对知识分子的产生所 做的评价那样,“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 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在实现劳动分工的城 市里安家落户。” 他们要求追求知识就是真理,这个知识分子群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 他们为摆脱基督教神学的羁绊,走向光明,大量地研读古人的著作,以迎接朝霞的到来。 其中最为有名的代表是阿伯拉尔,“倡导反基督教传统的只是价值观,主张理性在先, 信仰在后,信仰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从而知识分子也就承担建设世俗文化的使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世俗文学、哲学、医学等学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 1 世纪以后,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以狐狸列那的故事为代表的城市文学,主要取材于日常 生活,提出了市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揭露教俗封建主,表现出强烈的现实 性和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倾向。在哲学领域也出现了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表现出 新兴的工商业市民阶层渴望得到经验知识和思想自由的要求,冲击着封建的精神支柱, 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准备了基础。 2 大学的出现 1 1 世纪以后,市民发展带来了市民对于文化知识的大量要求,城市要求有自己的文 化教育,冲破基督教的束缚,建立世俗学校,以便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出现了许多城市的行会学校,如基尔特学校。城市发展到了1 2 世纪,出现了西欧历史 上的第一批大学,“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留给人类的晟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之所以 能在1 2 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一方面是中世纪初期几个世纪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另一 方面则是1 1 世纪以后西欧因政治经济变化而出现的文化需求”。中世纪最早出现了意 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萨莱诺大学,它以编译古代希腊及阿拉伯医学著作和进行医学教学 研究而闻名,并在1 2 3 1 年得到政府的承认,另一所古老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 ( 1 1 5 8 年) ,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而闻名欧洲。在法国,巴黎大学在1 2 世纪中叶即已初 具雏形,1 2 0 0 年,巴黎大学在法王腓力二世特许下正式诞生。1 2 世纪后期到1 3 世纪, 西欧许多国家也纷纷成立大学,其中著名的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 1 6 8 年) 、剑桥大学( 1 2 0 9 年) ,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 1 1 8 1 年) 、图卢兹大学( 1 2 3 0 年) ,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那不 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1 年,第1 2 9 页。 法 雅克勒戈夫著:中世纪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4 页。 朱寰著:世晃中古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第5 2 3 页。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第1 0 3 页。 1 4 勒斯大学( 1 2 2 4 年) ,西班牙的帕伦西大学( 1 2 1 2 年) 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大学( 1 2 9 0 年) 等。 大学在当时享有很多的特权,如居住权、司法自由、罢课和迁徙、免税免役等。它们作 为一个自由甚至自治的社会团体,以扩大知识的传播为目的开始了综合性的教育活动, 开设了多门学科,臼渐形成为学术研究和世俗文化的摇篮,为近代欧洲大学的学术自治 和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 3 人文主义的出现 人文主义的出现是人与神对峙关系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城市兴起后,市民要求追求 自我的价值实现现世的利益,而不是追求来世的天堂学说。他们要与神斗争来体现自身 的价值,这样就产生了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人文主义发祥于法国,1 3 世纪下半叶传播 到意大利,意大利的但丁把人文主义推向高潮,人文主义与神学针锋相对,反对以神为 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主宰,坚持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反对神秘主 义,肯定人的理性能力。针对神学宿命论的消极观点,人文主义主张个人由能力掌握自 己的命运,是人决定命运,而不是命运决定人生,人可以通过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战 胜命运,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创造力,认为人有能力达到完善的境界。人文主义者大力提 倡科学,反对宗教愚昧,充分肯定世俗知识的价值,热情追求知识,西班牙学者皮得罗唪可 丰索在作为英王亨利一世的宫廷医生之时,边行医边著书立说,他曾写到:“科学知识 是很重要的,应该进行广泛的研究。”。因此说人文主义者把世俗的文化知识托向了更高 的发展领域。 ( 四) 早期市民精神的萌发 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市民所决定的,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和共识性的一 种客观意识。它是该地域的市民阶层的经济生活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交往实践 的产物。市民精神的发育和成长过程与城市市民阶层的成熟和壮大相共生。 1 l 世纪西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兴起于西欧历史舞台上,城市就是“工商 业者聚居的地方。在城市中的居民从事着专业化的经济职能的工作,并且在籍贯、行 会、贫富程度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体现着复杂的关系和结构”。