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学习不良初 中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 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学习不良初中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 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 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摘 要要 学习不良是指那些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中存在严重困难或学习屡 遭失败,学习成绩低于教学大纲最低标准者。其本质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障碍, 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学计算与推理等方面的落后和困难。它是 目前各国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不良是一个有特殊需要 的异质群体,是伴随着个体一生发展的,但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可以逆转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将学习不良学生与学习优良学生作对比, 了解学习不良学生 的归因特点并对学习不良初中生进行归因训练, 为解决学习不良这一难题寻求有 效途径。本研究选取了济南市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学 习不良初中生与学优生在归因等方面的差异, 再将学习不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 对照组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系统地归因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1)学习不良初中生与学优生在考试成败归因方式、考试成败结果期望、 情感反应、成就动机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2)归因训练可以促使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归因方式向积极方面转化。 (3)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对未来学习成功的期望并更愿付出 努力。 (4)归因训练可以引起学习不良初中生情感反应的积极变化。 (5)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就动机。 关键词:关键词: 学习不良 归因方式 归因训练 abstract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fer to the students whose physical and mental is health, intelligence is normal, but with difficulties or learning failures in school study, and whose study result below the minimum standards of the teaching outline.the essence is one or more mental process obstacles, mainly displays in backward and difficult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inking,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nd reasoning .it is common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all countr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is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with special needs, and it may develop with the individual life, but it also can be reversed as long as a certain conditio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compare learning disability students with well-learning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explore the academic at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give attribution training to them, in order to seek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this study selected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the jinan licheng bilingual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the subjects,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attribution between learning disability students and well-learning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the learning disabilit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ccepted systematic attributional training.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1)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am academic attribution ,the future successful expection ,emotional reaction, achievement motivition between learning disability students and well-learning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2) attributional training can caus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in academic attribu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3) attributional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future successful expec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more willing make effort. (4) attributional training can cause positive changes in emotional reac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5) attributional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word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cademic attribution, attributional training 1 目录目录 1文献综述 1 1 11 学习不良综述 1 1 12 归因训练理论 2 2 13 学习不良与归因的关系研究 4 4 14 本研究的意义 5 5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 5 2研究思路 5 5 21 研究目标5 5 22 研究假设6 6 23 研究对象6 6 24 研究方法6 6 25 研究工具7 7 26 研究设计7 7 27 研究步骤8 8 28 数据收集与处理 8 8 3归因训练8 8 31 归因训练的实验模式8 8 32 归因训练的时间安排9 9 33 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9 9 34 归因训练的活动内容1010 35 归因训练的主要方法1515 2 36 归因训练的注意事项1515 4结果与分析1717 41 学习不良初中生与学优生的比较1717 42 实验组、对照组二者在归因训练前后的比较1919 43 实验组自身、对照组自身归因训练前后的比较2121 5讨论2424 51 学习不良初中生与学优生的差异2424 52 归因训练的具体效果分析 2525 53 归因训练效果的保持与迁移 2727 6结论2727 7教育建议 2727 8本研究的不足之处2929 9参考文献 3030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232 致谢3333 1 学习不良初中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学习不良初中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1文献综述 11 学习不良综述 111 学习不良的涵义 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ies,ld) ,又称学习障碍、学习困难等,有时也称难教儿 童、 学习差生, 目前已成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作为心理学术语是1958年由thelander, phelps 和e. kirk三人提出,用以指代轻微脑功能障碍和学习困难儿童,主要是指那些身心健康、 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中存在严重困难或学习屡遭失败,学习成绩低于教学大纲最低标准者 1。