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 摘 要 摘 要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 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 决定的。乒乓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在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 中起着决定作用。然而随着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的体 能条件也是提高专项技、战术的必需,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可能达 到较高的竞技水平。 本题是在 2002 年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这项母课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本研究对国家青年集训队男女 108 名运动员进行了形态、身体素质、机能等体能 指标的测试,通过对各项指标按照不同竞技能力的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全 面地了解了目前我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经过初步筛选、教练员 经验评价筛选、实际测试筛选、统计学筛选等过程,筛选出的包含形态、素质和 机能等体能能力诸方面的全面的、综合的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指标,其中 女子运动员 5 项体能指标:前臂长/上肢长*100、肩宽/身高*100、机能指数、正 手机会球距离和十字跳正确数;男子运动员 5 项:瘦体重、 (上臂紧张围-上臂放 松围)/上臂放松围*100、机能指数、肌肉感觉和十字跳正确数,符合乒乓球运 动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且测试方法简便易行,符合对选材指标的科学 性、可行性、相对完整性、相对独立性以及可比性的要求,可用于从国家青年队 挑选国家队队员时使用。 评价标准中采用统计学因子分析和教练员经验评价评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了各级选材指标的权重, 其中形态指标占 5%,素质机能指标占 25%,准确地反映了 当前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的具体要求,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乒乓球优 秀运动员的体能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把握当前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特征,对样本内的回代检验结果证实,该标准适用于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 势,可用于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 关键词 关键词:体能 形态 机能 身体素质 评价标准体能 形态 机能 身体素质 评价标准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4 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能否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的关键因素。它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 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竞技能力的三方面因素:体能、技 能和心理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见图 1) 图 1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 分。在由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体能是 形成运动员机能的基础,它相当于竞技能力的“硬件”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竞 技能力的物质基础。没有体能,技能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体能,心理能力则成 为无的之矢;总之,没有体能,竞技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 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 内外部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 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 从训练学的观点来看,乒乓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在乒乓 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然而运动训练学的科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全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8 竞技能力 形 态 机 能 技 术 素 质 战 术 智 力 心 理 体 能 技 能心理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5 面的体能条件(尤其全面的身体素质)是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而专项身体素质 又是提高专项技战术的必需。也就是说,良好的体能能促进专项技战术水平的提 高,反之会约束、限制专项技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当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迅 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可能掌握高难度的技术, (如拉高质量的弧圈球,连续冲拉,扣杀弧圈球,大范围扑救险球等) ,也无法 适应连续的激烈比赛。