罾但是在这些居民身上体现 出一种共同的精神,即他们意识到他们作为城市的主体而存在,他们的生产活动决定着 城市的命运,他们与乡村中的农奴不同。这样,城市居民就作为市民出现了,市民在生 产过程中,逐渐达成一种共同的思想意识,从而出现了市民精神。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市民社会无法存在,但是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共同体已经在西欧社会中孕育发展起 来。“城市共同体从经济共同目标的角度来反对传统和公共需求强加于他们的一系列社 t i n a s i e f e l ,功e如t 副j e c t j胎y o j u j 扣砌e ”拍 g e 丑t u w 血r o p 8 l a n d o n ,1 9 8 3 ,p 5 0 刘景华著:城市转型与英国的勃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 9 9 4 年,第5 页。 1 5 三、早期市民精神的特质 正如市民精神是一种客观意识形态,反映着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因此我们通过对 西欧社会当时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结构以及其它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来窥视早期市民精神 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 一) 封建性和自治性 众所周知,西欧的中世纪历史就是西欧封建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也就是前工业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封建庄园经济形态处于社会的主流地 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兴起后,虽然城市独立的发展自己的经济,游离于封建主 体体制之外,但是仍与封建的西欧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寄生在封建社会之中。因 此市民对于封建庄园经济和封建领主都持有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既想反对封建 主,但是又想依赖他们获得某些优惠政策和特权。特别是对于封建王权来说,城市市民 对于它的依赖程度更是达到一定的程度。正如洛佩兹指出的,“包围在城墙之内的城市 体现着一种矛盾,城市一方面想紧紧地包裹自己,使自己与乡村分离,一方面又想扩大 地域,从而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紧密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一种局面,“城市 要依靠并且为封建生产体系服务,然而又独立于封建体系之外发展有别于自给自足自然 经济的商品经济”。城市虽然在支持王权与封建主斗争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特许状, 但是这种特许状仍然受到封建主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封建性。而且体现城市发展需要的 城市法也没有和不可能在中世纪时代完全冲破封建的藩篱,还包含着不少封建因素的性 质。此外虽然作为城市的市民已具有了人身自由的保证,但是在当时的经济组织行 会的领导下,仍能体现出封建依附关系的痕迹。因为行会为保证本行业的顺利生产,对 于生产规模等等都做了严格的限制,而且,在行会制度下,帮工、学徒对于师傅还有一 定的依附关系。特别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分化,富裕市民阶层把持着一定的特权,这种特 权思想就是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的,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二三代市民 经商致富后,往往放弃手工业和商业的活动而移居乡间,要求按封建标准获得封建秩序 中的正统地位”。因此说在城市兴起后,市民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集团处于西欧封 建的历史洪流之中发展着,但是由于当时封建制度那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可能一时间完全 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除去,城市市民阶层仍然有意或者无意间受到了封建观念的某些影 p a u lm h o u e n b e r g ,功e 舷七j 力go fm 彻 肋r o p ej 0 d 卜j 9 5 d p 2 2 同上 美 泰格利维著: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纪琨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3 8 页。 响,这一切反映到市民的意识观念中,也正好塑造了市民精神中所具有的那种矛盾性的 特性,他们在内心深处也就接受了封建体制所规定的某些限制,甘于受到封建制因素的 某种程度上的限定。这样,在城市兴起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市民精神领域存 在着封建性的因素。 虽然市民对于封建经济主体还有某种程度上的依赖,但是作为西欧城市的兴起是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新的政治和社会有机体,而在早期封建时代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作为城市中的居民主体已把追求个人的人身自由,独立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观念深深地 烙在内心深处。从城市产生开始,就始终伴随着城市与封建体制的斗争,城市始终在为 城市的自治而努力着,争取城市的自由是市民思想里灌输和认识的最主要的目标。作为 市民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作为个体进入市民阶层,他们作为个人宣誓市民的效忠,在他们 之间不存在封建等级依附的谬代,而是建立了全新的经济和人生关系。正如德国的一句 谚语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这个以自由人身份从事商业和商品化的 手工业活动的社会团体,可以“自由支配他们自己的财富,如同自由支配他们的人生一 样他们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们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 领主管制”。,所有的这一些都是市民在与封建主的自治斗争中认识到的,市民已经把 人身自由的、财产自由的观念完好地体现在市民精神之中,这种长期的城市与封建领主 间的斗争塑造了城市市民独立、坚毅的品质,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城市自治,保护自身 所获得的合法权益为目标而存在的,市民精神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萌发的。