换句话说,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智力正常但有一般学习问 题,存在认知技能缺陷与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学业成绩低下或智力与学习成绩差距较 大,随自身意识的变化、学习年限的增长和教育教学的干预能够使其学习状况得到较大程 度改变的异质群体2。它不包括那些智力落后的弱智者和有生理缺陷、营养不良、体弱多 病、心理异常的儿童。 学习不良本质上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 学计算与推理方面的落后和困难。具体而言,一般信息加工或基本心理过程障碍是造成学 业失败的重要原因,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是造成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3。学习不良 是一个有着特殊需要的异质群体,是伴随着个体一生发展的,但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 学业不良是可以逆转的。 112 学习不良表现 学习不良通常表现为4:一、阅读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指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 难,如在阅读过程中对单词或词语存在辨认困难、朗读困难、读字遗漏或增字等,常对单 词或词组进行省略、歪曲、替代、添加等。这类儿童常伴有多方面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5 6;二、拼写、书写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其拼写和书写的能力明显低于 其同龄人或与其应有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并且这种症状并不是由于智力、教育或神经系 统疾病等因素引起的;三、计算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理解某些运算的概念、公式、 符号等存在困难,计算过程常出现错误,不能对数字进行空间组合,同时存在空间知觉不 良、方位确认障碍7;四、情绪和行为问题:学习不良儿童普遍具有情绪和行为异常6。 主要包括注意障碍、多动、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甚至强迫。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存在往 往使学习不良儿童更容易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并成为同伴中不受欢迎的一类, 进而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影响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113 学习不良的产生原因 学习不良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 一、遗传因素:临床资料显示,学习不良儿童通常具有家庭遗传倾向,单卵双生子发 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或对照组,其遗传率高达458;许多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在幼年时 也存在学习不良;二、脑功能失常或结构异常:借助于核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 查手段的研究发现,部分学习不良儿童的大脑结构存在异常,sylvia(1992)发现阅读障 碍与大脑半球左侧角回的病变有关8。jan(1990)也发现有些存在阅读障碍的学习不良儿 童左右半球白质多,在下回和颞部后区的皮质细胞有错位和异构现象9;三、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这是学习不良成因中目前较一致和公认的观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的影响因素 包括产前孕妇营养、生产过程损伤、后天感染、营养情况等;四、环境因素:主要是儿童 早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例如没有抓住儿童发展关键期进行适当、适时的教育,父母的态 度,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学习不良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直接影响 其学习兴趣,削弱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厌学和恐惧心理10。 114 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 现有的研究大多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归因方式相对不够合理。国内余国良从儿童对待 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归因上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1:对消极事件的归因上,学习不良 儿童与一般儿童之间差异显著,学习不良儿童显著高于一般儿童,且年级差异显著;对积 极事件的归因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之间差异显著,一般儿童显著高于学习不良儿 童,且年级差异显著。雷雳、张钦等人通过部分初一、初二年级学习不良与非学习不良学 生的问卷研究发现,在学习成败归因归因方面,学习不良学生与非学习不良学生存在明显 不同,学习不良学生很少将学习成败归为内部原因,更多地归因于有势力他人的控制,很 少有深层型学习策略和成就型学习策略12。 12 归因训练理论 121 概念界定 归因方式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 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13。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 使训练的对象掌握某种归因技能, 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归因方式,形成训练者所期望的积极归 因方式14。 寻求理解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因此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探询行为的原因, 并根据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和解释行为,而这种理解和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 着重要作用15。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 对行为又有直接影响。那么,归因的变化就应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 会改变归因16。因此,对学习不良初中生进行归因训练是可行而且必要的。目前,指导归因 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韦纳的成就归因训练模式17,本研究也是以此为依据对学习不良初 中生进行归因训练。 