尤其是近几年一系列新规则的实施,如:40 毫米大球、 无遮挡发球等都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蔡振华同志在 2002 年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指出:多年来,乒乓球 教练员对体能的认识是肤浅的,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对抗性加强 意志、心理、技战术、体力的全面对抗,其基础是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证。但就 全国来讲,从国家队到省市队对体能的认识是不够的。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技术 训练后的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比,从手段、内容等方面是不相称的。尤其是 无遮挡发球实行后,可能会对我国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身体 形态、肌肉质量上都会面临新的问题 2。 从以往来看,我国乒乓球界对技术、战术的研究普遍比较重视,成果也比 较多。据统计,截止于 2001 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 46 项技 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 27 项属于中国健儿,占总数 58.7% 3。但对乒乓球运动员 的身体形态、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由于重视不够,故成果较少,这对 于丰富乒乓球理论,提高乒乓球训练水平来说,无疑是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 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能在乒乓球科研、选材、训练和竞赛中的重 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我们的实践中对于体能问题的研究和重视程度随之相应增 加。如:目前我们在全国少年赛中尝试了技术、体能相结合的赛制,2002 年的 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课题把体能的因素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来考虑,以及 2003 年 的乒乓球运动 11 分赛制竞赛特征的研究中的体能特征研究等。 本题正是在2002年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这项母课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 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的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研究,揭 示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找出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 体能主导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评价指标体系。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以往涉及到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的研究按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可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对体能中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单项因素的研究,另一类是体能综 合因素的研究,第二类研究主要是见于选材的文章。 2 蔡振华.2002 年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8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 1.2.1 体能单项因素的研究1.2.1 体能单项因素的研究 第一类研究按照对象不同,又可以分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种。 1.2.1.1 形态1.2.1.1 形态 董树英等(1987)对国家青年队和 13 所少体校的乒乓球运动员 106 人进行 皮纹研究, 发现国家青年队的男女队员皮纹的 atd 角与 t 距值均小于少体校组和 体操组及普通人组,且技术水平与其有正相关的趋势 4。董树英等(1994)又对 乒乓球运动的双手拇指形态预测下肢速度的探讨,结果显示:国家队乒乓球运动 员蜂腰型高于一般运动员 5。宋绍兴(1999)对进行乒乓球早期训练的儿童身体 形态的研究,通过对早期从事乒乓球专业训练儿童肢体形态发育的研究结果显 示:过早、过量、时间过长的乒乓球训练及训练中的错误动作均易导致儿童肢体 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 6。宋绍兴(2004)又对从事乒乓球专业训练的青年身 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青年乒乓球运动员持拍手臂围度大于非持拍手臂, 两臂形态失衡大于在校生,其 o 型腿的比例大于在校生;乒乓球专业训练的青年 脊柱向侧弯曲、脊柱胸弯后凸增加明显;男运动员 o 型腿、脊柱向侧弯曲、脊柱 胸弯后凸增加比女运动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7。陈谦(2001)乒乓球、羽 毛球女子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优劣肢及体成分的比较。对三种人群的握力、上 臂紧张围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8。王小燕等(2005)乒乓球运动员桡腕关节形态结 构的 x 线研究,结果提示乒乓球运动对桡腕关节形态结构有良好的影响,这对于 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预防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9。 由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形态的研究从方法上主要是选取乒乓球运动员身体形 态的指标对其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同普通人群或其他项目运动员进行比较, 以期得出乒乓球运动员的独特形态特征, 并说明乒乓球运动会对身体形态造成某 种影响。总的来说,单一对乒乓球运动员形态的研究并不多。 