市民 阶层在西欧历史舞台上的出现,就意味着一种新的思想在萌发。 无论市民所体现来的封建性还是自治性,都是当时西欧特定的社会存在形式的反 映,正是由于城市在当时所处于的特殊环境,才造就了当时如此的市民精神。 ( 二) 法团性和规制性 正如市民精神是受社会存在决定的客观意识形态。所以作为以法律为保障之下的城 市共同体必然具有相应的特征。法团性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由于西欧城市在兴起之后按照自治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的城市管理机制,形成了有 别于封建庄园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和相应的政治结构、法律制度。城市居民在自由贸 易、平等交易、互惠互利、尊重规则的惯例等新的经济关系及理念的作用下,城市居民 从一开始就追求按平等参与的原则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政治和社会共同体。新的城市共 同体是以市民在与封建主斗争所得来的,由帝王和教俗贵族授予的特权状以及缔结的共 同誓约为法律依据,一种政治和公共利益结合的政治实体,是在发达的市民团体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就像西方学者所说的“中世纪城市自由民是在国家实际上尚不存在的环 美 汤普逊著: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第4 2 7 页。 法 p 布瓦松纳著: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五到十五世纪) , 第1 1 6 页。 1 8 境中兴旺起来的。自由民把城市建成一个独立的公共实体,实际上创造了如我们所 想象的现代国家。”。所以说市民阶层从存在伊始就与众不同,正如比利时著名史学家亨 利皮雷纳在比较中世纪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时说,“没有哪个时代有过像中世纪城市的 社会、经济组织与农村的社会经济组织之间那种鲜明的差别,看来以前从未有过像中世纪市民那样的一个特别的和狭隘的城市人的阶级。”圆城市随着居民人数的逐步增加,逐 渐形成了一个有秩序、有规范、有法律鬈璎理四界侄任j 驯删嘲帮羹孵舶秆跣群卫卜义; w 赠熙静幽蒯氢丽戥角而觉陀酮藏希再巢磊i 鲢醐巴韩拍i 智毽淆罐惦匿蹬卿剪;重 型磐彰萄立j 萋在器锶酣型妮螋。峨蜷噍猫再蚓萋雾鬟型;箸器爨鞴褥萎四孙刑翟掣圳 吾娶j 出增罐治憾蟛埘魏鲤鹾罂扁藿委鞋犁;巨w 蓼型一黟型法堪崔凄鬻 钱 承旦先生说,“市民社会是欧洲现代化的前提”。这里所说的市民社会不是近代意义上 的市民社会,而是指市民形成过程中所确立的新的市民文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如 果缺乏这种价值体系,即使其它客观条件都具备,工业化、现代化也将受阻碍。正是由 于1 1 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世俗文化的出现,“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 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 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 中,蕴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通过上述几则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那就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早期市民精神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早期资本主 义的萌发。促使近代意义上的文化体系的萌发,使近代社会在中世纪世俗文化的铺垫之 下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那么城市究竟在哪几个方面影响到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呢,以 下将做以简单论述。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后,城市居民是作为平等、独立的人格为基础来进行商品经济 活动着,而且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新的市民阶层,这在西 欧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存在,而且逐渐成为后来市民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阶层中的上层也逐渐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市民 集团。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到,“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的城市的城市市民,从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著:资本主义的动力,扬起译,北京:三联书店,1 9 9 7 年,第1 0 页。 钱承旦著: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0 页。 同上 x 在思想领域摆脱神学的禁锢,争取思想自由,争取发展科学,市民在思想领域的这种斗 争逐渐转化为一种发展世俗性的市民文化的革命,促使中世纪市民文化的诞生。“一个 现实的、世俗的社会正在封建和教会的双重势力束缚下缓慢而又稳步地向前发展。”实 际上就是基督教的精神文化传统“世俗化”,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追求现实的价值体系, 它标志着一种新时代的曙光出现了。罗素在分析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崩溃的一系 列偶然事件后指出:“比这些原因更为重要的一项即是富商阶级的兴起和俗众知识的增 进这些城市具有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由于皇帝在现时已不足为患,于是它们更易 于起而反抗教皇了。”。这就是说在城市的市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世俗文化的价值体系, 并且巧妙地生活于教俗权力的夹缝中。 世俗文化的出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市民的思维模式,在市民文化中孕育了一种 与基督教教义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使广大的市民能够接受现实的文化知识教育, 灌输实用具体的文化观念,传授世俗的文化知识,从而为丰富中世纪的市民精神文化做 出了贡献,并且为广大的市民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控制提供了可能性。 城市市民主要是由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组成的,无论是逃亡的农奴还是游商都是以 商品的交易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保障自身的权益的,商品的交易是以利润的多少为前提 的,因此城市的市民作为商品交易的主体极为重视利益。