3 122 理论依据 一、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归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他运用实验的和逻辑的方法将原因进行分类,将 知觉到的原因按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每个维度都有相反的两极, 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 222=8 种原因分类18:心境、临时努力、能力、持续努 力、运气、他人帮助、任务难度和教学质量。 根据韦纳的理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是有害的, 它将减少对成功的期望,并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造成恶性循环;相反,如果将成功归因 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就会增加对将来成功的期望,不会对自尊造成影响。因此,韦 纳特别重视努力和能力归因,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倾向于让受训练者在成功时作能力归因, 在失败时作努力不够归因,通过反复训练,来增强和保持对将来成功的期望,提高学习动 机,改善或增强行为的积极性18。 同时韦纳非常重视归因对后继行为的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期望变化和 情绪反应体现出来的19。韦纳认为期望变化是和稳定性维度联系在一起的,并提出了期望 原则:一次行为结果后,期望改变受知觉到的原因的稳定性影响。根据这一原则,如果将 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任务难等稳定性原因时,本人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外条件对未 来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反之,失败归因于不稳定性原因时,更增强今后成功的期望; 失败归因于稳定性原因时,则降低成功的期望。 韦纳的研究还表明,每一原因维度都与一组特定的情感反应有对应的关系。原因源维 度主要与自尊有关,稳定性维度则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可控性维度会因归因对象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20。 因此,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归因与个体对于未来目标的期望、 某种情感体验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当人们把成功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时,会体验到 自豪、自信等积极情感,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而当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内部且 稳定的原因时,则会降低自我评价,体验到悲伤、挫折、自卑等消极情感,逐渐产生习得 性无助感。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继成就研究之后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 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 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 内在驱动力。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追求成 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是指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 的倾向性;回避失败的动机是指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21。通常 情况下,这两种倾向在面临任务时会同时起作用,若追求成功的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 发向上,若避免失败的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若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 4 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三、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感与 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目的是要改变个体关于自身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 念,并教给个体适应环境的技能,从而克服不良的情绪体验和行为22。 四、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了大量的儿童社会学习问题,提出了 观察学习说、 社会认知说以及交互决定论,并形成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23。 班杜拉认为, 人的内部因素与行为的关系如同环境同行为的关系一样,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比 如说个人对行为结果的期待就影响他的行为的表现方式及程度,而行为结果又反过来改变 着他的期待;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决定着他追求哪些目标、以何种方式追求这些目标, 追求的结果又反过来改变着自己的估价24。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示范、强化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在观察学习中,示范对于学习者 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示范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影响下,人 们通过观察学习还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其中包含判断标准、言语方式、概念结构、信息处 理策略、认知策略、行为标准、道德判断、个性特征和新的行为方式等。示范和强化是归 因训练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哲理故事、名人轶事、录像反思等途径学会正确的归因, 并把这种思维方式迁移到现实学习和生活中去,进一步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13 学习不良与归因的关系研究 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ies)现已引起多国重视。在日本,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 21 世纪教育科研的六大攻关项目之一;在美国,布什政府把改善学校处境不良学生作为教育 改革的突破口 25。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课题。 综观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26: (1)学习不良儿童内涵及外延的分析与界定。企图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至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理解。 (2)学习不良儿童学习方式、方法、过程特征的研究。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以 便发现不良儿童的一些特点。 (3)促成学习不良儿童出现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性特征等相关因素的研究。 (4)学习不良儿童认知、行为、交往等方面发展状况的研究。 此外,也有少量论文探讨了学习不良儿童学业归因的问题,但在研究工具、研究深度、 归因训练方面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深化、系统地开展研究。 由此可见,对于学习不良与归因的关系研究,尤其是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归因训练这方 5 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归因训练旨在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实验组 学生掌握合理的归因技能, 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归因方式, 形成实验期望的积极归因方式27。 