1.2.1.2 机能 1.2.1.2 机能 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训练研究室(1961)发表了对乒乓球运动员一场比 赛中运动量的研究报告。研究对一场比赛时的密度、挥臂次数、比赛前后脉搏、 血压的变化、比赛前后握力的变化和比赛前后的体重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 了解一场紧张乒乓球比赛的运动量并用其来指导乒乓球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 刘 洵等人(1986)关于乒乓球运动员某些技术运动和一局比赛的能量消耗的研究。 4 董树英等.乒乓球运动员的皮纹与选材研究.乒乓世界.1990:40 5 董树英等.对乒乓球运动的双手拇指形态预测下肢速度的探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4):72-75 6 宋绍兴.对进行乒乓球早期训练的儿童身体形态的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9: 35 (9):19-21 7 宋绍兴等.对从事乒乓球专业训练青年身体形态的进行对比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8-9 8 陈谦.乒乓球、羽毛球女子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优劣肢及体成分的比较.浙江体育科 学.2001:23(5):46-48 9 王小燕等.乒乓球运动员桡腕关节形态结构的 x 线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2005: 24 (1):97-99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7 研究指出: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金林特林格 尔(西德,1989)在一项对竞技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研究中,他指出竞技乒 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平均值较低的耐力性负荷。随着负荷持续时间的增加,运动 员依靠脂肪供能的比重就越大, 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较低不是因为负荷的时 间短所致,而是由于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的结果 10。彭瑞(1993,硕士论文)的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的 研究。对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气体无氧阈、无氧能力、心率及血乳酸进行了测 试。探讨了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状况与乒乓球专项特点是否相适应。并 根据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及比赛中血乳酸的测定, 提出在运动训 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又探讨了多球训练对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系统的 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杨国智等(1997)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高原训练探讨。本文 介绍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在云南高原训练,到平原参加两届全国大学生运动 会,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取得好成绩的情况。张振民等(1998)对优秀乒乓球运 动员神经调节机能特征的研究。 通过测定和分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表象竞赛下 的脑电图特征,探讨了不同打法,技术风格的运动员的神经调节机能特征 11。杨 忠华(2000)对男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探讨,结果表明:35 球组 的训练能较明显改善男少儿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 12。 张振 民等(2002)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运动员脑功能特征研究。为监控乒乓球运动员 竞技状态,采用神经电生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 13 名世界冠军乒乓 球运动员的大脑生物电活动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其脑电活动绝对功率谱和相对功 率谱数值,绘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和压缩谱阵()图 像,并与同期银、 铜牌得主及后备力量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监督运动员竞技状态的 脑功能特征的诊断报告。结果表明:脑功能特征与神经元代谢方式和乒乓球的技 术打法相关联 13。 从以上可以看出:此类研究其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测定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或 特定的训练条件下的机能指标,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的机能特征,并揭示乒乓球 比赛本身的生理、生化特点以及运动员在特定比赛或训练下机能的变化情况。 1.2.1.3 身体素质 1.2.1.3 身体素质 第三类主要是有关于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身体素质评价等方 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 (1)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唐建军(1997)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提出身体素质 10 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研究状况及其训练方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2):24-28 11 张振民等.