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商人的生 活资料记载极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当数芬查尔的圣戈德里基传,从这个材料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群体是崇尚现实生活的,他们追求个人的自由和享 乐,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商业意识和出色的“资本主义精神”。据记载,作为商 人的圣戈德里基,“追求利润的思想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他不是将来的钱深藏在 箱底,而只是用来维持和扩大他的买卖”。他的良心完全不受宗教道德的约束,而且 是到了简直令人惊异的程度,为了赢得现实生活的成功,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都把 自由作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努力摆脱教会和封建领主对于他们的束缚,他们希望能够自 由地主宰自己的生活。虽然不能像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对于利润的追求达到一种癫 疯的状态,为了获得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因为中世纪还不具备这种完全占有社会剩余财 富的条件,但是中世纪城市中的人仍是竭尽自己的最大所能尽可能多的占有。对于市民 的精神特质,可以在城市市民阶层所制定的城市法以及其它的规定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们制定的行会规定,就是为了保障垄断地位的获得,以便使自己的生产处于独一无二 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商品的价值。还有排挤外来商人进入本地市集买卖或者限制交 易的规定也是充分考虑了当地市民的功利性要求。还有诸多的种种,此处不一一列举。 美 巴林顿- 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8 7 年 第2 页。 美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第5 8 0 页。 比 亨利皮朗著;中世纪的城市,第7 3 页。 2 0 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建立,城市建立相应的市政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都是借助古典 城市的典章制度,加以中世纪化而形成的,从而为近代民主宪政制度的具体制度和思想 资源提供许多可以借鉴的因素。此外,城市特许状及此基础上的城市誓约,是“近代政 府契约理论产生的主要历史渊源之一”。这一切建构城市机构的思想延续到近代都被加 以利用和改造,从而为近代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城市市民还为近代社会留下了丰富的重要的思想和精神资源。城市市民产生了人身 财产自由、契约自由及平等观念;产生了较强的共同体自我意识和民主参与精神,并重 视法律的作用;产生了追求人的世俗生活和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准绳。总之,它初步孕 育了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 的市民文化精神。 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8 年,第4 6 7 页。 美 哈罗德j 波尔曼著:法律和革命,贺卫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3 年, 第4 7 6 页。 结语 尽管中世纪文明不如古典文明、近代文明那样让人耳熟能详。但是中世纪,尤其是 1 1 一1 3 世纪,是西方文明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正如基佐所言,“它突破了大多数 古代文明的显著单一性,呈现出无数程度不等的自由、财产、势力及思想的多样性和斗 争,从而为近代的资本主义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而这一时期的城市运动更是 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 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o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正是这段不同寻常历史的显著表征。它的兴起和发展有赖于 西欧当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中世纪经济的复兴是珏欧城市兴起的基础,再加上西欧 独特的政权结构又是为中世纪西欧城市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城市的居 民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发展城市的经济,维系城市的权利,并使自己得到锻炼,成为具有 变革精神的社会力量。自治的城市为西欧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领域,在城市中发展商 品经济,建立市政机构,创设世俗文化体系,从而使城市成为封建主义汪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观察公共卫生执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功率电源及系统项目建议书
- 迎风破浪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创新路径
- 经验反馈助力2024年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财务模型构建的初级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审计与设计思路试题及答案
- 有关于华为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家用塑胶垫项目合作计划书
- 计算机二级关注热点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教案
- 三晶变频器说明书SAJ系列简约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0页)
- MATLAB_第6讲_GUI界面设计
- 第三章煤层气的储层压力及赋存状态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Unit3Lesson1SpringFestival
- 《公输》(共44张PPT)
- 鸽巢原理例1、例2
- 飞剪机传动装置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阿里巴巴OfferLetter
- 自卸车生产过程检验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