而本实验正是将学习不良儿童作为这种归因训练的对象,不仅研究学习不良与归因特点的 关系,并期望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促使其归因方式及行为结果向积极方面转化。 14 本研究的意义 首先,学习不良儿童及青少年目前已经占有一定的数量,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 的一个问题。对学习不良学生归因特点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能够正确地反 映他们的归因特点并有效地帮助学习不良学生改善学习质量,有助于学习不良学生个体的 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发展。 其次,学习不良者在心理、行为上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部分学习不良者的症状会随 着年龄增长而有所缓解,但是某些技能和缺陷会持续到成年以后甚至伴随终生,可能引发 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问题。因此,及早关注学习不良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时对他们开展 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其心理、社会问题的 改善。 再次,通过对学习不良初中生学业特点及归因训练的研究,能切实发现制约学生学 习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因素,为学习、辅导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铺垫。不仅能够解决学 生学习中的一些切实问题,同时也能够带来现实的社会效益。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一、把归因训练纳入到学习不良的研究当中来。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学习不良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但还是主要集中于对其特点及影 响因素等的探讨,对其归因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归因特点上,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相对来说 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归因训练几乎没有。运用归因训练可以帮助人 们进行行为控制,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将归因训练引入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转化 途径中来,通过对学习不良初中生进行归因训练解决学习不良初中生实际的问题,以期改 善其归因方式并提高其学业成绩。 二、将学习优秀初中生(学优生)与学习不良初中生做对比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独 特之处。 本研究不仅通过归因训练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对照组自身归因 训练前后的变化做了比较研究, 而且通过学习不良初中生与学优生在成败归因、 结果期望、 情感反应以及成就动机等方面作对比研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不良者的各方面的特 点。 6 2研究思路 21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明确学优生、学习不良初中生各自的归因方式、结果期望、情绪反应 和成就动机; (2)通过归因训练改善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归因方式; (3)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结果期望; (4)通过归因训练改善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情绪反应; (5)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就动机; (6)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学业成就。 22 研究假设 (1)学优生、学习不良的初中生具有不同的归因方式、结果期望、情绪反应和成就 动机,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不够合理和科学; (2)归因训练能够改善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归因方式; (3)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学业水平; (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归因训练之前无显著差异;在归因训练之后二者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在归因训练前后有显著差异;学优生和学习不良生有显著差异。 23 研究对象 从济南市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共十个班,每班约 60 人)中选择学习不良者。 以往研究人们对学习不良进行了操作化的定义,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学业不良。 本研究在参照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对象方法为: (1)从各班挑选期中考试成绩位 于班级后 10的同学(即班级后六名) ; (2)对筛选出的被试及其教师、父母、同伴等进 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访谈,确定研究对象; (3)除以上标准外,还要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 一排除智力落后( iq 130) 者;二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因 此选出学习不良者共六十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三十名。 相对于学业不良,将学业优秀界定为:(1) 总体智商在 85 分以上;(2) 上学期期末各科 平均名次处于全班前 10(即前六名)之内;(3) 考试各科全部及格。针对这个标准随机 从十个班中选择其中五个班学优生共三十名。 表 1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及人数 研究对象 男 女 合计 实验组 19 11 30 对照组 19 11 30 学优生 14 16 30 7 24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丰富理论认识,完善理论设计。 (2)问卷调查法 应用学业成败归因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根据研究需要开展调查。 (3)观察和访谈法 为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被试及其教师、父母、 同伴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访谈,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研究对象。 (4)实验法 对学习不良初中生进行归因训练。 25 研究工具 (1)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该量表系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成果,由 孙煜明教授主持制定。量表再测信度为 0.62(p0.01) ,校标效度为 0.46(p0.01) 。成功 和失败问卷都由原因归因、期望变化、情感反应三个部分组成,两者在内容上相反28: 原因知觉部分 按照 222 三个维度设计了 8 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包括 5 个问题,共 45 道题(其 中 5 道测谎题) 。每道题后附有一个 5 点量表,被试从完全符合(1)到完全不符(5)中 作出唯一选择,分数越低,表明这一因素对成功或失败的影响越大。分数越低表明对其归 因越多。 期望变化部分 要求被试回答“你认为下次考试能够成功吗?” 、 “你愿意为提高学习成绩而付出努力 吗?”问题,意欲了解学生对今后考试结果的期望。测量采用 5 点记分,分数越低表明期 望越高。 情感反应部分 按照情感反映受原因特性以及对自己或他人评价等因素影响的观点,将情感反映的 指标分为 4 个方面:成功情境下的指标为自豪、欣慰、感激、惊喜;失败情境下的指标为 自卑、内疚、愤怒、沮丧。每个问题后同样有五个等级选择。分数越低表明这一情感越强。 (2)中小学生成就动机量表 采用叶仁敏修订的奥斯陆大学 gjesme 和 nygard 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量表共 30 道 题, 分两部分, 每部分有 15 道题共 30 道题, 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回避失败(maf) 的动机。