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神经调节机能特征.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3):200 12 杨忠华.对男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3):104-107 13 张振民等.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运动员脑功能特征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5):452-457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8 训练必须适应少年儿童的发展 “敏感期” ,认为从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系统科学 的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4。唐建军(1997,1998)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对乒 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为今后乒乓球专项身 体素质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吴焕群(2001)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及 其训练。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各项专项素质的特点,提出了有效发展专项身体素 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2)身体素质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的研究 蔡继玲等(1996)对体育系乒乓球专修课技术与身体素质考核评分标准进行 了研究。张瑛秋等(1998)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 综合评价的研究。对 19901993 年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赛的男女运动员共 245 人的身体素质数据,先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又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 有效的回归模型并结合专家调查,选定了 60 米、跳绳、绕台跑、移步换球和扣 球击远等五项身体素质测验指标,再采用“秩和法”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素 质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为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15。夏敏慧 等(1999)我国优秀男子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分析。通过对 19921997 年 1214 岁优秀男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的统计分 析,筛选出与运动成绩相关程度高的主要指标,建立由身体素质指标预测比赛成 绩的数学模型 16。恽冰等(2000)对浙江省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聚类 分析综合评价的研究。通过对浙江省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10 项专项身体素质 指标的测试,运用聚类分析找出影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典型指标。对典型指 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评价,进行评价模型研究 17。 从以上可以看出:身体素质的研究较体能其他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反映 大家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视。 在乒乓球身体素 质训练方法研究中, 研究方法大部分属于理论经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不够。 1.2.2 体能综合指标的研究 1.2.2 体能综合指标的研究 在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综合指标研究的文献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乒乓 球运动员选材的研究。而本文也是在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课题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将 90 年代后涉及体能的乒乓球选材研究单独列出来。 (见表 1) 14 唐建军.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中国学校体育.1997:(4):51-52 15 张瑛秋.对目前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体育科 学.1998:18(4):49-52 16 夏敏慧等.我国优秀男子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分析.中国体育科 技.1999:35(9):15-18,21 17 恽冰等.浙江省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体育科 技.2000:36(8):6-7,1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9 表 1 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研究体能指标一览表 作者 性质 年限形态指标 素质指标 机能指标 研究对象 李浩 松 定 性 标准 2001布罗卡指数、坐高/ 身高、跟腱长/小腿 长、踝围/跟腱长、 指距指数。 灵敏素质、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但没有具体 测试方法。 没有 没有明确 刘幼 琼 调 查 法 定 性 2000 身高预测 小布球投远、4*10 米 折返跑 哈佛台阶试 验 6-8 岁 刘新 民 定性 2000没有 握力、1 分钟仰卧起 坐、立定跳远、30 米、 60 米、 100 米跑、单手 触摸球台(1 分钟) 没有 没有明确 黄铁 华 定量 1999身高、克托莱指数 30 米跑、立定跳远、 羽毛球掷远、1 分钟跳 绳、400 米跑 心功能指数 广西少体 校 6-7 岁 朱琳 等 定性 1999身高、体重、体型 正手攻球、绕台跑、仰 卧起坐、8 字踩点、关 节灵活度 心肺功能 没有明确 程存 德 定性 1998身高、体型 力量、速度、耐力、灵 敏、柔韧 本体感觉、 视觉、听觉、 位觉、心肺 功能 少年 马永 生 定性 1996身高、 臂长足弓深腿 长、体型 变向、 曲线、 立定跳远、 障碍跑、计时跑(只是 提到,不明确) 没有 青少年 国家 体委 选材 组 定量 1991身高、克托莱指数 30 米跑、立定跳远、 45 秒跳绳、羽毛球掷 远 400 米跑 心功能指数 青少年运 动员 顾荣 瑞等 山 东 省 定 量 标 准 1990身高、体重、体型、 足弓深 扣球击远、绕台跑、仰 卧起坐、8 字踩点、 30*8 往返跑 心肺功能一 般 身 体 检 查。 715 岁 从表 1 可以看出: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综合体能指标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 数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仅有三次。在三次选材类研究中,国家体委组织的选材 课题研究和山东省的省级研究,时间都是在 90 年代的初期,指标也很相似。这 大概反映了当时对少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素质和当时科技手段发展的现状, 指标合适且简单易行,较易进行大面积的调查。但从现在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形 势来看,这些体能指标所反映的乒乓球项目特点不够,不能适应目前乒乓球运动 的发展状况,特别是不适合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还有一次是广西少体校乒 乓球班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特点是指标大体上延续了国家体委的研究成果。而其 他选材指标的研究论文均属于定性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0 1.2.3 小结1.2.3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以往对乒乓球运动员体能或涉及到体能的研究有 以下特点: (1)大部分研究时间较早,几乎都是在三项新规则(40 毫米大球、无遮挡 发球和 11 分制)实施之前。 (2)大部分研究都是间接的或只是部分的对体能进行了探讨,且多为定性 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少儿或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 (3)在运动员选材方面,以往大多仅仅是对体能的某一方面单独的进行研 究,缺乏对体能诸多方面整体的综合性、定量化研究。 因此,在乒乓球技战术不断发展、规则不断改变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分析,找出体能的主导因 素,并给出定量标准,同时建立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及体能指标 体系,以便能更好的为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和选材服务。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1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文是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这项课题的子课题, 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以运动 员选材为出发点,内容涉及到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以下主要是涉及体能指标和 选材的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参加 2002 年 11 月至 2003 年 1 月全国 08 年奥运选拔集训的全部 120 名运动 员,删去有某项心理指标不符合测试要求或因伤不能参加比赛队员的数据,统计 样本共 108 个,其中男运动员 55 名,女运动员 53 名。 (基本情况见表 2) 表 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性 别 训练 年限 年龄 运动等级 打法类型 健将 一级 二级 削球 反胶弧快 其他 握拍法 直拍 横拍 女 8.79 (1.86) 15.94 (1.95) 18 33 2 6 29 18 10 43 男 9.96 (1.53) 16.95 (1.54) 15 35 5 5 40 10 11 44 2.2 研究方法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并对资料进行细 致的研究和分析,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 相关测试方法和手段。 2.2.2 调查研究法 2.2.2.1 访谈法 2.2.2 调查研究法 2.2.2.1 访谈法 (1)走访国家队教练以及乒羽中心、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和北京体育大学 乒乓球方面的专家,了解乒乓球项目特点和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参加乒乓球工作会议和观摩各级乒乓球比赛, 走访资深的乒乓球专 家,经验丰富的乒乓球教练,就本课题的实用价值、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测试 指标筛选和测试等方面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为本课题的实用性、科学性、可行性 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3)走访了生理、生物力学、心理、训练学、选材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专 家,就测试指标的先进性、准确性及全面性进行了咨询,保证了本课题指标的科 学性。