该量表采用四点记分,完全正确记 1 分,完全不对记 4 分,得分越低,表明这类 动机越强。量表分半信度为 0.77(p0.01) ,效度为 0.58(p0.01)28。 8 26 研究设计 本实验为准实验研究。从初二年级选出学习不良者 60 人作为被试,并随机分为两 组,每组 30 人,实验组学生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归因训练,每周一次,共进行 10 次;对照组学生仅进行日常教学,不做归因训练。 表 2 本研究的研究设计 组别组别 前测前测 处理处理 后测后测 实验组实验组 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归因训练 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对照组对照组 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无 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学优生学优生 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27 研究步骤 (1)前测:对学优生、学习不良初中生都进行施测“考试成败归因量表” 、 “成就动 机量表” ,并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对已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组学习不良生学 生作对比研究。 (2)归因训练:将已经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不良学生,实验组学生接受归 因训练,按照规定的程序,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 针对性地进行。对照组学生按原有课程正常教学,不进行任何训练和干预24。 (3)后测: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都进行施测“考试成败归因量表” 、 “成就动 机量表” ,并结合下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全面、综合地考察归因训练的效果。 28 数据收集与处理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在电脑上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归因训练 31 归因训练的实验模式 9 表 3 归因训练的实验模式29 期望、不期望归因期望、不期望归因 不期望的归因 成功运气好缺少情绪刺激(如冷漠) 、很少增加成功期望缺乏趋向任务的倾 向 失败能力低消极情绪(如无能、压抑感) 、降低成功的期望 缺乏坚持性, 回避成就任务 期望的归因 成功能力强积极情绪(如自尊自豪) 、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动机性情绪(如内疚) 、维持较高的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 就任务 32 归因训练的时间安排 本研究归因训练时间为 2011 年 4 月2011 年 6 月,每周一次,每次 45 分钟,共计 10 次。 33 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而处于被 动地位,则会使教育培养成为一种偏离目标、失去意义的强制性行为。因此,培养教育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通过他助,提 高自知,依靠自助,达到自觉地形成合理的归因方式30;要善于支持学生,真诚关怀学生、 热情服务学生,努力建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心 理环境。 (2)积极评价 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学习不良实验组学生出现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 扬和鼓励,采用正强化法,以强化其形成的新的合理的归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正面引导,少消极惩罚31。始终坚持积极暗示、正 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方面去观察和看待学生,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信任与肯定,以帮助 学生产生积极的力量,乐观、偷快、轻松地学习。 (3)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自身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个体差异性。在归因训练过 程中要求教师和实验者不仅要注重集体训练的效果,还要从每一个学习不良学生的实际情 10 况、个别差异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训练,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取得进步,获得最佳的发展。对于那些归因方式不合理、不科学的典型学生,要全面 了解其学习、生活、家庭教育、社会发展和个性特征等信息,分析其不合理归因模式形成 的内在、外在原因,在课堂活动和课下交流中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4)活动性 心理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来实现学生掌握、形成的知识技能、态 度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 教育目的,这是心理活动课堂与正常教学的区别所在30。本研究针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身 心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 理想的干预效果。 (5)启发性 在归因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重视学习不良学生在归因训 练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积极探 索,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为之作出努力和改变,自觉地掌握正确的归因 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运用启发性原则,不仅要充分调动学习不良学生学 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还要注重民主气氛,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去发现自 身独特的优点。 (6)循序渐进性 归因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其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 归因训练也要按照严密的程序和特定的顺序进行,使学习不良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归因 方法,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这就要求归因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系统地开展,按照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34 归因训练的活动内容 本研究根据学习不良儿童的归因特点以及初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本实验精心设 计归因训练活动课程,共计 10 个活动单元,内容如下: (1)活动一“欢迎来到成长训练营” 由于本次归因训练的被试是从初二年级十个班中挑选出来的,有些同学彼此之间并不 熟悉。所以,第一个活动单元的任务就是通过若干游戏组织参加活动的实验组学生互相认 识,以便于往后训练活动的开展,并介绍本系列心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活动规则、奖励措 施、时间和地点安排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干预氛围。本活动采取团体活动和游戏的方式, 准备纸、笔等材料,活动程序大致如下: 一、活动场地的设置、桌椅的摆放:将桌椅围成圈,中间形成空地,便于学生之间交 流与集体活动。 11 二、介绍独特的我:让每位同学想好最能贴切表达自身特点的两个词语介绍自己,如 “我是开朗的细心的某某” ,要求每位同学记住并重复前面两位同学的话然后说出自己的 内容,依次轮流说出,一圈之后大部分同学会对彼此有印象。 三、 “寻人启事” :每位同学写出一名除自己以外的一名同学其名字和特点,把纸条收 起交给主持人,主持人发布“寻人启事” ,只念出纸条上某位同学的特征,让大家帮忙寻 找,最后公布答案。