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2 2.2.2.2 问卷调查法 2.2.2.2 问卷调查法 为调查和了解教练员和专家对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在乒乓球项目的选材和 训练成绩提高中的作用,于 2002 年对 12 名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分别收回问卷 12 份和 11 份,回收率达 100%和 91%,为本课题各类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依据。 问卷的效度检验 正式确定问卷后,分别向北京体育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国家乒乓球 队的 12 位专家发放问卷和问卷效度评价表,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回收问 卷 12 份,有效问卷 12 份,有效率为 100,专家的职称结构及效度检验见表 3、 4,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设计具备有效性,达到本研究任务要求。 表 3 专家职称结构统计表 专家 教授 副教授讲师 国家队教练员 人数 1 5 2 4 百分比 8.3 41.7 16.7 33.3 表 4 问卷效度检验统计表 结果 很有效 比较有效基本有效 无效 频数 4 6 2 0 百分比 33.3 50 16.7 0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了小范围重测法,两周以后在原调查范围内由原 调查对象填答,又对 8 名教练员发放了第二轮问卷,回收后与先前问卷进行对 比,计算了问卷的相关系数,r=0.92,p0.01,问卷信度符合要求。 2.2.2.3 实地调查法 2.2.2.3 实地调查法 为调查和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在 2003 年 1 月 2 日和 1 月 6 日分别向国 家集训队的女队员和男队员发放并填写了调查表 115 份, 为本课题的分析提供了 参考依据和背景资料。 2.2.3 实验法 2.2.3.1 测试指标的确定 2.2.3 实验法 2.2.3.1 测试指标的确定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是完成整个 课题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母课题将其作为第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了理 论论证和预试验。从文献中尽可能全的收集有关选材,特别是与乒乓球相似的隔 网对抗性项目的测试指标和方法。请有关的专家从预选指标中,用特尔非法确定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3 测试的指标体系为: (1)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 姓名、性别、年龄、训练年限、3 个主要成绩、打法类型、执拍手、握拍法。 (2)形态指标(共 33 项) 身高、坐高、指距、下肢长 a、下肢长 b、小腿长、小腿长+足、跟腱长、上 肢全长、上臂长、前臂长、肩宽、胸宽、胸厚、骨盆宽、髋宽、臀厚、肱骨径、 股骨径、静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围、大腿围、小 腿围、踝围、体重、上臂皮褶、髂骨皮褶、小腿皮褶、肩胛皮褶。 (考虑到形态指标测试比较方便快捷, 于是在筛选时保留了尽量多的指标。 ) (3)机能指标 多球测试(详见附件 1) (4)身体素质指标 十字跳、8 字踩点、正手机会球距离、立定跳远、跳挺、握力、yoyo 测试. 2.2.3.2 方法的确定 2.2.3.2 方法的确定 根据以上最终确定的测试指标体系,于 2002 年 10 月至 2002 年 11 月以北京 体育大学体育系 2000 级乒乓球专项班的 4 名学生(男女各 2 名,平均运动年限 10 年)为试验对象,就机能指标、素质指标以及竞技能力其他方面指标进行了 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优秀乒乓球选材测试细则(见附件 1)。在征 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 2002 年 12 月对北京体育大学 2002 级 3 名研究生和 1 名运动系学生进行了测试(运动年限平均 9 年),将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比较, 修改了细则中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 性。 2.2.3.3 人员的培训 2.2.3.3 人员的培训 在最终确定测试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北京体育大学和乒羽中心的现有实力, 于 2002 年 9 月组成了乒乓球优秀选材测试专家组,分别由心理、生物力学、试 验中心心肺功能室、田径、体质测量与评价及乒乓球方面的专家组成。体能指标 的测试任务由生长发育与运动员选材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担任。 测试人员本身均具有本专业的知识, 在第一次预试验前由各个专业组的负责 人培训,使测试人员了解本次测试准确性的意义,并对所负责测试指标的方法有 一个简单的计划,并能较准确的进行自己负责指标的测试。在该次预实验之后, 由专家组制定详细的测试细则和实施细则, 要求每位测试人员熟悉自己负责测试 指标的测试细则,并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非常准确的完成测试,并正确记录, 每项指标的复测检验达到测试细则的要求。 2.2.3.4 测试程序 2.2.3.4 测试程序 (1)将男女队员各分成两组,一组测试形态、技术和身体素质;另一组测试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4 心理和机能。 (2)第一组队员先测形态,然后开始测技术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对于每位 队员来讲必须将所有技术指标测完才能开始进行身体素质测试, 以保证技术指标 和形态指标的准确性。 (3)第二组队员必须先测心理指标再测机能指标, 以保证心理指标的准确性。 (4)第二天两组队员互换。 2.2.3.5 质量控制 2.2.3.5 质量控制 对参加测试的人员进行动员, 并由本专业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岗前培 训,在第二次预试验中对其精度进行检验,包括当日和隔日的复测检验,可靠检 验 p0.01,符合统计学要求。 在测试中保证每一项测试始终由同一人完成, 必须由同性别完成的测试则 保证同一性别内由同一人完成。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测试细则操作,并保证实 验室的安静。每单元测试前和测试过程中反复校正仪器。 对生物学变异较小的指标随机抽 2 人复测, 当某一测试指标的复测结果超 过测试细则的要求时这一指标全部重测。 对受试对象分别由男女队主教练进行动员, 讲清测试的目的及测试中配合 的重要性,并保证整个测试过程中有教练员在场。对测试当日受伤不能坚持正常 训练的队员,不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2.2.4 数理统计法 2.2.4 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由 microsoft excel 储存,并建立数据库。数理统计由 spss 10.0 软件包处理,在分析各训练组在体能能力上的不同时,采用了常规的统计方法, 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在筛选指标体系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体能每 个维度的指标及其权重; 在确定各个维度的权重时采用调查问卷和统计计算相结 合的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5 2.3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技术路线 2.3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技术路线 问卷调查 国家青年集训队男女队员共 108 名 筛选指标 背景调查 不同训练组别队员测试 教练员经验评价 年 运 打 运 形 生 身 心 技 战 心 技 战 态 龄 动 法 动 态 理 体 理 术 术 理 术 术 度 训 等 类 成 体 机 素 练 级 型 绩 型 能 质 年 限 数 据 处 理 不同成绩竞技能力特点 因 子 分 析 问卷调查 乒乓球优秀选材指标体系 问卷调查 优秀选材方法 全 集 集 训 一 国 训 训 练 年 比 前 后 和 后 赛 粗 再 比 精 初 选 选 赛 选 选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3.1 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3.1.1 实验对象竞技能力分组的依据 3.1.1 实验对象竞技能力分组的依据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是运动员能否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的关键因素。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不同项目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比赛结果的评价方 法也不大相同。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 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 其竞技水平的高低;体操、技巧和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 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该次比赛中各个选手竞技水平的高低; 各种球 类运动及摔跤、柔道、拳击等双方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则需要通过对与该专项 主导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参数的综合评定来反映运动员(队)竞技水 平的高低。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 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 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 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 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8。 从竞技能力、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这三个概念来看,运动成绩并不等同于竞 技水平,更不等同于竞技能力,只用运动成绩的好坏来区别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 不科学的。 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成绩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 运动员本身的竞技能力以及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竞技水平) ,对手的竞技 能力和竞技水平,裁判和规则,场地因素等等。 由于每位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本身都各有特点,即使是再高水平的运动 员都有自己最不能适应的打法类型,都有自己最害怕的对手,这就是所谓球风相 克的现象。比如,即便是在瓦尔德内尔最鼎盛的时期,初出茅庐的刘国梁依然有 打败瓦尔德内尔的记录。再加上乒乓球单项比赛一般都采取单淘汰赛的赛制,而 此种竞赛方法本身就有很强的机遇性和偶然性。128 位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一名 运动员只要击败 7 名选手即可获得冠军, 而他在比赛过程中所遭遇的这 7 名运动 员对他所获得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能打败 其他的 120 名参赛选手, 如果在第一轮就遇上自己最不能适应的打法类型的运动 员,就有可能被淘汰,如果一路都没遇上这一类的运动员就有可能会得冠军。因 此,在重大比赛中经常有种子运动员在第一轮即被淘汰的事件发生。同样的参赛 运动员如果再重新抽签进行一次比赛,比赛结果是一般不会相同的。而如果运动 18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4-6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7 员之间没有共同参加同一次比赛, 他们中哪一个竞技能力更强就更没有办法比较 了。所以,在区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时仅仅看以往的成绩或运动等级都不能 真正的反映。必定是通过一段时间多次比赛,看其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成绩,才 能相对的来反映不同队员的竞技能力水平。 本次国家集训队在本测试之前已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训练, 在训练中每隔一 段时间就进行队内比赛, 然后根据运动员的队内比赛成绩和训练中的表现等客观 因素,将运动员分成三组训练。