进一步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彼此熟悉并了解他人的特点,便于以后活 动的开展。 四、介绍本系列心理活动的目标、活动原则、奖励办法、时间和地点安排等,营造良 好的干预氛围。 (2)活动二“原因决定结果” 学习不良学生往往具有消极的、不合理的归因方式,而且通常他们不会意识到正是这 种消极的认知方式影响着自身潜能的发挥,这是很糟糕的,非常不利与个体的成长。本单 元介绍归因理论,讨论、总结引起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结果的产 生都是由与之相对应的原因引起的,并通过实例来分析几种不同的归因对于学习和生活的 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归因及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 力的信念。活动程序大致如下: 一、热身游戏:青蛙跳水。按次序轮流并有递进地说并做相应动作。 二、讲解归因方式与归因理论,重点介绍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 三、实例分析,并总结几种导致学习成功与否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填 写归因方式表格。 四、情景模拟:当你某一科取得理想成绩时,你会如何归因? 当你某一科没有考好,你会如何归因?(分别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 气好坏等方面设置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 然后老师讲解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两种归因方式的特点、影响。 五、总结:不同的原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理想的成绩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要树 立合理的归因方式。 (3)活动三“从挫折中重生” 本研究所选择的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性考试,本次活动适逢学生月考成绩公布, 很多学生与之前相比名次下降或没有明显提高,有挫败感。本单元通过讨论、角色排演和 情景模拟,认识到失败后作努力归因的重要性,并适当引导外部归因(参照对象的变化, 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30 。活动程 序大致如下: 一、讲述故事,思考问题:伴随着轻音乐,教师讲解两粒沙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 12 考如下问题: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贝壳和勇士,你觉得谁和你更为相似?生活中, 你最近一次遇到的“沙粒”是什么,你是怎样处理的,效果如何?你处理“沙粒”的方式 会让你成为珠贝还是勇士呢? 二、小组分享,进行总结:小组内部之间进行交流,选取代表将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分 享。教师总结:沙粒如同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人人都会遇到。你的态度决定了 将来是望山垂泪呢还是因珍珠而骄傲。 三、情景模拟,假如你是那位遇到第二粒沙的勇士,你会怎么做?通过角色扮演,激 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巅峰,这次月考像不 像你登山途中的一粒沙子, 你该如何面对?引导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 而要树立信心, 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树立为未来成绩的提高而努力的决心与毅力。 (4)活动四“我也很棒” 有些学习不良初中生习惯性地一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可控因素,对于此类学生要创 设一系列活动,使其通过自身努力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 能够把握和控制成功。本活动要预先设置暗示语,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训练游戏,在游戏过 程中进行言语强化,增加坚持性,提高自信心,从而强化努力归因。活动程序大致如下: 一、导入讲解心理学实验,激发兴趣:活活饿死的鳄鱼。引出自我意象的含义及 作用,人们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和潜意识的作用,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给自己贴上类似“成 功”或“失败”的标签。并进行总结:有些标签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心里一旦给 自己贴上某种标签 ,便会使自己按照标签所标定的意向去塑造自身形象,使自己 此方面的情绪和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那么,说一说你对自己贴有什么样的标签呢? 二、 我的自我标签: 请同学们想一想, 自己给自己身上贴的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呢? 写下两个标签,来描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三、认识消极自我标签:将收集上来的标签分为积极的自我标签和消极的自我标签。 经常听到同学们这样说: “我不够聪明,我很笨” 、 “我不善于表达” 、 “我心态不好,容易 紧张” 、 “我过于胆小谨慎” 、 “我太马虎,不够细心” 、 “我很多愁善感”等。这些自我否定 的、贬义的描述性词语,就像“标签”一样牢牢地贴在自己身上,若使用不当或过度地使 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害,阻碍于个人的身心发展。 四、撕开消极标签有妙招:就是多给他人和自己贴积极标签,相信自己,我也很棒! 小组内互相贴上积极标签(要求:实事求是) ;给自己贴上积极标签;全班分享大声喊出 自己的积极标签。教师建议积极自我标签的方法:尽可能不用贬义的自我描述,而是 代之以鼓励性话语;尽可能多使用积极的自我描述,如“我单词记得快” 、 “我数学最近学 的比较轻松” ;当发现自己又说否定自己的话时,要及时告诫自己,不要说“我就是这样 的”而是说“我曾经是这样” ,不要说“我不行”而是说“只要我现在努力,以后可以做 13 到” ;同时要勇敢地找一些以前自己不愿意干的,不会干的,不敢干的事情,去花时间认 真地做一做。让自己完全沉浸于崭新的活动中去,品尝一下挑战生活、挑战自我给你带来 的充实和快乐,重拾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5)活动五“聪明学习超效方法” 部分学习不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十分努力但又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此时就会归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绍兴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摸底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荆门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年模拟地理试题(一)
- 2025网站设计合同范本
- 2025深圳单间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示范商业店铺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标准办公室租赁合同完整范本
- 2025数字合同的法律效力
- 2025船舶维护合同
- 2025婚礼摄影服务合同范本
-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超载控制系统的设计
- 静电喷涂设备操作规程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培优期中复习应用部分提高篇(解析版)人教版
- 4-12现场钢筋直螺纹加工质量检验记录
- 2023天地伟业安防产品技术参数和检测报告
- 火龙罐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个案护理
- 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2
-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专项训练卷
- MCGS网络版访问指导书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表现
- 隐患排查整改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