因此,可以认为在不同训练组的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是有差别的,训练组别可以用于作为区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标准。 3.1.2 运动员基本情况特征 3.1.2 运动员基本情况特征 参加 2002 年 11 月至 2003 年 1 月全国 08 年奥运选拔集训,并参加本测试, 且各项数据均有效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见表 5、表 6、表 7 和表 8。 表 5 女子三个不同训练组基本情况比较 一组 二组 三组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 年龄 17.32 1.60 15.56 2.01 14.75 1.24 p0.05 训练年限 10.11 1.97 8.39 1.58 7.69 0.95 p0.05 表 6 男子三个不同训练组基本情况比较 一组 二组 三组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方差分析 年龄 17.80 0.83 16.63 1.30 16.25 2.02 p0.05 训练年限 10.50 0.89 9.89 1.33 9.38 2.13 p0.05 坐高(cm) 87.23 2.97 86.71 2.83 87.53 2.05 p0.05 指距(cm) 164.18 5.35 161.17 6.41 162.85 5.06 p0.05 静胸围(cm) 87.12 4.13 86.38 4.38 84.90 5.16 p0.05 腰围(cm) 72.62 5.12 71.67 5.01 70.88 6.67 p0.05 臀围(cm) 95.10 3.82 93.70 3.50 93.14 4.42 p0.05 上臂紧张围(cm) 28.48 1.66 28.08 2.00 27.49 2.97 p0.05 上臂放松围(cm) 27.45 1.55 27.08 1.92 26.48 2.85 p0.05 前臂围(cm) 24.08 1.06 23.87 1.02 23.93 1.82 p0.05 大腿围(cm) 57.06 2.87 56.07 3.30 55.02 4.30 p0.05 小腿围(cm) 35.77 1.86 34.49 1.87 35.35 2.25 p0.05 踝围(cm) 20.66 0.90 20.69 1.06 21.24 1.16 p0.05 肩宽(cm) 36.40 1.32 35.53 1.22 36.98 4.19 p0.05 胸宽(cm) 25.84 1.11 25.50 1.31 24.96 1.21 p0.05 胸厚(cm) 18.58 1.26 18.67 1.63 18.74 1.85 p0.05 骨盆宽(cm) 26.91 1.58 26.62 2.00 26.73 1.25 p0.05 髋宽(cm) 31.70 1.38 31.38 1.71 31.44 1.02 p0.05 臀厚(cm) 19.49 1.14 19.77 2.70 19.16 2.01 p0.05 下肢长 a(cm) 90.77 2.93 90.04 3.73 90.48 3.22 p0.05 下肢长 b(cm) 87.87 2.60 88.34 3.82 88.23 2.54 p0.05 小腿长(cm) 35.95 1.83 37.05 1.44 37.08 1.77 p0.05 小腿长+足(cm) 41.78 1.98 42.00 1.88 41.92 1.95 p0.05 跟腱长(cm) 20.23 1.87 20.00 2.02 19.59 2.03 p0.05 上肢全长(cm) 69.68 2.60 68.83 2.79 69.06 2.61 p0.05 上臂长(cm) 28.97 1.57 28.34 1.53 28.45 1.37 p0.05 19 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8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9 前臂长(cm) 23.67 1.07 24.03 1.27 23.80 1.24 p0.05 肱骨径(mm) 62.54 3.47 61.91 2.71 62.56 3.75 p0.05 股骨径(mm) 75.92 3.03 74.24 3.87 70.96 17.32 p0.05 上臂皮褶(mm) 21.33 5.05 17.56 5.10 16.81 6.60 p0.05 髂骨皮褶(mm) 15.95 6.17 16.42 7.31 13.13 6.52 p0.05 小腿皮褶(mm) 19.18 3.71 19.08 5.41 17.66 6.33 p0.05 肩胛皮褶(mm) 16.35 5.05 17.56 5.96 15.38 5.02 p0.05 表 10 男运动员三个不同训练组形态指标比较 一组 平均数 标准差 二组 平均数 标准差 三组 平均数 标准差 方差分析 身高(cm) 173.75 4.53 172.76 4.91 170.74 6.30 p0.05 体重(kg) 64.53 6.77 61.89 4.83 61.61 7.85 p0.05 坐高(cm) 92.79 2.37 91.96 2.65 90.50 3.38 p0.05 指距(cm) 175.57 6.88 173.91 6.94 172.94 6.68 p0.05 静胸围(cm) 89.21 4.48 86.42 4.86 86.52 6.10 p0.05 腰围(cm) 76.23 6.20 73.32 3.98 73.78 5.94 p0.05 臀围(cm) 91.96 4.80 90.68 3.28 90.36 5.81 p0.05 上臂紧张围(cm) 31.28 2.14 30.52 1.32 30.06 2.84 p0.05 上臂放松围(cm) 27.89 2.32 27.74 1.44 27.39 2.87 p0.05 前臂围(cm) 25.29 1.41 24.93 0.62 24.45 1.60 p0.05 大腿围(cm) 53.50 4.16 52.86 2.60 52.31 3.93 p0.05 小腿围(cm) 35.43 3.06 33.98 3.10 35.46 2.54 p0.05 踝围(cm) 21.51 1.27 21.65 1.48 21.23 1.08 p0.05 肩宽(cm) 38.34 2.53 37.98 1.67 37.49 3.79 p0.05 胸宽(cm) 28.56 3.49 26.60 1.05 26.45 1.76 p0.05 胸厚(cm) 20.03 1.64 19.07 1.32 19.13 1.39 p0.05 骨盆宽(cm) 27.95 1.44 26.48 1.39 26.53 1.44 p0.05 髋宽(cm) 31.16 1.38 30.38 1.54 30.06 1.72 p0.05 臀厚(cm) 19.77 1.67 19.44 0.97 20.05 1.50 p0.05 下肢长 a(cm) 95.46 3.39 94.90 3.67 9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